為什麼法國面積那麼大經濟卻和英國差不多?

毛毛蟲141788690

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是由一個國家的面積決定的,面積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比如說俄羅斯的面積,那可是世界第一,但是即便如此,世界上GDP(國內生產總值)比俄羅斯高的國家就10多個,同樣韓國的面積不大,卻比俄羅斯的GDP要高。而英國和法國的GDP相差不太多,2016年數據,英國26291.88億,法國24537.77.而英國的GNI(國民總收入)是28000多億美元,法國GNI是26000多億美元。

通常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也不僅僅是比拼GDP(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年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即產品和勞務的價值。GDP不是錢,不能花,而是一種衡量標準,就是說你這個國家總體的整個社會運營產生的價值。

GDP=GNP-本國公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外國公民在本國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總和。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不僅要看其GDP(國內生產總值),還要看GNI(國民總收入)以前叫GNP(國民生產總值),以及人均GNI。那麼衡量一個國家中每個公民的生活狀況,這個同GDP同GNI有一定關係,不同的國家是不一樣的。衡量一個家庭的財富狀況,同這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除去房產外)有關,而與GDP和GNI無關。從圖表中可以看到,GDP高不一定人均GNI就高,也就是說在初次分配的時候不是以GDP來計算的。

GNI就是GDP加上本國企業在他國賺的錢,然後減去外國企業在本國賺的錢。一個經濟質量比較高的國家,通常的情況是GNI超過GDP非常多;而一個靠製造業出口加工的國家,那麼其GNI對比GDP就可能是負值。如果一個靠出口加工為主的國家,其佔GDP60%或者更多的錢都被跨國企業賺走了,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質量就是一個低質量的發展。其表現出來的GNI就要遠低於GDP,那麼也就是說其國民總收入在初次分配的時候,這個額度非常的小,就不用再談二次分配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子了。


法國面積達到672834平方公里(本土553965平方公里),6661多萬人(2014年數據)。英國面積達到243610平方公里,6451萬人(2014年數據)

法國GDP2453.77億美元 GNI26058.13億美元 人均GNI38953美元

英國GDP26291.88億美元 GNI27823.38億美元 人均GNI42390美元

法國產業結構(1997年數據)

1.農業:6%的就業人口 佔到2%-3%的GDP

2.工業:29%的就業人口 佔到農業和服務業其餘的GDP

3.服務業:65%的就業人口 佔到70%的GDP

英國產業結構


這是從僅有的渠道,瞭解到的一些數據資料。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從其經濟規模以及人均規模在世界上都是比較靠前的,其經濟增長方式,以及其經濟質量都是比較高的,同時兩國國內公民的生活水準要高於世界大多數國家。

所以說,看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僅要看其總體規模,同樣要看其人均規模,以及經濟發展質量。


飛狐一刀

首先我們對比一下法國和英國的國土面積和經濟總量:

法國國土面積為67.3萬平方公里,2017年法國經濟總量為25835.6億美元。英國國土面積為24.4萬平方公里,2017年英國經濟總量為26245.29億美元。由此可見,法國國土面積約是英國的2.76倍,而經濟總量卻略低於英國。那為什麼法國國土面積比英國大得多而經濟總量卻不如英國?

在筆者看來,國土面積和它的經濟總量不成正比。比如俄羅斯擁有1707.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它的經濟總量卻比不上韓國,而加拿大擁有9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但它的經濟總量也僅稍微領先韓國,未來很有可能會被韓國趕超呢。所以國土面積大其經濟總量未必就大。在筆者看來,英國和法國都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所以它們的人均GDP都很高,決定它們經濟總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人口。法國人口約6700萬,而英國人口約6600萬,所以它們的經濟總量幾乎相當。在過去,法國和英國的經濟也基本相差不大,有的時候法國經濟總量高一點,有的時候英國經濟總量高一點。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發達國家行列中,經濟總量從高到低: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韓國、加拿大……它們的人口排名也幾乎一致。



從經濟結構上看,英國主要強在金融。這點和美國有點像,美國雖然經濟發達,但是它的實體經濟佔GDP的筆者較低,它的製造業產值佔其GDP的比重已經不足12%,而它的金融業佔GDP比重超過20%,美國的股票市值佔世界的1/3。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是GaWC組織定義的全球僅有的兩個超一線城市,倫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根據2017年全球金融指數排名看,倫敦以780分超過紐約的756分位居第一。而法國的金融中心巴黎是無法撼動倫敦的地位。

法國強在大型工程,法國在石油、天然氣、核電、軍工、航空、航天領域比英國強得多。而英國像美國那樣,它的實體經濟佔GDP的比重不高。而法國擁有除中美以外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直接關係不大的大型項目,法國卻門類齊全,堪稱歐洲最強……德國亦無法比擬。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國土面積與經濟總量不成正比,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主要取決於人口總數。從經濟結構上看,英國強在金融,法國強在大型工程。


錦繡中源

第一、英國雖然國土面積小,可是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一直是生產力最發達的國家,工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工業基本上處於壟斷地位。1840年英國的工業總產值佔世界的45%。這為以後英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長期居於領先地位的基礎。使法國超不過英國的因素之一。

第二、歐州的百年戰爭,基本在英國的本土少,在法國的戰場就多,基礎設施英國損失小,法國的損失大,戰後的重建投入就差別大了。這也拖慢了法國的經濟發展的進程。

第三、思想文化的差異。英國人注重人口的發展,法國人就差一些。英國注重國內穩定,法國在19世紀經常革命,政局不穩。

第四、經濟發展的眼光不一樣,英國的經濟發展遊走在歐盟和世界中間,而法國一直依賴歐盟的內部市場,英國敢脫歐,法國就不敢。再就是法國人比較浪漫,也很懶散。

總起來看,法國雖然國土比英國大,資源比英國豐富,但經濟發展基本持平,是有原因的。世界上這樣的例子不少。俄羅斯的土地大,經濟水平和中國的廣東省不相上下。蒙古國比新加坡的面積不知大多少倍,經濟上卻永遠被新加坡甩在後面。


夢想成臻3

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甚至經濟總量並不是由面積大小,資源多寡,人口多少所決定的。

比如,中國的國土面積、資源和人口比日本大得多、多得多,但中國的經濟規模直到2009年才超過日本,人均收入則和日本還有很大的差距。

英法兩國國土和人口情況

英國國土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6563萬。英國的國土和人口規模在世界上只能算是個中等國家。其國土面積額和中國的廣西差不過;人口和中國湖南差不多。話又說回來了,湖南和廣西分別在人口和麵積和英國差不多,但經濟水平怎麼就差那麼大呢?

法國國土面積67.34萬平方公里,其中本土55.4萬平方公里。2016年法國人口6689萬。和英國相比,法國的國土面積是英國的2倍多,人口差不多。

英國兩國經濟發展情況

以下是2017年全球前30大經濟體相關數據。數據顯示,英國是全球第5大經濟體。2017年其經濟總量26275億美元,人均GDP39793美元。法國是全球第6大經濟體,2017年GDP25863億美元,人均GDP38562美元。英國無論是在經濟總量還是在人均GDP方面均是小幅超過法國。

在我們印象中,英國和法國都是西方老牌工業國,都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英國和法國的發展結構和模式還是所區別的。英國的支柱產業不再是實體產業,而是轉變為金融、航運、旅遊等服務業,實體經濟比重不大了,知名的製造業企業也不多了,只有英國石油、聯合利華、葛蘭素史克等幾家為數不多的代表了。法國的實體經濟明顯比英國大了不少,其中的汽車、航空、化妝品在全球擁有不錯的競爭力。

從兩國經濟增速看,法國將在2018年超過英國,兩國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將易位。2017年英國以美元計價的GDP下滑了1.2%,法國卻增長了4.9%。加上英國退出歐盟,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英國經濟增速。


紅谷新視界

1,地域原因,英吉利海峽阻斷了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陸路通道。英倫半島在13世紀英法百年戰爭後很少受戰火蹂躪。雖然大英帝國曆史上幾乎和世界上七成以上國家開過戰,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更是主要參戰國。但辛運的是戰爭幾乎都是在別國領土上進行,對本國體制社會及資源破壞較小。而法國曆史上幾乎每次大的戰爭都對本國體制社會及資源破壞較大,二戰更成為了被佔領國。這些對英法兩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同支承。

2,歷史原因。由於英倫半島則孤懸於歐洲大陸邊緣,統治比較穩定經濟比較發達的英國,歷史上避開相對強大的歐洲列國,在世界上大肆殖民擴張。頂盛時期英屬殖民地遍佈地球各個角落,大英帝國更號稱‘日不落帝國'。幾個世紀的殖民擴張為英國掠奪了豐厚財富的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經濟發展模式經驗和發展方向。而同時期的法國已被甩了幾條街。

3,經濟結構。不談兩國的工業農業製造業等,金融業英國比法國相對發達。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資本輸入輸出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英鎊作為國際貨幣獨立存在,在世界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法國卻只能依附歐元而存在。

4,題外話。英國以日耳曼人種居多,日耳曼人的嚴謹,刻版,教條,守規等也對社會及經濟發展起到了極積推動作用。而法國高盧人的浪漫,散慢,快樂的生活態度,相對容易滿足。故工業革命起源英國,而文藝復興運動則以法意等國為主。

綜上,經濟發展與領土無關,更多的原因是深層次的。


球球

我們簡單對比下兩國的國土面積,法國大約為67萬平方公里,英國大約為24萬平方公里,法國的國土面積是英國的2.7倍。在經濟方面,法國的GDP為2.4萬億美元,英國的GDP為2.6萬億美元,兩者水平差不多。再看下人均GDP,法國為3.8萬美元,英國為4.2萬美元,兩者存在差距,但是並不明顯。

按照題主的設想,法國的國土面積為英國的2.7倍,經濟總量是否也應該為英國的2.7倍?如果這個設想成立,法國的GDP至少得達到7萬億美元,然而這是不太可能實現的。我們可以舉個極端的例子,比如說今天的埃及,國土面積大概為100萬平方公里,GDP大約為3300億美元,再對比下新加坡,其國土面積只有719平方公里,不到埃及的千分之一,但是卻創造了2969億美元的GDP。事實就是這麼殘酷,埃及的100萬平方公里,創造的GDP竟然只比719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多出331億美元。

我們可以再對比幾個國家,比如說加拿大,國土面積為998萬平方公里,GDP為1.53萬億美元,而加拿大的鄰居美國,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公里,GDP卻高達18萬億美元,是加拿大的11.7倍。我們再看下澳洲,國土面積為769萬平方公里,GDP為1.2萬億美元,可是德國的面積只有35萬平方公里,GDP卻高達3.4萬億美元,是澳洲的2.8倍。

因此,國土面積和經濟總量,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事實上,在發達國家中,吃老本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這也就意味著,這類國家在歷史上有一個相對比較窮的階段,但是抓住了發展機遇,變得富裕了,就可以依託這種優勢持續發展。比如說今天的英國,其經濟大廈的根基大概得追溯到殖民主義時期,歷經數百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英國也是老牌工業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就發生在英國,英國也率先建立了世界金融中心。雖然英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國力出現大幅度衰落,大英帝國也最終解體,但是英國本土依然可以過得衣食無憂,依然是一個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法國的條件其實比英國更加優越,卻沒有太多老本可以吃,因為老本被折騰光了。在殖民主義時代,英國人搞了光榮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整體,本土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動盪,財富積累沒有出現大問題。但是法國人搞了一場革命,成為了歐洲的眾矢之的,引來反法同盟的入侵,雖然後期出現了拿破崙這樣的逆天人物,可最終拿破崙帝國也被擊垮了。從1790年開始,法國人一直在折騰,好不容易到了1852年,法國人又弄了個皇帝上臺,準備過安生日子了。可惜這位皇帝太有志向了,雖然積攢了十幾年實力,可是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再次老本輸光,從此德國成為了歐洲霸主。

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制憲,徹底否定封建統治,終於不再折騰了。法國也抓住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機會,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與英國和德國相比,差距還是難以補足的。大洋對岸的美國,在1865年內戰結束後,經濟也實現了大規模增長,並且在19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在這個時期,法國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列強中,經濟水平居於美國、英國和德國之後,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本土再次遭受重創。在戰後,法國又經歷了1929年的經濟危機,並且在二戰初期就被德國給佔領,被迫給德國進行戰爭輸血,經濟自然也就談不上發展了。

法國在二戰後也恢復了大國地位,但是並沒有實現根本性的轉變。最嚴重的在於,法國人總體上還不如德國人勤奮,也沒有抓住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雖然德國也沒有老本可吃,但是經濟比法國更為健康,也更為富裕。


圖維坦

這問題問的有深度。

我們看,面積大不一定經濟就發達。俄羅斯面積就大1700多萬平方千米。其經濟總量可能和我國的廣東差不多。我想說面積大小和經濟不成正比。非洲面積大的國家可不少,但經濟一樣不怎麼好。

現在我們說說法國。法國是一個浪漫之都,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以享受為主。作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貴族的享樂主義根深蒂固。像國際上的很多知名品牌大多都在法國生產或展示。二戰法國被德國佔領,可其娛樂場所依然爆滿,人們在靡靡之音中過得依舊奢侈豪華。法國還是國際慢城挺多的國家。慢城指人們的生活節奏以慢為主,享受生活,不要將自己放在快節奏的輸送帶上奔馳。所以,法國經濟發展慢點可以理解。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起國。各種大型的學術報告、論文定期組織發表。各種實驗、新發明、革新時時更新。企業、組織都有自己的研發團隊。經濟加革新,政治不糊塗。想不發達都難。


張泉城1

俄羅斯面積是全球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中國國土總面積1.8倍,可經濟總量還比不過佔我國土地面積2%的廣東省。同樣,黑河—騰衝線以北地區土地面積佔94%,人口只有6%,經濟總量還不到全國的6%。

經濟實力多少不是看土地面積的大小,而是看人口的數量及人均創造GDP的數量。

法國與英國也不例外!

英法二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力一直佔據世界前列。2017年英國以GDP總量20.2萬億人民幣排在世界第5,而法國同樣以16.17萬億的經濟總量排在世界第7。

雖然,法國的國土面積為67萬平方公里是英國24萬平方公里的2.8倍,可法國的人口數量6700萬與英國的人口6200萬基本相當。在人均GDP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兩國的經濟總量也應該相差無幾。

19世紀英國的全盛時期,殖民地比本土大100多倍,號稱“日不落帝國”,也為今天的倫敦金融中心奠定了基礎。

據2017年公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倫敦第一、紐約第二、新加坡第三、香港第四。倫敦這些年一直保持著第一的頭銜,雖然實力上已弱於紐約,可名氣還在、更是一種尊重吧。

而法國、英國等老歐洲國家(主要是西歐)更是世界奢侈品市場的發源地,高附加值的產品、工藝設計、法國服裝、旅遊勝地、服務業等足以讓他們過上優越的生活,更不要說人均GDP。

英國憑藉全球金融中心地位優勢在人均GDP上超過法國也很正常。可如今英國以脫離了歐盟,歐盟國家是否還義無反顧地支持倫敦的金融中心地區呢?而法國的經濟總量超過英國也不是不可能。


鞅論財經

法國英國同屬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現代工業的的發源地是英國這點世界是承認的。英吉利海峽阻隔著英法,一個是島國,一個是陸地與海洋並存的法國天然造就著他們的不同雖然同在歐洲但法國遭受的苦難要大於英國。同時英法歷史上就相互攀比誰不服誰甚至用惡毒語言相互漫罵到今天依然如此。說起在經濟上的差異跟人種性格有關,法國是地處大西洋和地中海中間兩頭連接歐洲大陸是一個人口密集及各色人種較多的一個國家,法國人的浪漫是具有典行地中海地區人的性格做事比懶散不守紀律自由奔放所以人稱法國是浪漫的國家。反之英國做為島國他的危急感就很強,做為維京和日爾曼後裔的英國人的性格於歐洲大陸人有本質區別,固板守舊做事認真不拘言笑給人一種傲僈的感決。從這兩種性格分析就顯現出差別,一個人享樂的時間多了哪能跟天天埋頭工作的人去比擁有的財富,再則從一個簡單例子中我們也有體會,近年大批難民擁向歐洲既便許多人已到了法國為什麼還要再去英國,這就不難看出英國的錢好掙工作極會多,這就是經濟發達之處,我們亞洲的日本其實跟歐洲的英國有點相似。


文韜武略64

要看人口的啊,人均GDP兩國差不多 ,之前很長時間裡法國的人均產值是要比英國高出一截的,不僅僅是因為法國土地廣闊,農業發達。

法國這些年經濟增長乏力應該跟外來移民過多導致治安惡化有關,所以英國人如此希望脫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