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熊猫杯U19创历史夺冠?

MYR00

首先要恭喜这帮小伙子,他们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尊严!中国足球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痛快淋漓的胜利了!三场比赛打进8球仅丢1球,U19国青队以全胜战绩获得了本届熊猫杯的冠军。这也是国字号的球队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冠军。回顾本次赛事的几场比赛,U19国青队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简单来说,这个冠军是小伙子们拼来的。

第一拼:国家荣誉高于一切

三场比赛下来,我们高兴地看到,U19国青队组织纪律性强,团队意识强,国家荣誉感强。本次杯赛的对手实力都是很强劲的,在强敌面前,小伙子表现出来的那种勇于拼搏的劲头令人感动。即时是在已经提前一轮夺冠的情况下,国青队没有放弃比赛,拼到了最后一分钟,以三战全胜的战绩昂首捧杯,让中国的球迷也享受了一次足球的快乐。一个没有国家荣誉感的集体,只能是一盘散沙,一个没有严明纪律的球队又怎能为国而战?

第二拼:狭路相逢勇者胜

赛场上,国青队的小伙子们真的是敢打敢拼。无论是在第一点还是第二点的争抢中,国青队均占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其实是通过队员们的积极拼抢获得的。对方一人拿球时,国青队迅速围堵,让对手的技术优势化为灰烬。国青队的小伙子们在上抢的时机把握上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对手刚一停球不稳,球已经被国青队抢了下来。而对于那些看起来已经不可能抢到的球,小伙子们直接冲过去,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拼机会。比赛中,多次看到国青队冒着各种危险争抢,不时被对手踢中身体痛苦倒地,让人看着真有点心疼。

第三拼: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在做好稳固防守的同时,国青队巧妙利用恰当时机发起反击。或利用团队配合,或利用个人能力,总能在最有机会的时间破门得分,让亿万中国球迷感觉稳稳的。即便是在领先对手的情况下,国青队也不会轻易放弃进攻,龟缩防守。最后一场面对乌拉圭队,在已经打平的情况下,国青队没有放弃,直到比赛最后仍两次破门,以不败金身登上冠军领奖台。

希望国青队的小伙子们戒骄戒躁,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对于这帮年轻球员的表现,你给他们打多少分呢?


第一看点

5月27日,U19国青队在成都双流体育场3:1战胜最后一个对手乌拉圭队,以三战三胜进8球仅是1球的骄傲战绩获得了冠军,这是熊猫杯历史上中国队第一次捧杯,同时,彭鹏获得最佳守门员、郭田雨获得最佳射手,中国队还赢得了3万美金的冠军奖励。

熊猫杯始创于2014年,旨在锻炼年轻球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男足青训目标,前四届,中国队成绩非常不理想,获得三次第三,上届还三连败垫底。本届熊猫杯,号称有史以来参赛球队实力最强的一届,有世界冠军英格兰,已经乌拉圭和匈牙利这两支实力很强的球队参加。

中国队在本次比赛中展现出来的竞技状态和战术素养值得称道,同时也收获了像郭田雨、彭鹏、朱辰杰、徐皓阳、刘若钒、彭鹏等诸多优秀球员,特别需要提到队中来自北京的陶强龙只有17岁,跨级2届进入U19国青并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发动机。假以时日,这批球员中的大部分人成长起来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最优秀的球员,本次熊猫杯夺冠也是这几年足协狠抓青训的成果之一(既然夺冠,就表扬足协一次)。

但是,这届U19球员也并不是那么完美,一些瑕疵仍需要改善。

第一,基本功不扎实。在比赛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如同王燊超般的3米以外停球,以及球员护球屡屡失败的场景,这些都是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与他们的老大哥中国男足不同,那些人年级已大,技术习惯已经成型很难改变,但年轻球员不同,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希望今后加强基本功练习,变得更加全面。

第二,小技术习惯需改善。经常可看到中国球员在场上小范围内传球时或者两人争抢一点或者盘带过多以误战机,同时PPTV在转播时,评论员对于中国球员的延阻对手方法有瑕疵。以拉人为例(虽然这并不足取但是也是一种战术),拉人也是有技巧的,要拉一下延误一下,再拉再延误,可我们的球员拉着对手的衣服就不撒手,这很容易给主裁判判罚犯规甚至出牌的机会。

今年10月份,U19亚青赛就要在印尼举办,有熊猫杯上的优秀表现,给予国人更多的期望空间,希望成耀东指导带领U19年轻人,在亚青赛上再创好成绩,带给风雨飘摇的中国足球更多斑斓的亮色。


文苼尉

首先,可喜可贺!值得赞扬!

但是,正文来了……

中国从来不缺有天赋的青少年球员。多少届“超白金一代”最终泯然众人?难道原因真的只是“挣够钱就不努力了”、“生活习惯与比赛训练态度不职业”、“比赛经验少”这些原因?

大家一直在诟病,中国足球不重视青训。没错!但青训不是简单的由俱乐部搞几个足球学校、收购几个梯队,或者搞一搞校园足球就可以的。

足球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让更多的孩子喜欢足球运动、接触足球运动、练习足球,这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怎样建立一个健康高效的“选拔体制”。这就需要更多层级的“联赛”,让真正有天赋的青少年球员,能够通过各种比赛脱颖而出,而不是单一的由老师或者教练员推荐。

这种“推荐”的模式就好像“举孝廉”的制度,而通过多层级的比赛进行选拔,则有一点“乡试、会试、殿试的科考制度”的味道。显然后者比前者更为先进。而且通过比赛选拔上来的球员,至少在比赛经验上,不会出现硬伤。

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呢?

正规中小学校里,如果孩子想参加足球训练,大约每年要交付1~3万不等的“训练费”。大多数的孩子参加这种训练,目标也就是“增强人民体制”……因为在这一模式下,基本没有晋升渠道。

而真的想吃“足球饭”的孩子,如果报名进入足校,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学费和训练费。这一模式下,倒是有晋级渠道,但更多的(尤其是低年龄段)是,有教练确定晋级与淘汰的名单,于是“举孝廉”的弊端尽显无疑。

孩子到了U17、U19、U21这个年龄段,进入了职业球队的梯队,面临着基本没有比赛可踢的窘境。个人能力不足以进入一线队,别说在联赛中出场,就是预备队的比赛可能都很难获得出场机会。于是就出现了“青少年时与列强比赛成绩不差,但进入成年之后却无法与同期的欧美球员竞争”的现象。

要想改善这种情况,唯有“扩大青少年足球人口基数;丰富联赛层级~比如让中乙扩容,允许职业俱乐部梯队报名参加中乙,同时设立丙级丁级联赛,以及全国(或可分赛区)的青少年联赛;建立客观、高效的青少年球员晋升与淘汰机制”。

若能如此,中国足球20年后,才可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否则就依旧会不断循环往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慨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