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俄罗斯第一艘量产型11711型登陆舰“彼得·莫尔古诺夫”号,将于5月25日在圣彼得堡“琥珀”造船厂下水。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艘登陆舰有着非凡的意义。意义何在?是因为,这是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舰艇吗。当然不是,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曾经研制和建造过排水量好几万吨的航母的国家而言,5000吨的坦克登陆舰其实只能徒增俄罗斯对以前辉煌时期的感慨。这艘战舰的真正意义,或许在于这将是俄罗斯第一艘不拖延工期的舰艇。

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自从苏联解体,虽然雄心万丈的俄罗斯一直希图延续“红海军”时代的辉煌,以便让“圣安德烈旗”可以高傲的飘扬在世界各大洋。但是,休克疗法带来的经济寒冬,几乎让俄罗斯海军颜面无存。那些苏联时代,遗留在船台未能完工的艨艟巨舰,不是被当成废铁肢解,比如“乌里扬诺夫斯克”核动力航母;或者被卖到其他国家,比如中国的“辽宁舰”航母和两艘956M“现代”级驱逐舰。

船台上那些未完工的战舰,可以说命运多舛。而那些已经加入俄罗斯海军服役的舰艇,似乎命运也是极为凄凉。由于缺乏足够的燃料,那些曾经让西方国家为之胆寒的战舰不是停在港口,任凭岁月和海水无情的侵蚀,比如当年让西方感到胆寒的各种核动力潜艇,以及“基洛夫”这样的超级战舰;要不就只能在壮年之时,退出现役,最终成为一堆等待被拆解的废铜烂铁,比如1987年才服役的“戈尔什科夫”号航母。

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老舰艇”逐渐凋零,但是俄罗斯却没有任何办法挽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之力,才让“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和“恰巴年科”号大型反潜舰完成建造,加入俄罗斯海军服役。“彼得大帝”号1986年开工,1989年下水,交付时间是1998年;“恰巴年科”号,则是1990年开工,1992年下水,1999年加入俄罗斯海军服役。两艘战舰都耗时十年以上,也就此开启了俄罗斯海军舰艇的建造的“拖延症”。

从此之后,俄罗斯的主力舰艇几乎从没有按时完工过。比如,被俄罗斯吹嘘日久的22350型“戈尔什科夫”护卫舰,2006年就已经蒲芳龙骨,结果此后各种问题不断,直到2015年才算彻底完工,2017年5月8日完成阶段性海试,交付俄罗斯海军恐怕要等到2018年了。除了“戈尔什科夫”护卫舰,前文提到的11711登陆舰首舰“伊万·格林”号同样也是2004年就开工建造,到了2012年5月18日才下水,然后又拖到了2017年11月才进行海试,预计会在2018年加入海军现役。

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所以,对于建造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动辄就需要耗费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的俄罗斯来说。“彼得·莫尔古诺夫”号能够在2015年6月开工,2018年5月就能够进行海试,绝对堪称神速,这比首舰“伊万·格林”的建造时间缩短了3/4。这种时间上的缩短,不仅证明经过近30年的惨淡经营,俄罗斯在建造大中型舰艇方面的技术、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样,在建造时的预算也能够得到保障。未来,俄罗斯建造中型舰艇方面,不会再因为技术瓶颈或缺少资金而难以为继。

所以,从这意义上来说,“彼得·莫尔古诺夫”号比俄罗斯建造一艘巨舰更加有意义。毕竟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俄罗斯,还没有一艘战舰能够按照建造计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效分配。

俄罗斯新建战舰 排水量仅5000吨 有一重大意义让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