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那个炮轰美国历任总统、横眉怒骂台湾当局,狂言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白话文写作前三名分别是李敖、李敖、李敖的狂人,终于在83岁这一年,走完了他风风火火的一生。他曾说:天下没有退休的战士,只有战殁的将军。如今,他乘一场薄雪,在春寒料峭时候离去,这才是他的风格,像极了他去年病重写的绝笔信最后一句:“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人问:如何评价李敖?

答曰:

我喜欢李敖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这人敢说话。

第二,这人读书多。

我不喜欢李敖的原因也有两个:

第一,这人太敢说话。

第二,这人读书太多。

至于我对他的评价,我读的书如果能有他读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或许能有这个资格。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少年李敖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青年李敖

1935年,李敖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少年时代在北京度过。

12岁时,李敖开始崭露头角,发表自己的作品,人称“神童”。

1949年,李敖随父母到台湾,从中学到研究所,博览群书,文采非凡。

中学时,他的学识,已能与钱穆讨论学术问题。

大学时,胡适认为他“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毕业论文,导师除改一处笔误外,无能为力,盛赞他“天分很高……剖析问题,如剥笋如抽茧,有探骊得珠之妙。”

梁实秋、陶希圣、余光中、柏杨、殷海光……

他和台湾当代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有过交锋,除对胡适、殷海光略有尊敬外,对其他人都有过不敬之处。

他说:当我要找我崇拜的人的时候,我就照镜子!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与女儿李文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与妻子王小屯及儿子李戡

李敖一生,因倡导人权和言论自由两次入狱。

入狱时间,加起来有6年2个月。

友人怪他偏激,他撇一撇嘴:“我不能等到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

在追求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道路上,他从不知道什么叫克制,即便牢狱加身,也无法阻止他横刀立马。

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说: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在暨南大学演讲

2005年,70岁的李敖,与人论战一生,开始了他的“神州文化之旅”。

在北大演讲时,他取出一个列着“禁书”名录的表格,3米多长,一直拖到地上。他说:看,这个表格已经超过我的身高了,可以说著作等身。

他在大陆演讲的三个主题是:金刚怒目、尼姑思凡、菩萨低眉。

文坛视他为异类、排挤他,污蔑他;

政坛两次将他关进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他骂过的娱乐圈,阴阳怪气讽刺他“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他的一生,都是金刚怒目,可也有菩萨低眉的温柔。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胡因梦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李敖

有人说,李敖一生骂人无数,情人无数

可知道他的人,都知道他怎样痴情胡因梦

那个被誉为“70年代台湾第一美女”的胡因梦

一个是特立独行的绝代才子

一个是千万男人的梦中情人

1980年5月6日

他们在万千人羡慕的眼神中步入婚姻

和许多普通夫妻一样,婚后磕磕绊绊不断

婚后三个月多,李敖翻看报纸时

发现一则斗臭李敖集会的消息上,竟有她的名字

虽然婚姻只维持了3个月,但此后的30多年里

李敖在不同的场合,不断提及她的名字

2003年,胡因梦50岁生日时,他送她50朵玫瑰

有人告诉他,胡因梦很高兴

他却说:“只是为了提醒她,你再美也50岁了。”

2007年,《色戒》上映,大家都夸汤唯美

他却说:“汤唯有什么好看的,我前妻胡因梦那才叫美!”

他曾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茵梦。”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老年李敖

李敖丨风霜岁月磨傲骨,嬉笑怒骂皆文章

老年胡因梦

2015年春天,他出版了新书《李敖风流自传》

封面上是他年轻时的照片,狂傲不羁

封底一段文字,却让人们看到了另一个李敖:

宋朝有个风俗,叫八十孩儿

小孩出生,为了盼他长寿

在他脑门子上写“八十”两个大红字,以讨吉利

现在,我真的活到八十岁了

脑门子上要写,得写“八百”才过瘾了

有人问他:怕死吗?

他答:死不丢人,怕才丢人

苦熬了80几年,留下了太多债

有他欠别人的,有别人欠他的

他不怕死,但却隐隐担忧:

如果他死了,谁能偿清这一切债?

于是,在死之前,他写了一封绝命书

请他的故旧、请他骂过的、骂过他的人

来与他坦诚相见,快意恩仇

今天,所有的是非恩怨,他终于可以都放下了

最后,让我们用李敖翻译的约翰·邓恩的诗——

《丧钟为谁而鸣》作为本文的结尾:

没有人能自全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圣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冥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