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打敗了焦慮?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打敗了焦慮?

01

作家畢淑敏講過一個預防地震的故事:

08年,到處風傳著地震的消息,畢淑敏特向一位專家請教:地震來襲,躲哪兒比較靠譜?

專家說:地震時,你趕快跳到家中承重牆交叉處,那裡比較堅固。比如衛生間的某一個角落。

畢淑敏得此妙計,頓感心安,以至於有段時間她進衛生間,也會生出幾分敬畏。

可是後來她卻焦慮了。

因為有一回到唐山,有位倖存者諄諄告誡她:

大地震時,要飛快竄到涼臺,這樣可以在隨後的餘震中被甩到室外,他當年就是這樣才保住性命的,而躲在屋子裡的家人,全部遇難了。

這席話,不聽還好,聽完,畢淑敏開始無比焦慮:

到底該待在哪兒呢?真的遭遇地震時,會不會上躥下跳,錯失自救時機呢?

2

上面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焦慮動機。

焦慮來自於選擇和比較

當我們只有一種選擇,沒得比較時,很少焦慮;當我們面對很多選擇,無從比較時,焦慮應運而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背後有兩個心理學因素

選擇和比較消耗專注力

當我們面臨選擇和比較時,需要消耗專注力。而專注力可以減輕焦慮。

2000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

文章中,研究人員採取了“隨機情緒取樣法”,他們在被試手機上裝了一個app,用來隨時詢問三個問題:

第一、你現在正在做什麼?

第二、你的思維與所做的事情一致嗎?

第三、當下的感覺如何?

研究結果發現:當人的思維處於非常專注的狀態,不被各種選項和參照干擾時,他們焦慮情緒要遠遠好於思維漂浮的人。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打敗了焦慮?

自我辯護改善情緒

研究還發現當人們在沒有比較的情況下,對當前生活的滿意度更高,而周圍充斥著比較時,則更容易焦慮。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請兩組被試分別看兩幅畫,對一組被試說你們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幅帶回家,另一幅先放在研究人員辦公室,一週後,你們其中有人想換畫,可以隨時過來換,而對另一組被試說,你們選一幅帶回家,另外一幅,隨後會寄到歐洲。

在隨後的測試中發現,可以不能換畫的那組對畫的滿意度要遠高於可以換畫的那組。

這是因為,當人們無從選擇時,自我辯護會起效,它告訴被試擁有的就是好的,但當人們擁有選擇的機會時,比較會造成損失情境,而沒有得到的那一個永遠好過得到的那一個。

3

現代社會,比較和選擇無處不在,焦慮也無處不在,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會讓人感覺自己戰勝了它呢?

答案是肯定的。

講個故事:

陳海賢從浙大拿到心理學博士後,留校任教。人才濟濟的浙大讓海賢老師時刻感受到壓力。正當他焦頭爛額之際,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在知乎上回答心理學領域的問題。

他非常擅長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普羅大眾解釋各種社會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每一個問題的專業回答贏得的關注都是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每一次的成功都激勵著他更加專注。

漸漸地他獲得更多機會:在豆瓣和網易雲上開課,成為知乎大V,受邀出書。

海賢老師說:不要小看最初那一個個回答過的問題,正是那些小小的反饋和成功給了我信心,也讓我覺得曾經很遙遠的夢想一天天朝我靠近。

有一瞬間我覺得自己真的戰勝了焦慮。或許焦慮依然存在,只是我已經無法把更多的關注給它了。

海賢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

要幫助自己積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成功,它們會改變你對自己的負面評價,也會幫你建立更多自尊,從而打敗焦慮。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打敗了焦慮?

3

TED有一個演講叫《被拒一百天》。

演講者叫蔣甲,他是一名從小易感焦慮氣質的華裔,長大後,求學、創業都因為易感焦慮而不順遂,他決定克服自身的弱點。

他發現自己和陌生人打交道時,特別擔心被拒絕,於是打算從這一點突破。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名叫“被拒一百天”的計劃。

一天他規定自己向陌生人借一百塊錢,第二天要求“漢堡包續杯”,第三天讓店家做“奧運五環甜甜圈”……

隨著“被拒一百天”行動的開展,他發現原先想象裡面肯定會遭遇白眼和嘲諷的信念並沒有變成現實,反而人們大都表現得友好,熱情,努力嘗試他的要求,即便拒絕,也充滿善意。

原來是我們自己誇大了被拒絕的後果,使得不健康的焦慮應運而生。

蔣甲發現當他通過真實體驗打破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的信念時,就沒有那麼焦慮了。

這個合理的信念就是你所擔心的那些不好的事情,百分之九十都不會發生。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打敗了焦慮?

讀過一本書,美國作家拉莫特的《關於寫作: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這個奇特的書名來自於作家的童年經歷:三十年前,拉莫特的哥哥十歲,第二天得交一篇鳥類報告。當時他坐在餐桌前,周圍散置著作業簿和一疊鳥類書籍。面對眼前的艱鉅任務,他焦慮地不知如何是好,快哭了。

這時,身為作家的父親在哥哥身旁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說:“一隻鳥接著一隻鳥,孩子。只要一隻鳥接著一隻鳥,按部就班地寫。”

這個場景牢牢映在我的腦海,每當我感到焦慮時,它會自動蹦出來提醒我:與其不知所措,不如一點一點,慢慢開始,而一旦開始,焦慮也就不再折磨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