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男性海归,女性本科以上,月薪一万以下不考虑

古往今来,中国人一直很讲究门当户对,说的不单单只是家境,还有阅历、能力、学历。


学历已经成为婚恋市场的门槛

在中国式相亲价目表中,关于“本地户口”、“有无车房”、“男性海归”、“女性本科”都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早前,媒体曾报道过的上海某地的公园相亲角每天人山人海,来的都是替孩子相亲的父母。有的要求有房,有的在意年龄,有的想要有本地户口,还有的看重学历。

这不,一位老大爷正在为自己的女儿相亲,一看姑娘的相亲资料,九三年生,硕士毕业,曾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目前人在美国。而再看看老大爷对未来女婿的要求条件,有没有房子无所谓,主要要求是学历和人品。这位大爷还说了,学历就代表着有钱,没有学历拿什么赚钱呢?大爷还透露了自己的外甥目前年薪300万左右,就是因为有高学历。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男性海归,女性本科以上,月薪一万以下不考虑

关于相亲市场的鄙视链,学历是筛选相亲对象的一大标准,基本可以归类于:欧美名校>清华北大毕业生>985/211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学历的人,在这个社会确实过得太辛苦,仅仅想依靠运气就发家致富的人也越变越少。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知识变得愈发值钱,有学历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学历确实举步难行。

在偏远一点的农村,学历更被“明码标价”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不少农村的年轻男男女女因为工作流动性大的原因也变成“大龄单身青年”。由于需求强烈,最近这几年不少农村附近的集镇都办起了婚姻介绍所。但不同于城市,因为在农村婚姻中介所得未婚名单中,依据不同的条件,需要“相亲”的男女青年都被标上不同的价格。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男性海归,女性本科以上,月薪一万以下不考虑

也是前段时间的新闻,在河南中部有个吕楼村,而在吕楼村的“婚姻市场”,如果按照女孩子的学历来定价,常规的“价格”是:本科学历15万元,大专学历12万元,中专学历10万元。未婚的年轻人们,被分为三六九等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谁觉得不公平。与之相反,相亲的双方都觉得这是最公平并且有效的方式。女方家认为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而男方也觉得未来儿媳有高学历更利于后代子女的教育培养。当婚姻的价值不仅由不断上升的彩礼金来衡量,而且就连女孩的相貌、学历也被标上了不同的价格来成为评判标准。

为何中国式相亲更注重学历

相亲本身就是一中筛选过程,加入学历这一硬性指标,其实也是为了减少不靠谱的概率。有人相亲是为了减少失败的次数,学历无疑是最低也是最容易的筛选项,这就和HR招聘一个道理。而且现在更多年轻人对于伴侣的要求已经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层面,除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三观一致是否有趣也是决定因素,学历是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的凭证,而具有相同教育经历的两个人拥有相近的成长进度,类似的社会认知,更容易有共同语言和相似的三观。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男性海归,女性本科以上,月薪一万以下不考虑

据调查显示:学历与婚姻感情成正比,年龄和学历对婚姻指数的影响成显性规律。其中,年龄和婚姻幸福指数呈反比,年龄段越小婚姻幸福指数越高;另一方面,学历越高的婚姻人群中,婚姻幸福指数越高。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人群的情感得分指数为80.29,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得分83.74,均高于国民情感指数的平均分。学历高的人群,本身对婚姻关系的认知就更为理性和清晰,提升婚姻幸福度的方式也更多种多样,所以学历越高的婚姻人群,婚姻幸福指数越高。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男性海归,女性本科以上,月薪一万以下不考虑

但只有高学历的人婚姻生活才能幸福吗?凡事没有绝对,当然学历差距大的人也能拥有美好的婚姻,学历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如果两个人愿意相互进步和包容,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由于生活中各种默认的学历潜规则,让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人错过机会。但问题并不是学历上,而是其背后所隐藏的婚姻关系的讯号。就好像有人下班愿意学习,有人下班愿意逛街一样,如果生活习惯看问题角度不同,一天相处下来可以,长久相处还是不行,因为过大的阶级差距维系关系太难了。总而言之,学历根本不是关键,而真正关键的是两个人能否更容易理解对方,是否相处愉快。所以为了追到心仪的男神女神还是努力提升自己吧~


想要了解自考、成考、网教等学历提升问题,请关注我~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留言和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