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已成悬河,为什么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黄河整体下移呢?

荣耀6174

黄河,发源于青海三江源头,历经青海~山东九省,全长5464公里,是世界第五,中国第二的长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就诞生在中下游地区。

她孕育了中华民族,伴其成长,其发展经历也同样多舛,在逆境中昂扬。

清澈的河水流经山陕黄土高坡,夹杂着黄土流向中下游,变成名符其实的‘黄河’。


一年16亿吨的泥沙带向中下游,其中12亿吨冲入大海,余下4亿吨淤积于河床。这就形成了郑州至开封黄河河床每年以1O公分往上涨,也造成了开封河床竟高于古铁塔的古悬河现象。

历史上的黄河泛滥达1595次,大的改道就有26次。一次次加高大堤,一旦决口,会形成新的河流,黄河南北滚动已属正常现象。

历史上黄河入海口,最南经淮海入长江,最北是经海河入渤海。有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为何不再,皆因黄河改道再无活水补充进来。


现在黄河的走向是1855年改道,由兰考直下东北。但,每年数亿吨的泥沙非几艘挖泥船所能解决!二十年前小浪底的建成,河水清澈了许多,汛期前后的调沙功能,使黄河中下游这一豆腐腰地段的抗大灾能力由百年提高到千年。


晚亭与落霞同晖

这个要综合考虑的,挖泥船虽然可以将黄河的泥沙弄走一些,但按现在的技术而言,肯定是弊大于利的,不值得这样去做。侣意主要考虑的是如下方面,足以否定题目的设想了。

①处理不过来。黄河的每年的泥沙输送量是很多的,多年平均输沙量大约是10多亿吨,泥的比例大于沙,而挖泥船或挖沙船不可能挖了就不管吧,总得找地方放这些泥沙。直接堆积就是自找麻烦,一般可以用于基建,可以获得经济收益。这个现在很挣钱,但总有市场容量的,而且有一定的辐射范围。黄河的河沙一般也只用于周边的市县,运太远就会增加很大运费,没有竞争力的。类似水泥厂这类建材,每个地区都会有代表性的企业,存在地域竞争优势的。最后就是每一年都有挖泥沙,然而泥沙反而慢慢增加了,根本处理不过来。


②运输难题。挖泥船或挖沙船会将泥沙先堆放在岸边,然后用车辆转运。这些运输泥沙的车辆很容易超载的。载重三十吨的泥头车很容易就载五六十吨,直接严重超载。不仅路面容易压坏,交通安全也存在巨大隐患。正规运输应该也可以,但能否有利润就不清楚了。如果不运走放岸边,那就是自找麻烦了,一场大雨就可以将泥沙弄回河道。

③破坏黄河生态。

黄河哪怕成为“悬河”了,也是拥有自己的生态系统的。随便开采黄河的泥沙,对于黄河内的生态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挖完泥沙再重建?没有这个技术能力啊,而且挖不完泥沙的。

④破坏防护堤坝和设施。如题目所说,想把河道都降低了,那就对航运、河堤都是巨大的威胁,一些防洪设施直接就没用了。如果把泥沙大量挖走,黄河的河道就会变宽,很多地方就容易断流了。黄河可是断流很多次了,这个不是不可能发生的。挖走泥沙后,河堤也要跟着重建,防洪设施也要,这个工程量就大了,一不小心弄出个汛期决堤,没有人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黄河进行过调水调沙,通过各水利枢纽的配合,在9次调水调沙中,就大约往海洋里输送了5亿多吨的泥沙,这个不是挖沙船和挖泥船能媲美的。大型工程,肯定要科学论证后,权衡利弊,将每一笔钱花在刀刃上。侣意所说的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很多方面没说的。


侣意

黄河成为悬河,是由于上游黄土高原绿化问题和土质疏松等问题积重而成,也是过去‘’黄泛‘’的根源。近来由于水源和水利建设的成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但自然变化是无情的,万一百年一遇,n百年一遇的洪水发生,情况是堪忧的。据我调查,数年已没有七十年代抗洪护堤的情形了,且山东段似乎只忱心断流和抗旱了。上世纪九十线,我曾给环保水利部门提了一个分段建设新黄河的建议:一、在优质河堤的另一侧,由下而上,分段改造,加固堤基,形成新的河岸。可考虑适当取直和设置闸坝和冲沙闸,控制和节约用水。二、有计划地迁移规划新河道区域内的居民,优先安排上河工就业,适当就地退后暂时安排建房,建设小城镇。三、先将表层土用机械(推或皮运车运)至‘’旧河道‘’一侧,准备与另一侧旧堤用于改造河滩河道为良田。四、适当挖深新河道,其土石用于修建新河堤,适当建好新堤基。五、从洛阳地区上下计,将新增超过三千多平方公里的耕地,搞现代化农业。其经济价值过千亿,可部分抵建设成本,加上社会效益,值得研究。譬如解决就业,缓解产业结构矛盾,部分转移房地产一业独大的矛盾等。六、要治本,还是要立足上游沿线流域退耕还林和加强绿化。加强新河道堤岸建设和部分河滩(视经济、水容量和地质情况可能保留部分河滩)绿化工作。七、部分河段也可能保留,就需要疏浚。河堤也需要加固。八、总体上需要作全面可行性研究。这仅是个人建议,限于技术行业知识局限性,可能幼稚可笑,望专业人士和网友批评指正。


任有新2

想把泥沙挖走的目的是怕洪灾造成水患,其实治理的方法还有很多,只是目前还没有规划好或者是还需要时间。可以在黄河岸边挖几十个大型人工湖,丰水期和汛期蓄水,干旱时放水抗旱救灾,就像都江堰一样。蓄水湖不但可以改变当地缺水还可以改变当地气候,使干旱地区形成湿润天气,有利于周围植被覆盖,可以更好地保护水土避免流失,以减少雨水冲刷固水固沙。而且在水灾时还不让珍贵的水资源冲向大海白白浪费掉。当然现在黄河水量还不算多,也许不足以灌满人工湖,但是比起水患来了要造成的损失,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样就不再需要防洪做堤了,也不需要开挖河道下移河体了。如果植被覆盖了黄河沿岸,增加了黄河两岸的降雨量,黄河的水量就会回到她的历史流量,那时候就足够人工湖的水量储蓄了,也彻底的治理好了黄河缺水和黄河水患了。


山水间56309841

趁黄河枯水期将主航道挖深拓宽还是可以的,但黄河整体下沉就不可行,主要是规模太大难以控制,局部一旦下沉过快,很可能导致河堤崩溃,然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黄河整体下沉,很多现有的水利工程将成无用之物,反而不得不拆除重建,导致更多的浪费。至于挖河产出的沙,除了本地基建消化外,还是可以装船直接出海,然后送到沿海及长江、珠江沿线经济发达城市去的。因为是水运,成本绝对比车载便宜很多。


麦生2216

能这么干国家还不早规划开干了?南海填岛那只是一小岛,工程量都十分巨大,黄河有多长?河中的泥沙有多少?那是无法统计的,我们有那么多挖泥船吗?就算我们筹集到了足够多的挖泥船,挖出的泥沙往哪推放?

整条黄河的泥沙恐怕能够堆成一个小号的黄土高坡吧,哪里又能容纳下又一个黄土高坡呢?这个工程量实再太大,成本太高,几年内都别想有显著效果,而且可能还会带来一系列其它问题,中国治黄不仅仅是现代了,都喊了多少代了,挖沙降低河道至少在当下很难行的通,也不容易很快见效,相信政府一直都在考虑治黄的问题。


wang_H

有看到有文章说:这些年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减少泥砂成效显著,黄河悬河地段已自然下切了2米,需要修改黄河治理的总体方案了。挖砂这方法成本高,成效低,管理困难,一不小心把堤弄坏了岂不更糟,所以政府都限制捞河砂。


wwb24

看过回答,大多都认为工程量太大,想来也是,然而悬河毕竟对沿岸构成洪灾的威胁,想想京杭大运河,在隋朝的时候便硬生生地在大地上开凿出1800公里长的工人大河,今非昔比,当下的中国被世人称为基建狂魔,东西二条南水北调的重大水利工程在这八年间不也快要落成贯通了吗?我倒觉得以举国之力,只要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不过事有轻重缓急,我认为这是迟早的事。


用户6236877598871新

黄河是条母亲河,这是国家战略资源,河沙决定了城市房子,基建工程,民生工程等等的质量保证,所以国家的后续发展离不开这些沙,如果是局部开采也可能关系到人民财产安全,不开釆也会影响到人民的财产安全,现在每立方米的河沙市场价都要100元以上了!曾经三十多元!所以这个项目叫谁做。国家会有解决的办法!


qzuser172833792

现在用挖泥的方法实在要消耗巨多的能源。如果黄河水最终经过治理后变清,那么下游的河床不会再於积增高,由黄河清水慢慢地年复一年地将下游悬河河床不断冲涮降低。如果做不到完全变清,也许可以调长江中上游的水来加大黄河水量降低泥沙比例增加输沙能力;长江河床(三峡地区)高于黄河下游河床,两地只相距500公里以下的距离,用渡槽(调水量小)或者隧洞(调水量大)自流调水的方法是有可能的,工程量当然肯定不小,但能一劳永逸地(像都江堰工程)解决黄河泥沙沉积和北方缺水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