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军阀,为何吴佩孚鲜有骂名?且看他落难时的这几句话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派系林立,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对外混战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同时因他们的荒唐言行,也对号入座产生了不少绰号。比如“混世魔王”张宗昌、“笑面虎”孙传芳等,可同样是军阀,有一个人却别具一格,此人就是吴佩孚。

同样是军阀,为何吴佩孚鲜有骂名?且看他落难时的这几句话

历史上,吴佩孚隶属于直系军阀。曾一度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名气不输于同时期的诸多大军阀,战绩也很拿得出手。在其军事生涯前期,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人称其为常胜将军,不仅是一级上将,还是直系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这样一位在当时呼风唤雨的人物,为何名声远在同时期的诸多军阀之上,甚至还走出国门,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呢?说起来和吴佩孚的个人修养有关。

不同于张宗昌、曹锟等人,吴佩孚是地道的秀才出身。小时候在私塾念书的时候就因为品学兼优深受先生器重,虽然后期家道衰落,生活一度无以为继,可早些年打下的这一基础,则伴随甚至影响了吴佩孚的一生。

同样是军阀,为何吴佩孚鲜有骂名?且看他落难时的这几句话

在天津武卫左军做小兵的时候,吴佩孚就因为自己的学识脱颖而出,被当时的文案领导郭续栋推荐进了军校学习。自此人生时来运转,48岁的时候,吴佩孚就担任了直系军队总司令,第一次直奉战争让张作霖的12万奉军兵败关外。虽然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但是吴佩孚处处透露着和诸多军阀不一样的地方。

吴佩孚军中传唱的军歌,是他自己填的一阙《满江红 登蓬莱阁》的词: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堕,江山如故,夷族错落。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同样是军阀,为何吴佩孚鲜有骂名?且看他落难时的这几句话

文人出身的关系,吴佩孚平时注重个人修养,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虽然身为军阀,但是吴佩孚喜欢读书。不仅熟读《易经》、《春秋》等著作,自己还有数部著述传世,堪称军阀中的另类,人称其为学者军阀。

虽然后来在北伐战争中光辉不再,但是吴佩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愈发让人敬重。1924年他落难的时候,有人建议他逃入天津租界。吴佩孚很生气,训斥对方说:“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焉可为之。”

同样是军阀,为何吴佩孚鲜有骂名?且看他落难时的这几句话

到了汉口,有日本政要当时给汉口领事去电,要其劝说吴佩孚东游日本。吴佩孚回答说自己连租借都不住,哪能去日本?即使后来英美等国银行表示愿意给他提供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以支持他东山再起,也都被吴佩孚断然拒绝了。

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吴佩孚名义在河南征召伪军。当得知南京大屠杀的消息后,为表示抗议,他整整绝食一天。由于拒绝与日军合作出任伪职,吴佩孚被日本特务暗杀。当时民国政府为吴佩孚举行了国葬,李宗仁主祭,民国军政要员等近万人参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