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刚接手初二(6)班,心中忐忑不安,因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班级,一个早已“名声在外”的班级:班里有七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组成了一个同盟,他们没有学习目标,行为习惯很差,经常违反纪律,缺乏自觉性、自制力,在班上沆瀣一气、兴风作浪。仗着人多势众,他们经常喝酒打架、顶撞老师。

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从来不欺负弱者,只教训蛮横霸道、欺负女生的同学;从不打本班同学,只帮助本班同学去教训别班同学。于是,全班学生称呼他们为“江南七怪”。

我这个班主任刚上任的第一天,整个班级就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我也围着他们疲于奔命,筋疲力尽。我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我必须想办法转化这个小团体,否则今后的班级管理根本无法进行。

接下来的日子,我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发现他们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很团结、很讲义气,班里如果哪位同学有困难了,他们都会伸出援手;他们也很有“绅士风度”,经常帮女生做一些体力活,如搬书、擦窗等;他们还很有班级荣誉感,每次班级活动都献计献策、积极参与……我一边观察他们,一边思考、制订转化他们的方案。

从兴趣入手,拉近师生关系

我班“七怪”中的领头人物叫张建,身高1.8米,嗓门洪亮、做事勇猛、果敢,每次打架都冲在最前面。他正直、冲动、易怒,谁都不敢惹他。

有一天,我发现他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还不错,还喜欢看中国男篮的比赛。我喜出望外,当天放学后,我换上球衣来到篮球场。他见到我后稍微有点儿意外,但很快又专注于他的比赛了。我们开展分组对抗赛,我和他分到一组,他凭借身高优势打内线,我则发挥体形优势打后卫,我们内外配合、所向披靡,赢了好几局。

休息时,我表扬他的内线脚步真不赖,强攻篮下有技术也有力量。他不好意思地挠了下头,红着脸小声说:“没想到老师也会打球,而且投篮这么准。”

第二天,他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的敌意消失了,眼神里有了些许亲切。后来,我让他把“七怪”组织起来成立班级篮球队,每周训练一次。慢慢地,他们对我不再那么抗拒了,也开始跟我说说学习的事、家里的事。我隐约感觉到成功在向我招手。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里师生应当相依为命,不能生隔阂……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师生共同生活到什么程度,学校生气也发扬到什么地步。”要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就必须多和学生接触,多和学生打交道,多和学生共同生活,使自己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尽量多了解、掌握学生的有关“背景”材料,努力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话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知,找到教育与学生所需、所学的结合点,唯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也应当尽量让学生多了解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或伙伴,让学生感到安全、亲切、可靠。

以班规为契机,引导学生自我约束

自接手班级后,我发现所有班规校纪对“江南七怪”都没有任何约束力,他们为人处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无论严厉批评还是罚写检查,无论请家长还是给处分,所有惩罚措施都对他们无效。到底怎么才能约束他们?我一直冥思苦想,却长时间不得其解。

转机来自一堂班会课。那节课上,我让大家谈谈对班规的看法,允许大家畅所欲言——只要是心里话,说什么都行。起初,“七怪”不愿作声,后来我鼓励他们各抒己见,他们终于把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他们认为班规过于烦琐,管得太多、太死,让人感觉像生活在囚笼中,没有自由,没有趣味。听着他们的意见,我脑海里灵光一闪,于是我对他们的意见表示赞同,然后趁势提出建议:由他们重新制定班规,并且在下周的班会课上进行讨论,直到全班一致通过为止。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从上初中以来,他们一直都是老师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哪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啊?整整一周,他们都沉浸在兴奋之中。不管课前还是课后,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

刚开始,他们提出来的都是如何让自己免受惩罚的规则,结果被张建一一否决了。他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为班级做事,一定要做好,不能让老师失望,不能让同学瞧不起。其他人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们纷纷建言献策。一周后,我班史上最全面的班规终于出台了,班会讨论后全票通过。那一刻,他们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会后,我们如约来到篮球场进行班级篮球队集训。休息期间,我表扬他们制定了初二(6)班史上最好的班规,他们脸上露出了少见的羞涩笑容。

接着,我又诚恳地说:“你们给老师支支着儿吧!现在班规制定了,我们怎么才能使它真正发挥作用呢?”“操行分不及格,禁止参加球队训练!”“操行分不及格,不能代表班级参加比赛,直到争取加分至及格为止!”“操行分不及格,应该让语文老师布置命题作文!”……原来这些才是他们最恐惧的惩罚!直到此刻,我才发现自己终于有些懂他们了。

“班规是你们制定出来的,你们能带头遵守吗?”我故意问道。“能!”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一刻,我们会心一笑。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很少再违纪了,即使偶尔犯些小错,也会被他们自己制定的惩罚措施治理得服服帖帖。

寻找“美丽瞬间”,让学生融入集体

自从让他们制定班规后,他们的表现确实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四人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还是最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学习基础太差,学习动力不足,作业也经常完不成,所以老是拖后腿,导致小组被扣分,其他组员意见非常大。甚至有小组长在班干部会议上提出:“既然他们一无是处,干脆让他们独立出来组成一个小组,自生自灭算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内心无法平静,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他们不再被遗弃、重新找回班级归属感?如何才能让同学们接纳他们?后来,我偶然看到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深受启发。于是,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全班学生听,并且提出开展“寻找(6)班美丽瞬间”活动,大家一致表决通过。

这个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每天的班级点评时间,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在班里发现的感动瞬间,全班按学号轮流负责。我要求每个轮值学生都要仿照“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来写稿子,并且每份稿子写完都要贴在黑板上,一周后才能取下来。在活动最初几天,我特意私下交代轮值学生要重点关注“江南七怪”。

果然,第一天的“美丽瞬间”点评就收到了奇效。那天,“七怪”中的吴家俊在自习课上发现老师站着改作业后,主动去办公室搬来了凳子,而这位老师正是一向以严格著称的数学老师,平时没少教训他们。

在当天的班级总结中,吴家俊被隆重请上讲台,先由轮值同学念颁奖词,然后请他接受我们班特有的表彰仪式。此刻的吴家俊大为惊异,毕竟以前只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同学才有可能享受这一仪式。接着,由他所在的小组组长代表大家献花(塑料花,可循环利用),感谢他为小组争光,为小组争取加分。他在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吴家俊再也没有出现过让小组扣分的行为。作业不会做,他会借小组长的作业花很长时间去琢磨研究,甚至先把答案背下来,自己再尝试去做。虽然办法笨了点儿,但是小组内的同学都看到了他的努力,也慢慢开始接受他了。

同样,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轮值同学陆续发现“七怪”中的某某值日时多扫了两组地板、某某的作业全写完了、某某连续两节课没睡觉……慢慢地,他们变得自信了,不再是班级的异类,渐渐融入班级学习生活中来,我们班的班级管理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这就是我与“江南七怪”斗智斗勇的故事。我知道故事还没有结束,而我将一如从前,与他们一起携手前进、共同成长。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抢鲜看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问题生“小团体”转化策略

栏目:学生教育与转化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