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故事」從司法“門外漢”到“統計精英”,他是怎麼做到的?

常言道,在法院工作的人,不一定都是法官,但是他們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今天,我們就要走近一位在法院從事審判管理工作近十年的“統計精英”,看看他與法槌下的數據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期待的眼神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偉強

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嘉獎2次,榮獲“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全國法院系統唯一一名擁有高級統計師職稱的幹警。

司法統計近5年,默默奉獻零怨言。

真實統計生命線,激情創新夢想源。

——李偉強

01

現任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科員職務的他,從2009年進入深圳中院後,十年如一日在審判管理和司法統計的崗位上刻苦專研、踏實肯幹,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早在2000年,身為統計師的李偉強在惠州一家金融公司從事市場經濟分析,長達9年時間的工作經驗為他在深圳市中院做司法統計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我重視公司的經濟回報問題,在乎的是我自己賺了多少錢。但自從進了深圳中院後,我開始被周圍的領導和同事所影響,讓我感悟到,精神層面的追求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

02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2009年,李偉強剛到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時,法院對於司法統計還停留在“填表”、“算數”、“報數”階段。在法院工作一段時間後,學統計專業出身的李偉強開始反思,每一次司法統計在“填表”、“算數”、“報數”後就擱置不管了,實在是太浪費“資源”。

他說: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偉強介紹,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各類矛盾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形式,審判工作要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依靠科學的審判管理和司法統計。

剛開始接手司法統計工作,

他稱自己是“門外漢”

通過積累+實踐,

他成了“統計精英”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他把司法統計工作拓展到審判態勢分析、審委會彙報、績效考核、排頭兵活動、調研課題等。

深圳市中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德軍稱讚道:

雖然這份工作在外人眼中枯燥乏味,經常需要加班加點,但他對工作的熱情是有目共睹的,通過他不斷完善司法統計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司法統計工作智能化的水平和精準度。現在,我認為他就是咱們的精英人才。

03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早在還沒有“大數據”理念時期,李偉強便通過生動的PPT圖表形式,傳達司法統計的意義所在,並結合審判執行工作綜合考核評價的新形勢,每一季度做一次全市兩級法院大數據“態勢分析”,每一個月做一次全市兩級法院小數據“態勢分析”。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偉強:

案件是分難易度的,打個比方,一個簡單的案件卷宗可能一頁紙的內容,複雜的案件的卷宗卻是一疊紙,同樣數量的案件付出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是不一樣的,我就需要把這些分析出來,得以完善審判執行工作的指標體系。

李偉強提到,深圳法院的審判委員會高度重視審判態勢分析的內容,每次的審判態勢分析報告會議都會對給決策者和各庭審部門新的啟發。

為更加科學地開展審判管理工作,他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審判工作運行態勢定期分析的做法被深圳法院採納,深圳法院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院審委會定期聽取審判工作運行態勢報告的審判管理新機制。2012年,深圳法院此舉措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並在全國法院進行推廣。

法院一審的上訴案件發改率正常來講是4%-5%,但刑事庭的正常上訴案件發改率正常的應該是10%左右,這樣就需要有一個合理化的指數區間值來體現。我們用之前3-5年的法官辦案量作為數據作為支撐,在注重數量和辦案效果前提下,把數據細化、量化後,設置一個合理的指標區間值,使法官辦案量合理化。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多次肯定了他關於設置指標區間值、以近三年指標數據平均值作為參考的合理做法。他還受邀在第四次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發言,多次應邀在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培訓班上授課。

04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深圳法院近年來受理的案件量逐年成上升趨勢,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

統計得知,深圳人民群眾的糾紛是跟經濟增長同步的,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精神文明、法治程度也是不斷地進步,但落後於經濟的高速增長,所以必然會帶來很多的糾紛。在實現全面小康之前,都會是這種狀況。深圳法院的2016年辦理了34萬宗,2017年案件量猛增10萬,達44萬宗,法官的工作不堪重負。

2016年,深圳法院推出了繁簡分流改革,李偉強通過數據也論證了這個思路的正確性、必要性。數據分析表明40%的普通案件,審理的週期比較短,大概六十多天。60%的重大疑難的複雜案件,需6個月以上審理時間。

為密切配合“繁簡分流、簡案快辦”專項改革,為各類案件繁簡甄別標準的確定以及司法資源的合理配備提供科學的依據,他加班加點高標準地設計了司法統計工作的信息化平臺

「法官故事」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偉強分析得出結論:

在客觀條件不改變的前提下解決這個矛盾,就要調整案件類型的結構,將案件梳理整理出疑難複雜案件、普通案件、簡單案件,案件梳理分層出來後,匹配相對應的人力資源。疑難複雜的案件放在業務庭辦理;全市兩級法院專門成立速裁庭,配備幾個法官和足夠的助理消化簡單案件。

經試點,速裁庭確實能高效消化簡單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