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人很容易寻短见吗?

格桑花儿13

10年前,我的大姐生病了。起初是失眠,烦躁,易怒……后来严重时候整夜不睡觉在地上转圈,目光呆滞,神情恍惚紧张,怀疑恐惧心理十分严重。肌肉也出现痉挛,不吃饭不喝水。家人把绳索,刀具什么的全收起来,门窗也做了处理,怕有什么意外发生 ,因为我们听说有的这样的人轻生自杀了。

有两个重要心得:

网上是这么说的,抑郁症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西北汉子爱多肉


如何从心理层面解读抑郁症

抑郁症在临床上是神经递质摄取不平衡导致的长期心境障碍,我们抛开生理因素单单从心理角度来诠释抑郁症的状态,既然是长期的心境障碍,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在陈了凡的《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情绪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周期,也就是说正常人的情绪是在好坏之间来回摆荡,好坏情绪持续的时间均不会太长,

而抑郁症就好像是停摆的摆钟一直处在坏情绪的区间里出不来了,这就是抑郁症的诞生。

在抑郁症初期,你不自觉的发现,自己一直情绪低落、兴趣或乐趣缺乏、持续性疲劳、生活原动力低下为主要特征,常伴随紧张不安、失眠、早醒、体重下降,周身不适等心身症状。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是抑郁症,因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所以很多抑郁症患者被确诊的时候往往就是中度或者重度抑郁症阶段了。


刚开始你对脑海中自杀念头嗤之以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慢慢的你将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曾经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你的兴趣。接下来你会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你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一旦有挫折发生,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所以你会懊恼自责悔恨,由于这些负向的情绪的内化, 让你极度厌恶自己的身体,也许自杀的念头在你脑海里一闪而过,但是这个时候你还会理智的告诫自己这种念头的荒唐可笑。这在临床上为轻度抑郁症阶段。


接着你可能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周边的人比你自己还要感到操心,所以他们会想方设法让你高兴起来,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不仅会加重病耻感更会让你感到周身不自在,抑郁症是心动力不足,就好比要求一个体质孱弱的人挑战马拉松锦标赛一样艰难,大道理都懂, 但是要付诸实践真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你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跟“小我”作巨大斗争。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即使他们有所动作,动作也明显缓慢。


基于上述的原因,你在与“小我”斗争的过程中,会无觉知的在头脑营造一个无意识的梦幻世界, ‘’小我’’的出现在正常不过了,它其实是潜意识里的保护机制,“小我”在我们生命中起到的是保护者的角色,它会压抑我们所有痛苦不愉快以及不安全的感受,它的意图是要是我们对排斥的体验降到最低,然后它为我们在脑海之中营造出无觉知无意识的世界,它脱离于我们的身体而存在,我们会在精神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愉悦感,并会存储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所以人们都在享受他们的梦幻,他们在梦中尽其所能的让梦境充满五彩缤纷的色彩,他们装饰梦境,并让自己沉醉不已。所以每当梦想照进现实时,人们却发现自己异常地可怜、悲惨,所以你会再一次迫不及待的进入梦境,慢慢的你会分不清梦境跟现实的区别, 梦境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要想进入梦境就要摆脱残酷现实中的身体的羁绊,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你理所当然的想到了寻短见杀死自己的身体,你这时不会觉得“自杀”念头可笑了,甚至有点跃跃欲试了,这个阶段也是临床上中度抑郁阶段了!


到最后你极度渴望拥抱死亡

 随着症状的发展,一切生物的、心理的快感都消失殆尽。你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你的食欲。即便进食你也感受不到食物的温度味道气味,你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听觉这五感会极大降低敏锐度,用味同嚼蜡来形容恰如其分,因此你会变得消瘦,睡眠的质量也很差。你很难入睡,入睡之后又很容易惊醒,半夜从噩梦中惊醒而冷汗津津,脑子的思绪杂乱,念头越来越多,你会感觉到无所适从,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做好任何一件小事,那对你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脑子像是蒙上了一层猪油,由于失眠焦虑导致的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让你产生诸如恶心头痛头晕等神经衰弱症状,从你的眼里看过去, 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一片,无尽的窒息感压在你的胸口,感觉每一秒像是活在地狱当中,所以自杀已经成为你的渴望, 你根本不害怕死亡, 你拥抱死亡,满脑子想着如何安然的死去,时刻想要自杀是临床重度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一个标志


那我们如何才能进行自我心理疗愈呢?基于抑郁症的病耻感以及顽固性反复性,他不同于其他生理疾病,他的反复性让人疲于应对,神经递质的摄取不平衡可以通过三环类四环类单胺类药物来平衡,但是人的心理上的失衡是药物没有办法应对的,在实践中遇到很多过来做咨询的人士,大多数都是饱受抑郁症反复发作的困扰,而且反复发作导致的病耻感更加无从诉说, 你根本不敢告诉自己身边人, 抑郁症又发作了,这样会被认为矫情,矫揉做作,其实从一开始就无人相信你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挑衅你的,撕扯你的、困顿你的那个另一个“小我”,当生理症状平复后, 他却无时无刻潜伏在黑暗的角落蠢蠢欲动,无人知晓。你害怕当你卸下面具,不再是朋友所认为的积极、乐观、勇敢、善良、快乐、坚强,对人温暖的人,微笑后面是狰狞,阳光之下是阴霾,你害怕他们都将离你而去,你孤独时候的偏执,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对存在意义的质疑,自己饱受折磨的痛苦,几乎很少向其他人倾诉过,就算是说了,也被人看作是自怨自艾,无病呻吟,那样导致你的无归属感,感觉像是要被所有人抛弃,所以你尽量挤出笑容让你表面上阳光四射,你在不断装饰你的羽毛,等到自杀的时候更多是惋惜跟不敢相信,我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例子!


不要从外界寻求所谓的帮助自助者天助

基于这一点,自我心理疗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我们把自己的健康交付给医生跟药物的时候也同时交出了我们自己的控制权,我们的心身还是被“小我”执掌,所以很多人是在从外界寻求解脱的方法,有的逃进山林,有的参加各种灵修,有的见庙就拜,这都是向外界寻求帮助的体现,当然更加极端的就是当人难以摆脱抑郁焦虑的时候, 会转向酒精烟草跟性,这些也许能让你获得暂时的慰藉,但是这些都是借来的,你迟早要还回去,不断借的过程就是上瘾,那些酗酒的那些吸毒的就是借了又借的结果,他们不想还,结果身体被酒精被毒品狠狠的惩罚!


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到要拉回自己的意识回归自己的内心,当你回归的时候, 你惊讶的发现你的内心早就被“小我”占据了,就像当年的希伯来人从埃及回到故土的时候,却发现故乡早就被别人占据了,你想要赶走它,于是起了冲突,战争不断,生灵涂炭,你的内心也难以平静,所以王阳明先生曾经感慨: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在《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到一种观照的方法,观照的奇迹在于当你观照身体时,你的观照者会变得强大;当你观照思想时,你的观照者会继续强大;当你观照感觉时,观照者会变得更大,当你观照你的心境时,观照者会强大到能够留住它自己——观照它自己,就如黑夜里的一处蜡烛,不仅点亮了周围的一切,亦点燃了它自己。



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当你回归心的本体获得心动力,你也将从持续的抑郁泥沼中脱身而出,这是自我疗愈的目的所在,要知道无论你处在何种社会何种体制之下,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时时刻刻照看你的内心,唯有你自己才能给自己疗伤,关于如何从意识的提升心身合一再到发现潜意识伤口的觉知阶段的知行合一,再到出离头脑安在当下观照阶段的天人合一,都可以参照书籍《了凡心疗愈》,它旨在让你成为自己的疗愈师!这是一个自我转变的绝佳机会,当你这样去做了,你的感官变得异常敏锐,你会处于一种全新的体验当中,如同在早晨逆风而行,事物是清新的,整个存在都处于一种新的喜悦之中,沐浴在新的一天的新的快乐之中,一切都是清新的、年轻的,过去消失了,一切刚从夜晚深深的休息中醒来,一切都是纯净的,原初的。在知觉的海洋中,一浪推着一浪,永不休止的喜悦,永恒的黎明,永久的祝福…


了凡心疗愈

抑郁与短见



抑郁症的人很容易寻短见吗?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吧:

2015年9月,北京青年报公布的一组数字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中国的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万人,而其中40%的人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

患有抑郁症的人,在疾病的折磨下,是很痛苦的,有深深的内疚感,特别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精神更加痛苦难忍,有难以排遣的负罪感,于是产生通过自杀以求解脱的可怕念头。有的重症患者还能在死亡边缘挣扎,有的患者则把自杀付诸实施,幸运的被制止,可悲的就会失去性命了。


吉祥有福

抑郁症的人很容易寻短见吗?

抑郁症患者自杀率比普通人高,但他们不是很容易就寻短见的,而是挣扎了太久,太辛苦,不能再忍受,才作出这样的选择。所以,请不要在抑郁症患者自杀后,说一些“真脆弱、死了活该,死了世界干净”之类的话,这个真的很伤人的,伤的不仅是死者,更是活着的患者们。

但是,我依然怀着深深的愿望,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坚持下去,坚持就一定能看到阳光的那天!


闲闲影视

愿所有病人都能早日康复!


我是一名医学生

首先,抑郁症患者病情从轻到重,心境也从不佳逐步发展为悲观、绝望等,郁郁寡欢,对生活没有兴趣;

然后,随着对生活丧失兴趣,缺乏生活的乐趣,逐渐闭门独处、疏远亲朋好友,不参与社会活动;心情的沉重使其精力缺失、疲乏无力,生活小事也觉得力不从心;


第三,患者抑郁状态普遍表现,记忆力减退、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迟钝、行动迟缓,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紧张、心情变化幅度大等问题;在这个阶段往往伴随着身体症状,如食欲减退、睡眠障碍、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等;

第四,随着症状的加深,患者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的情绪充满内心,感觉活着是负担,只想求解脱,可能产生强烈的寻短见念头和行为。



临床药剂师

准确的说,“寻短见”是一个程度。

抑郁症分有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的,主要表现为迷茫、胡思乱想,不开心。

中度的,主要表现为思想敏感、行为迟钝。

重度的,主要表现为麻木、愁容满面、表情让人难以接近、时常产生幻觉,最重要的是,总是感觉生活已到尽头,也就是“寻短见”的时候。

但是,可以说,“寻短见”只是一个程度,并不是抑郁症的专属!

比如说,项羽乌江自刎,是抑郁吗?显然不是,历史表达的是他的走投无路,歌颂的是他的英雄气概。

比如说,古代战争,很多战士选择自寻短见,也不愿意投降或者成为俘虏。

比如说,很多创业破产的人负债累累,寻短见,与其说他人抑郁,不如说他们走投无路。

所以说,并不是抑郁症患者更容易“寻短见”,而是走投无路的人都会选择寻短见,只不过是每个人“走投无路”的方式和程度不一样罢了。


彭翔说文化

是的,特别是青少年抑郁患者,家长要万分警惕和关心。

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自杀率惊人的高,抑郁或双相抑郁症可能是导致自杀最大的诱因。很多名人也是因抑郁自杀,张国荣,罗宾威廉姆斯,任桥梁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世界第二大致残原因。抑郁症也是自杀的最主要风险因子,导致死亡数是谋杀的两倍,在15-24岁青少年中是第三大死亡原因。


研究表明,患有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中,自杀观念、计划及尝试的发生率分别为56.8%、69.7%和75.7%,相当恐怖的数据。

哪些患者容易自杀呢?发现抑郁症的患者没有任何兴趣,感觉非常痛苦,工作或者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看社会总是很阴暗,看不到阳光面等等,有观点认为抗抑郁服用初期也容易导致自杀。


告别抑郁失眠

很多讯息是中性的,可乐观看待,可悲观看待,习惯于悲观角度看问题的,即使外在表达的是快乐,内心依然是悲观。如尼采,梵高,海子等。

人的身体会接受大脑的命令和内心的情绪。大脑对世界的认识是悲观,内心的情绪是悲伤,受此影响,身体就会木僵,形如枯木,细胞,筋脉,血管,组织都会枯萎,医学上叫做躯体障碍。

抑郁如黑暗降临,你根本防不胜防,长时间的被黑暗笼罩,那就如僵尸成眠。


常乐我净168

轻度抑郁症患者自杀率很低,因为他们的痛苦还不是特别重,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些会有自杀倾向——经常想死或者采取过伤害度不高的自虐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