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日記丨百感交集的扶貧路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不知知覺,我作為局裡新任命的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已經在太窩駐村一個月了。自踏上扶貧之路以來,每天奔波於城區和鄉村之間,雖然有點勞累,但要幫助全村貧困戶順利實現脫貧,這才剛剛開始而已。

由於我初來乍到,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每週要帶我走訪10家貧困戶,瞭解貧困戶家庭情況的同時,也讓他們能儘快認識新的工作隊員,以便幫扶之需。

扶貧日記丨百感交集的扶貧路

今天,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帶我走訪的是陳達荃和陳學保家。早上9點我們驅車來到太窩村堂門口陳學保家中,已經80多歲的陳學保一見我們便熱情地迎了上來,招待我們坐在一個年代久遠的小茶桌旁,用微微顫抖的雙手給我們泡茶喝。這是客家人的熱情好客,為了與貧困戶拉近距離,我們便不好意思拒絕。

陳學保經營著一家不算正式的鄉村理髮店,理髮的工具非常的古老。平時有鄉親照顧生意補貼家用,孫子在外省工作,去年已經娶妻,老人心裡非常樂呵,詢問是否能幫其孫媳婦辦理醫保,陳學保說,經過政府的幫助以及駐村幹部的幫扶,這兩年生活負擔減輕了很多,光看病報銷這一項就省了不少錢,所以儘快將孫媳婦辦理醫保,來年生個曾孫。交談中,一位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前來理髮店理髮,為了不打擾他做生意,我們便離開了,繼續趕往下一家。

去陳達荃家的路上,吳翔隊長告訴我,陳達荃家中的情況不容樂觀。踏進陳達荃家,已經60多歲的陳大叔剛從地裡挖田螺回來,這是他準備過兩天拿到太窩圩上做買賣的。也許是生活的擔子過於沉重,他瘦小的身軀已經壓彎了,一頭白髮,臉上佈滿了歲月的痕跡。陳大叔一家住的是土木結構房,家裡沒有衛生廁所,一直延用農村的老茅廁。瞭解到他家的情況後,我們便拍了照準備為他申請補貼改建沖水廁所,第一書記說:“政府也在積極解決貧困戶沒有衛生廁所的問題,至於資金方面,我們招商局的幫扶幹部會把你的情況報上去,爭取申請到一定的改廁補助。”陳學保感激地說:“謝謝,謝謝你們,政府會補給我們,我們很開心,心裡很溫暖。實在沒有補,我就靠自己的雙手去掙錢,只要人還在,沒病沒痛,自己勤勞一點是餓不死的。”我很佩服陳叔有堅定的脫貧內生動力,並沒有等靠要的思想。

達荃叔身體瘦小,但非常能幹,家裡承包了3畝糧田,還養了一些雞鴨、魚,種植了一些蔬菜,平時自釀一些米酒賣給村裡鄉親。這都得益於他年輕的時候當過廚師,練了一身好手藝。

雖然已有思想準備,但離開的時候我心裡五味雜陳、百感交集,返回的路上一直在想能幫他們制定什麼樣的扶貧措施,這是我亟需解決的問題。

(招商局駐太窩村工作隊員肖燕,寫於2018年3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