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地宫里设置的“弩弓”,有人说历经千年后的今天还会发射伤人,是真的吗?

岁月都江堰

先回答问题,秦始皇陵地宫里有没有设置能射人的机关,存疑;即便设置了,两千年后也绝无杀伤力可言。

我们先看看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卽位,穿治酈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椁,宫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机弩矢,很容易让人想到那种轻轻一碰就会发射出箭矢的机关暗器。

后来,这种说法被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发扬光大,很多关于古墓的笔记小说里,都经常出现类似的机关。

这里举个《聊斋志异》里的例子:

《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曹操冢》:“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遏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这段记载说了个什么故事呢?说许昌城外有一条河,靠近一个悬崖,有人进去游泳,忽然就死了,身上还有被刀斧劈砍的痕迹。又一个人下去,也这么死了。地方官听了,让人在上流截断水流,一看,乖乖!可了不得啊。山崖下边有个洞穴,里面有一个转轮,轮上密布利刃。人们把这个转轮拆掉,发现里面有个小石碑,刻着曹操之墓。后来这些人打开棺材,扔掉尸骨,把随葬的金银珠宝拿走了。


这种记载是不是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亲眼看到一般?但是今天我们凭借考古学的材料可以知道,曹操墓既不在许昌,也不在河里,更没有这种能杀人的设备。

秦始皇陵的地宫本身并没有发掘,里面究竟有没有这种机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不要相信太史公司马迁?

因为没有发掘,所以呢,在这里我们只能看看其他结构类似的墓葬。

下图是陕西凤翔的一座秦公大墓,墓主人是秦始皇的祖先,时代是春秋时期。这座墓规模很大,两侧各带一条墓道。古人挖好这个大坑,放入棺椁和随葬品,就把整个墓回填了。换言之,它并不像明清帝陵那样有一个像房子一样的地宫。早期的帝王陵墓里没有“屋顶”,自然也就不具备安放机关暗器的空间,考古发掘时也没有找到这样的东西。

如果觉得春秋距离秦始皇有点远,我们可以再看看西汉的皇帝陵。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词——“汉承秦制”,西汉王朝虽然是踩着秦朝的尸体建立的,但是它的很多政策都延续了秦朝旧有的。西汉皇帝在修建陵墓和陵园时,也在很大程度参考了秦始皇陵。

下面是汉高祖刘邦陵墓的结构,最中间是个方形大坑,也就是墓室,周围各有一条墓道。埋葬方式其实跟秦公大墓一样,也是全部用土回填,不具备设置机关暗器的空间

由此我们推测,秦始皇陵的地宫结构应该跟他祖先的以及汉代皇帝的陵墓差不多,很难安放这样的机关装置。


假如有人选择相信司马迁的记载呢?那也无妨,我们来看看秦弩的结构。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发掘清理过完整的秦弩。弩弦、弩身虽然腐朽得很严重,但是基本外形还在。其中,弩身弯曲,长度145厘米,弩弦长度在120厘米至130厘米之间。

两千年过去了,在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这些有机质的东西很难保存下来。

另外,我们知道,弓弩的基本运作原理是先积蓄能量,再释放能量。在没有高性能弹簧的秦朝,积蓄能量只能依靠弩身的弹性。但是,秦弩毕竟是用竹、木、动物筋腱制成的,弩身长久弯曲之后势必会逐渐定型,无法保持弹性,自然也就没有了杀伤力。


考古军中马前卒

是真的,秦始皇陵地宫里肯定有弓弩,机关,肯定好用。

有人说以前的材质,历经千年,什么木头,牛皮,竹子早已经烂了,无法发射。

你们是太小瞧古代人的智慧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自己不会好好利用,反而被洋鬼子利用造出洋枪洋炮来侵略我们。




秦朝有恢复记忆的剑,压弯了,可以自己恢复原样,现在有吗?现在的科技能做出来?

西汉,见日之光铜镜,阳光照射到镜面反射到墙上,铜镜背面的字花纹都会出现在墙面,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复制。


千年古木桥,现在还在使用,千年古木房屋建筑依然健在,怎么没有腐烂?

秦始皇陵为什么发现了还没挖掘?古代就没有盗墓的去挖掘?

只因为秦始皇陵里面的各种机关,复杂精巧。秦始皇陵修建了38年,动用了70多万人,多少能工巧匠在其中?

皇帝的陵墓都是要传世的,一个小小的防腐功能也不知道?那些工匠都是吃素的?什么不懂?

秦始皇陵里的弓弩依然好用,依然可以连发,依然可以让你有去无回。


龙飞凤舞九天遨游

我认为这只是人们为了夸大秦始皇陵的神秘而编造的一个传说。

首先,秦始皇陵至今尚未打开,究竟有神神秘暗器用来防止盗墓,没有人见过,只是史书的一些记载,在未见到实物前,我们只能将其当做故事听听。

其次,从现代材料学的角度讲,秦始皇时制作弓弩所用的材料无非是竹子、牛皮等材料,这些材料在历经百年都彻底变质腐败了,更不用说2000多年了。就是现在的科技制作的设备,要在张紧的情况下经历2000年,估计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