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殺兄娶嫂,卻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砸水缸的司馬光

一是沒必要,二是不想殺。

隋唐自魏晉南北朝亂世來,其人行事風格自然有魏晉遺風,李世民殺其兄其弟,將其父的皇位廢掉,之前的亂世這種類似的事件比比皆是,父子猜忌,兄弟反目,叔侄相殺,有史可尋。

李世民的先人是十六國時期西涼的皇帝,西涼二世而亡,家道破敗後,其後人官侍北魏,再後人李虎官至西魏柱國大將軍,家族充滿亂世色彩。

李淵的悲劇多少是因為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李建成為太子,主要在朝廷中管事,李世民常年掌兵,頗有軍功,一場你死我活的政治較量不可避免,即使他們沒什麼想法,他們手下的人也會為各自的利益推著他們做,皇家就是這麼殘酷。

李建成也不是什麼善類,只是李世民搶先一步,李世民逼他父親讓賢也是鬥爭的一步,一旦李世民殺死他的兄弟,李淵必然內心浮動,李世民不下手,李淵有可能就下手,就是這麼簡單。

父子二人心如明鏡,看破不說破,已經成了一山不能容二虎的結局(父子)。李淵這個老江湖看多了朝中的爭權,自知大勢已去,便十分淡定的給自己一個保全之策,而李世民也就順水推舟做了個孝順的好兒子,這戲演的!

李世民本性並非貪圖殺戮的人,既然權力到手,生命也沒有危險,那就然李淵好好的活下去。

李世民再殺父親是在是不好交代,一個大邦之主如此的沒有孝道,實在是說不過去,歷史上盛世父子相殘的實在是罕見,這樣做會大失人心。


大眼大世界

李世民沒有必要殺父親。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了還是皇帝的親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倫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煬帝還不如。

李世民在李淵建立大唐的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並平庸之輩。所以才有二虎相爭,李建成因為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書令、天策上將,沒辦法再封了。兄弟兩個,各自有自己隊伍,明爭暗鬥,水火不容。

對於兄弟的矛盾,李淵想了一個辦法。

資治通鑑載「(李淵)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臺,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從心裡是不會接受的。這段話的真實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李建成繼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時候。

事變中,李世民殺了大哥、四弟齊王李元吉,殺了他們所有的兒子,夠狠的,但女眷沒殺。而且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資治通鑑載「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事變之後,李世民派尉遲恭向李淵彙報,大哥四弟謀反,被處決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兒子,死了兩個,再和這個過不去,自己也危險了。於是順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們有問題……

「癸亥,立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

很快李淵當皇帝也懶了,禪位。

上述故事中,因為大家都明白,在皇權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兒都是沒有足夠分量的。


幾葦渡

李家的奪嫡更像昔日的上海灘,而李淵是龍頭

據我所知李世民雖然很牛,開疆擴土,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依舊沒有與他老爸李淵抗衡的能力

李淵在位時,李世民曾多次出征,但是他並沒有軍權,軍權一直掌握在他爸李淵手裡。而在歷史上,在現實中有軍權的才是真正老大。所以不要把李世民想的那麼猛,其實在李淵在位時,他頂天也就是能接觸到軍隊的皇子。而且李淵立太子就說明人家才是老大。

李世民鋌而走險殺掉倆個兄弟,其實是在賭。賭他老爸,年事已高:賭他老爸知道大局,傳位給自己。李世民若想殺他老爸,怕是自己會更慘。所以我說李世民不是不敢,而是沒能力。

玄武門之變,已是李世民的極限。

見識一下李淵

軍事戰略大佬(李淵)

奪取長安是李淵統一全國戰略的第一步;殲滅群雄、消除割據則是其第二步。第二步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和好突厥,經略西北,鞏固根本;第二階段是消滅關東、江南等群雄,統一全國。基本方略是各個擊滅,先北後南。

李淵入據長安後,曾“以書諭諸郡縣,於是東自商洛,南盡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氏、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資治通監》卷一八五《唐紀一》,高祖武德元年正月),用政治招撫手段達到了不戰而勝、拓土徠民的目的。在此後征服群雄中,他也多采用軍事進攻與政治瓦解相結合的手段,如在派李世民徵薛舉父子之前,他用認親和封官的手段相撫了李軌,從而對薛舉形成戰略牽制;後又派人深入李軌內部,得以不戰而降其地。在平蕭銑後,他命李靖為嶺南道撫慰大使,招撫嶺南96州等,都體現了軍政並用以制勝的策略思想。

當時關東李密與字文化及、王世充等殺得難解難分。因此,李淵對他們仍採取坐觀虎鬥、以敵制敵的策略,專力對付西北群雄。他採取各個殲滅、先急後緩的戰略,派李世民先消滅對長安威脅較大的薛仁杲;在劉武周南犯時,又“悉發關中兵”,派李世民擊滅之。在解除了這些後顧之憂後,才派李世民東出攻打王世充,奪佔洛陽。為平定蕭銑,他於武德二年(619年)就派李靖入蜀協助趙郡王李孝恭做水戰準備,因準備充分,用人得當,指揮得法,此役亦迅速告捷。而後又平定了劉黑闥和輔公祏,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很明顯,李淵在戰略上運籌周密,決策正確,用得其人,是取得這些作戰勝利、從而統一全國的首要條件。

這才是真正的李淵,李世民要殺他談何容易。不要只知李世民手段果敢。李淵其實套路,手段更深。曾是一方之主的他又豈能是如此懦弱。

李世民殺李淵怕是沒什麼戲吧。再者噬父名聲他也背不起吧,而奪嫡之爭則自古已有。


生而孤城

唐太宗李世民,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其人武藝高超,智慧出眾,帶兵有方。在李淵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在登上皇位前,也曾手染親人的鮮血,殺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和弟弟,讓人感覺到了其人冷酷的一面。


有人說,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為什麼不將李淵也一起殺了,這樣皇位更穩當,難道李世民不敢殺?


不是不敢,於情於理,都不能殺自己的父親,除非腦子壞了,李世民腦子沒有壞,而且好的很。


1、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心理依賴,如何能殺?

父母孕育了孩子,歷經十幾年,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不求孩子大富大貴,只求孩子健康快樂,現代如此,古代也一樣如此。

孩子是父母骨血的延續,孩子也是父母最主要的精神支持。事實上,父母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支柱,更是孩子最大的依賴。


雖說,宮廷之中少親情,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絕對是最為看重的感情。


宮廷政變,充滿了各種兄弟間的互相殘殺,也充滿了其他親人間的廝殺,但弒父的片段還是少之又少。因為,弒父意味著要斬斷心裡的那層依賴,弒父意味著要以怨殺報答養育之恩,弒父意味著要斬卻層層美好的記憶,弒父意味著要否定那個人為自己做的一切。


除非情感邏輯出現了大問題,除非內心變得非常變態,否則,弒父是件太難的事情。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做為人,如何能輕易弒父?李世民智慧出眾,能力超絕,弒父的事情很難做出來。



2、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要面對億萬夫所指

殺了父親李淵,李世民面對的將是整個社會,面對的將是數不盡的指責,這種指責會經久不息,生生世世都會如此。


不是李世民不敢殺李淵,當時的李世民所能調控的資源,殺李淵絕對是可以做到的。可是,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做。


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對孝順都頗為看重,殺了李淵,不僅會受到外人數不盡的指責,更重要的是,還會受到自己內心的無盡譴責。


這是逆情緒、逆社會的行為,如何能做?做了如何能過後面的日子?做了如何能夠每晚安然睡著?


李世民不會給自己找不痛快,不會主動去殺自己的老爹。除非老爹李淵要殺他,出於人性,可能會自衛,但自衛的同時,向自己老爹舉起刀還是非常難的。



3、 殺父親李淵,沒有任何必要

為什麼會殺親人?可能是為了巨大的利益,或者可能是出於自衛,有些時候,不是你殺了親人,就是親人殺了你,你沒有太多的選擇,因此有人感嘆“最大的痛苦就是生在帝王家。”


宮廷爭鬥最多見的親人殘殺就是兄弟相殘,為什麼兄弟相殘非常多見呢?因為只有兄弟才有機會獲得那個皇位,也只有兄弟才有機會與你競爭那一份舉世無雙的巨大利益。於是,有些人磨刀霍霍砍向了兄弟,李世民和兄弟李建成、李元吉也是如此。


李世民功勞太大,勢力也太大,李建成對太子之位有所擔心,因此雙方拔劍相向在情理之中,就看誰的劍更快了。事實說明,李世民的劍更快,於是慘劇發生在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上了。


可是,李淵和李世民沒有競爭關係,是皇位的先後繼承關係,為何要殺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死後,嫡出的兒子只有李世民一個了,皇位不給李世民還能給誰?這事李世民看得很透,李淵看得更透,因為玄武門之變後不久,李淵就禪位給了兒子李世民。


難道李淵沒有任何能力和兒子李世民競爭?錯,不是沒有,是很大。可如此下去,亂象又會加劇。就算李淵把兒子收拾了,著眼於未來,其他兒子又怎能比得上李世民?

因此這對父子,老子不會想法殺兒子,兒子李世民更不會去殺老子李淵。


李淵是聰明人,具有大智慧,禪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是聰明人,你給我禪位,我養你終老。


宮廷爭鬥,殺親人絕對不是上策,有時候只是無奈。殺父親,絕對是蠢人中的白痴乾的事,聰明如李世民,又怎會如此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李世民不是不敢殺,是不需要殺。李淵已經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還當眾吸吮李淵的奶頭以做嬰兒狀。另外李世民不是娶嫂子,是娶了四弟妹楊氏。

1.李淵不是李世民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是李建成和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在玄武門設埋伏,殺死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其中故事也是非常兇險,當時事態已經非常危機,如果李世民不動手就會被李建成滅除,既然水火難容,李世民最終選擇了先發制人。

玄武門事變同樣沒有十足的把握,如果事敗死的就是李世民,後面的貞觀之治也就不復存在了。李元吉生的孔武有力,武藝高強,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偏偏老天又生了一個李元吉唯一害怕的人,就是尉遲恭,而尉遲恭又是隻服從李世民一人。如此玄武門李元吉碰上尉遲恭……真是天意讓李世民當皇帝啊!

李淵也完全被控制了,身邊站著一身血的尉遲恭,完全喪失了主動權,選擇認輸,承認了李世民的合法地位。李世民可能都沒有想到父親最終會認同了他的殺兄逼宮行為,感動的當中吸吮李淵的乳頭做出嬰兒狀。這樣就不用揹負殺父篡位的罪名,合理合法的繼承了皇位。

2. 李世民娶了四弟妹楊氏,李元吉的夫人

楊氏是隋朝望族的大家閨秀,長的漂亮,人又賢惠。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兒子,對女兒和其他家眷都沒有下狠手。還娶了四弟妹楊氏,後來生了兒子還過繼給李元吉,也算讓李元吉有後了。

3. 李世民雖有殺戮,卻是個重感情的明君

李世民殺了哥哥和弟弟,但是對功臣殺的並不多,算的上是一位明君。很可貴的是他啟用了李建成的謀臣魏徵,魏徵多次頂撞,李世民始終重用魏徵,傳為千古佳話。

李世民的皇后也是一個賢后,李世民有時被魏徵氣的發怒,和長孫皇后抱怨想殺了魏徵,但是長孫皇后多次勸阻李世民不要殺魏徵,要做明君。可惜長孫皇后壽命很短,李世民失去長孫皇后後非常痛苦和思念。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自為長孫皇后寫了碑文。之後李世民又做了一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為只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后遠遠不能表達自己的思念,更要求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讓宮人居住在裡面,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

關注叄品姐姐的小幸福,叄品姐姐每天都會分享一段愛情感悟,幸福可以很簡單!


叄品姐姐的小幸福

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雖然是先發制人,但也是險象叢生,要不是事先策反玄武門守將,把玄武門關的老緊老緊,自己差點就報銷在玄武門。後來,李世民部將尉遲恭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首級示眾,外面圍攻的東宮兵馬才知道大勢已去,不得已散去。

太子李建成(能征慣戰的將才)、齊王李元吉(為人驍勇且擅使馬槊)也非等閒之輩,之能怪運氣實在太差,當時在玄武門稍微注意保護小命,等外面的援軍殺到,還不是吊打李世民。可惜,歷史就是這麼現實,玄武門事變開始沒多久,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

玄武門事變成功後,大家都已經明白當今皇帝就只剩下一個兒子——李世民。對於大多數大臣們來說,誰當皇帝都是老李家的。你殺的飛沙走石,我也著不急,那是皇家內部的事情。家天下的皇權爭奪,基本大家都是不怎麼急的,只要是皇家的人上臺,臣子們都認。現在就一個李世民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李淵更是清楚,雖然突然少了兩個兒子,但是自己也沒辦法啊。生米都煮成熟飯了,自己都剩下一個兒子了,難不成要幹掉最後一個兒子,讓老李家成了絕戶。

況且,李淵必須支持李世民的另一個原因是,玄武門之變的性質如果不快速定位的話,誰也不能保證李世民下面的夥計,哪天不高興就替主子動手幹掉李淵。因為李世民的班子是一隻船上的蚱蜢,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此,不要說當時李淵的人身自由已經被李世民控制,就算沒有被控制,他也不大可能對李世民下手的,畢竟王朝的延續更重於兒子之死。

對於李世民來說,李淵可殺不得,在儒家的統治倫理裡他是君,也是父。他要是動了李淵,就是對“君父”不敬,這樣雖然無妨於他的登基,但是對以後的統治和名聲是有極其壞的影響的。天下文人的唾沫子都能淹沒了他。

同樣的,李世民清楚,自己已經是最後勝出的兒子,其他的皇室血脈都已經被他斬斷,大唐王朝要想延續,老爸歸天之後要想享受香火祭祀,那是必須要跟他妥協的。事實上是,李淵聰明就支持,大家和氣;李淵不配合,也不影響李世民的大權在握。

因此,李世民實在沒有必要對李淵動手。歷史也表現出李淵的大局意識,玄武門事變後3天,就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2個月後就退位當太上皇。

雖然各位美人姿色撩人,但我更傾向認為李世民是出於統治的需要,一來有濃厚鮮卑血統的李唐王朝,娶兄嫂納弟媳乃是正常的“胡風”;二來兄嫂弟媳都是名門之後,娶了他們就能籠絡住重要的關隴集團的成員,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


子屠龍

在帝王圈裡,出類拔萃,人們提起雄才大略,都會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個帝王要麼是終結了亂世,要麼是開創了盛世,都是立下了極大功勞的皇帝。可是在這四個皇帝中,被稱為唐宗的李世民,其登基過程卻有著一段暗黑史,堪為汙點,雖歷經千年,也不能洗刷乾淨。

626年7月,李世民帶著秦王府兵將埋伏在宣武門,等待急於進宮面聖的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其時,唐朝初建,宮帷制度還沒建立起來。李世民住在承乾殿,李元吉住在武德殿後院,他們的住處與皇帝寢宮、太子東宮之間日夜通行,沒有限制。太子與秦、齊二王出入皇帝寢宮,均乘馬、攜帶刀弓雜物,彼此相遇只按家人行禮。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也不失為家庭和睦的表現。不過,隨著天下平定,事情變得不一樣了。

秦王帶兵多年,屢次加官晉爵,李淵先後封他為司徒、尚書令、中書令,乃至無可再封時,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天策上將封給他,位在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僅次於李淵和太子建成,李世民這時候才26歲。這樣,讓李世民身邊聚集起了以十八學士為代表的秦王府政治集團,隱然與太子黨分庭抗禮。李建成為了對抗李世民的勢力,也在拉攏李元吉。李建成已經38歲,政治手段雖然也有,在古代這樣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因此相對於26歲的李世民,李建成就少了一點兇戾。

尉遲恭和長孫無忌對李世民說:聽說太子和齊王準備找藉口廢黜你的秦王位,現在事情很緊急,你要是有心成大事,我們這一幫人就下死力幫你。如果你還有猶豫,我們就趁早各自散了。

這個“聽說”來的消息有多少準確性不得而知,但是李世民答應後,秦王府已準備好兵將刀斧弓箭,並且買通了原為太子親信的玄武門執行禁衛首領常何,得以提前埋伏。李世民舉報太子和齊王穢亂宮帷,與后妃有染。李世民的密奏,讓李淵起意召李建成與李元吉進宮說清楚。

李建成和李元吉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在宮廷禁衛重地實施斬首計劃,突遭變故,調兵不及。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而李元吉受傷後在爬向李淵寢宮的臺階上時,被追上的尉遲恭殺死。可見,李世民始終清楚自己的首要目標是太子。

當血染甲衣的尉遲恭帶著太子和齊王的頭顱出現在李淵面前時,李淵只問了一句:誰為亂?

因為有前天的密奏做鋪墊,於是李世民就以太子與齊王因見事洩漏而舉行反叛,自己為平叛而來。

以李淵的政治頭腦,他不可能不清楚究竟誰為亂。但是眼前太子和齊王的頭顱,讓李淵意識到原來的政治局面失衡了。秦王已然殺了最有可能威脅他的太子和齊王,那麼朝中就再無人能制衡秦王的勢力了。因此,秦王是作亂還是平亂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雖然他依然可以號令天下兵馬,李靖和李績並沒有參與到李世民一黨,但是李世民既然敢於鋌而走險,這讓李淵也難把握他們的向背。

此刻的宮禁,如果李淵稍有追查元兇的表示,以李世民箭在弦上,騎虎難下的態勢,再加上一條弒君的罪名,也無不可。李世民走到這一步,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在通往最高權力的路上,不管是誰,此刻都不能阻攔他。一旦見了血,就必然要有一個結果。不然,即便是李世民手下的尉遲恭和長孫無忌也要逼迫他下死手。

李世民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李淵不同意把最高權力給他,李世民只要背過身去,尉遲恭等人就會結果了李淵,然後把罪名加在作亂的太子和齊王身上。然後,以皇位繼承順位的名義,自立為帝。哪怕有人不服,大不了再打過一遍。李世民武將出身,有這個底氣。

李淵忍痛同意了李世民的說辭,並下召讓李世民負責查清叛亂真相,等於是選擇信任李世民,把最高處置權都交給了李世民。李淵能夠在隋末亂世中趁勢而起,絕非等閒之輩,這種情形下,他選擇緩兵之計,也是情理之中。

這讓李世民始料未及,他等來了一個最好的結果,李淵的表態讓李世民的所有行為都披上了正當和合法性。

李淵脫險後,也會評估局勢,但是唐朝創建不久,各地叛亂勢力還沒完全掃清,如果此時昭告天下,公佈李世民的叛亂行為,無異於動搖國本。李淵已經六十有餘,五十知天命,六十不逾矩,李淵知道什麼事當做,什麼事不當做。雖然見慣了血雨腥風,但是李世民手足相殘的景象無疑也讓李淵心生退意。

僅僅兩個多月,李淵就將李世民的親信人馬安插進政府主要部門,清除了太子一系在朝中的勢力,給李世民登基打好了基礎。之後,他選擇了禪位,將皇位交給了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之所以不殺李淵,是因為李淵的高度配合,使得李世民登基的政治風險降到了最低。李世民知恩圖報,何況面對的是自己60多歲的老父親?

李淵在權衡了利弊後,選擇了承認野心勃勃的李世民的合法地位,以期讓初建的唐王朝家天下能夠延續下去,避免隋朝的二世而亡。這是顧全大局之舉,事情發展到這步田地,可能李淵也已騎虎難下了吧。他原本有能力避免,卻選擇了坐視李世民野心漸漸膨脹,以至於讓他的兒子們兄弟相殘。

至於李世民敢殺還是不敢殺李淵,可以說,在伏兵進入玄武門的那一刻,已經不由得李世民了,一切都是歷史按照人性設定好的劇本在演進。


而知而行

看了這道題目下很多答案都強調“李世民不需要殺掉他老爹李淵”,而不是“不敢殺”。

實際上,李世民還真不敢殺李淵,原因很簡單:如果殺了李淵,政治影響太壞,甚至會導致政局崩盤。

↑李淵完全想不到自己會以這種方式退出政治舞臺

玩政治這局棋的人,一定要懂得: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每個政治人物的背後,都是有系統,有組織,有力量的團體,而這個政治人物,無非是利益共同體的代言人罷了。李淵的地位相當於什麼?大唐最具有政治權威的代表,其背後的能量和利益團體,力量驚人,就連功高不賞,軍事威望崇高的李世民也必須掂量清楚這裡面的分量。

就拿玄武門之變來說吧,很多人都遺落了一個重要環節,為什麼要搶在玄武門附近動手,除了地利人和因素(比如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已被李世民收買,玄武門附近可以埋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必須把握住這個“天時”——必須在李建成面見李淵之前,就徹底把李建成消滅掉,然而立即派兵控制住李淵和重要大臣。給李世民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當著李淵的面殺死李建成。

↑李建成也想不到失敗的代價竟然如此慘烈

應該說,當尉遲敬德率兵,穿戴著染血的甲衣出現在李淵面前時,李淵的生命面臨了有生以來最大的威脅,如果李淵不妥協,那麼尉遲敬德肯定也是做好了手刃李淵的準備的,這應該也是李世民最後的底線,既然殺了李建成,就必須掌握最高權力,要不然會被清算。

政治經驗豐富的李淵馬上就明白了當前的局勢,死活已經由不得自己這個帝王說了算的,槍桿子裡出政權,李淵很快就妥協了,而我們要注意到的是,李淵的妥協其實幫了李世民很大的忙,藉著皇帝的詔令,他才能夠迅速穩定局勢和人心。

最緊張的一天過去了,但李世民面對三個重要的問題需要儘快解決:李淵怎麼辦?李建成李元吉家人怎麼辦?以及,東宮太子府力量怎麼擺平?

↑李勣效忠的並不是李世民這個人,而是李世民代表的統治權

既要靠武力,也要靠政治手腕,雙管齊下缺一不可。於是李世民手起刀落,先把李建成李元吉所有兒子殺掉,避免成為將來的政治隱患;同時,利用李淵的手諭,把玄武門事件定性為李建成與齊王作亂,被李世民剿滅。同時宣佈只誅首惡的政治承諾,讓東宮太子府力量失去拼殺的動機,鬥志潰散,迅速投降了(太子都掛了,你還在為他拼命幹啥?沒有任何回報,只有禍事,沒人肯幹這樣傻的事情的)。

所以,李淵不但必須活著,還有很大利用價值呢。

那如果殺了李淵呢?性質就完全變了,要知道,李世民殺掉李建成的藉口就是太子和齊王作亂,尉遲敬德帶著這個理由,以及全副武裝的士兵,逼著李淵進行頒佈下諭旨,讓秦王李世民統領各軍,擁有緊急事態處置權。

↑尉遲敬德要是殺了李淵,會成為替罪羊

但如果尉遲敬德殺死了李淵,那作亂的是誰?謀反的是誰?明顯就是李世民了啊,難不成你說太子齊王勾結李淵作亂?這樣李世民政治上就站不住腳了,失去了上位的合法性基礎,那他就不會再有政治權威去統御全國官僚系統以及軍隊系統了,全國範圍輕則爆發兩派內戰(誰敢保證李勣等軍事大佬不會起兵勤王呢?),重則爆發類似唐朝中後期那樣的各方勢力群毆。

所以,李淵必須活著,還得好好活著,以太上皇的身份發揮餘熱,給李世民統治的合法性提供來源和基礎。

就算李世民能夠擺平殺死李淵帶來的現實後果,但有一個問題他是無法解決的:以後李唐王朝怎麼傳位?你李世民敢殺親爹,那李承乾不敢殺你?事實上,光是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就已經在李唐王朝政治繼承的鬥爭中起到了很壞的表率作用。

↑李泰為了奪到皇位,甚至聲稱會殺死自己的兒子

李世民為什麼要廢除李泰的繼承權,他說的很明白:不想讓後代皇子皇孫認為皇位可以爭奪而來,嫡長子繼承製大於天,當然,李承乾不成器,讓李世民的打算落空了,但其實也怪不得李承乾,李世民更偏愛李泰,越發討厭李承乾,自己就已經動搖了嫡長制繼位的念頭,結果李承乾和李泰兩敗俱傷,深刻的提醒了李世民——你當年手足相殘才得來皇位,現在你兒子們之間又要手足相殘爭奪皇位,這是示範效應?還是因果報應呢?

果當如初殺死李淵,未來會在李唐皇位繼承權的爭奪中出現什麼慘劇呢?不敢想象,但起碼李世民不會有一天好眠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李世民的確“不敢”殺父親,在玄武門事變中殺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已經是一個政治大麻煩,在後世備受爭議,如果殺了父親,就算這位千古一帝的貞觀之治再如何燦爛光輝,他的執政合法性也會得到極大挑戰,也很難再進入“第一等”帝王的大名單之中了。更何況,作為開國皇帝,李淵的舊勢力和舊臣仍然不容小覷,如果殺了李淵,李世民很可能會面臨政局大亂的潛在威脅。

不過,李世民沒殺李淵,最大的原因可能還不是因為“不敢”,真的被逼到絕路,為了消除迫在眉睫的威脅,李世民還是可能會動手,中國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君不見“沙丘之變”中被餓死的趙武靈王麼?畢竟,名聲和合法性都是相對遠期的事情,李世民大可以為了燃眉之急而暫時不考慮“長遠利益”。

所以,除了“不敢”,李世民不殺李淵最大的理由應該是“沒必要”。

首先,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奪權過程中,李淵體現出了大政治家的洞察時務和順應時勢,明知沒有勝算,何必逆流而動,沒有對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奪權做什麼抵抗。李淵在玄武門之變後就迅速發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僅僅兩個月後,這一新的權力結構就在法統上得到了確認——李世民登基,李淵做了“太上皇”。

其次,退位之後,李淵也表現得雲淡風輕,守住了不戀棧的邊界,每天也就是和舊臣喝喝酒,即使李世民推翻了他在位時的一系列大政方針,也沒有表現出什麼政治態度。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時勢如此,不得已也,但中國歷史上昧於大勢者難道還少了麼?

第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後,李世民已經是李淵唯一的嫡子和繼承人。從這個角度上而言,李世民也知道父親也沒有其它的政治選擇,不擔心李淵退位後搞什麼政變,他是唯一的嫡子,就算李淵想搞,哪個大臣會配合這種“絕戶”式的政變呢?

第四,李世民即位後政績非常輝煌,強大的突厥在唐軍的兵勢之下土崩瓦解,這也給了李世民充分的政治自信心:父親的政績不如我,已經充分證明了奪位的正確性,又何必去擔心父親呢?

而事實也證明,隨著貞觀時代的國勢日盛,李世民和李淵的關係也逐漸升溫。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唐太宗在位期間邊患四起,內政不安,和“太上皇”的關係又會發生何種微妙變化,朝中政治勢力又會發生何種消長?李淵舊臣會不會圖謀復辟?李世民會不會先下手為強,以除後患?


張明揚不說話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已經買通了玄武門的守衛,才會選擇在這個位置下手。玄武門之變結束後,李世民立刻派剛剛殺了齊王的尉遲恭前去宮中護駕,真實目的去控制李淵。李世民敢殺了自己兩個兄弟,為什麼沒有殺了李淵?


Δ配圖

李淵見到身著血衣的尉遲恭,什麼都明白過來了。尉遲恭說齊王以下犯上準備叛亂,已經被秦王李世民就地正法。李淵並沒有立刻表態,而是詢問身邊的臣子該怎麼辦。大多數臣子已經被收買,便說李世民護駕有功,如今民心所向應該被立為太子。

李淵任命李世民為緊急事件處理人,可見他的反應很配合。他知道尉遲恭的目的,如果自己不配合,忠心於李世民的御遲恭會立刻殺了他。別人可能不敢如此,但是剛殺了齊王的他,沒有什麼是不敢的。李世民打算也很簡單,如果尉遲恭真的殺了李淵,自己大不了殺了尉遲恭給天下一個交代。


Δ配圖

李淵真的有這麼好殺嗎?

李世民雖然在軍中的地位很高,但是軍權還是掌握在李淵手上。李淵建立唐朝以後,先奪取了長安,殲滅群雄。接下來與突厥建立聯繫,進而消滅東北、江南地區群雄。基本的謀略,就是逐個擊破,由北向南。

真正的李淵是一個軍事大亨,李世民殺他不容易。雖然尉遲恭已經走到他面前,但是朝廷上還是有很多李淵的人。李淵見到尉遲恭立刻學詢問臣子該如何辦,就可見他的老謀深算,這是要先確定自己身邊有多少是李世民的人。


Δ配圖

李世民不敢殺他!

李世民之所以殺李建成與齊王的藉口,是他們兩人以下犯上準備叛亂。他讓尉遲恭全副武裝,逼迫李淵下令,擁有緊急事態處理權。如果尉遲恭殺了李淵,叛亂的就變成李世民了。他也就缺失了上位的合法性,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國內都會發生叛亂。

李淵必須活著,發揮他太上皇應該有的作用,來為李世民登基提供合法型。殺死李淵應該是李世民最後的底線,然而李淵機智的反應救了他一命。當然我們這邊也給李世民留下陰影,導致後來選擇繼承人時舉棋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