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凶?

吳建義


方圓論壇觀點!

雖然李淵一生有22個兒子,但是他們出生的時間並不是那麼的均勻。李淵在起兵造反之前只有五個兒子。而真正跟隨李淵一塊造反的只有三個兒子。那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李淵的三兒子李玄霸在李淵還沒造反之前就已經夭折了,還有李淵在造反前最小的兒子李智雲,在李淵開始造反的時候被隋朝的官府抓住給殺掉了。而當時所剩的三個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然成年,分別是28歲和19歲。而當時李元吉太小隻有14歲,派不上什麼大用場。所以真正幫的上李淵忙的,有資格繼承李淵之位的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


在李淵的造反大業中李建成和李世民可以算的上是李淵的左膀右臂了,兩人在李淵的造反之路上可以說是出力頗多。這個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還分不出誰在軍隊中更有影響力的。直到李淵入主長安稱帝之後,李建成由於年齡關係自然也就成為了太子。而李建成成為了太子之後自然而然不可能再掌軍了,所以李淵就把統帥軍隊的權利交給了李世民。這也是後續李世民奪位的保障。


李世民統帥了唐朝大軍之後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功勳。幾乎唐朝建立之後比較關鍵的戰役都是在李世民的統帥之下完成的。可以說當時整個大唐的軍隊只知有李世民而不知有太子李建成,這個時候的李建成已經深深的感覺到來自李世民的威脅。雖然後來李元吉長大之後李淵也分了一部分李世民的權利給李元吉。但這個時候李世民大勢已成,再想要削弱李世民影響力就很難了。

後來我們都知道李建成給李元吉許諾諸多好處,讓李元吉和自己一起對付李世民。李世民最終忍無可忍,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被迫退位。而李世民由於長期掌握大唐軍隊所以快速的得到了軍隊的效忠。而李淵被李世民逼退位之後,由於李世民對於李淵的虧欠就拼命的給李淵塞美女,結果導致李淵除了生孩子也沒別的事可幹了。所以才在當上太上皇之後又給李世民添了一堆弟弟妹妹。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李淵只有一個皇后,叫竇皇后,她的父親叫竇毅,母親是北魏的襄陽長公主,舅舅就是周武帝宇文邕,竇皇后為李淵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隋唐演義裡面的李元霸的原型就是這個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也就是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是李淵的嫡子,儲君之位必然是從這三個人產生。而且,竇皇后為李淵生的這四個兒子又剛好是李淵最年長的四個兒子,

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建成生於公元589年,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李玄霸生於公元599年,李元吉生於公元603年,李玄霸在公元614年就死了,終年只有十六歲。

那我們再來看李淵的第五子李智雲,在公元617年,被隋將陰世師所殺。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生於公元618年,剛好是唐朝建立的那一年,而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才九歲。

也就是說,玄武門之變的時候,除了已經去世的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雲,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兄弟之外,其他的最年長的,也只有九歲,那麼其他幾個兒子想參與爭鬥,也根本就不現實。

那我們來看看李建成他們三兄弟此時的地位如何。

李建成,顯然是嫡長子,被立為太子。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食邑三萬戶,天策大將軍,司徒,尚書令,天策府自置官署,文學館。

李元吉,是齊王,司徒,侍中,幷州大都督。

李世民因為軍功極高,手下的謀臣與猛將也很多,所以李建成才要與李元吉聯合,對付李世民,不過最終也不是李世民的對手。


歷史簡單說


關於李淵眾多兒子中,為什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鬥得最兇這個問題?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解答:

一、身份問題

在儒家文化深刻影響下的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嫡庶有別,長幼尊卑”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在古代,有權有勢有錢的男人大多三妻四妾,正妻生的孩子是嫡出,而妾室生的就叫庶出,雖然都是一個爹生的,但是嫡生子和庶出子身份地位差別挺大!

古代一些庶出“有如僕”就是說一些庶出在家族地位中的吃喝穿戴,用銀,各方面選擇低於嫡出正室外,有的庶出甚至和奴僕平等級,侍奉嫡出;第二就是庶子及妾室是沒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利的。

李淵起兵前,共有共就四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而李元霸早夭,只有三個兒子是嫡出,在李淵當上皇帝時,他們都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其他人先靠邊站;老二幹翻老大,老二就最有資格;而老三幹翻老大、老二,老三就最有資格成為皇帝。所以鬥得最兇。



二、年齡問題

李淵共有22個兒子,大多數都是在他當上皇帝后出生的,年齡都太小;而成年的只有三個嫡出兒子。其他兄弟要麼還在襁褓中,要麼就是年齡太小,對他們三人夠不成威脅,所以也就只有他們鬥得最兇。


三、實力問題

李淵能當上皇帝,三個兒子的功勞甚大,李建成為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封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疆土只限於關中和河東一帶,尚未完全統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這也讓他在軍中積攢了足夠的威望。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立李建成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遂大生了玄武門之變。


綜上所述,你就知道為啥李淵的三個兒子鬥得那麼兇了。


知古鑑今


大家都知道玄武門事變,他是唐太宗李世民,對,太子李建成席王李元吉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最終一舉完成斬首事件,殺掉了兩人,最終得以登上皇位,開創了貞觀之治。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大唐初年的時候,爭奪皇位的始終是這麼三個人,難道唐高祖李淵其他兒子就對皇位不感興趣,不來進行爭奪嗎。事實上這是有很多原因的,因為唐高祖李淵之前的兒子並不多,一共也就5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和李智雲。前面4個都是正室竇氏所生,最後一個是由妾室所生,也就是庶子。



其中四子李元霸是隋唐演義裡面的元霸的原形,但是他在614年的時候就意外的死去了,所以沒有趕上日後的反隋戰爭,自然也沒有可能去進行環衛的爭奪了。至於李元霸力大無窮,天下無敵手更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李智雲在李淵起兵的時候就被隋朝軍隊給抓住殺掉了,所以也不可能參加日後的皇位爭奪了。



李淵在成功的佔領長安並奪取皇位建立唐朝之後,確實生了不少兒子。因為之前作為一個普通的公卿,有5個兒子不算少,但是作為皇帝的話,5個兒子就就顯得有點單薄了。所以當上皇帝之後,李淵就開始猛生兒子。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不算少了,但是這些兒子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年紀都非常的小,最大的李元景也不到10歲,根本就沒有可能去參加皇位的爭奪。



所以在玄武門事變的時候,李淵的其他兒子都還非常的小,根本沒有可能進行皇位的爭奪。所以只能是由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個人去為皇位爭的離死我活了。


天龍論史


李淵的兒子確實很多,二十多個,但是在歷史上能叫的出名字的也就那麼幾個,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這幾個算是最多的了,至於其他的一些人,比如說李淵的五子李智雲大家有誰聽過呢?在晉陽起兵之後不久就被隋兵殺了。六子李元景,還是很多人沒聽過,到高宗的時候因為房遺愛謀反被賜死。還有李元昌,李元亨等等。作為一個皇帝,李淵的兒子已經算是夠多的了。

但是可以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是知道的最多的,關於李玄霸在隋唐英雄傳裡是李淵的四子,力大無窮,李玄霸死的很早,隋大業十年就死了,這個時候李淵還沒有造反呢。除了這三個人可以說其他的人別說和這幾個人鬥了,站邊的機會都沒有。怎麼去和他們鬥呢?

其實說是這三兄弟鬥,其實不如說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鬥,李元吉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跟著李建成的。死也是一起死的。當時來說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才有實力去鬥,李建成是太子,李淵的長子,實力自然不用多說了,即使什麼都不幹後面也會有大把的人支持他。李世民呢?靠著軍功起來,可以說如果大唐沒有李世民想在隋末這個大混亂的時代一統天下根本是不可能的。可以說真正一手締造大唐王朝的就是李世民,當時大唐的兵馬基本上也都在李世民的手裡,自然有實力和李建成鬥了。

那麼其他的十幾個兒子呢?只能靠邊看著了。李玄霸在隋大業十年就死了,再看看李淵的五子李智雲,李淵剛剛造反就被殺了,根本沒有機會鬥了。六子李元景公元618年才出生,我們都知道李淵晉陽起兵就在617年,我們一般說的大唐建立就在618年,玄武門之變在626年,這個時候李元景也還不到十歲,怎麼去和他的那些大哥們去鬥。之後的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一些小屁孩,而且很多都是在李淵禪位之後才有的,所以說這些人從年齡上來說就沒法和李建成,李世民來鬥了。

李淵的兒子可以說是出現了斷代的情況,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前幾個兒子要比後面的明顯大的太多了。不知道李淵這幾年時間幹嘛去了。特別是前五個,而當李淵當上皇帝之後,長大成人的就只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了,其他的要麼就是小屁孩,要麼還沒有出生。所以歷史也只能選擇他們三個了。最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都被殺,那麼這個時候可以說李淵就只能選擇李世民了,而李世民也沒有給李淵選擇的機會,玄武門之變三天之後李世民就被封為太子,不到三個月李淵就退位了。李世民正式接管大唐,開創了貞觀之治。


中國歷史研究所


李淵是唐朝的第一位皇帝,結束了隋煬帝的暴政統治,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據說李淵有很多個兒子和女兒。根據《舊唐書》的記載中,李淵是有二十二個個兒子。


第一個兒子是隱太子李建成,史實上說,李建成是一個有才華的能幹之人,並不是影視上所表現出來的卑鄙小人,在“玄武門之變”時被李世民殺害了。第二個兒子是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第三個兒子叫李玄霸,是衛懷王,在公元614年的時候去世,他死的時候只有16歲,還沒有兒子。第四個兒子為李元吉,被封為齊王,在政治上他是支持太子李建成,所以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也被殺死了。這四個皇子他們的母親都是竇皇后,他們在歷史也比較有名,其他的兒子就不過多的贅述了。

總的來說,在李淵的二十二個兒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這三個兒子鬥爭得最厲害,原因是他的其他的兒子年齡都比較的小,沒有什麼威脅力,不具備應有的實力可以參與鬥爭,而且他們的生母身份也不是很高,所以競爭能力比較弱。

而李建成是權威性的太子,自然不允許有人動搖他的地位,一旦有人威脅到他的地位,他毫無疑問是要捍衛自己地位的,所以與李世民發生衝突。


李世民是一個有野心有實力的人,他靠軍功建立起來的地位,也有不少追隨者,自然不願意屈居人下,而且他與李建成年歲相近,生母又是同一個人,都是竇太后,他的存在來說對李建成是不小的威脅。其實即使就算他沒有野心,也會被太子李建成懷疑成競爭對象,所以無論如何兩人的鬥爭都不可避免。

這裡說下李淵的三兒子,三兒子李玄霸早在反隋時期戰死了,所以,也沒有辦法爭權奪利。李元吉與太子李建成交好,於是選擇支持太子李建成,他自然會選擇幫助李建成剷除政敵,因此也會與李世民有衝突,這就是他們鬥得兇的原因。

這三兄弟鬥爭的最兇的時期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後。還是那句話,這段時期內,李淵的兒子還有很多沒有出生,而且還死了兩個兒子,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兒子是成年的,而六兒子還小,還不到十歲自然沒有什麼能力可以去競爭。


其實以其說是三兄弟的競爭,倒不如說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競爭,李元吉只是追隨太子李建成的步伐與李世民鬥爭,但鬥爭的最後結果是以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勝利告終,李世民被封為了太子,在這不久之後,李淵退位給了李世民,李世民會登基。

李淵其他兒子成熟些後,李世民早已登基,成了天子,鬥自然是在找死,而且李世民也依舊對其他這些皇子有所限制,他的其他兄弟也大多沒有什麼實權,而且還遠離京城,自此李淵的其他兒子就更沒有什麼權力可以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了。


夏目歷史君


這話不假,確實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而且李淵其他的兒子連站隊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只能羨慕的看著這三個大哥哥,表示並沒有看出來他們之間有爭鬥。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太小了。


四姑娘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李淵一生共有41個孩子:19個女兒和22個兒子。按理說,兒子這麼多,爭皇位的一定很多,但是李淵的兒子是一個例外,李淵生子很不均勻,他589年有了長子李建成,然後是李世民(598年)、李玄霸(599年)、李元吉(603年)和李智雲(603年),然後一直到618年,才有了第六個兒子李元景。

這期間的十五年中,李淵只有兩個女兒出生,可以說斷層很明顯,前面的五個兒子遠大於後面的十七個兒子。我們知道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爭權大約發生在621年~626年這段時間。也就只能李淵的前五個兒子有可能參加,其他的十七個兒子最大的也不到十歲,小的則還沒有出生,中間的那部分則正在襁褓中,所以十七個兒子完全不用考慮在內。


接下來就看看李淵前五個兒子,其中李淵的嫡三子李玄霸在614年就去世了,彼時李淵還沒有起兵,還安靜的做著隋朝的官員。617年,李淵成為太原留守,正式開始有了自立的條件,當時李建成拖家帶口住在河東,秘密聯絡有才能的人,以圖大事。李淵起兵之前,派人去河東叫李建成奔赴太原共同起義。李建成在走的時候卻把李淵的庶長子李智雲留在了河東。

李淵一起兵,其宗族自然被隋朝官員下了通緝令,李智雲被逮捕,押送到了長安,被陰世師殺害。年僅十五歲。

所以,李淵攻入長安並在618年稱帝后,只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這三個長大了的兒子,而且三人還是一母同胞,都是太穆皇后竇氏的兒子。自然權力的爭奪集中在他們三人身上。而李建成因為是嫡長子,是毫無爭議的太子人選。李建成做太子也很合格,本來,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李建成會成為大唐的第二個皇帝。


但是,就是有意外存在,這個意外就是李淵的的嫡二子李世民,李世民太強悍了,他是既能打又會指揮,軍功蹭蹭往上漲,一直到621年李淵對李世民封無可封,就造了個天策上將給李世民。天策上將位在親王之上,最重要的是可以開府置署官,這權力可就大了。

本來李世民在帶兵打仗的過程中就聚集了不少能臣猛將,這一下子就有了地方安置他們,也就真正和這些人組成了利益共同體。也由此,李世民對太子之位有了想法。與此同時,李建成自然也開始忌憚李世民。爭儲之戰由此開始,李元吉選擇站在李建成這一邊。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三個人分成兩個陣營一直爭鬥不斷,但是李淵卻一直是模稜兩可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給李世民增加了籌碼,甚至在624年的楊文幹事件後,李淵一度想要廢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最終只是將王珪和杜淹等人外放了事。
李建成為了孤立李世民,開始將秦王府的能臣猛將進行收買或者外調。收買幾乎沒有任何效果,只能是將秦王府的人外調,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在這一時期離開了秦王府。李建成的步步緊逼,李淵的默許等諸多因素讓李世民的團隊感到了危險,遂開始謀劃一場政變。最終這場政變在626年的六月初進行,李世民成功殺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在這個時候,李淵的所有活著的兒子中,如果不算李世民的話,最大的一個不過才九歲。李淵並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讓李世民合法繼位。


尚宮女史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回答!

李淵這麼多兒子,為什麼會出現只有三個兒子鬥得最兇這種情況呢?

關鍵原因是唐高祖李淵造小孩有一個巨大的分水嶺,這個分水嶺就是公元618年唐朝的開國。在唐朝開國之前,李淵有5個兒子,而唐朝開國以後,李淵身為皇帝,是要什麼有什麼,於是治國之餘就努力造小孩,所以又有了17個兒子。

我們看看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間,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說當時不算開國之前所生的5個兒子,其餘17個兒子,有的還沒有生下,而最大的第六子李元景當時也不過9歲。

因此年齡上的巨大差距,直接就將奪嫡三人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跟以老六李元景為首的17個弟弟劃分開了。

因為這些個弟弟太小了,別說發生玄武門之變時還沒有出生的弟弟,就是已經出生的最大也就是9歲,是什麼也幹不了,別說參與奪嫡了,就是站隊都不會。

那麼年齡上的巨大差距已經排除了17個小弟弟,還有兩個兄弟與奪嫡三人組同樣出生在唐朝開國之前,為什麼沒有參與奪嫡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兩個都早逝了。

這兩個人分別是李淵第三子衛王李玄霸和第五子楚王李智雲。

老四李玄霸早逝於隋大業十年,都沒有活到唐朝開國。

老五李智雲的死則有些耐人尋味,史書記載:“及義師將起,隱太子建成潛歸太原,以智雲年小,委之而去。因為吏所捕,送於長安,為陰世師所害,年十四”。

意思是在李淵起兵之際,李建成和李智雲在一起,結果李建成認為李智雲年幼,乾脆沒有管他,就自己悄悄地回到太原,不久李智雲被捕,後被處死。

李建成為什麼要這樣做,有可能李智雲只是他的異母弟,有可能是故意借刀殺人,想要提前解決掉潛在的競爭對手。不管怎麼說李建成是真的坑弟了,而天道輪迴,報應不爽,唐朝開國以後,坑弟的李建成最終在玄武門之變中死於二弟李世民之手,說起來還是有些諷刺的。

所以總結來說,李淵22個兒子,為什麼只有3個兒子參與了奪嫡呢,主要是跟奪嫡三人組年齡相近的兩個兄弟,在開國之前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早逝了。 而其他17個兄弟,在玄武門之變之時,最大的不過9歲,因此自然沒有參與奪嫡了。


宋安之


李淵22個兒子,為何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這還不簡單,其他人不夠格!

爹是一個爹,區別就看媽!

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媽媽是竇皇后,其他人的媽媽都是嬪妃之類的。當然竇皇后還有一個兒子叫李玄霸,可惜16歲就死了。如果李玄霸不是死的早,估計後來鬥得最兇的就應該是四兄弟了。

在隋唐時期,還是門閥政治,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就是"關隴貴族集團",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皇帝都出自這個集團,而李淵就是"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

話說李淵年輕的時候還不是皇帝,但是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隴西李氏,你以為一個娶妻就一個漂亮就夠了嗎?那得聯姻!長得漂亮能當個妾就是很大的成就了。

李淵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竇皇后是何須人呢?那是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

就孃家這樣的背景,哪個妃子敢挑戰敢欺負?而作為皇子們說,哪個皇子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舅舅們那樣的勢力支持?

既然號稱“貴族集團”,那可不是一兩個高官就算的,當時多少文官武將或者讀書人都是有師承有姻親的,沒有背後的支持,是不可能出來爭鬥的,一爭小命都沒了。

當然,個人的能力咱也不能否認,但是媽媽的力量可能才是決定皇子們力量平衡的關鍵一環。


南柯


李淵確實是有22個兒子,可是很多都是學齡前兒童,成年的也就那麼幾個,但是還有很多毛病最終無法參與奪權,以至於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奪權,接下來我就為你仔細分析一下原因。


一、年齡不夠

李淵的前六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智雲、李元景,其中前四人是嫡出,後邊兩個都是庶出,但是玄武門之變時,李元景9歲,也就是說從李元景之後的兄弟都是學齡前兒童,根本不可能參與奪權。


老五李智雲早夭,玄武門之變時已經不在人世,沒法奪權,老三李玄霸,也就是電視劇裡的李元霸角色,也是早夭,史書記載李玄霸身體不好,故而早夭,於是就剩下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成年人可以鬥一鬥。

此外,當時的繼承製度也是優先嫡子,所以從繼承製度而言也只有他們三人還可以一決高下。


二、實力不允許

其餘皇子哪怕年齡小,但凡身邊有幾個厲害人物支持,也有機會爭奪一下,可惜的是,當時的能人志士要麼屬於李建成,要麼屬於李世民,其餘皇子只能靠邊站,最後看熱鬧也要距離遠一點,免得惹火燒身。

可是李元吉為何還要參與進來呢?原本這場奪權應該只有李建成與李世民就夠了,但是李元吉心裡有小算盤。他知道自己與李世民和李建成相比,實力相差都大,尤其是李世民,自己更是無法逾越。

所以李元吉打算先跟隨李建成一起收拾李世民,以後有機會將李世民剷除之後,自己再與李建成一決雌雄,這樣還有一絲絲奪權的機會。



當然,李元吉的算盤原本挺好,可是卻因為站錯隊伍最終葬送了一條小命。其實對於李淵的這些兒子而言,原本爭奪皇位是毫無必要的,因為李淵一當上皇帝,就立李建成為太子。

李建成兢兢業業,沒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按照正常情況而言,理應李建成繼承大業,可惜李世民就是功高蓋主,手下還有一群野心勃勃的能人志士。

就像趙匡胤當年,即使自己不想當皇帝,兄弟們也要趁他熟睡黃袍加身,李世民面對的基本上也是這樣的情況,哪怕自己滿足現狀不與大哥李建成爭奪皇位,但是自己手下也不滿足。

手下之間你爭我鬥,總會直接影響上級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最終導致李世民與李建成反目成仇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在權利面前,很多時候也是身不由己。


結語

我們可以試想,當時即使李世民不參與爭奪權力,最後他的結局還是會被李建成賜死,因為勢力太大,不允許他過正常人的生活,僅此而已。至於其餘那些皇子,長大後也不是省油的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