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沒有必要考研,你還會考研嗎?

說車妹

最近幾年,最難就業季的到來使得找一份合適的工作非常不易。尤其是二本、三本院校的本科生,工作尤其難找,這使得很多本科生都將考研當作延遲畢業的避風港。同時,伴隨著畢業人數的增多,很多單位都將學歷要求提高到了研究生,這也使得部分本科生被迫去考研。

首先我們看下研究生的生源:碩士研究生生源前三省河南、山東、河北是考研生源的前三名,這也與其高考競爭非常慘烈脫不了關係。很多學生成績不錯,但由於省內知名高校不多甚至沒有,最後沒有考取夢想院校。

碩士畢業生報考人群性別比例,女生可以佔到60%。這也充分反映了女生就業難的現實問題,很多女生期望比較穩定的工作,例如公務員、國企類。但這些單位對學歷要求較高,現實環境使得她們不得不選擇考研。

國內很多國企、事業單位對學歷仍舊非常看重,“碩士”是基本門檻。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仍是常態,因此當前考研在短期內不會降溫。但是,多讀這兩年書真的可以在工作時更有競爭力,薪酬待遇更好嗎?下面是對於研究生和本科生就業薪酬的統計:

當然,這只是一個數據上的比較,且得出的是平均薪資水平,也許同一個院校出來的畢業生因為個人能力上的差異或者找到的工作不同,在個人的薪資水平上也會有較大差異,但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高學歷給你提供了高平臺,讓你更有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一份還不錯的報酬。

  整體來說,研究生的工資整體上比本科生要高一些,但不同行業有很大的差異。在技術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中,企業對人員的學歷要求較高,考研不管從薪資上還是以後發展上都要比本科生好很多。但對於那些非技術類工種中,企業更加偏愛的是本科生。

就像最近有很多專家說考研無用,難道研究生真的比不上本科生或者專科生了麼?

例如很多專家說,如果你是學臨床、法律、對外漢語的,本科出來找工作,基本只能打打雜。而如果你是學新聞、廣告、IT的,除非立志搞研究,不然讀研學到的還沒在工作裡面多。有些職位,比如大型律所、一線城市高中老師、三四線城市大學老師、一小撮能解決北京上海戶口的報社出版社,都把研究生學歷

當門檻。

考研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選擇,僅僅比高考稍弱一些,只需要認真規劃和研究的,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有志向、有不斷向前的志向,深造的機會總是會有的,所以也不必太糾結何時考研、要不要考研的問題。


北京新東方

畢業第一年,我對工作不太滿意,想著辭職考研,老闆聽後一臉詫異,對我說:“研究生能研究個啥?在我這兒研究得了...”,隨後非常自豪的給我舉例子,“我兒子就沒考研,他在加拿大XX大學(忘了啥學校,據他說是加拿大頂尖高校)讀完本科就進了世界500強的某公司...考研沒啥用...”

聽他說完後我仔細想來一夜,第二天就非常果斷的辭職了,哪怕他少給了我半月工資。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第一,我沒有像他兒子那樣有錢的老爸,我當時的工作可替代性很強,看不到什麼希望;

第二,我在國內讀個普通本科,與他兒子讀的國外頂尖高校沒有可比性,他兒子可以不讀,而我需要考慮讀研這條路;

第三,老闆不會為我的發展考慮,只會想著我走了對他有什麼影響,所以他的意見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第四,有不少讀過研的朋友和親戚,他們發展的都很不錯。

我的老闆不是土包子,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現在那學校是某211高校),他自有他那個時代的處事風格和底線,但現在也混的風生水起。

對於我這種職場小白,他給的意見即可以理解為居高臨下式的虛偽與傲慢,也可以說是他那代人的職場經驗。

不過我的老闆和那些所謂的專家們一樣,都犯了一個同樣的錯誤:沒有經過充分的調查,用過去的眼光和經驗對職場的發展進行規劃,忽略了現在的就業環境,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現在網絡那麼發達,關於是否考研,考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己分析、自己評估

據統計2016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3699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2.7%。未來不僅就業人數激增,許多崗位的就業門檻也水漲船高。若想給就業增加籌碼,考研雖不是唯一的路,但也是最便捷的一條路。

此外,讀研真正帶給你的價值,是到一個更高的平臺接觸一批更優秀的人,從而解放你的思想,提高你的意識,最終可能讓你獲取改變一生的機會;有人會說,我不讀研,照樣可以接觸到這些人。是的,你可以接觸到,但是人家可能不帶你玩~


浪里爾

我是14年研究生畢業的,已經工作將近四年了。說來也巧,今年剛好是上大學十週年,所以特別感觸。

本科是一所二本院校,10年努力備戰一年,為考取夢寐以求的大連理工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可最後還是差了10分止步於初試。

經歷過讀研之初的迷茫,而後調整一邊上課,做實驗,打工的日子;在實驗室時認真過更經常失敗過;經歷過對500強企業的幻想,經歷過是否從事自己專業的迷茫,更經歷過一場又一場的招聘會到最後落空;經歷過一個人只憑無知無畏來過大城市,更是害怕沒勇氣留下來;經歷過回到小城市的家鄉找工作和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從行政到對外,幹過10人的小企業,也做過500人民營企業,也去過在全國算有名氣的企業;而後痛定思痛,做培訓,做老師,棄掉本專業,做英語老師;而後明白應該利用自己專業的優勢和所長,放棄掉做了將近兩年的英語老師,又開始了化學培訓之旅。而現在已不再糾結於企業的規模,城市夠不夠洋氣,也許是累了倦了,也許是安逸了,也許只想歇歇,也許,也許,也許,,其實哪有那麼多的委屈,一年又一年,不覺得故事聽起來都是那麼的相似麼!又何必把自己看得那麼偉岸,把經歷看得那麼悲壯呢!我又企是獨一無二的!

說起考研的原因,簡單的不得了,就是在高二的一次英語課上,老師說有機會一定要碩博連讀,那時哪懂什麼學歷和學位,但卻埋下了種子。

要說讀研的收穫,我自己有四個吧,一是看書試著寫讀書筆記了,也體驗過堅持讀書確有效果(但也好久沒幹這事了,明顯感覺自己退步);備研和讀研的歷練讓我有勇氣和毅力從零去建立一件事情;讀研的過程更是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習慣,方法和思維方式(對於這項收穫還在摸索中);還有就是目前還算保有學習能力(這點我最怕消失,到那時恐怕是真的安逸了)。

可這些收穫都不外顯,在別人看來沒有效果(也就是他們說的讀研沒用,學歷無用),就好比我現在的工作,就連自己的父母都瞧不上😄,工作後經常會聽到,你是研究生啊,你怎麼還做這個工作(在任何一段工作經歷中都被問過),你怎麼還待在這個城市!

有時翻翻之前寫的學習和工作筆記,日記,英文文獻,實驗記錄,心裡那個踏實啊!真好,那一瞬間好靜!那是青春和自己送給現在的我和未來的我的禮物,別人看不見,也拿不走!

回頭想想這十年“一貧如洗”不足修飾,在工作上,感情上,學業上都有遺憾,錯過和後悔,可說來也怪,被現實打臉那麼多次,就是沒後悔讀研!

現在的我還有夢想,還有好多想做的事兒,還在行動著,堅持著!常常被打臉,也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和阿Q,是因為讀研麼!我不知道!


手機用戶50789279273

我不準備考研!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寒冬初臨,2016即將過去,我的大三生活也要過去一半了,最近經常會被同學,家長,老師問到一個相同的問題:“你考研嗎?”“不考。”我一般會斬釘截鐵地回答,語氣堅決地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緊接著他們就急切地問道:“你為什麼不考?”一連好幾個大問號,好像我做了什麼違背時代潮流應該十惡不赦的事情,是的,他們會問你為什麼不考研,而不會問你為什麼要考研。

(1)

我學習的專業是通信工程,還算是一個發展前景還不錯的專業,我們院系考研氛圍十分濃厚,每天早晨睡眼惺忪地去上課時,經過教學樓一樓都會看到學長學姐們精神抖擻地在晨讀,內心總是十分震撼,這樣為了一個目標拼盡全力的狀態大概只有在高三,我們才有過。

剛進入大一時,我和一個學長十分要好,他給我許多關於大學生活的指導和建議,我們也就要不要選擇考研這個問題做了一些討論。當時我才大一,思想十分稚嫩,只是單純地就看過的一本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裡面關於考研的內容對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判斷:考驗不是我想要走的路。當時他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堅定地和我站在不考研一派,後來他背叛了我,我現在還經常在經過考研教室時看到他的身影。我依然堅持著我的想法,只是這種堅持更多了一些理性。

我曾就要不要考研這個問題問過一個正在準備考研的學長,他說:“我選擇考研最現實的一個原因就是研究生的工資要比本科生高一倍,無論如何也要拿到一個研究生文憑。”一倍,我不知道還沒參加工作的他哪兒來的這麼確切的數據,讀個研究生就真的能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嗎?

之後我又跑去問了另一個直接參加工作的學長,他告訴我:“要隨心,一切都要你自己選擇,不要勉強自己,也不要焦慮,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那個背叛我選擇考研的學長也曾對我說:“讀了研究生,你的平臺高了,人脈資源會很不一樣,一般轉兩道關係就可以到哪哪兒了。”人脈?我不可置否,也許是學生思想稚嫩,故作清高,我一直認為你有能力了該來的自然會來,不然需要人脈的時候也就是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

我很感謝他們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我,但我還是沒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或許,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的答案。

(2)

當初剛參加完高考的我們,懵懵懂懂,一心只想脫離高中的束縛,根本沒有能力做出客觀的選擇。我是一個理科生,大家都覺得文科專業沒什麼發展,還是選擇熱門一點的專業才好找工作。我絲毫沒有自己的想法,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聽。最後,外公曾經的一個教授朋友對我說我:“你的分數不錯,就來我學校唄,通信工程這個專業蠻好的,某某女生去了深圳之後月薪一萬多。”就這樣,我的學校和專業就確定下來了。

大學提供了我們自由發展的平臺,原來被壓抑的熱情也得到的釋放,我們逐漸掌控了選擇的權利。我越來越不相信當初隨意一紙志願就能決定我們未來的職業和生活。

每次和同學談到這個話題,經常會有人說:“我覺得不考研找不到一個好工作呀,現在本科生都沒人要。”或者就是“我暑假做了兼職,感覺工作好辛苦,還是繼續讀書舒服一點。”

再或者誰聽我說不一定要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時就會很驚訝:“我覺得學習了四年的專業要是不做好可惜啊。”

我只得撇撇嘴,經濟學有一個詞語叫做沉沒成本效應。既然都已經花了四年時間在這個不喜歡的專業,為什麼要因為這四年再搭上三年或者更多的時間呢,我們要學會止損啊。

我沒有親身經歷,無法客觀地地評述其中的利弊,但我很清楚的一點是我不想將時間一直耗在課本的學習上。

大學學習考試,我會考試,卻不會學習。我沒有任何想要深入鑽研專業領域的慾望,除了拿到兩次獎學金,我沒有參加實驗室選拔和任何形式的競賽。

不喜歡一件事,也許就是你做不好,所以要用一句不喜歡來掩飾自己。我承認自己的無能,沒有天生的觸覺,我相信勤奮的力量,可是面對自己不是那麼喜歡和擅長的東西,我實在堅持不下去。

我很清楚,自己是一個觀察模仿能力很強,但創新能力不夠的人。我判定學術並不是適合自己的道路,一旦選擇考研,基本就會確定自己會將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自己和不喜歡的東西相愛相殺,想到這個,我就會很難過。

(3)

我曾經和媽媽也溝通過這個問題,她說:“這世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事情,能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你要這樣想,別人能做的事情你也能做好,你不必別人差什麼。”

乍一聽確實挺有道理的,別人能我也能,可我不是別人,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啊,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生活而去勉強委屈自己。人生那麼短,總得有點意義。

為什麼這麼想,是有理由的,只有做真正喜歡的事情,才能投入無限的激情。

大學兩年多,除了保證基本的學習任務外,我幾乎將所有的課外時間投入在學習自己喜愛的事情上,我學過跳舞,堅持畫畫,看了很多書,寫了一些文字,也學了一些常用的辦公軟件,在一個我熱愛的世界裡,我自由暢遊,無拘無束。

我性格安靜沉穩,擅長總結歸納,我會非常認真對待寫每一份論文,做的每一份報告,排版,佈局,內容,都會得到老師的肯定。

也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學習了手工花卉,上手非常快,這也印證了我在手工方面的天賦。

我越來越確定,我骨子裡是個偏文的女生,自己並不是那麼適合做一個地道的工科女,整天呆在實驗室拿著焊槍焊板子連電路或者對著電腦寫程序研究技術。每個學期期末都會有課程設計大作業,我寫的總結報告永遠都比作品更加完美漂亮,我焊接的板子老師總會因為它整齊乾淨的外觀忽略它不完整的功能而多給我打幾分。

我並不是將愛好看得比一切都重,而是我很明白,只有做一件你喜歡並且擅長的事情,才能激發你內心的熱情,全力以赴。我不否定挫折的意義,但是能不斷將挫折化為正能量並不斷督促自己進步的人畢竟是少數,我相信適當的成就感比不間斷的挫敗感更能激勵一個人前進。就好比學習偏科一樣,優勢科目佔據你的大部分熱情,劣勢科目佔據你大部分精力,而結果往往是優勢科目更強,劣勢科目很難有所提高。

(4)

那我既然這麼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為什麼不轉專業或者跨專業考研呢?

這個問題,我也仔細想過。

大一,我們是大類招生,學習的都是公共基礎類課程,我的績點不錯,可以選擇一個不錯的專業。到了大二,我開始仔細思索我想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等後知後覺的我想明白,早已經錯過了轉專業的機會。

我不考研,並不是在否定考研的意義,相反,我非常羨慕那些為了夢想奮不顧身拼搏的學長學姐們。跨專業也不是沒有想過,只是不想再重蹈覆轍,重複高考選專業的道路。我希望在畢業工作後撲騰一段時間,多嘗試一些可能,不排除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考在職研究生的可能。

做任何事情都要想清楚是為了什麼,大學要學會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盲目跟風,我做好未來生活會很辛苦的準備,自己選的路,跪著也要走完,我願意為了自己的選擇買單,不後悔。

在回頭想想之前那幾個同學給出的考研的理由,我不可置否,但簡單地將考研作為逃避就業壓力的手段我覺得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古典老師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說道:為什麼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難,因為找專業對口的工作難。我們很容易將自己的思維限制死,一直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圈圈裡打轉。

選擇認定一件事情一定要給出能說服自己的理由,並且堅持下去。

(5)

這個時代,喜歡說教的人很多,他們總喜歡以一己之見去驅使你去選擇他認為正確的選擇。

沒談過戀愛的人會告訴你該怎麼經營好一份感情。

沒上過大學的人會來告訴你該怎麼度過大學生活。

沒一份正經工作的人會熱情地幫你分析行業形勢。

他們將自己道聽途說的一點東西經過自我加工潤色之後冠以過來人的經驗再灌輸給你,反正聽的人是你,選擇的是你,實踐的也是你。至於你吃不吃虧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做好自己的吃瓜群眾就好了。

當然,確實也有很多好心的前輩熱心地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助你少走一些彎路。

我的兼職老師也對我說過:你們的專業好找工作,但找不到好工作。

我感謝他的勸誡。

我更欣賞那一種人,他們會以自身經驗客觀地幫你分析完問題的利弊,然後將選擇權交到你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左右你的想法。

我們擁有的選擇權越來越多,可患上選擇恐懼症的人群也隨之增長。

過來人的經驗固然可貴,可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最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畢竟,每個人走過的路都不相同,如果能另闢蹊徑,又何嘗不是一道風景。


說車妹

題目說專家說沒有必要考研,我不清楚是什麼專家說的,我是一名普通本一大三的學生,我就考研來講發表一些看法。

就拿數據來說,2018年的考研人數相較去年翻了一番,各學校收的人也在變多。也就是現在研究生越來越多,大家也意識到考研的必要性,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來講,考研是有必要的。

現在是大三下學期,離考研只有兩百多天的,在我的心裡,毫無疑問,我要去考研的。首先答主是南京財經大學的,如果有了解的朋友就會知道,南財連211都不是,如果以普通本科畢業的條件去找工作,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和別人競爭的資本,除非你是想自己創業。再有現在社會上普遍教育程度升高大多企業並不缺員工,缺的是高質量人才,很多崗位的起點也在上升,哪怕是體制內的老師公務員等也逐漸需要研究生。

很多人,很多成功的人會說:考研沒用的。是,有的時候有些人確實不適合繼續在校讀書,出去闖蕩會更適合和他們,但他們在闖蕩的時候也會發現,自己比別人差了多少。很多不去考研的只是被考研這千人過獨木橋的形式嚇到了,害怕了,不願去挑戰,不願去經歷每天早上一個人早起一個人學習的生活。但我覺得他們考過研的大多是不會後悔的,經歷了這些之後,更會知道自己必須得女裡才行,而不像很多人去社會上打拼之後才開始後悔,甚至又重新準備考研。

當然考研是否有必要還是需要每個人自己決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想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去社會上打拼自己會不會後悔等等,別人說什麼也只供參考。

希望每個在猶豫的人都能正確做出選擇,都能不後悔地一直努力下去。


吃好玩好喝好

如果是我,當然會考。但是也要看個人。學歷有時候不只是為求生計,而不得不去爭取的東西,儘管我們更多的人考研都是為了更高的就業需求。但是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學歷其實是最直接的區分人群層次階級的條件。當然,你要是非說草根出英豪我也沒辦法反駁,但是大勢所趨,學歷高的人,確實社會地位就相對較高。在現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掌握更多知識是個人尋求更好發展的必要。當然,放棄考研,選擇進入實踐,並不意味著就此原地踏步,我上面說的是針對於那些有心通過學習而進步的人。對於個人能力出眾的人來說,儘早進入社會反而會有一片新天地,這就要看個人了,畢竟學校環境相對簡單,而在社會就不一定了。

以上


一瓶小故事

不知是哪位專家的話,現在專家太多了,觀點相互矛盾的屢見不鮮,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選擇。


哪些人有必要考研呢?我認為未來希望在以下領域就業的人必須考研。

1、有志於未來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不但要考研,而且一定要讀博才能進入學術研究領域。

2、有志於進入高科技領域、從事技術研發的人,如互聯網、通迅等領域大公司招聘碩士是標配。

3、希望進入高校從事教育工作的人。

4、其他對學術研究水平有較高要求的領域。


當然,本科學歷能滿足社會上大多數工作的要求,有些職業對工作經驗要求更高,對學歷則無更高要求。

因此,在做出選擇時,一定要問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麼,是有強烈的學術動機還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如果沒有堅定的學習動機,很難堅持長期艱苦的學習,考研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就業機會。


教育有力量

是否需要考研並不是專家說的算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個人認為大學畢業生是否需要考研要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從就業方面考慮。就業是重中之重。你有什麼樣的擇業觀,就要相應的去考慮該如何做。

如果想創業的同學,建議本科唸完就可以開始著手開始創業項目了,不應該再去花三年的時間讀研。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也能更快的投入到創業項目中。創業是不能等的,要搶佔先機。

而如果想求穩,將來進公司或者進院校工作。那最好還是要讀研,尤其是工科專業,不讀研現在很難進一些大企業,研究生是最基本的敲門磚。現在很多大企業例如華為,騰訊很多待遇比較好的研發崗位碩士都不能滿足條件了,都需要博士了。所以如果想進大公司的話最好還是讀研。

其次,要從自身的家庭情況考慮。

如果家庭情況不算太好,父母供自己讀本科已經是很吃力了,花掉了家裡大部分的積蓄,這種情況個人認為還是本科畢業直接就業比較好,先賺些錢有些積蓄,緩解家庭的困難,如果還想深造,可以等工作幾年後在考慮考研。

而如果家庭情況比較好,父母有經濟能力支持讀研,而自己又有意願繼續深造,那麼考研是最好的選擇,既可以提高學歷水平,又可以緩衝三年,將來的就業也會更好。

考研是人生的一個重大的選擇,僅僅比高考稍弱一些,只需要認真規劃和研究的,祝願考研的學子都能獲得成功。


大鵬老師


領航考研1

作為一名2009年入學,2012年畢業,目前工作5年的碩士,我回答這個問題時內心還是比較複雜。生命真的有如果,我還是會選擇考研。

我本科是一個最差的二本院校,這裡就不說母校的名字了,但我說是最差,也是恨鐵不成鋼,但學風尤其是考研的氛圍相當好,原因其實很簡單——工作不好找。

我的專業是自動化,偏電氣類,作為比較好找工作的專業,我們班30名同學最後有18人考上研究生,更不要提生物、化學這些學科的,考研率高到嚇人。考上研究生,我總結下來主要有三大好處:

1)拓寬視野:研究生的學校一般情況下比本科的學校綜合實力要高,人往高處走嘛,這就意味著你認識的同學,交際的圈子就會高出一個檔次。所謂人脈,不就是同學朋友嗎?另外,層次提高,見識也相應提高,可能本科的你整天渾渾噩噩,打打球,玩兒玩兒遊戲,應付一下考試就畢業了,沒有什麼規劃。研究生你更加自由,但同時也更加緊迫,三年的時間你要完成課題,要實習,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總之對自己是一種督促,也考驗人的意志品質。

2)工作起點高:工作時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的工資待遇是有明顯不同的,單位的重視程度也會不同,對於工作中的發展將會有積極的作用。

3)更多的機會:如果本科畢業就工作,可能會讓你措手不及就應對社會的殘酷,很容易讓一個人沉淪為社會的大多數。而讀研將會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不只是工作的可選性更廣泛,其他的比如創業的門路也會更多。

這是我自己的感悟,可能不能代表大多數,至少能讓準備考研的你有個參考。有其他問題的,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