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带孙子,年老后变空巢老人进养老院无人照看,你觉得老人可怜吗?

ANIN不忘初心

这个问题我想站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老人进养老院,儿子忙不看望这本身就不对,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其实,换个角度想,儿子为什么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我想除了一些所谓的白眼狼之外,其他的不外乎就是儿子与父母之间有隔阂,或许是利益之争,或许是情感的偏袒等其他原因。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儿子没有什么过错,但是从道德上讲是无徳之辈才做出的事情。或许有人会说,天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无不是,可再怎么样都是父母养育长大,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儿子之孝。

说可怜,怎么说呢?起码养老院可以解决温饱问题,比起一些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一些老人,条件已经算不错了。有很多农村老人,或者孤寡老人,他们的晚年生活都不知道靠什么来保证!

从法律上讲,儿媳妇确实没有义务去赡养公婆,但是从情理上讲,一般人都会做到面子上过得去。刚结婚生孩子,确实小夫妻面临很多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由谁来带?如果公婆在这个时候能够体谅一下自己的儿子媳妇,毕竟孩子不是媳妇一个人的,帮带孩子也不是仅仅帮助媳妇。在最困难,最需要人来帮助的时候,公婆袖手旁观,那么在媳妇心里难免会有很多疙瘩。这就为老人以后的养老埋下了隐患。

我见过很多老人,他们会说:我老了不需要你来养我,当然这话是说给媳妇听的。从我自身而言,也遇到同样的问题,说心里话,我自己的父母我不要求另一半去怎么照顾,但是他的父母,同样也不应该道德绑架,因为自己受过的苦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至于真正到了那一天,我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坐视不管!

在很多公婆的心里,在带孩子的问题上,孩子好像是媳妇一个人的,到了想收获的时候了,才想起来孩子是他们家的!

付出都不见得有回报,不付出想要有回报,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讽刺!

题主提出来的,年轻时不帮忙带孩子的老人,在老了住养老院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可怜?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谁觉得可怜,就把同样的事情甩给他,不要道德绑架任何人,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多了去了!


爱笑苏小妹

在农村老人的子女多,的确有些老人嫌弃带孙子麻烦,在他们年轻时以各种借口不带孙子。这样的老人晚年堪忧啊。人都是相互的,老人没有义务帮媳妇带孩子(自己的孙子),媳妇也没有义务帮公公婆婆养老。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儿子儿媳带小孩,那年老了也没人照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是自作自受。


1.在农村确实有些老人,以各种理由不带孙子

也许很多人会用道德谴责子女不赡养老人,这种情况在城市的独生子女中很难能理解这种惟妙的关系。在农村,普遍都有两三个小孩甚至更多,老人年轻时,以帮大儿子带小孩,会造成小儿子的误会认为对大儿子偏心,所以老人干脆谁的孩子都不带。其实就是老人懒,不愿意带小孩,带小孩确实非常辛苦,不想操这个心。在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老人帮儿子儿媳带小孩,儿子儿媳给老人养老。在儿子儿媳最需要帮忙的时候,最需要父母(公公婆婆)帮忙带小孩减轻些负担的时候她们却撒手不管。人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给你养老,一家人和和睦睦幸福到老。也许有些老人认为没有义务带孙子,自己抚养儿子成长儿子有义务养老。儿子是有义务养老但儿媳妇是没有义务养老的,没有法律规定的,自己年轻时不帮儿子儿媳带小孩,那你老了也只能这样了。

2.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虽然法律规定子女是有义务赡养老人,但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女儿一般不会给老人养的,这是风俗习惯和道德准则。也许有人会拿出法律规定来谴责子女的不孝,但有些法律可能不太适用于农村的社会。在农村女儿的孩子都是给公公婆婆带不会给娘家带,女儿嫁出去就是婆家的人不是娘家的人,这只是针对于农村子女多独生子女除外。农村的女儿是没有义务给老人养老的。


人都是相互的,年轻时你帮忙照顾小孩(自己的孙子),等你老了帮你养老。照顾孙子,就是帮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孩子都不顾,孩子会怎么样对你呢?对于那些年轻时不帮自己的子女带小孩,等自己老了进了养老院,只能说是自作自受。


昕瑞生态

其实,这种事情无论在城里还是农村都一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这类事情中。

1、看完事情描述后,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儿女孙辈们都太不近人情。还有不少朋友说,赡养老人是以为,说的是没错。这些大道理谁都懂。但如果事情真正落在自己身上,又有几个人能按大道理去做呢?不能说没有,但是寥寥无几。大道理只是圣贤的一种说辞,可惜,人都是凡人,几乎没有圣人。

2、再来说这位老人,其最后的境遇,无疑是可怜的。但说句实话,这可能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根据题目描述,儿子是在外打工期间生的孙子。哪个父母不想时刻与孩子待在一起,不是条件不允许、万般无奈,肯定不会让老母亲来帮忙照看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遭到老母亲的拒绝,说实话,虽然那是自己的亲妈,但做儿子的首先心里不好受,儿媳就更不用说了。

人,是情感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离不开一个情字,即以情换情。

身体伤了医生可以治愈,感情一旦伤了,不是那么容易治愈的。

老人这种不救急的做法,无疑是伤了儿女及儿媳的心,同时也伤了晚辈们与她的感情。

3、再说说孙辈们,孩子与长辈感情的建立,更是要通过朝夕相处,一点点培养。再小的孩子都懂得“谁对我好,我与谁亲”。奶奶拒绝与孙辈近距离相处,如何培养感情呢?没有感情,孙辈们心理自然也就不会记挂。

所以,是老人亲手毁了与两代人的情感。

尽管,有多个儿女,却被送到养老院,是有点说不过去,但也只能无奈。

4、有些事情,实话实说,可能看上去有些难以让人接受。可陈诉的都是人世间的实情,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人与人之间关系再亲、再近,毕竟都是不同的个体。要想真正老有所依,必须注重感情的维护。因为,人是活在情感世界里的动物,而情感是需要维系的!


龍族社

都说隔辈亲,带带孙辈更能增加感情。而冷漠地推开,其实就是推开了亲情!老了,想到了儿女,而儿女太有可能想到你的冷漠,所以,儿女冷漠变得情有可原。自己种下的冷漠果子只能是自己咽了。其实,人啊就是这样,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你对他无情他也会对你无意。而且还会变得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呢!


秋雨124067021

我的孩子今年18岁,过几天即将参加2018年高考,他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夫妻俩就没有让老人带过孩子。我想从为人子女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1、父母抚养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经历,他们老了就应该歇歇,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夫妻俩在我爱人修完产假后,就请了一个亲戚来带孩子,每个月给工资,直到孩子幼儿园毕业。我们每个周末会带孩子给爷爷、外公外婆看看,老人既有含孙弄怡的快乐,又没有陷入整天带孩子的辛劳和疲惫中,这个结果今天看来非常好,孩子和老人的感情很亲,得到的关心和爱并不少。我们夫妻也很欣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投入的精力,也让我们最大程度地参与他的成长,对他成长中的问题更有了解,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帮助他一天天进步。

有时候,看见路上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辈骑着自行车、电动车送孙子辈上学,会心生同情,辛苦一辈子,居然没有尽头。带孩子的辛苦,没有养育过孩子的,不会有真正的体会;没有独立、认真带大孩子的,不会有深刻体会。父母的责任是带大子女,而孙子辈成长的任务,不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有条件,或者即使条件比较难也尽力去克服,让辛劳一辈子的父母,在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让他们度过一个较为轻松快乐的,而不是任务重重的晚年,这就是孝顺。

2、父母不带我们的孩子,绝不是我们不孝顺、不尽法律义务的理由。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有的回答有着很奇怪的逻辑:如果你不帮我带孩子,将来你老了,别想我伺候你。

这是一个于良心,于道义,于人格,于法律都过不去的逻辑。父母有养育子女的义务,但绝无必须养育孙子辈的义务。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是因为他们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道义和法律的要求。把自己带孩子的义务,交给老人,这本身是转嫁义务,是逃避责任。用讨价还价的方式去威胁父母,良心、人格、道义全失,如果更有甚者将来不赡养、伺候年迈的老人,还会付出法律上的代价,最终亲情尽失。

我们在社会中与人相处,有个很好的识人原则:孝顺的人,好相处。因为孝顺的人,能理解别人的付出,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谅,这样的人大多真诚可信。所以有句话:“百善孝为先”。如果你耳闻目睹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最好及早远离。试想,一个人对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好,他还会对什么人好呢?

3、如果一个大家庭比较大,老人带孩子会引发诸多家庭矛盾。

关于带孙子辈还是外孙辈,带男孩还是带女孩,带哪个孩子的孩子,引发的家庭矛盾还少吗?如果都带,老人的体力、精力根本承受不了;如果带其中一部分,又会导致子女间的互相比较,分出亲疏,明着暗着较量。老人在这样的状况下,还有幸福的晚年可言吗?一个大家庭还有其乐融融的氛围吗?

而如果一个大家庭形成共识,老人不必带任何孩子,这种相互比较的矛盾就不会存在。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对外孙辈,孙子辈,男孩女孩,在情感和物质上一视同仁,是老人最理智的选择,也是最聪明的选择,最和谐的选择。可以这么说,有些带孩子引起的矛盾,也有老人自己处理不善的因素。

4、我们老的时候,不会要求孩子给我们养老、伺候,带不带孙子视体力精力而定。

真正良好和谐的关系,一定是各自保留一定空间,有一定距离的关系,所以有“一碗汤的距离”这种说法。我的孩子,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我们老了,无论从现实角度还是认识角度,独生子女都无法去完成伺候几位老人的任务,这些任务将来必定会交给专业的社会机构,养老将是未来一种理性的、庞大的产业。

对于孩子的孩子,我们会视自己当时的体力精力而决定是否参与孙子辈的抚养,但绝不会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我们的孩子也绝不能提出必须这样的要求,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共识会越来越多。

互相体谅,互相理解,互相给出空间、时间,才是维系良好关系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家庭,它对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奏效。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就是因为它有这个原则;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是因为它违反原则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麻辣一加一

为什么现在的年青把养老和带孩子的问题总是联在一起呢?老人把子女含辛如苦养大,成家的时候,又是车又是房,把老人弄的精疲力尽,然后还要帮着带孙子,不带就不养老,这都是什么调啊?农村的老人给儿子结婚,首先得买楼,小两口婚后去楼上,挣钱自己要,爹妈呢,不种地没钱花,哪有时间去带孙子,他们也得生活啊,更何况大多数家庭父母为儿子都是要背债的。小夫妻走了,自为安逸,父母得还债的。劳其一生,最后落个你不带孙子我就不养老,这种话怎么能说得出口呢,我个人认为,老人带孙子是出于爱心,不带则是本份,因为他们没有义务去非带不可。而养老送终才是儿女的义务。


夕阳下的茶

当个人太累了,年轻人啃钱就够了,让父母歇歇吧,年纪大了精力不够,能不能清闲的过点自己的日子!父母自从生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空间,带孩子上班挣钱养家,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还得带孙子,是不是非要把爹妈啃得干干净净最后就伺候几天完事!不要太没良心!儿子儿媳妇们!今天你不带孩子,明天你儿子也不养你,养他爷爷奶奶!爹妈的儿子自己带的,还要带孙子,父母养了两拨孩子,你们呢?只养孙子,儿子都让父母带,你欠的一次带孩子怎么还?向谁还!父母忙碌半辈子,5、60岁了,能不能让他们干点自己的事?很多父母只到死一天福没享,忙碌一辈子,死了儿女哭着说,爹妈你一辈子一天福都没享。让父母在该歇歇的年纪歇歇吧。父母累了需要好好歇歇!


光影人文

这就是老年人的无奈,子女多了无人照看,子女少了也无人照看。总归到年老了,都变成了空巢老人,非常凄凉。

父母把子女好不容易抚养成人,个中辛苦自不必说。这是做父母的义务,也是责任。但是要求父母照看孙子孙女,老人就没有这种义务了。这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说老人抚养子女是应该的,但是要求老人再抚养子女的孩子就没有这种规定了,只要老人能够把子女抚养成人,那么子女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父母照看不照看子女的孩子,这是父母的权利和自由。照看是人情,不照看是本分。子女不应当因为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不带孩子,而对父母心生怨恨,进而待父母年老了不去照看老人。这不应当是对等的,也不应当作为不照看老人的理由和条件。



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这应当成为一种风气和习惯。人都有老的时候,不要再让老人享受孤独和寂寞。


法重情深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就是随着医疗条件变好,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人的子女也到了养老的年龄了,比如我老奶奶(爷爷的妈妈)和老姥姥(奶奶的妈妈)在世时都是快百岁的老人了,他们的子女已经到了养老的年龄,说不定都自顾不暇了,这时候他们的养老就需要孙子辈接力(我家就是这样做的)。另外作为两边年龄比较大的孙辈,我爸和我姑也是50多的人了,按照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他们过不了几年也是要养老的人了。所以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年轻帮着生活艰难的子女带孙辈,能帮还是帮吧,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对吧


kaixinxiaonvwa1

这命题并不成立,实际上不管老人年轻时候是否帮忙带孙子,等他们老了以后同样是会变成空巢老人!这主要还是教育问题!

在现在社会,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为了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做!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只要孩子愿意的想去做的,牺牲的对象都是家长,包括父母,更别说爷爷奶奶!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教出自私的孩子,他们根本不懂得父母,爷爷奶奶也有被爱的需求。往往只有自己需要被帮忙的时候才会想起有这么一个好帮手可以牺牲!然后用完往往又会把人踢开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空巢老人!

要想改变这种社会情况,还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作为父母一方的人不要让孩子以为爱是无偿的,理所当然的。爱是双方的事,是需要付出与等同回报的。

其次,要寻找一种方式让年轻人自发的愿意与老人们在一起!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候恰恰是自己找回童心的时候,一旦工作有休息我就喜欢去奶奶外婆那里走走逛逛,这已经变成了我减轻工作压力的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