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乐山罗姆客:我做了个梦,从大佛脚下划竹筏飘到了宜宾,泸州,重庆,南京,上海...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冒泡:乐山人,08年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退役武警,90后,游牧星球罗姆客

关于罗姆(ROM)

罗姆(ROM)是散居全球的游牧流浪民族吉普赛人对自己的称谓;而我们生活在城市,也流浪在都市之间我们都是游牧在星球的罗姆之客。我们珍视流浪的原始欲望,我们向往人与人之间友善的交往。 我们打破常规,在旅行中探寻真我。

罗姆客·冒泡:那一年我读刘墉,他写“因为年轻,所以流浪...",其实写的是乡愁。

“年老的流浪显得可怜,年轻的流浪呈现壮阔,我们流浪,因为年轻;我们年轻,所以流浪。”

“年轻适合漂泊,漂泊就因为年轻,年轻比较能往前冲,年轻比较耐得住乡愁。但是今天,当我翻阅自己早期写的《小白狗》、《手提袋老人》和《姜花》,发现那时虽然年轻,作品中却已经有了浓浓的乡愁。所幸年老的乡愁显得可怜,年轻的乡愁呈现壮阔”

——刘墉《因为年轻所以流浪》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刘墉《因为年轻所以流浪》

年轻和流浪

初读就是为了年轻和流浪这两个词,看起来就觉得舒服!也只看到了刘墉先生在外的漂泊生活,看不到他自己反复强调的乡愁,我现在才明白,对于刘墉,流浪和乡愁是一事两面,正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游荡流亡,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这个乡愁,是向着未来的。

三江坐佛

我的家乡乐山,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弥勒佛像,弥勒佛,是未来佛。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交汇,而大佛,便是古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控制三江汇合处凶猛水势而建的。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乐山

热泪盈眶

从离开乐山,加入部队,到经历08年参加地震救援,负伤退伍,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走遍中国,如今再回到我从小就熟知的大佛,熟知的江水,不禁热泪盈眶,我想苏东坡在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的壮景时,脑中也一定闪现过他曾经游历过的嘉州(乐山)吧!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60年代乐山全景

嘉祐4年(1059)10月,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离家赴京。三苏且行且止,每到一处就会停船靠岸,游览名胜古迹。从眉山沿岷江而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犍为(今属四川)、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出三峡,于同年12月初到达江陵(今属湖北),并在江陵过年;次年正月从江陵出发,走陆路,经过襄阳(今属湖北)、唐州(今河南唐河)、许州(今河南许昌),最后到达京城。

罗姆客·冒泡:我的乐山,如电光幻影,活色生香

变迁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1911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一张记录乐山城市的图片,拍摄者现己无法考证,原载于早期的苏联画报。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1982年,乐山的城市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的乐山城大都还是小青瓦房,和过去一样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2004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业的逐步兴旺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乐山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肖公嘴一带己开始出现了三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2017年,今非昔比,如今的乐山高楼林立,整个城市往南北延伸,城北新区、肖坝新区以及青江新区的快速发展,己将原来的绿心公园环抱于城市的中央。

定格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八十年代可到大佛脚背上拍照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1982

活色生香

城西南五里有“至乐山”,佛坐三江,笑开天下古今愁

1976年,乐山夹江中学学生在游泳。 张致忠摄于夹江中学校门前的东风堰水面

游牧星球·city原著民·乐山站 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

游牧星球罗姆客全程同行:与你一起探寻乐山岛屿秘境·漫步老街深巷·百年美食放肆吃·体验本地人生活·留言可预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