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 打造新时代合作共赢新典范

5月24日,《新闻联播》头条播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这是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一职期间第11次访问中国,习近平赞赏默克尔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5月25日央视网)

中德关系长足发展,不断迈上新高度。作为亚洲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中德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增进互信,拓展各领域合作,为中德关系在新时代取得更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4年,习近平访问德国,双方确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正逢中德建交45周年,习近平再次访问德国,中德关系又站上新的起点。此次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中国进行为期2天的正式访问,是她开启第四任期后首次访华,也是她2005年出任德国总理以来第11次访华,由此默克尔也成为访华次数最多的西方国家领导人,而这无疑是中德关系深厚友谊、密切合作的具体印证。

经贸往来,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中德两国处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合作空间。正如出访前德国媒体分析的那样,默克尔此次访华的重点所在——经贸合作。据德方统计,去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866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二年成为德国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超过荷兰、英国,成为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的德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在德国全球贸易战略格局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在投资方面,德国长期以来是对华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占欧盟对华投资四分之一。目前德国在华企业有8200家,分布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和零售等众多领域。而此次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有近20位重量级德国企业家随访,这些企业销售额高达5500亿欧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亦已成为中德企业合作的新平台,中德之间占了中欧班列近一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未来的中德合作前景广阔,机遇前所未有。不难想见,德国总理此访有助于中德两国在现有的经贸合作基础上加深了解,扩展新的途径和内容,挖掘合作潜力,促进双方更广泛、更全面、更深入的互利共赢。

开放合作,惠及世界。德国和中国都是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坚定的支持者。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出现复苏的背景下,中德双方共同主张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规则,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这不仅有利于双方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双向投资,也将在多边框架内推进全球治理,共同维护和完善国际秩序和经济治理体系展现责任担当,为世界和多边秩序作出积极贡献。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德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务实合作的效应不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远远大于二。深化中德合作,利在两国,惠及欧洲和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此次默克尔访华,除了首都北京外,还专门到访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体现了德国参与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积极态度。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出了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近期,中国已经公布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进口关税降为零;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等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还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序放开汽车、金融等行业合资企业股比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构建依法依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显然,这些都将为德国、欧洲和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机遇,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更新领域和更深程度的普惠共赢。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第四大经济体的再度握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回望过往,建交46年来,中德两国合作硕果累累,堪称国际典范。展望未来,习近平强调,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为两国关系赋予了新的角色和使命。有理由坚信,只要双方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理解并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持聚焦合作,妥善管控和处理分歧,中德关系就能行稳致远,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南方网罗建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