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門上的門釘的作用是什麼?

羊鳳霞

後來又被人發現另一個用途,在城門上釘滿了釘子,可以在敵人攻城的時候彈開箭矢。後來又有人在上面塗滿泥土,還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

不光城門,大戶人家的大門也都有門釘的。不過最初的門釘不怎麼好看,漏出來的就是個普通的釘帽。後來地位高的人家,嫌門上釘那麼多釘帽不好看,慢慢的就開始改進,門釘變的越來越好看。樣式也越來越精緻,還被刷上了不同的漆,看起來也越來越美觀。

而製作門釘的材料也更加的多樣化,從最初的鐵釘,到後來的銅釘,有些還有木頭做的,甚至還有石制的門釘。

在門釘失去了實際作用,僅僅變成裝飾作用後,它就再次升級,開始變成了地位的象徵。清朝的皇家直接規定了不同品級所能使用的門釘數。

因為九是最大的陽數,很受帝王們的追捧,很多地方只有帝王家才能用九數。這一點也表現在了門釘上。

皇家建築的大門上都是橫九顆,豎九顆,一共八十一顆門釘。

老舍的著作《茶館》裡就有這樣的描述,老舍先生在書中還描述說,因為老百姓家的大門上一顆釘子都沒有,所以被叫做白丁。往來無白丁就是這麼來的。



漂浮菌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6567205519445997326, "vid": "12132a5e519640c0afe65f4d7d08285d\

看鑑地理

最初門釘是為了加固大門,後來慢慢的就和封建禮制扯上了聯繫,皇家今故宮門釘最多,81個,王侯按等級遞減,普通百姓家裡不會出現門釘。



因釘與丁(男丁)諧音,所以有些地方也有摸門釘的習慣,一般都是女性或孕婦,為求子。

板門有防禦作用,常見於大型住宅外門、城門、宮殿與祠廟的大門。宮殿上的板門,板釘在楅條上,釘頭加鎦金銅帽作裝飾。


在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建築上的大門能不能使用門釘,使用門釘多少,門釘的圓徑大小、間距遠近,都有著嚴格的使用規定。

門釘按使用者等級的高下,分為九路、七路、五路。

皇家宮殿使用九路,等級最高。

《漢書》曰:“自上而下, 降殺以兩,禮也”,意思就是用以“2”為公差的 9、7、5 這樣的數字來表達禮制的等級。

清代在門釘使用上的明確規定,從而賦予了門釘使用的禮序內涵, 成為封建等級標誌的信息載體。


哼曲兒

古代城門上的門釘最早出現在隋朝時期,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防止門板鬆動而釘上去的。後來,由於鐵釘的釘帽露在門的表面有礙於美觀,所以,人們就把釘帽打造成了圓炮頭的形狀。這樣一來也就起了裝飾的作用。

在明代以前,對門釘的數量是沒有規定的。到了清朝,在使用門釘的數量上有了等級劃分。按照品級,門釘的數量呈單數遞減。一般親王府上門釘的數量是縱九橫七;世子府上是縱七橫五;公爵是縱橫各七,侯爵以下縱橫各五,不過,他們的門上只能採用鐵釘,不能用銅釘 。天安門乃是皇城正門,所以是最高級別的,門釘也是屬於最高等級的。


穿越小星君

古代城牆具有重大軍事防禦作用。把城市居民生活聚集地圈圍起來組成環形防禦工事。這種環形工事在和平時期出於生活生產需要就會修建城牆出口。

城牆出口處會修建一座城門樓,城門是城門樓的其中一個設施。出於出行和防禦的需要城門樓會修建的十分高大,因此城門也自然比一般的門板要大得多厚重的多。自然樹木無法提供如此厚大的一張木板。必然通過人工拼接獲得。城門上的門釘作用就是在建造過程中用於固定城門拼接橫板。通過橫板固定整扇城門。

城門加工完畢後安裝於城樓擔負日產出行和防禦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