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搶人才,可人才怎麼想?

天津人才新政已經發布一週,寬鬆的政策讓門檻放低的天津頓時成了“香餑餑”。

統計數據顯示,從16日12點30分到17日8點30分,就有30萬人登陸並下載“天津公安”APP辦理落戶申請。截至5月21日,直接落戶達到5800餘人,領取調檔函的人數達到2.7萬多人。

這場“人才爭奪戰”的序幕在2017年由武漢首先拉開,南京、西安、成都、長沙等城市緊跟其後。進入2018年,“搶人潮”繼續升溫,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紛紛入局,各自出臺針對高端人才與相關產業的人才引進辦法。

對各大城市來說,出臺的優厚條件都是為了吸引真正的人才,從落戶、安居到各項補貼,各大城市紛紛加碼,但大家都在搶人才的同時,人才們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大家都在搶人才,可人才怎麼想?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製圖

“人才”擇城,多重考慮下的綜合選擇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引進人才並不是競價拍賣、價高者得。

比如,對畢業季的應屆生來說,選擇未來就業的城市就不是一件輕率的事情,需要考慮多種因素。東北師範大學以2017屆大學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三萬餘份問卷的分析,發佈《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報告》。

報告中顯示,畢業生就業選擇最看重的因素前五位分別是發展前景薪酬待遇興趣愛好工作穩定工作地點,佔比依次為46.34%、20.91%、9.39%、7.61%和6.91%。

相比之下,各大城市的激勵性引才政策能夠產生吸引力,但發展前景是人才首要考慮的因素。

“就想留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8屆碩士畢業生何楠沒有考慮過其他選項。家住河北的她希望留在北方,因此認為自己的選擇並不多,加上在北京上學多年,最後的決定便順理成章。至於同為直轄市的天津,她覺得“親戚都在天津,不想離他們太近。”

可以看到,在各大城市的引才政策中,雖然力度不盡相同,但都與戶口、補貼等相關。戶口與補貼在找工作時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但何楠更關注的是她將要去工作的單位能否解決戶口、福利如何,以及最重要的——未來發展如何。

人才選擇安身立命的城市,正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而不是僅僅在於住房、戶口、補貼等優惠政策。如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藍志勇所說:“人才更加看重的,是有沒有才華用武之地,而絕非區區一處安身立命的居所。”

理智對待,人與城需要共同發展

各大城市吸引、甄別需要的人才,人才也在選擇能為自己未來提供足夠發展空間的城市。針對各大城市的人才爭奪戰,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強調既要

“引才引智”更要“留人用人”。引進人才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把人才留在當地,真正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

可以看到,引才政策應當只是人才政策中的一環。在日前召開的浙江人才發展圓桌論壇上,藍志勇認為,面對當前人才政策執行中的諸多問題,例如政出多門、政策虛空、溝通不足、引才主體和單位工作責權不配等,應構建全景式綜合理性的人才管理實施體系,包括實行引進、關懷、溝通、使用等一條龍制度化管理等。

論壇上,針對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現狀,浙江省人才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麗君也提出建議,包括制定錯位政策避免同質化發展,促進人才與產業、城市發展戰略相匹配,精準施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引進人才最終要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孟瑋強調“人才的引進要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戰略緊密結合”。緊密圍繞地方的需求來制定政策,讓人才引進與地方發展相匹配,才能最終達成人才政策的高效施行,實現人才與地方的共同發展。


來自:國是直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