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两个推销员到一个贫瘠荒凉之地考察,看见当地人都赤脚走路,回来后向领导报告结果。

一个推销员摇头叹息:“太穷了,那里的人连鞋都买不起,我觉得我们在那里没法开拓市场。”

另一个推销员成竹在胸:“我觉得那是一片很好的市场,我们可以在那里开辟一个卖鞋的市场,一开始先免费提供一些给他们,等他们逐渐习惯穿鞋,感觉赤脚不方便时,就会买我们的鞋了。”

结果,如他所言,不到一年时间,那片市场顺利打开,他也顺利被晋升为销售总监。

故事或许只是个故事,但是它也从侧面反应出这样一个事实:

同样是推销员,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结局。

正如孩子上幼儿园,不同的父母,面对问题时,不同的表现,甚至说,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当孩子在幼儿园受伤时 ↓↓↓

女儿说,她的同桌小米上周发生了一件“大事”。

小米与同伴可可打闹,胳膊肘擦破了皮,但是还没有流血,小米妈妈前天到学校找老师,说老师没看好孩子,还让女儿给作证小米是被可可绊倒的。女儿越说越激动,倒像是为老师抱不平了。

的确,孩子在幼儿园受伤,大人心焦难过,但是,凡事贵在同理心,处理方式的不同,也从侧面反应了家长的层次......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磕磕碰碰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是生活在教着孩子成长。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很难方方面面都给照顾到无微不至,大家相互理解。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磕着碰着我们也会担心,但是我相信老师不是故意疏忽的,既然已经发生了,责备谁也没有作用。先安抚好孩子,再找老师沟通,可不能在这样了。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为什么受伤的偏偏是我家孩子?一定是老师没用心照顾。”

“不行,一定要找老师讨个说法,这样哪行!”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当幼儿园组织参加亲子活动时 ↓↓↓

周末邻居豆豆妈跟我说起,最近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懂事,他真的长得好快,现在很想再参加一次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以后孩子长大了就没有机会了.....

我一边笑她想的太多,一边也在反思自己,我很少有时间参加孩子幼儿园的活动,与其他家长相比,我不是一个睿智型的家长......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如果幼儿园不举办亲子活动,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园,因为亲子活动既拉近了我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又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确实会占用我们上班的时间,我们有时也感到很为难,但是不管怎么地,能去就一定去吧。”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什么?幼儿园又要家长参加活动?这一天天的,不干别的了,我不用挣钱嘛?我们是因为没时间带孩子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好吗?”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当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时 ↓ ↓ ↓

家长会时,老师说的一句话我觉得记忆犹新:

“一切都顺从孩子,将来90%会收获一个一切都反抗你的孩子!”当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对于孩子这种不想上幼儿园这种行为,我们理解,但是不赞同。按时入园是孩子必须要遵守的准则,时间观念和规则观念一样都不能落后。准时入园既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老师辛勤工作的回报”。

理智家长这么认为:

“我不一定会告诉孩子一定要准时入园,但是我会告诉孩子不去幼儿园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并尽力让孩子去幼儿园”。

奇葩型家长这样认为:

“孩子还这么小,睡过头很正常,等以后慢慢大一点就好了”。

“这几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是不是班里有孩子欺负她?是不是老师打他了?”!

同样上幼儿园,不一样的家长,不一样的结局

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时 ↓ ↓ ↓

睿智型家长这孩子:

“宝贝,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啊?”

“宝贝这几天学唱的歌真好听,回家再唱一遍给妈妈听可以吗?”

“宝宝今天一天都没有尿湿裤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呢!妈妈真替你高兴!”

奇葩型家长这样问孩子:

“宝贝,今天老师批评你了吗?你说实话。”

“宝贝,今天在学校有没有爱欺负啊,你告诉妈妈,妈妈给你出气!”

“你今天在学校就学会这么点东西啊?”

写在最后

三人行,必有我师。孩子上幼儿园的这一年,好多家长都是我的导师。她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一颗睿智的心,包含宽容与理解,释放温馨与友善。有这样的一颗心,我相信,孩子在幼儿园的三年,必是圆满的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