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来越秀公园春游的游客,一般会花十块钱参观一下老广州地标镇海楼(广州博物馆),欣赏一下镇海楼周围的古炮、明城墙、满树火红的木棉树,以及远眺中山纪念碑,看完便感觉差不多了,就忽略了门票包含的另一景点——仲元图书馆,现广州美术馆。仲元图书馆因此也成为一座人气不旺的广州文物建筑。其实,你不一定要了解仲元图书馆的“仲元”是哪位先贤,也不需要了解设计师杨锡宗的杰出成就,只要说“广州文渊阁”,那就是它,全广州只此一家。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仲元图书馆是粤军将领邓仲元遇刺后为纪念他而兴建的一系列建筑之一,在1927年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由杨锡宗设计,式样仿故宫文华殿后的藏书楼文渊阁,1930年建成,1957年改为广州美术馆。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文渊阁

广州的图书馆不少,但敢号称“广州文渊阁”的只有仲元图书馆一座。在设计灵感上,杨锡宗确实在模仿文渊阁。文渊阁以冷色调为主,和紫禁城的黄琉璃、红门墙形成很大反差。仲元图书馆便采用了青砖,而不是当时风行岭南的清水红砖。另一方面,为了突出广州元素,屋顶脊饰弃用常见的仙人走兽,改成了“五羊”。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仿木斗拱

重檐、庑顶、斗拱、脊饰、围栏,也挡不住人们对其”中西合璧”风格中西式一面的注意。最显著的当属巴洛克风格门楼,然后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水泥代替旧式的木构斗拱。可以说,这是一座出色的近代折衷主义建筑。近年来,网上提到仲元图书馆,多是在讲内部那个漂亮的螺旋楼梯,说多了,容易让人觉得它是“内秀”型,外观不突出。这是天大的误解。一代宗师杨锡宗的作品颜值怎么会低?看看图书馆这个大门,这个栏杆,放在广州民国时期宫殿式建筑群里,也是毫不逊色。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仲元图书馆内旋转楼梯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图书馆门楼

杨锡宗为什么要把这座图书馆设计成这个风格呢?这要从杨的专业门派说起。他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与吕彦直是同学,并且同年学成归国。没听说过吕彦直?南京中山陵、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都是这位大神的作品。当时举办中山陵、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两位同窗都去参赛。吕彦直的方案入选,杨锡宗却落选了。这给了杨不小的刺激,从此,他的设计思路开始转变。加上当时国府大力推崇“中国固有式”建筑,杨便尝试“转型”,仲元图书馆就是他从纯西式迈向“中国固有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图书馆台基和栏杆

此外,走到镇海楼背面看过明城墙的有心人,应该会想到,仲元图书馆和镇海楼位置相近,所处地形差不多,镇海楼下有城墙,仲元图书馆下可能也有。于是,便有不辞辛劳的深度游游客,舍得摔一身泥土沾一身草木味,在仲元图书馆北面发现了明代城墙,并且保存得不错。

镇海楼的十块钱门票,加上了仲元图书馆和图书馆北面的明城墙,是不是超值了?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和镇海楼联票的美术馆原是广州版文渊阁, 还有诸多看点不为人知

仲元图书馆北面的明城墙

图片来自王梓仲笨、im拓海、爱广州-PhoenixLee、红瓦屋、把岁月走成诗,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