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糯米麻麻Coco

孩子有负面情绪很正常,最为家长要正确看待这个事情。无论他是哭闹,还是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要没有耐心。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理解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情绪

  • 让孩子知道情绪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坏情绪,当孩子生气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他“你生气了,不过每个人都会生气,妈妈也会生气”

  • 大人也会有坏情绪,当妈妈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告诉宝宝“妈妈现在有点烦,不过是妈妈工作上的事情造成的,和宝宝没关系,我单独安静的呆一会就好了”

让孩子知道,负面不好的情绪人人都会有,只要正确面对就可以了

让孩子识别负面情绪

宝宝的情绪不高的时候,可以让他自己讲出自己的感觉,是生气、烦躁、无聊、不安等等,告诉他,你现在情绪不好,所以会生气

如何梳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孩子生气了,并且告诉了妈妈,那么帮宝宝宣泄情绪很重要。

  • 转移:带他出去走一走,看个他喜欢的动画片,吃一顿美食,用拳头捶打毛绒玩具等等,转移注意力,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

  • 寻找出口: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想哭的时候就让他哭,不要制止。孩子情绪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且处理情绪的孩子,会越来越平和健康。
  • 态度:妈妈要用温柔、耐心的语气和孩子沟通,表达妈妈的爱。沟通时注意身体语言,适当点头,加之轻轻回应“嗯,哦”等。身体微倾斜,眼睛注视孩子的面部。遇孩子无法说清或迟疑的时候,可以鼓励“后来怎么样了?继续说妈妈在听。”
  • 要有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妈妈理解”或是“妈妈也很伤心”才回应孩子,也可以用重复孩子的做回应话
  • 耐心:如果是年纪较小的孩子,还不能完整表达自己感受,妈妈要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如果是孩子说不清楚的时候,大人不要着急,更不要训斥孩子,让孩子稍平静后再说,或者可以找旁人了解。

对孩子负面情绪的无用功

  • 发脾气时讲道理是听不进去的

  • 坚持立场,但不要说你并不会做的话,如“再哭就不要你了”
  • 无效的安慰,如“丢了再买一个”

接纳孩子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任何的情绪,积极以及消极的情绪,包括兴奋、快乐也包括烦躁、气愤、委屈等。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是认同或支持,而是关注并理解,心理学上叫共情或同理心。

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坏情绪,但是不可以接受因坏情绪而带来的不好的行为,如因为生气发脾气,而故意把满满一碗饭打翻,如果需要惩罚也是惩罚他的行为。

“泡泡育乐园”有很多的育儿知识与大家分享,同时有专业的睡眠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妈妈提供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关注公号留言,泡泡与更多的妈妈一起,致力于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乐园

孩子遇事总是着急、哭闹、耍赖,大人怎么说都不听、哄没用、讲道理无效、威胁没用,最后忍不住要动手,再好的耐心都不够用。常常有家长这样抱怨,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三四岁的孩子,分分钟能让大人情绪失控。

01

孩子哭闹,家长崩溃

好妈的儿子叮咚四岁了,最近迷上了折纸,每天回家都要拿出一些新的A4白纸,用自己的方式折,然后说这是飞机、这是宇宙飞船,并让我在上面郑重地写上他的名字。坦白说,在我看来这哪是什么作品嘛,就是随意折得不成形状的东西啊,但是叮咚自己却很爱惜。

有一次,叮咚不小心把“宇宙飞船”弄湿了,破了,小家伙哭得很厉害,伤心得说不出话来。我觉得这是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时机,赶紧过去安慰:

“别难过了,晾一晾就干了。”

“不行不行,已经破了。”

“那怎么办呢?谁让你不小心啊。”

“那我下次会小心的,可他现在怎么还是破了。”

“下次小心就不会破了,这次没办法了。妈妈跟你讲道理,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没办法回去了呢。”

“不行不行,呜呜~~~~”

“那我们重新折一个吧?”

“不行不行,我就要这个,我要不破的这个。”

“别哭了,你这个纸折的不好,我们明天买个新的吧。”

“不行不行,我不要新的。” ……

哄娃失败,耐心耗尽,为娘的情绪也快要失控。是孩子真是油盐不进,无理取闹,还是大人的方法不对,修炼不够呢?

02

学会共情 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家长似乎天生抗拒孩子的哭闹,孩子一哭闹,许多家长会产生怒气:我对你这么好了你为什么还要哭?实际上,情绪并没有好与坏,和开心、激动、快乐等正面情绪一样,生气、发怒、难过、失望等负面情绪都是人们正常的情绪,大人会有,孩子一样也会有,因此,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

然而,同一个情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一个玩具吗?”这些话里就包含了不认同,不接纳。不接纳别人的感受,不接纳别人是别人,不接纳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正在建构自我的孩子,听到的是你不可以这样,你要那样,而他自身真实的感受却不是这样,于是孩子会拼命否定自己来博取大人欢心,也许会对人格形成产生一定的障碍。自己的真实感受被否定会让人感到孤独困惑,其实,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可以,比如男孩为什么不能喜欢粉色?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

那么,怎样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这首先需要共情。什么叫共情呢?共情简单来说就是感同身受。

然而我们常常见到的场景是,孩子说妈妈我疼,你说,没关系,这点疼算什么,吃点东西好了。孩子说,爸爸我怕,爸爸说,勇敢点,爸爸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不像你这么胆小。孩子说,妈妈我今天在学校被笑话了,你说,你跟我说没用啊,你得跟老师说,你自己不反驳吗?孩子说,爸爸我不想上学了,你说,那你想干嘛?我还不想上班呢!这些话里有共情吗?没有!如果你对孩子当下的情感没有协调的回应,孩子会慢慢回避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再会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更不会恰当的把情绪用于人际关系,然而,不恰当的回应是和可以修复的,需要时间和方法。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通情达理。

03

放大招,四个技巧

专心倾听、简单回应、说出感受、幻想实现

全神贯注倾听,这个技巧背后是真正的尊重,很多父母一边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敷衍着听孩子说话,这就没做到全神贯注倾听。你跟朋友,上司,父母说话的时候会玩着手机说吗?为什么对孩子就可以?要把孩子当成个体尊重,试试看吧,这样做孩子会有奇妙的变化。

简单回应,就是用“哦…嗯…原来是这样…”等简单的词语来回应孩子的感受,不要有其他过多的话。但许多家长要做这点到实在是太难了,我们总是忍不住长篇大论,忍不住就讲道理,我们跟孩子没办法真正平等,我懂得那么多道理,我不跟你讲怎么憋得住?可是,真正的成长是体验和自我反省,鸡汤是没用的。

说出孩子的感受,这点也许是最难的,这需要我们真正和孩子共情,才能看到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叙述中确定他们的真实感受。比如孩子说:“就因为下了点小雨,老师就取消了课外活动,她真蠢!”你可以回应:“对你来说,一定很失望。”失望,是你从孩子的描述中对孩子情绪的精准判断。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比如有时候叮咚回突如其来的想要某个东西,晚上要吃西瓜,这个时候你跟他讲道理,超市关门了买不到了之类的效果是不明显的,我会说,如果我们有个机器猫就好啦,可以从口袋里给你变一个大大的西瓜。叮咚说好,我说,你还想要什么?再给你变一对翅膀好不好?叮咚说好呀,有翅膀我就可以飞啦,妈妈你再给我变一个气球吧……有时候,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有些父母在掌握了针对孩子的沮丧、失望情绪的技巧后,会感到欣慰,父母知道不必去承担孩子的不快,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不快。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们有权利伤心难过,爸爸妈妈不会因此崩溃的。

04

其他小技巧

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共情,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才需要和孩子产生共情。

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并不意味着是溺爱孩子。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表示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孩子通常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重复。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也许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足够了。

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

当孩子特别愤怒的时候,可以试着给孩子纸和笔,让他们画出自己的愤怒,深呼吸、拥抱、哪怕是哭,也能转换负面情绪。


有娃以后公号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孩子具体疏导。

孩子还在成长之中,心智还不够成熟,经常还会处于自我纠结之中,所以,对其负面情绪的疏导非常重要,从题主用的是“疏导”而不是“管教”等词,足可以看出对孩子是颇有耐心的,也是真正关爱的态度。

怎么样才能具体孩子具体疏导?我们要搞清楚孩子的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处年龄阶段的普遍性特点,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各有各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具体特点和规律,推荐参照《发展心理学》,里面介绍的非常详尽。二是孩子的气质类型,此气质非彼气质,这里所说的气质是孩子的先天脾气和秉性,例如,孩子是暴躁的、精力充沛的,还是忧郁的、自己消化情绪的?是稳重踏实的,还是活泼开朗的?对于不同气质的孩子,疏导方法也不尽相同。三是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特点,孟母三迁,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保证其心智的健康成长,所以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弄清楚孩子结交的伙伴、班级的氛围等,有利于对症下药。

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我们可以引导其注意力往快乐的事情上延伸、可以和他加深交流让其敞开心扉、可以改善孩子的环境以减少负面的刺激因素,等等。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能探索自己的孩子的身心特点,开发出一套适当的疏导方法。原则上要注意,避免对孩子的直接责骂,也不能一味迁就孩子而使其承担溺爱的后果。

总之,负面情绪对孩子来说也是必须要经历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孩子是有着自己的疏导能力的。而且,负面情绪的出现也不一定是坏事,不经历负性事件和负面情绪的磨砺,怎么会有成长呢?


鹈鹕心理夯小七

情绪是送信人,它要传达一些信息给我们。我们平常所说的负面情绪,是指一些我们不大容易接纳的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但它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我们成人习惯了压抑这些情绪,但小孩子因为大脑的额叶等主管控制和计划的部分不够发达,常常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行,一旦情绪来了常常就会表现出来。现在父母已经知道用体罚强行压制孩子的情绪是不好的,但是在一些公众场合,或者紧急情况下,孩子用哭闹、耍赖、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这些情绪,还是会让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很尴尬,甚至要面临“扰民”的指责。


我们一般会先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需要紧急制止。我们通常反对肢体暴力或者言语暴力,也就是反对打骂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伤人、自伤、破坏物品或者其它干扰公共秩序的情况时,我们可能会建议家长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不要养出肆无忌惮的“熊孩子”。比如强制性把他抱着离开现场等。通常孩子在两岁以后逐渐进入自主期,会出现一些比较过分的要求,比如要玩具,躺在超市的地上哭闹耍赖不走,如果任他“释放天性”,其实是对公众的干扰。让他学到对自然界,对生命和公众秩序的畏惧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一旦学会敬畏,在后来成长过程中反而会更顺利。


如果他没有伤人、自伤或者破坏物品、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有些行为我们其实需要接纳。比如他跟小朋友玩游戏玩得很高兴,家长突然叫回家吃饭,他一时接受不了,就哭闹不肯回家。这种情况下,要能够识别出孩子内心的情绪,是因为很开心突然被打断了,要接受孩子的节奏比成人的慢,接受孩子缺少计划性。这些情况下,最好允许他发发脾气,陪着他,帮他用言语说出自己的情绪: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舍不得离开小朋友,刚才你们玩的那么开心……


请尽量对孩子做到以下几点:提前告知孩子一些变化,让孩子有多点时间做心理准备,按照孩子的心理节奏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学习用言语表达情绪;对孩子无理要求坚决不让步,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也得不到他想要的;拒绝也做到温柔的坚持,不要以暴制暴,给孩子做糟糕的示范。



青音约

世上总会有众多的不尽人意,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课题。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在合理的范围内充分表达情绪。过度的压抑情绪并不是健康的表现,相反,充分、适当地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也标志着孩子的心理发育是健康的。

但是孩子毕竟不是大人,并不能将自己的情绪恰到好处的控制,在这时候孩子通常会出现一些偏激的行为,如砸东西、说反话、与别的孩子吵架或者打架。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情绪的宣泄还会损害别人的利益。若是冲撞了长辈也是非常不礼貌的。

所以,首先要告诉孩子发泄情绪并非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情绪的宣泄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妄为。等到孩子的年龄略微长一些的时候,就应该去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乱发脾气。

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了一些而出现不高兴的情况,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帮孩子分析原因。此时,应该帮助孩子找到考不好的原因,比如是因为考试的时候过于粗心大意,还是对某一道题思路出现了错误?还是学习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课?这样将问题细分逐一分析,让孩子自己梳理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问题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自然随之解决。多尝试几次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孩子的性格也会慢慢变得心平气和。


壹父母

有关孩子“负面情绪”的那些事儿

在心理学上,负面情绪主要包括厌恶(厌)、害怕(惧)、愤怒(怒)、悲伤(哀)。


宝宝产生负面情绪时,往往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如发脾气、大哭大闹、摔东西等。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父母,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回避,因为“有情绪”本来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千万别因为孩子哭闹或情绪低落,而认为孩子性格不好、不好管教。


正确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天周末,乐乐妈带4岁的乐乐到小区的公共娱乐区玩耍,来公共区玩耍的小朋友有点多,拥挤推攘之间乐乐摔倒在地上,随即大哭起来。

乐乐妈跑过去检查了下乐乐有没摔伤,乐乐看到妈妈,哭得更伤心了。
乐乐妈检查后发现除了小腿擦破点表皮外并无大碍,而乐乐这时候并没有停止哭泣。
“不准再哭了哦,再哭不是好孩子!”
“男孩子要勇敢点,长大才可以做个男子汉。”

很多时候,家长遇到相似状况,都会像乐乐妈那样处理,及时制止孩子哭泣并随之教育。但这种用大人权威压制下来的眼泪和情绪,往往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抑,而忍住眼泪的孩子未必真的就变得更坚强了。

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孩子摔倒,身体感受到疼痛,会产生挫败感,需要通过“哭”来宣泄,家长要学会接纳宝宝的情绪,并表达对TA的理解。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等)。


家长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处理宝宝的情绪:

step1:

“妈妈(爸爸)看到你很伤心(生气、害怕、愤怒,等等)。”——识别TA的情绪

step2:

“你想哭就哭吧~”——允许TA有情绪,并接纳TA的情绪

step3:

“妈妈(爸爸)陪着你。”——表达对宝宝的爱与理解,让TA觉得有安全感和被接纳感

这样层层递进,宝宝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情绪也会得到释放。


让孩子学会处理TA的负面情绪

妈妈发现一向性格开朗活泼的思琪,这段时间变得沉默寡言了,说话时也显得有点不耐烦。
一天,妈妈等思琪上学后,用一张小纸条写下:“思琪有心事想跟妈妈说吗?妈妈想听听呢。”
然后将小纸条压在女儿的书桌上。思琪回家后,晚上并没跟妈妈有更多的交流。
第二天,等思琪上学后,妈妈发现书桌上有一张思琪字迹的纸条:“我的好朋友不理我了,她跟别的同学成了好朋友,我好难过。”
妈妈把纸条翻过来,在上面写道:“是的,这真是一件让人难过的事。妈妈很想听听你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呢。”
妈妈在之后的一周,用这种纸条来往的方式,让思琪在郁闷的情绪中得以倾诉。

思琪妈妈用小纸条的方式引导出孩子情绪的诱因,在知道原因后并没有用大人的思维去讲大道理,而是用倾听的“共情”态度进一步疏导孩子。

家长引导孩子通过某种方式发泄、疏导,可以让TA学会表达和管理、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比如,可以告诉宝宝,如果心情不好,要大胆地说出来,或者写在纸上,等等。

当然,运动也是释放负面情绪的好方法。家长可以陪宝宝跑跑步、打打球等,让负面情绪随着汗水流走。这样,当下次宝宝有了负面情绪时,TA就懂得通过运动排解了。

亲爱的家长们,下次宝宝有小情绪时,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智慧少年宫

在孩子遇到事情,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放下身姿来和孩子保持一个平等的态势,这个姿态包含心理和身体两种。甚至需要把自己的智力降低到他们的理解层次,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因为心理、知识、年龄、阅历的不同,对于我们来看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如果不能放下姿态进入他们的世界去理解,就难以解读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情绪和感受。要是孩子比较小的话,不妨抱在怀里和孩子说话。

其次是要耐心的聆听孩子对事件的描述,探寻和确认孩子自己在事件里的真实感受。正如之前要让自己放下姿态来,聆听孩子的声音也是不能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说实在的,作为父母要做到这点真的比较难。别说是聆听了,但是放下姿态来说,作父母的往往还没好好听,就已经是斥责或者是愤怒了。等于说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平复,反而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所以,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理解和孩子的理解可能就完全两样,在聆听中我们还要不断地确认事情和感受的细节,以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引导。

第三是心理和情绪上的支持。在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到孩子的情绪感受时,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当然有时孩子正在情绪上,不要一板一眼地去和孩子强求道理的正确性。孩子遭遇负面情绪时,你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相信通过自己的姿态的平等和耐心的聆听,就已经帮助到孩子宣泄到大部分的情绪了。剩下的是怎样用自己的情绪和鼓励去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背后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当孩子能够了解到自己在里面的心理脉络,我想就会改变自己的心情了。


鹈鹕心理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都是一个终身的课题,需要不断去练习去反思。而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他们的大脑还处于一种持续发育的状态,很多心理能力也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情绪管理就显得更加吃力,常常会因为一些成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崩溃、哭闹。

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意识到儿童与成人相比,在情绪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缺陷,并接纳这一现实。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责备孩子,认为是他们故意在与父母做对。也只有在做到这一点之后,身为父母的我们,才能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孩子。而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做的,并不是去压抑情绪,而是要帮助他们能够容纳自己的情绪,进而通过恰当的行为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因此,当孩子陷入剧烈的负性情绪的时候,我个人建议父母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给孩子一个情绪表达的空间。这意味着当孩子哭闹、叫喊的时候,父母先不要急于阻止或是去安慰,如果孩子并没有伤害自己或是他人的过激举动,可以让他们哭闹一段时间,先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而这一表达空间,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体会自己的情绪,容纳自己的情绪。


紫花地丁

二、负面情绪有可能是跟挫败感有关,如果是孩子面对失败,不如意而情绪低落,家长就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失败挫折,让孩子知道人生中有不如意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在这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



三、多和孩子相处,尽量多带孩子去外面进行一些活动。孩子有时候会通过一些情绪来引起家长的关注,所以家长高质量陪伴孩子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塑造。多陪孩子去接触大自然,比如去公园,如果条件允许带孩子去一些主题公园或者科技展馆,在玩耍中释放情绪。


花开的声音KiKi

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泄情绪的渠道,孩子也有,出生开始,“吃手”就是缓解情绪的表现,大一点之后,“咬玩具”就是缓解情绪的目的,再大一些,“咬人”就是缓解情绪的方法,“打人”“打自己”都是缓解自己情绪的方式。

只是有的方式不适合,父母要允许孩子有不良情绪,特别是哭闹,而不说“不准哭”“有什么好哭的”就是最基础的尊重孩子的情绪。有时候甚至要说“你要是不开心,又不知道怎么办,可以哭出来”。

一般情况,对父母的要求真的不高,只要不“堵”,孩子自然有发泄的办法。如果担心有不良的后果,那肯定是“堵”了,父母家人自己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