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區塊鏈投資原則,對你也有幫助

前兩天寫下了自己的投資總結,發現其中犯下的絕大部分錯誤都源於自己原則的不清晰,於是,反思過後,我寫下了自己今後的投資原則。

我的區塊鏈投資原則,對你也有幫助

長線投資原則

關於長線投資,我的理解是持有至少7年以上才算得上長線,為什麼是7年?用李笑來的話說,七年就是一輩子嘛。理論上來說,在選對標的的情況下,持有標的的時間越長,收益也就越高。

我當下的思考是,我準備用20%的資金投資一個標的,這筆投資我至少持有30年以上,主要用途就是退休以後的養老,基於這樣的一個考量,我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也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這種資產必須得是通縮的,只有這樣的資產才具備穩步升值的可能性。同時,這種資產又必須是最為穩健的一種資產,能夠保證在30年以後仍然具有流通價值。

基於這樣的選擇標準,很多人可能會覺得BTC是穩健的選擇,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我根據自身情況做出考量以後,我放棄了BTC,選中了DEW和BNB,下面說一下我的理由。

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就是,在目前的區塊鏈世界裡,真正落地的應用就僅有BTC,以太坊雖然落地但並不成熟,而諸如EOS,IOST,ELA等等都是屬於概念階段,目前來看仍然有失敗的可能,很有可能他們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景,從而最終導致泡沫破裂。這些處於概念階段的投資標的在目前看來都具有風險,因此並不屬於穩健的範疇。

既排除了BTC,又否定了ETH,屬於穩健的投資標的真的還存在嗎?答案是當然存在。

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顯著的事實,區塊鏈應用雖然沒有落地,但區塊鏈資產的交易(炒作)卻很繁榮,交易成為了我們很多人的剛需,現在正處於一個交易大爆炸的時代,未來的交易也只會更加繁榮(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佛系持幣和長期持有)。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交易是剛需,交易所自然也是剛需,購買交易所的代幣就成了一種穩健的選擇。

目前很多交易所都有自己的代幣,諸如火幣網、OK網…我為什麼就選擇了BNB和DEW呢?

首先這兩種代幣都是通縮的,幣安每天會拿出20%的利潤回購BNB並銷燬,而達爾文每天會拿出40%的手續費用於回購DEW並銷燬,最終這兩種代幣的數量都會越來越少,理論上價值也會越來越高。

其次,這兩家交易所最終都會走向

完全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說理論上這兩家交易所會活的比其他交易所更長更久,其他交易所可能會因為政策或者其他原因關閉,但這兩家交易所不會。只要市場有交易需求,這兩家交易所就會一直存在。

最後,為什麼要同時持有兩家交易所的代幣呢?因為DEW和BNB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交易所,幣安現在已經是交易所的龍頭老大,未來只會更強,這就相當於一匹白馬。

達爾文主做期貨,未來會上線外匯、股票等等指數,這兩個市場的交易量都非常巨大,一旦達爾文交易所把市場推廣做好,最終很可能就是一匹騰飛的黑馬。

如果最終這兩個交易所都活到了30年以後,到時可能會發現,原來你並不需要那麼多錢,100個BNB或者1000個DEW就足夠你安度晚年了,剩下的就留給你的孫子吧。

中線投資原則

關於中線投資,我的理解是持有某個資產半年以上就可以算是中線投資了,目前主要的資金也將用於中線投資,中線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快速地滾雪球,擴大資本,但穩健仍然是重中之重,須嚴格執行定投策略,逢低補倉,熊市補倉,牛市套現。

中線投資原則不應以時間作為衡量標準,而應該以收益作為衡量標準。

目前暫定,當某個資產收益達到10倍時,套現30%的利潤,即退出3倍本金,剩下的留著不動,當收益達到20倍時,套現一半利潤,剩下的繼續持有,這是中長線的原則。

短線投機原則

為什麼要參與短線投機?最主要是為了滿足內心的一種需求,但人的錯誤決策往往就在於短線操作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投資原則的不清晰,最終導致虧損。

我非聖賢,既然身處投資領域,自然也有短線操作投機的慾望,因此,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短線操作無可厚非,合理控制風險即可。

目前暫定20%的資金用於短線操作,一旦賺取超過20%的利潤就及時套現,等待下一波機會,關於止損,虧損達到15%就及時止損,要果斷,不能把短線當做長線操作。

上面是我的投資原則大綱,基本囊括了所有會遇到的問題,我將時刻提醒自己,遵守並執行這些原則,同時在今後的投資過程中不斷精進與改良這些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