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中心化”的一些思考

這幾年“去中心化”的狂熱信徒大力鼓吹加密貨幣的優點,但各位試想一個狀況;當個人資產的權利被一個私有的匿名密鑰掌控時,如何在法律上定義這個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關於“去中心化”的一些思考

講白話一點,像比特幣、以太幣這些數字資產不是存放在一個“中心化”的機構,而是在區塊鏈上由密鑰在管理,萬一你的匿名密鑰有3個人、5個人甚至是100個人知道時,如何證明這個數字資產是你的?因為以去中心化的理念來說,不要政府及中間機構(金融或徵信單位)把關,它們承認的是密鑰對不對,如果匿名密鑰(一長串英文字母+數字)對了,不需其他身份證明就能提領數字資產。遇到這種狀況,人們個人的數字資產安全如何保障?

還有另一個問題是當一個區塊鏈的賬本在全球共享時,人們無從知道全球網絡內的哪臺電腦會執行隨機分配的智能合同指令。那麼問題來了,萬一智能合同發生爭議或糾紛時,管轄權該落在何處?

關於“去中心化”的一些思考

這可是一個非常嚴肅、現實的問題,因為每個國家對同一件事務的法律規定與見解不一定相同,甚至有些國家可能根本沒有立法管理。是以當智能合同產生爭議時要用哪個國家的法律?或是說由哪個國家行使評判權或管轄權?這個狀況是去中心化的理念鼓吹者沒有考慮到或不關心的問題,而從保障合同雙方的角度來說,“中心化”根本就是繞不開的保障機制。

此外,區塊鏈只能保證上鍊後的信息無法被篡改,但不能保證乙方忠實執行智能合同,例如供應商是否如期出貨(或交付勞務),出貨的質量有沒有偷工減料等。又比如甲方的付款賬戶在智能合同的自動劃款機制被觸發執行時,裡面是否有足夠的金額可以付乙方貨款等。

關於“去中心化”的一些思考

“去中心化”是極客們的一個理想,但在保障人們身份、財產、法律權益等方面,它並不是最終及最佳的解決方案,因為一旦出事了,人們第一個尋求協助的還是法律體系的各個機構(警察局、法院),而法律體系本身就是“中心化”的高度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