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名人殺掉了自己的妻子?

不婚不戀不生

吳起張靈甫等人其它答案說的差不多了,給大家介紹另外一位著名的殺妻之人:清宮戲的常客,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的死對頭豪格。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皇太子死後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雙方相持不下,最終達成一個由皇太極幼子福臨繼位多爾袞攝政的妥協方案。之後多爾袞掌握大權,找藉口殺掉了豪格,豪格的福晉也被多爾袞強佔為妾室。

(豪格)

豪格在皇太極活著的時候,曾經親手殺了自己的福晉討好父親皇太極。

豪格的妻子是姑姑莽古濟的女兒,和豪格是表兄妹。

莽古濟是努爾哈赤的三女兒,和莽古爾泰同母。皇太極剛剛繼承努爾哈赤位置時,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同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議事之時,三人和皇太極一起面南就坐。三人和皇太極某種程度地位相當的合作關係而不是君臣關係。

皇太極先後找機會將阿敏和莽古爾泰幽禁至死,狡猾的代善放棄了與皇太極共坐的地位,皇太極開始南面獨坐,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皇太極)

在莽古爾泰死後三年的1635年,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告發主子莽古濟,皇太極乘機進行了殘酷的大清洗。莽古濟被凌遲處死,莽古爾泰和其弟弟德格類被掘墳拋屍,受牽連被處死之人高達一千多人。

豪格則親手殺一刀殺了自己的妻子兼表妹莽古濟的女兒,討得父親皇太極歡心,在瓜分莽古爾泰系統的遺產中分得了不少好處。

明末清初時愛新覺羅一族的內部鬥爭也無比殘酷,相互之間找到機會可謂毫不留情毫無人性。


仁勇校尉

“糟糠之妻不可棄”,歷代名人拋妻者不在少數,但殺妻者極為罕見,我總結了3個曾殺害發妻的大人物,他們是戰國吳起、明朝徐渭、近代張靈甫。

吳起——頂級軍事家、改革家,武廟十哲,為求功名,不擇手段殺妻表忠心

吳起活躍於戰國時期,他在楚國主持變法,讓楚國日益強大,與商鞅齊名;帶兵百戰,從無敗績,吳氏兵法和孫子兵法流傳於世,與孫武齊名,名列武廟,是中國古代惟一一個雙料頂級軍事家、改革家,但如此牛人的發跡之路竟是靠殺了自己的妻子!

吳起少年即有壯志,發誓“遊學他方,不為卿相,擁節旄,乘高車,不入衛城,與母相見!”後來,吳起遊蕩到魯國,適逢強齊國來犯,魯穆公素知吳起之能,欲立吳起為大將軍。不巧的是,吳起的妻子正是齊國大夫田居的女兒,讓他打起了退堂鼓。

吳起得到夢寐以求的機會,回到家後做起了妻子的工作。

吳起道:“娘子,大丈夫位居卿相,食祿萬鍾,功垂史冊,名留千古,娘子所盼乎?”

妻子說:“夫君如此,吾之所願!”

吳起道:“求娘子成全,助我成名!”

妻子道:“婦道人家,何用之有?”

吳起道:“借汝項上人頭!”

說完,拔劍一揮,妻子人頭落地。

這就是所謂“殺妻求將”,雖然此事尚有爭議,但仍有人寫詩批判:“一夜夫妻百夜恩,無辜忍使作冤魂?母喪不顧人倫絕,妻子區區何足論。”

殺妻求將的吳起為求功名,不擇手段,結局十分悽慘,他因厲行改革變法,得罪了楚國貴族,被刀砍箭射後,又被加以車裂之刑。

徐渭——明朝三大才子,天才+全才,晚年罹患妄想症,精神失常,失手殺妻

徐渭是明代天才的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文化上,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鄭板橋曾刻一印,自稱“青藤(徐渭)門下走狗”;軍事上,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為東南抗倭做出傑出貢獻,然而如此天才,卻在晚年患上妄想症,無法自控,最終失手殺妻,遭牢獄之災。

徐渭早年經歷十分坎坷,他10歲被逐出家門,21歲入贅人家,父親、生母、嫡母頻遭不幸,個人雖有過“坐斷東南,運籌帷幄”的高光時刻,但大多數時間卻屢遭不幸,先後遭遇3次婚姻挫折、8次鄉試失敗,逐漸形成了抑鬱、執拗、多疑、易怒、偏激的性格,後來歷經9次自殺折磨,心靈受到嚴重創傷,患上了妄想症,甚至精神失常,被人稱為瘋子。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徐渭再次發病,與繼室張氏發生激烈吵架,一怒之下,他跑出家門,到處狂走,一直到晚上才返回家中。

徐渭到家後,卻發現張氏竟與一男子同睡床上,這個賊婆娘居然公開偷人!

徐渭無法忍受如此奇恥大辱,怒不可遏,用尖刀將張氏刺死!當鮮血流滿,徐渭恢復清醒,才發現和張氏睡在一起的竟是自己的棉襖!他驚恐萬狀,但悔之已晚,就此遭到七年牢獄之災,後逢大赦才在53歲時出獄。

此後的徐渭徹底陷入癲狂,常常狂放不羈,衣衫不整,貧困潦倒,終於在73歲那年結束了自己悲劇悽慘的一生,死前只有一條狗相伴,屋內連一張裹身的草蓆都沒有。

曾有人用10個數字概括徐渭的生平:“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難道天才註定都是瘋子和悲劇嗎?

張靈甫——最具爭議的抗日名將,誤信謠言,懷疑妻子不忠,憤而殺妻

張靈甫畢業於黃埔軍校,近代最具爭議的抗日名將,兩黨官方都認可他的抗日貢獻,近年來更是成了“網紅”,被各種褒揚甚至是吹捧,但很多人不知道,這位抗日名將曾經因為懷疑妻子不忠,槍殺了結婚僅3年的妻子吳海蘭。

1933年,年僅30歲的張靈甫擔任第一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可謂春風得意,恰在此時,經部隊朋友介紹,張靈甫與吳海蘭相識,同年冬天結婚,次年生下女兒張雲芳。

1935年,張靈甫率軍到西北作戰,隨軍家屬都住在西安,吳海蘭也帶著不滿3歲的女兒和其他家眷住在一起,但張靈甫在前線得知妻子有外遇,就請假期來到西安,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探親,然後在除夕之夜槍殺了自己的妻子!

人命關天,無法隱瞞,張靈甫因此事遭到全國婦女協會一致討伐,鬧得全國上下,人盡皆知,蔣介石也不好袒護,只得下令將張靈甫送交南京軍事法庭查辦。

但張靈甫的上級胡宗南憐才,提出讓張靈甫主動去南京投案自首,以減輕罪責,後來張靈甫被法外開恩,只判了10年監禁,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張靈甫被特赦釋放,投入抗戰。

關於張靈甫殺妻的原因,有人說是他被戴了綠帽子吃醋,有人說吳海蘭是臥底偷了張靈甫的文件,但殺妻一事是鐵板釘釘的真實,以致到了現代,還有人公然在西安的張靈甫陵園碑上用紅漆書寫“民族罪人,殺妻惡棍”八個大字。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殺害妻子的名人?歡迎留言補充。


狄飛驚

看到這個問題,我的腦海中猛然閃現出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抗日名將張靈甫,張靈甫在抗日戰爭期間,一直待在王耀武的手下從一個團長慢慢升到了副軍長,在內戰爆發的時候,接替了王耀武的位置,成為了74師的師長,並最終在孟良崮因為大意和隊友的不救援而導致74師全軍覆沒。


但是與此同時,張靈甫還有一件事情被大家所熟知,那就是他槍殺了自己的妻子。

張靈甫曾經是北大的歷史高材生,因為報效國家的理想,所以他最終決定了棄文從戎,報考了黃埔軍校,成為了黃埔軍校的第三期學生,在畢業之後,張靈甫進入了胡宗南的部隊,憑藉著出色的軍事才能建立下了很多功業,沒過幾年就當上了胡宗南手下的一名團長,深受胡宗南的信任。

張林普有著1米89的身高,相貌俊朗又年輕有為,因此受到了很多女子的敬仰,後來在熟人的介紹下,他認識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吳海蘭,兩個人結婚之後恩愛無比,生下了一個女兒,但是在1935年的時候,一件事情發生,這件事情改變了一個原本很美滿的家庭。


那就是在某一天張靈甫從軍隊中回鄉省親的時候,用手槍把他的妻子吳海蘭打死了,在打死妻子之後張靈甫回到了軍隊中躲避風頭,張靈甫躲在軍隊中,吳海蘭的家人拿他沒有辦法,於是通過當地的婦聯聯繫到了當時路過此地的張學良妻子于鳳至。

于鳳至又和蔣介石的妻子宋美齡相熟,當時的宋美齡深受西方教育的影響,對於這樣的事情,自然是非常的氣憤,所以在她的鼓動下,蔣介石令人拿下了張靈甫,判了十年的徒刑。


關於張靈甫殺妻的原因現在的說法有兩個,一個是他軍中的好友所說,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指的出軌論。

另一個說法則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所說的,那就是間諜論。

出軌論

我們先來講一下第一個說法,這個說法是張靈甫的一位軍中下屬跟外人透露的,他說張靈甫曾經在胡宗南手下就任團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個住在他家附近不遠的士兵回家省親歸來,就跟他問了自己妻子吳海蘭的情況。


那個士兵也是無意,所以跟張靈甫開了個玩笑說他看見吳海蘭正穿著緊緻的旗袍跟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在電影院的門口,正準備看電影呢。

當時張靈甫正在帶軍打仗,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這個消息當即震怒無比,在後來回鄉省親的時候,他讓吳海蘭去地裡為自己割些韭菜包點韭菜餃子給他吃,並在吳海蘭收割韭菜的時候,一槍了結了她的生命。

間諜論

這是第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則是張靈甫的最後一任妻子王玉齡向外人所述的,她在18歲的時候嫁給了張靈甫做妻子,但是她在嫁給張玉甫之前沒有聽說過張靈甫的事情。

所以聽到這個傳聞之後還曾傻傻的跑過去問張靈甫如果自己以後和別的男子好,他也會不會殺自己?張靈甫聽了王玉齡的話摸了摸她的頭,溫柔的把她抱緊,這才輕聲跟她解釋了事情的原委。



1935年的時候,張靈甫正在跟隨胡宗南的部隊在川陝一帶圍剿紅軍,當時正經歷的血戰,致使了沉迷在血山火海當中的張靈甫整個人的心情都變得暴躁了起來,在後來回家省親的時候張靈甫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妻子拿走了自己的東西。

雖然張靈甫沒跟王玉齡說吳海蘭偷了自己什麼東西,但是據後來者推測應該是偷走了張靈甫剿紅軍的機密文件,當發現自己的東西被妻子偷偷拿走之後,張靈甫找到了妻子和她爭執了起來。

張靈甫想讓妻子把文件還給自己,但是吳海蘭坐在房間裡,扭過頭不理他,接下來,張靈甫又和吳海蘭撕扯了一番,吳海蘭說什麼也不開口,這下子張靈甫更加在心裡肯定了吳海蘭間諜的身份,因為在戰爭中他已經殺紅了眼,此刻聯繫到妻子的背叛以及堅決的不妥協,他瞬間怒火上湧,掏起了隨身攜帶的手槍直接把妻子打死在了房間中。

這就是張靈甫殺妻的第二個說法,相比於第一個說法,我更相信第二個說法,因為據張靈甫的侄子介紹,張靈甫殺妻的那天是在冬天,因為天氣的嚴寒地裡是肯定不可能長得出韭菜的,而且他們當時聽到的槍聲傳來,是在張靈甫的房間裡面,而不是在韭菜地裡。

而且據很多張靈甫的戰友們介紹,張靈甫平時的生活極為的自律,從不沾任何的酒色,平常除了行軍打仗之外就是寫點書法畫點山水畫,儼然一副儒將的風範。

甚至在打仗的過程中張靈甫因為自己的手下搶奪了一戶人家的妻子,從而生氣的將自己的手下捆綁了起來,在眾人的圍觀下砍下了他的頭,要知道當時違犯軍法,都是普通的槍決,而張靈甫卻用砍頭這樣殘忍的刑法來處置,可見他對這種奪人妻子行為的厭惡以及痛恨了,由此可見他還是有著一定的道德水平的。


所以說我比較偏向於相信張靈甫是因為自己的妻子是間諜而殺死妻子的,一位如此自律又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軍人將領,不可能因為聽信別人的一兩句謠言就無端的把自己的妻子殺死的,我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小,不過雖然可能性小但並不代表這不存在,所以第一種可能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不過在我看來我比較偏向於第二種說法。


孤客生

天才詩人顧城在家門口的一棵樹上吊死了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我們不走了,我們需要土地,需要永不毀滅的土地,我們要乘著它,度過一生。”

這是詩人顧城在《門前》寫下詩句。

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他找到了他一直希望的這片土地——那是新西蘭一座美麗的小島,他給它取名為“激流島”

在這裡,他和心愛的妻子謝燁,築房壘院,讀書寫詩,養雞賣春捲,過起了他夢寐以求的桃花源生活;

在這裡,他構築了自己的“女兒王國”,和謝燁、英兒過著“三人世界”的美好生活;

在這裡,他殺妻自殺,發生了震驚文壇內外的“激流島事件”。

“在聲名鵲起的時候選擇隱居在激流島,他找到了他的烏托邦,可烏托邦隨即崩塌。”


曾經滄海難為水

顧城是愛謝燁的。顧城有才,謝燁惜才,他們的愛情在最開始就達到了最好。

1979年7月的一天,在一列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顧城與謝燁相遇,一見鍾情。目光炯炯的顧城在下車之前,快速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了謝燁。

-“我們在火車上相識,你媽媽會說我是壞人嗎?”
-“火車上開來開去,上邊裝滿了人,有好有壞,你都不是,你是一種個別的人。”

兩個人正式戀愛了。謝燁叫顧城“可汗”,顧城稱謝燁“雷”。

謝燁知書達理又吃苦耐勞,她深深愛著顧城;顧城也多次提到,他的心在謝燁那裡,他感到很安全。兩人就跟連體嬰兒一樣,去哪兒都在一起。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早晨,陽光照在草上/我們站著/扶著自己的門扇/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顧城從童年時期就夢想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在新西蘭教書時,他看到報紙上有塊面積不小的小島房屋在拍賣的消息,貸款兩萬後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

然後,顧城追隨著浪漫詩性,謝燁追隨著顧城,他們在激流島定居了下來。


生活沒有一千朵太陽

在激流島定居的日子,顧城不許謝燁燙染頭髮,因為他不喜歡,所以謝燁一直把黑色長髮編成麻花辮盤在頭頂;

他也不許謝燁穿時裝或泳衣,所以她終日穿著粗布衣裳或朋友贈送的舊衣服。

本是小家碧玉的上海女子,過著精緻的深閨生活,與顧城在一起後卻被要求迴歸鄉野,返璞歸真。

當年過三十的謝燁懷上孩子時,顧城不停地向她抱怨,這個孩子會把他逼瘋;當謝燁以各種藉口拖延打胎、產下男嬰時,顧城說,妻子是個狡猾的騙子,兒子是他童話城堡裡的毒菌。

“木耳(顧城兒子名)長得不像我,也不像你。這樣好些,我不覺得和他有什麼關係。他不會是我的兒子,我也不會是他的父親。”

謝燁想給兒子買個1.99元的小玩具,顧城竟然一屁股滑坐地上,生氣耍賴不起。

在顧城的一再要求下,謝燁不得不將孩子寄養在激流島土著毛利人家中,每天早晨,思子心切的謝燁只能跑到陽臺上用旗語和兒子對話。


女兒王國的王

“一夫一妻制是天主教鬧出來的,把中國害苦了。”

顧城信篤多妻制,在和妻子謝燁情深意切的同時,他還與另外一個女子英兒保持著透明的情人關係。他甚至還在《英兒》一書中驕傲地表示,他有兩個妻子,兩個女人他都愛。

1988年,在顧城謝燁即將前往激流島的前一天,愛慕顧城已久的李英當著謝燁的面唐突地向他告白。而那時的顧城沉浸在被表白的激動中,完全忽略了謝燁就在身邊,他說,

“你和我天生是一模一樣的,我們太像了。”“而謝燁不一樣,謝燁是我造就的。”

於是,“一家三口”在島上過起了“三人世界”的美好生活。

可她們與他總歸是不同的,三個人的生活對兩個女人都是折磨。英兒一面享受著這樣的愛情,一面又感到痛苦不已,身份的尷尬,未來的渺茫並沒有因為顧城的熱切和謝燁的大度而減輕分毫。

趁著顧城和謝燁在德國交流的日子,李英同在島上教她英語的英國移民約翰結了婚,並在婚後逃離了激流島。

而謝燁呢?她也曾當著面色灰暗的顧城表示,她要離婚。這給了顧城巨大的打擊,他的女兒王國永遠的破滅了,他多次嘗試自殺,還想讓妻子隨他一起自殺。

“我知道永逝降臨,並不悲傷/松林中安放著我的願望/下邊有海,遠看像水池/一點點跟我的是下午的陽光/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當休息/走過的人說樹枝低了/走過的人說樹枝在長”

1993年10月,當謝燁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激流島時,顧城舉起斧頭砍傷了她,搶救無效死亡,幾小時後,顧城留下遺書一封,跑到家門口的一棵樹上,吊死了。

新西蘭的激流島,成了顧城沉睡不起的墓床。


博庫圖書館

“待你長髮及腰,把你宰了可好”。

在古代一刀把自己的結髮之妻宰了的事兒常有之,搞不好還烹煮一下,做個料理啥的。名人也如此,殺妻這種事在這些人眼裡不叫回事,若問有哪些名人幹過這缺德事兒,你且往下看。

為充飢而殺妻(妾)

這位殺妻者名叫張巡,唐朝人士,安史之亂之時,張巡奉命守睢陽,但很快叛軍將城池包圍。城中糧草皆無,士兵以樹皮充飢,但很快樹皮也沒了。張巡為了鼓舞士氣,順便給弟兄們弄點吃的,回到家中,一劍將妾室刺死,(幸虧他正妻死的早 ,要不然這一劍可能先刺死正室)然後剁成肉塊,親自下廚烹煮,分給士卒分食。請注意,這可不是野史記載,而是實實在在的《舊唐書》中的記載,張巡殺妾之事,被後人所詬病,很多學者認為這樣做沒有人性,但百姓是善良的,他們更願意讚揚這個英雄式的張巡。

為事業而殺妻

這事是吳起乾的,吳起為了能當上魯國的將軍,竟然殺掉了妻子,原因是妻子是齊國人。齊國即敵國,為了表忠心,或者事業位,殺掉一個妻子等於殺掉一個敵國人。這件事,只能說,吳起是個大混蛋!

為了敬仰之人而殺妻

幹這缺德事的人叫劉安,東漢末年人士,一次劉安家中來了一個落魄的過路人,這人既天天把漢室宗親中山靖王掛在嘴邊的劉備。劉備此時被呂布給算計了,沛城也丟了,慌不擇路,又飢又餓,劉安一見,這不是我的偶像劉備嗎?趕緊請進屋中。可惜劉安家了不富裕,但又想好好款待劉備。於是讓劉備稍等自己去買酒肉,過了挺長一一段時間,劉安端著熱氣騰騰的一小盆肉回來,說是狼肉。劉備狼吞虎嚥,感覺十分美味。睡了一覺,轉天拂曉,劉備沒驚動劉安,偷偷到後院牽馬要走,卻發現一個女人死在廚房中,腿部臀部的肉被割去,劉備恍然大悟,才知道劉安殺了老婆給自己吃。這事真假不好說,記載於一些雜家之中,不過真的挺噁心。

為了滿足變態心理而殺妻

趙國太子石邃跟他老子石虎一樣,都是殺人的魔頭,而且老石家的男丁幾乎心理都多少有點問題,他老爹喜歡殺女人,石邃也喜歡。而且不管是妻是妾,只要心血來潮,一劍殺死算了。石邃自己研發出一道私房菜,叫做“烹美人頭”,他會事先讓想殺的妾打扮的漂漂亮亮,然後趁其不備,一劍刺死,割下頭顱之後,放在大盤子中,又是親又是對著頭顱說話,然後讓人給烹熟,自己吃掉。這如果是真的,石邃這小子不是個人,而是個殺人的魔王啊。

另外近代還有張靈普殺妻等等,不用細說,大家自行去搜即可。看來古人的生活也充滿兇烈啊。


大獅

一、吳起

當年吳起還未成名,在魯國為了能當上將軍領兵打仗,殺掉了自己的妻子,因為當時魯國的敵人是齊國,而他的妻子是齊國人。

這就是著名的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是值得考量的,吳起殺妻的最權威史料來自司馬遷。但對於吳起商鞅這樣的改革派,評價一直很低,司馬遷用一些經不起考證的野史是很有可能的。而中的記載卻是“吳起之出愛妻,文公之斬顛頡,皆違其情者也。”也就是說,吳起沒殺老婆,只是休了。

二、張巡

吳起殺妻天下皆知,張巡殺妾卻鮮有人知,這張巡不但殺了,還把小妾的肉分給了士兵吃,安史之亂,叛軍圍睢陽,全城糧草樹皮皆盡,為了守城,張巡將小妾殺了,分食士兵,這不是野史亂聞,而是舊唐書上的記載,而被視拯救大唐命運的超級大英雄張巡也因此事而屢被後世拷問,是守城而救天下之功大,還是殺妾食肉之罪大,明代學者王夫之就認為張巡不應該殺妾食肉,在當時的情況更應自殺殉國。

大罪和大義之間,張巡有選擇嗎?

只能嘆張巡做的這道題太難,裡面沒有正確答案。而中國的百姓是善良的,他們更願意記做英雄式的張巡。

三、張靈甫

張靈甫是國民黨在抗戰和內戰中的王牌戰將,天下第一師整編第74師師長,但當初張卻因為殺妻一事,差點毀掉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張靈甫殺妻是在1935年,當時其任國軍第1軍第1師獨立旅1團團長,和其妻吳海蘭結婚不到兩年,突然從部隊跑回家,讓妻子去菜院子摘韭菜,自己站到妻子背後,掏槍射殺。

張靈甫殺妻的原因至今成迷,有兩種說法,一說吳海蘭實為我軍地下諜報人員,拿走張的機密文件被張發現,張於是痛下殺手,二說同事謠傳吳有外遇張靈甫戴了綠帽,張得知後激情殺人。

此事當時國民黨高層原本準備大事化小,不料吳的家人把事情捅把宋美齡那裡,宋美齡逼蔣介石嚴懲兇手,委員長依然捨不得殺帳下愛將,抓張靈甫坐了兩年牢,直到抗戰爆發又放出來戴罪立功。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從古至今,為了功名和利益拋妻棄子的人不在少數,但為了自己的仕途發展謀殺妻子實在是慘無人道,歷史上記錄在冊的就有一個典型人物——吳起“殺妻求將”。

吳起是孔子的徒孫,雖然師出名門,但在仕途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一直在為魯王效力,但一直未見起色。吳起事業的轉折點發生在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妻子之後。“一將功成萬骨枯”,吳起的妻子就是這千萬枯骨中的一個。吳起起初在魯國只能算是小有名氣,擅長領兵打仗而已,算不得出眾,所以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直到齊國開始發兵攻打魯國,魯國在水生火熱之際想起了吳起,希望吳起能率兵對抗齊國,可不好辦的是魯王介意吳起的身份,吳起的夫人是齊國大夫田居的女兒,也就是吳起是齊國的女婿、半個齊國人。吳起見魯王如此重用自己很是激動,覺得自己功成名就的機會來了,於是決定向魯王表現自己的決心和忠心。如何表現呢?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他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還提著妻子的人頭來到魯王面前獻殷勤、表忠心,最後如願當上了將軍。對於阻礙自己仕途發展的絆腳石,吳起絕不手軟,哪怕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可見其心腸之狠毒。只是可憐吳起這類人的妻子,原以為自己嫁了個好丈夫,雖不說榮華富貴,但也生活安逸、不愁吃穿,可到最後卻落得被枕邊人親手殺害的下場,實在是可憐!


老照片

說到歷史名人殺妻總是老百姓,特別是歷史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接下來肥鵝作為一枚研究俄羅斯歷史研究者給大家講講我所瞭解的俄羅斯名人殺妻的事情。

1.謝苗.米哈伊爾洛維奇.布瓊尼(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蘇聯第一批獲得蘇聯元帥軍銜的將官之一,他還是三次蘇聯英雄稱號獲得者,騎兵戰專家。

身穿1935年制元帥常服的布瓊尼元帥

布瓊尼一生有過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名叫娜傑日達·伊萬諾夫娜,是他鄰村的哥薩克婦女,他們於1903年結婚。俄國內戰期間,她曾在布瓊尼的部隊的醫療單位中工作。蘇聯官方公佈的信息是1924年娜傑日達·伊萬諾夫娜死於疾病。但也有這樣一種普遍流傳的傳聞:布瓊尼在妻子爭吵時槍殺了她(或砍死),因為妻子對她公開帶情婦回家而十分憤怒。

2.米哈伊爾·格里戈裡耶維奇·葉夫列莫夫(1897年3月11日—1942年4月19日),蘇聯中將,偉大的衛國戰爭期間曾擔任第33集團軍司令員。1942年4月,他指揮的第33集團軍在維亞濟馬戰役期間被敵人重重包圍。

葉夫列莫夫中將的戎裝照

4月19日,他在突圍的戰鬥中身負重傷(身上有3處傷口),為了避免自己在接下來敵人的進攻中被俘,叫來了擔任醫護人員的妻子伊麗莎白·瓦西里耶夫娜,他拔出手槍殺死了妻子隨後自己飲彈自殺。第33集團軍司令部的全體軍官也追隨他集體自殺,其中就包括集團軍炮兵司令員彼得·奧夫羅西莫夫少將。

葉夫列莫夫中將早年與妻兒的合影


彼得堡的肥天鵝

德川家康呀,不光殺了妻子,還殺了兒子。



德川家康早年在今川家做家臣的時候,今川義元就想將他扶持為三河國眾的統率,並將養女築山殿嫁給他,二人也生下了嫡長子,後來的德川信康。

不過沒多久,桶狹間之戰暴發,今川義元在桶狹間之戰中戰死,德川家康趁機從今川家獨立,“德川”苗字也是在這之後改的。

然而,德川家康的妻子築山殿與嫡長子德川信康更加傾向於與今川家結盟對付織田家,而德川家康卻同織田家結盟,進攻今川家,這就導致了德川家康與老婆孩子的矛盾。

在佔領了今川家的領地遠江國以後,德川家康將主城遷到了遠江國的浜松城,三河國的舊主城岡崎城就交給了德川信康。



不過,德川家康手下的家臣團有著許多原本是國人的新參眾,而德川信康手下的家臣大多數是原松平家舊臣(德川家原本的苗字是松平)。德川家康的親信家臣被稱為浜松眾,而岡崎城的則被稱為“安祥眾”。

安祥眾與浜松眾矛盾重重,浜松眾團結在家主德川家康身邊,而安祥眾則團結在德川家康的夫人築山殿以及世子德川信康身邊。最終在武田勝賴侵攻三河國時發生了安祥眾企圖擁立德川信康流放德川家康的“大岡彌四郎事件”。


在該事件之後,德川家康愈加不信任德川信康,按《家忠日記》記載,父子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最終德川家康下令禁止三河國的德川家臣與德川信康往來,並從浜松城派出了軍隊接管了岡崎城。

原本戰國大名為了防止家臣在地方做大,都要求各地家臣集中居住在一個地點,如三河國的這個集聚地就是岡崎城,但是德川家康在這時為了防止家臣與德川信康、築山殿勾結,下令暫時取消這個制度。隨後德川信康與築山殿母子被德川家康控制,沒多久就分別遇害。


到了江戶時代,為了塑造德川家康的“東照大神君”的光輝形象,很多軍記物就將逼死長子、殺害妻子的鍋甩給了織田信長,說是織田信長畏懼德川信康的才能勝過織田信忠,找藉口逼家康殺死老婆孩子。這其實就是在冤枉信長了,在《安土日記》裡記載,織田信長是在事後才知道這件事的,並且也從沒有證據表明織田信忠的才能不如德川信康。

至於德川家康為何先斬後奏,則是擔心織田信長不支持自己殺死信康母子,因為對織田信長來說,德川家康是親家,德川信康才是聯繫兩家的女婿。早在長筱合戰前對奧平氏的處置上,織田信長就曾支持過和父親針鋒相對的德川信康。


伊勢早苗

舉案齊眉琴瑟和鳴多存於書本中,不爭不吵的夫妻少有,古人說百年修得共枕眠,一夜夫妻百日恩,但也有人說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可以補,既是衣服,喜新厭舊也是人之常情,歷史上也有一些為達目的而殺妻的人。


古代殺妻最有名的當屬吳起殺妻求將,衛國人吳起投奔魯國,適逢齊國起兵攻魯,魯穆公打算用吳起為大將禦敵,顧慮吳起妻子是齊國人,吳起為表忠心,回家把妻子殺了,帶魯兵抗敵,取得大勝,後來季孫氏讒言,吳起出走奔魏,得到重用,魏武卒名聞海內,可惜白送妻子性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民間還流傳一則吳漢殺妻故事,多見於戲劇小說,大意說王莽時潼關總兵吳漢,娶了王莽的女兒為妻,守關時抓住了後來的光武帝劉秀,他的母親告訴他說,王莽是他的殺父仇人,要求他殺死王莽的女兒,相助劉秀反王莽。吳漢持劍四處尋找,在經堂找到正在唸佛的妻子,吳漢就將實情告訴她,王莽的女兒為幫吳起擺脫困境,自刎而死。


但據《後漢書吳漢傳》載:“吳漢……以販馬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傑。”可知吳漢並未在新莽朝擔任潼關守將,又有記載,吳漢在外征戰,妻子喜歡購置田宅。吳漢聞知後責備妻子不該過份追求財物,便將多得的田宅盡數分給兄弟們和外家,夫妻關係正常,不至於殺妻。如《三國演義》中劉安殺妻款待劉備,《水滸傳》中的宋江殺惜,也只是小說家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