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各地按照原環保部的部署開展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共發現6426個環境問題,其中2018年年底必須完成整治的有3991個問題。

“以前督氣,大多時候還是檢查企業的思路。而水源地雖然也有企業違法,但問題更多集中在劃定水源地保護區之前就有居民,搬遷和汙水處理設施都需要政府投資進行,水汙染防治法也突出了政府主體責任。”

楊勳至今仍然記得,6年前一艘韓國貨輪在鎮江一個碼頭洩漏了苯酚,生活在附近城市的父母去搶購礦泉水,“真的很害怕”。

如今,在南通環保監察大隊工作的楊勳,專門買了個網盤存儲工作文件。最近他經常從手機裡翻出來給旁人看的,也是飲用水的話題。

長期以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不清、邊界不明、違法問題多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2018年5月19日起,中央第一次對全國水源地“大摸底”。

繼前兩年的長江水源地督查後,此次“大摸底”範圍更大,全國從各地抽調環境監察隊伍1426人,派出273個組同時奔赴212個地級市和1069個縣。除對已督查的長江水源地“回頭看”,還需要對長江經濟帶11省的縣級、其他省份的市級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展開督查。

“後面還會有第二、第三輪,按照時間節點,還要派出相應督查組。有些問題存在十幾年,雖然不是朝夕能解決掉的,但是要動起來。”5月22日,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全國環境執法工作會議暨環境執法大練兵總結部署會上說。

◆◆

水源地督政,先看“案頭功夫”

“我們這次來,要看2018年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的專項行動方案下發後地方政府的落實情況,說白了,就是追著政府走。”2018年5月20日,來自北京的水源地督查組在駐地與南通市政府召開座談會,溝通督查情況,組長甄玉軍直奔主題。

兩個多月前,原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聯合向各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了這次督查需要審核的6項資料審核和3項現場核查內容。

與督查組面對而坐的是來自南通市建設局、水利局、環保局、港口局等涉及水源地管理的各個分管部門幹部,坐在正中間的是市政府副秘書長王智。

會議中,南通市為督查組準備了一份水源地說明材料,但是甄玉軍對材料似乎並不滿意,“專項行動方案和落實的文件我沒看到,不知道哪個水源地歸誰管。”

“你放心,這個到現場看了就知道,我們有問必答。”王智回應。

“這個必須要看文件的。”督查組堅持。

幾乎同一時間,全國其他272個地級市也正在上演同樣的場景。

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為推動社會監督,這次督查期間,公眾通過12369舉報的情況,督查組將進行核實。

從事環境監察十多年來,無論是北京的日常環境執法檢查,還是京津冀2+26大氣專項大督查,作為北京市豐臺環保局環境監察隊副主任科員,甄玉軍經歷了環境執法的大小戰場。

這一次的水源地督查,他觀察到與以往大部分大氣督查有明顯不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督政。”

“以前督氣,大多時候還是檢查企業的思路。”這一點也被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一位工作人員認同,“而水源地雖然也有企業違法,但問題更多集中在劃定水源地保護區之前就有居民,搬遷和汙水處理設施都需要政府投資進行,水汙染防治法也突出了政府主體責任。”

由此,審核能證明政府履行職責的資料,是這次水源地督政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政府領導是否批示,批給了哪個部門,有沒有制定專項行動方案,自查問題後有沒有制定專項整治方案,是否落實,開沒開專題會議,領導有無調研,有沒有在政府網站上設置信息公開專欄……在甄玉軍看來,這些文字和影像資料收集全了,就是政府推進水源地整治工作的一套完整的證據鏈。

督查組邊審核材料,負責對接督查組的楊勳邊打電話給各部門找材料。早前涉及港口的水源地,管理分散在各個部門,找起來難度大,“起初市裡拉的群以環保局的人為主,後來政府辦把各部門都拉進來,直接下命令找資料。”僅是南通的10個水源地,需要核對的資料就有十幾個文件盒,多達上千頁。

◆◆

查清家底,“醜話說在前面”

從2017年12月開始,各地按照原環保部的部署開展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共發現6426個環境問題,其中2018年年底必須完成整治的有3991個問題。廣東發現的問題最多,為742個,佔全國18.6%。

但底數不清仍然是個問題。

地方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生態環境部根據各地審核材料情況總結通報稱,部分地方整治方案不認真,雲南省曲靖市、江蘇省南京市、吉林省白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等地部分飲用水水源地雖然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但沒有明確責任單位或者責任人,具體措施和任務分工比較籠統,可操作性不強。

2017年底要求完成的長江經濟帶水源地問題整改也出現了反覆。

“我現在發現,有些省份,特別是長江經濟帶的省份,至少有兩個省的地級市沒有按照當時說的把問題全解決掉,而且是為數不少的問題,說的哪家你們應該清楚。”在視頻會議上,這名負責人毫不留情,“趕快在內部把問題解決。如果沒有采取相應措施,醜話說在前面,到時你也難看,我也不好受。”

這也正是督查要對長江水源地整治情況“回頭看”的原因。

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2017年7月,“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 問題通報 梁淑儀 | 製圖

“查問題是一種手段,我們要看地方做得是不是很細,告訴地方政府哪些做得不夠,督促他們解決問題。”前述環監局工作人員說。

在楊勳的手機裡,有一組對比圖:左側的圖片是在長江狼山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裝有硫磺和危化品的貨船停靠在碼頭卸貨,黃色煙霧漫天,在這裡卸貨的除了硫磺還有危化品。右側則是整治後的狼山港碼頭,混沌不再。

長江水源地督查啟動後,幾年來,南通投資了六十多億進行市區沿江集裝箱、散貨碼頭整治。

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

“神器”加身, 提高執法效率

水源地大多地處偏遠且範圍大,拿著地圖,判斷問題是否出現在水源地保護區內,僅靠肉眼和跑腿較難。

好在督查人員都有“神器”加身。打開一款水滴形狀的App,登錄賬號,通過城市定位、水源地搜索,水源地信息和問題清單一目瞭然。

定位功能可以看到自己是不是身處於水源地保護區內,紅綠藍色框分別代表一級、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各類建築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此外還有測距功能,測量飲用水源地取水口和保護區邊界的距離,看保護區劃設是否達到要求。

這是生態環境部為水源地督查專門研發的“水源巡查系統”,更強大的功能在於和衛星遙感技術的結合。

生態環境部通過衛星遙感監測鎖定疑似違法問題,“可以精確到一兩米,有的水源地地處山區,督查人員難以發現的角落裡的散亂汙,衛星底圖都可以標註進去。”前述環監局工作人員介紹。

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如果督查人員發現了此前問題清單中沒有涉及的違法問題,點擊App底部菜單中的新增問題,可以隨時補充,並傳送現場照片。這款App並非剛剛研發,此前的小範圍水源地督查就已經試用過,但當時只是單機版不聯網。

不過,App投入使用前兩天,一些督查組反饋,App的數據並不準確,各地數據翔實程度不一。

這依然是底數不清的老問題。

生態環境部計劃把這款App作為長期的環境監察執法工具,平時通過定期遙感監測,發現問題就推送給基層監察人員,節省人力,提高水源地的執法效率。

◆◆

交叉督查,避免打“人情牌”

作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的主戰場,這些省份通過多輪次的專項督查執法,督查經驗更加豐富。此外,督查組由環保部門執法機構業務骨幹組成,組長由環境監察執法支隊副支隊長以上職務人員擔任。

不僅如此,這次督查中,各省和地市的督查人員交叉打散,比如河南焦作的環境監察隊員可能被派到四川阿壩州,而河南安陽的監察隊員則被派往湖南張家界,省份和地市都不一一對應,也不是簡單互換。

中央的目標則是在幾年內查清全國水源地問題,“無死角”保障公眾的飲用水安全。

首次水源地全國大督查:是“摸底”,更是督政

“水源地整治任務很重。”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在前述視頻會議上透露,除了目前已有佈置的全國市級以上水源地、長江經濟帶11省市縣級以上水源地,其他縣級以下水源地的排查和整治工作也將在不久後列入規劃中。“環監局在起草一個文件,計劃在幾年實現全覆蓋,徹底把這件事‘辦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