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里猫咪是什么样的?

轻快笑着行3

猫,古代有狸奴之称,可时下人却成了猫奴,特别是在都市中以文字为业的人群中,不做几回猫奴,仿佛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字工作者。

喵星人早在春秋时候就与人们相伴。因为居所的关系,喵们有捕鼠之益。文人也常在诗文中为喵星人请功,其中陆游一句“裹盐迎得小狸奴,尽获山房万卷书”最为流传。

而在唐时,喵们也就出现在画中;不过,也只存在画论中,尚未见到实物。

南唐周文矩的《仕女图》中,仕女的脚下则出现了喵的真实身影

喵在宋画中则更多,宋人重写实,观察细致,但又极具生活情趣。于是宋画上的猫,仍然是一幅画,并不是单纯介绍猫品相的百科图谱。

《宋人戏猫图》右下--拖枪挂印

《富贵花狸》--乌云盖雪

在宋画中,喵星人依旧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家养动物。历代所起的拖枪挂印、四时好、金被银床、乌云盖雪、踏雪寻梅等名号都能在画中找得见。这些都是人们根据喵的花色样式,所起的名号,极具想象力。宋画可贵就是凡物皆有所本,丝丝入扣,但又意态万千,非图谱类所能比拟。他们画的是动态,是环境,是湖石花草家具与喵星人之间的关系。

《葵花狮猫图》

许迪《葵花狮猫图》在画面左部画了湖石与秋葵,然后在大半空间中画了一只母喵和三只幼猫,一只待在母猫身边,另外两只则在花丛畔互相嬉闹,母子之间、兄弟之间以及喵们与植物的多重关系在画中处理的和谐停当。

《狸奴小影》--金被银床

他的另外一张名气更大的《狸奴小影》,则简单画了一只喵,略微斜向下看着前方,似乎有什么就昆虫什么的出现,喵的目光将这个隐形的关系引出了真实的画面之外。除过这一点睛之处,画家将精力更多用到了描摹喵星人之中,这幅画像极了喵界少女的肖像画。

易元吉《猫猿图》

宋人中,易元吉笔下的喵必属杰构,其实易元吉是以画猿闻名。不过细想一下,猿的动跃迅捷,着实要超过时而慵懒的喵星人,猿猴的神态都能够捕捉到,更何况喵们,尽管她们时常扮高冷。

明清以后,院体画中的猫,虽然承接宋画余绪,但开始僵硬,过于装饰感,这与此时出现的猫蝶(耄耋)同音寓意不无关系。一旦成为吉祥的代名词,画中的喵星人也就开始成为一种符号。



文藏

中国历代文人素有一种“爱猫”情结,他们爱猫,甚于其他动物,文人与猫心心相通,似乎是冥冥注定的。

▲ 云南农村用以镇宅的“瓦猫”

唐以前的文学作品里绝少见到猫的形象,就算有也大部分是野猫。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盘纹样,可在其正中及周围看到四只小猫

▲明·沈周《写生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也是个爱猫之人,文徵明《乳猫图》,设色纸本,长55厘米,宽27.5厘米,2006年春季经北京东方艺都拍卖有限公司,以十六万伍仟元拍出。

一生受李叔同影响的丰子恺也是出了名的爱猫,他曾经照过这样一张相片:身穿长袍,架一黑框眼镜,戴一顶黑色方帽,而方帽上竟赫然蹲着一只猫。朋友知道他特别爱猫,一下子送给他5只猫。这5只猫经常成群结队地偷鱼吃,引起公愤。丰子恺却力排众议为猫们辩护,认为猫们的贪吃,是没有吃饱的缘故,于是嘱咐家人提高猫的生活待遇,加买猫鱼。

▲《摧残文化》,丰子恺作于1940年

▲南宋·李迪《蜻蜓花狸图页》,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宋·苏汉臣《冬日婴戏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黄炳石湾窑素胎金丝猫,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代三画家合作《猫石牡丹图》

▲深博所藏清代《猫石牡丹图》。韩墨/图

▲清 沈振麟 猫竹轴

▲唐 刁光胤 写生花卉册 灌木游蜂山猫出谷

▲五代南唐 周文矩 仕女图

▲宋 李迪 秋葵山石册页

▲宋 李迪 狸奴小影册页

▲宋人 富贵花狸轴

▲宋人 戏猫图轴

▲元人画同胞一气图轴

看的过瘾就关注我吧,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


华元宠物

可爱的猫咪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宠儿,根据最新的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与猫的共生关系可能早在9500年前就开始了(塞浦路斯发掘出完整的殉葬猫,且生前无伤,判断应为死去的家猫)。那么在古人绘画中的猫咪,又是什么模样的呢?

有关猫最早的艺术品形象,是古埃及人的壁画与工艺品——早在距今5000年前,埃及人就已经开始驯养尼罗河畔的沙漠猫了,因为猫能够捕捉偷吃谷物的老鼠,也能够捕捉沙漠中常见的蛇,因此在古埃及人眼中,猫被神化成了保护丰饶与健康的女神贝斯特。

因为相信猫是女神的化身,所以古埃及人对家中的猫十分看重,如果家猫死了,全家要把眉毛剃掉以示哀悼。当时的神庙中也大量饲养猫,且负责喂养它们的一般都是寺庙中阶级地位较高的祭司。一些王公贵族还会饲养猫来作为狩猎时的帮手,《内巴蒙家庭猎鸟图》中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种场景:

因为相信猫是神的化身,且猫会帮助主人守护家中的财产,所以古埃及人认为,猫死后也会追随主人,保护主人进入冥府,而不受到蛇和老鼠的伤害。因此古埃及的家猫死后,会与主人一起被制作成木乃伊,埃及的一座神庙遗址中曾经一次出土过30万个“猫木乃伊”,由此可见当时古埃及养猫是多么地蔚然成风。

而到了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因为相信猫是异教徒(原始宗教)的代表,所以在天主教文化中,猫一直被视为是狡猾、诱惑、不祥的存在。在意大利画家多梅尼克.吉兰达约的巨幅油画《最后的晚餐》中,画家将猫和叛徒犹大画在了一起,用来暗示犹大的背叛和不忠。

这种构图风格被后世的画家多次沿用,以至于《最后的晚餐》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代表元素规律:画面中身披黄缎子(中世纪人认为黄色是代表虚伪和背叛的颜色)脚下出现猫的那个使徒,一定就是犹大——不信可以参考科西莫.罗塞利和雅各布.巴萨诺同样的题材作品:

因为相信猫与巫术、魔法有关,所以中世纪时的宗教插画中,也经常把猫和女巫、魔鬼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西方艺术文化中对猫的负面评价,一直到新古典主义的时代结束以后才告一段落,在印象派画家弗兰茨·马尔克的笔下,猫咪恢复了它应有的恬静与可爱形象。

除了西方画家眼中的猫咪之外,东方艺术家之中也不乏爱猫如命的铲屎官,比如日本浮世绘大师歌川国芳,就曾经为家中饲养过的53只猫画过群像,家中的猫死后,还要按照家人的标准来布置葬礼,可以说是爱猫成痴了。


在下翩竹

你以为,只有互联网时代的人才懂得云吸猫吗?当然不是,早在公元前,铲屎官先辈们就已经发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发明了各种云吸猫技术。

说到吸猫,米诺斯、迈锡尼什么的都不够看,还是要看著名的猫奴文明古埃及。

下面这枚小小的创意猫头戒指,来自公元前1550–1425年的上埃及的底比斯。

带这种戒指的人,除了本身就是个猫奴,其实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要知道,早期文明几乎不存在为了艺术而艺术这种概念,绘画、雕塑,几乎都要承载某些巫术、宗教意义。其目的不仅仅是让人们凭吊,而是当时的人们相信,这些艺术品真的可以帮助宇宙和社会更好运行、个人和部族更好生存。

下面这张图,名字叫“呆猫切蛇图”(大雾)……

▲ 公元前1295–1213年,Thebes, Deir el-Medina, Tomb of Sennedjem

但作者画的,是很正经的神话题材:太阳神拉以猫的形态降临,杀死他的死敌、混沌的化身阿波菲斯大蛇,保卫了背后的鳄梨圣树Persea Tree——原来一切都是为了牛油果!(继续大雾)

在人类进化的漫长岁月里,毒蛇一直都是人类“战损”的重要原因。这个神话虽然不知真假,但猫可以驱赶家里的蛇却是真的。埃及人发现后,能不赶紧顶礼膜拜吗?他们把猫做成戒指随身佩戴,辟邪辟蛇,也就容易理解了。

下面这张图,反应了人类对猫的战功的歌颂。

▲公元前1400–1352年,Thebes, Sheikh Abd el-Qurna, Tomb of Menna

什么?找不到猫?给你放大一下:

▲Menna and Family Hunting in the Marshes局部放大图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切蛇的其实是猫女神芭斯特Bastet。

▲就是这货

芭斯特不仅仅是猫神,还是爱欲和生育之神。所以,就有人制作出一种猫和子的护符:

▲公元前1070–664年

下面的内容,说的是吸猫姿势要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了:这是一个给猫木乃伊准备的棺材。

▲公元前664–30年,Box for animal mummy surmounted by a cat, inscribed

埃及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先秦时期的中国人有点像,都是侍死如生。翻译成人话,就是说死者活着享受的东西,死了也要继续享受。不但要给死人准备食物、美酒、奴隶、衣物,还要奉上猫主子!

死了,在天上还要继续吸猫,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云”吸猫!

不过,因为一些技术问题,很多猫主子最后的形态产生了一点偏差……

这让广大猫奴怎么撸的下去手!(摔!)


喵客帝国

古代没有照片,画的都是写意,有文章称考古学者在埃及考察千年猫的木乃伊后称,和现代猫之间没有什么变化。



俞140934762

这是500年前一个法国画家画的猫狗,和现在的国产猫狗没区别


苏-272

请参考贼猫



紫草巷


这样?


RilyuuKoukilyou

应该是一样的,老鼠进化上亿年了,还那样,猫肯定也一样,不同的只是一届届的生,一届届的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