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平安之战,楚云飞5千人打日军3千人,为何不能做到全歼?

陈皮

平安之战在剧中发生于抗战后期!此战中楚云飞对日军作战共有两次,首先听到山本一木屠杀村民,开炮炸毁他们的坐车把山本特工队逼向358团的埋伏地点。然后在李云龙开始攻击平安县城后,接替全体阵亡的李云龙六连堵截吉野联队!按日军编制,一个联队大概就三千人左右!



电视中,在战后总结时,楚云飞说换装了部分美械的358团已经能跟日军进行一场势均力敌的炮战,在场的属下文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在抗战后期随着远征军在缅甸战场的节节胜利滇缅公路逐步打通,大批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华物资开始运抵国内。这样,不仅滇缅战场,就是国内战场国军的空中力量,地面火力都已经超过日军!那为什么面对抗战末期,无论兵员素质还是技术装备,火力都已经大不如前的日军,占有相当优势的楚云飞358团还是不能击溃或者全歼当面日军?



首先在于决心:抗战后期,反法西斯大势已定,为了避免中央军损失过大,委员长开始了消极避战保存实力。(参见豫湘桂战役)面对日军,楚云飞部虽然比其它国军强些,但也缺乏主动出击刺刀见红的决心!

其次在于战术:我们看电视剧中,不论是面对开始的山本特工队还是后边的吉野联队,楚云飞的战术布置还是国民党的老一套,梯次配置,分段阻击!这本来就是一种防御战术。

最后政治方面:剧中楚云飞的参谋说了一句话,没有命令擅自投入战斗部队损失太大跟上峰怎么交代!

综合这几方面,能把日军阻击在阵地前就谢天谢地了,还指望全歼?


战歌仰望星空

去掉战斗力的一面,从当时平安县城战役的战场形势来看,楚云飞的358团不具备歼灭吉野联队的可能。

首先在平安县城战役之前,楚云飞的任务是率领358团守卫晋西北地区的某一块晋绥军的防区,也就是说358团在外出作战时,是不可能全团开出的,毕竟防卫自己的领地才是重中之重,而且平安县城战役是一次突发作战,周边部队也是仓促行动,在没有上级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各助战的部队肯定还要留下一部分力量来守卫自己的领地,在358团没有全团出动的情况下,针对吉野联队的作战,楚云飞的发挥空间自然有限。



其次,由于这场战役的重心在平安县城,整个战役的终极目标是以平安县城为主,楚云飞在这次战役中的任务也只是担任打援全力阻击吉野联队,切断平安县城日军的输送血液就是楚云飞需要完成的任务,楚云飞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反客为主,而且楚云飞一旦尽全力向吉野联队发起攻击,吉野联队形势一旦恶劣,战斗的重心就很有可能向楚云飞的战场方向发展,楚云飞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指挥官,战场上谁轻谁重,自己需要干什么很清楚,楚云飞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而且从这场战役的战场环境来说,平安县城是一块固定的领地,想跑也跑不掉,李云龙既然想下定决心攻下平安县城,除非自己能力不足否则平安县城一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但吉野联队则不同,他只是一直担任救援的部队,而且具备机动性一旦情况不妙,他完全可以原路返回,除非楚云飞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愿能从其他三个方向将吉野联队的退路彻底堵死,否则想要全歼吉野联队难度性很大。



最后一点就是战后楚云飞总结时说的中日军队的实力对比,在1944年左右平安县城战役的时期,在战场锻炼和国外援助的环境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有所提升,而在庞大的战争消耗下,日本国力弱小的劣势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日本军队的综合素质已经开始下降,但即便如此当时的中国跟日本也只能做到对峙状态,而不能形成压倒性优势,就像楚云飞手下汇报平安县城阻击战时所说,358团已经可以跟同样数量的日军正面对抗,但也只是能做到正面对抗而已,在形成不了压倒性的优势的情况下358团是没有能力全歼吉野联队的。


辽宁资深球迷

平安县城之战,楚云飞的一个加强团有5000人之众,而对手是日军的吉野联队。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对师团的编制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四单位制变成了三单位制,其中甲种师团的步兵联队仍然有3800人左右,所谓的乙种师团的步兵联队则变为2900人左右,这种师团主要用于占领地的留守和治安。

日军的乙种联队虽然只有三千人,但战斗力和晋绥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电视剧中说楚云飞的358团装备了一些美式装备,能和日军进行炮仗,这就是有点扯淡了。楚云飞虽然是黄埔出身,但是在阎锡山手下当差。平安县城之战已属于抗战后期,但这个时候的美械装备只有在缅甸的新1军和新6军才有,国内也只有少部分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才有。阎锡山的晋绥军抗战时期是弄不来美式装备的。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很少有成建制消灭日军一个联队的。阎锡山的晋绥军自1939年之后就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楚云飞的5000人想要全歼日军的3000人是不可能的,能重创已经不错了。


历史军魂

抛开民族自尊心,我们实事求是的思考一下。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之一“中国通” 石原莞尔曾经 认真计算过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的战斗力,认为一个日本军人可以战胜10个中国军人!是他狂妄吗?事实证明不是!以第二次淞沪会战为例,上海是蒋介石真正的“大本营”于公于私于面子,蒋介石都不想失去这个亚州第一城。所以不能怀疑蒋介石的决心!他压上了他的老本。基本投入了中央军的精锐。中国投入军队80余万,日军投入20余万,4:1的投入比,战果众所周知。回到楚云飞所属的晋军。在抗日战争中战绩乏善可陈。楚云飞以五千人打三千日军能打胜仗已经是了不起的战绩了,这也应该是看在楚云飞半个主角的份上的自带光环吧!


还算正常人

很简单鬼子战为更强,单兵战斗力更高,一般一个鬼子兵至少要三个国民党兵才能挡住至少三个以上,如果不是李云龙的一个连加地方部队阻击消磨了吉野联队的锐气,而且是以守代攻,楚云飞拥有一个山炮营理论上炮兵强于吉野联队,鬼子一个联队只有一个炮兵中队,楚云飞的炮火优势抵消了双方单兵战力的差距否则结局还很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