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宫的元春到底怎么死的?是被谁害死的?

明天坏女人


贾元春的死,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有点复杂。

我们看到《红楼梦》后四十回描述元春死心是身体发福,偶感风寒,引发痰症而死。但实事应该并不是这样。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元春的判词是一张弓上挂着香椽,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香椽有止咳化痰,疏肝理气的作用,弓通宫,表明贾元春的身份。最大的问题出在“虎兕”上,各个版本不同,也有做“虎兔”的。虎兕就是老虎和犀牛,《论语 季氏》说明代指凶恶的人。

元春的死,具体怎样,我们交给红学家来研究。我们看书就明白道理就好了。


元春省亲回来和祖母贾母,母亲王夫人三人抱头痛哭。“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明了贾元春的无尽委屈。从本愿上,她是拒绝进宫的。只想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尽享天伦。

元春形容宫里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可知那里的凶险。我在论及贾家之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说因为和皇家牵扯了关系,就是指元春进宫。不然凭借贾家还有两代世袭的恩荣,还可以再坚持的。

我们都看《甄嬛传》,知道后宫女人们日常勾心斗角的可怕和凶残。后宫当为虎狼之地,可不正是“虎兕”之所?读《红楼梦》想简单点,可以更开心。

元春的《红楼梦曲》叫〈恨无常〉,一个恨字说明元春是准备不足,被人陷害了。被人陷害,自己又没有准备,突然失去皇帝的恩宠。恨人恨己,急火攻心,引发疾病,未为不可。香椽的疏肝理气功效正好可以适用。


至于谁陷害了元春,并不重要。后宫里,每一个嫔妃都巴不得贾元春死去。我们从元春的丫头名叫抱琴可知,贾元春善于抚琴。皇帝的娱乐时间可能就被元春包揽了,怎么不招人记恨?

曲子说“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也表明元春是在没有心里准备的情况下遇到突发的状况或者疾病去世的。“眼睁睁把万事抛”是说元春的不甘心,可也没有办法。只能托梦告诉爹娘自己的遭遇。这应该是《红楼梦》又一次描写了秦可卿一般的临终托梦。托梦的关键就是告诉父母,我已经死了,无法再给家里庇佑了,亲人们,你们要提前为自己打算好退路,避免万劫不复。


这是字面意思。但也说的非常清楚。贾家正式在贾元春突然去世之后轰然倒下。结束了才三世的百年荣华。

元春病死无疑,至于害死她的人。我觉得就是宫廷争宠,被人群起而攻之。失宠后急火攻心而死。

如果没有元春,皇帝也不会迁怒贾家,元春一倒下,贾家政治对手们一定借着皇帝不喜得机会攻击贾家,而本就脆弱,四处漏风的贾家,轻易间就会自己皇帝的震怒下,灰飞烟灭。

只是曲子中“望家乡路远山高”无法解释,或许元春可能在随侍君王“春围”之际出事也未可知。

没有根本,只是个人理解。有更明的请在评论区交流。


君笺雅侃红楼

之前写过关于元春之死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讨论一下元春之死。

前八十回里,并没有写到元春之死,但曹公通过一些细节给我们埋下了元春之死的伏笔,可以想象,八十回后的元春之死应该是一件关乎贾府存亡的大事件。

那么元春到底是怎么死的?是她的死导致贾府败落,还是贾府被抄家导致了元春之死?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几个细节。

先来看元春判词。元春判词说“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首判词的具体含义,一直没有统一的解读,我的理解是,元春入宫二十载,一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生存,以此让娘家贾府再度鼎盛,却没想到好景不长,最终还是凄惨死去。

很多人对元春判词的最后一句理解不一,有不少版本把“虎兕”作“虎兔”,认为元春是死于虎兔相逢之年,经过查阅资料,我更倾向于是“虎兕”这个词。

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虎兕”一词出于《诗经》,原文有这样几句: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故元春判词应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而非“虎兔相逢大梦归”,这样元春死于虎兔相交之年一说就站不住脚了。

为什么虎兕相逢元春就死了呢?我们知道,虎一种猛兽,肉食动物,对人有攻击性,主凶。什么是兕呢?史料中记载:兕是一种上古瑞兽,状如牛,全身呈现青黑色,有独角兽那样的犄角。

这就好理解了,虎兕两种动物,一个是主凶,一个主吉,两者相遇,必有伤亡,元春因此而死,按照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我们也不难推断出,虎兕极有可能代表了当时宫中最优势力的两派,最终元春或贾家所支持的一方落败,因此导致了元春之死,乃至贾府被抄家。

元春之死和贾府之败的先后顺序也就清楚了,一定是元春先死,继而才牵连到了贾府被抄家,所以元春应是死于宫斗。不止判词,原文还有一处细节也做了暗示。

原文七十二回,王熙凤做了一个夺锦之梦,这个梦看似寻常,王熙凤当作一个笑话说了出来,但却是红楼梦里的大关节。我们且看原文:

凤姐道:“不是我说没了能奈的话,要象这样,我竟不能了。昨晚上忽然作了一个梦,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

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贾府已经入不敷出,连日常的开销银子都拿不出来了,宫里的太监都敢大着胆子到贾府勒索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暗示,即宫里的元春正处于两派之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处于下风,眼见就要败了。

古代后宫不得干政,作为贵妃的元春,如何卷入了宫斗之中呢?也许她看到素来深恶贾府的一派逐渐占了上风,就暗中嘱托或请求亲近贾府的一些王公大臣出力谋划,与之对抗,以求扭转局势,但对方大势已成,再无力反转了。

看到了元春一方势力败落下来的太监们,嗅到了某种气息,于是趁贾府还未倒下,就趁火打劫,跑到贵妃娘家以借的名义勒索,因为他们知道,不久之后,元春极有可能会被处死,接着就是贾府败落……

我这么推断,不是无中生有,也是有根据的,这一点在元春曲词里有暗示。我们且看元春曲词: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段曲词后有一句四字脂批:悲险之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元春之死既是大悲,但这里面又隐藏着凶险。从曲词我们可以得出,元春死后曾托梦给父母,让他们各自珍重。

为什么元春是托梦,而不是在王夫人进宫时趁机告诉母亲呢?因为元春极有可能是被忽然处死的,胜利的一方没有给她任何机会给娘家通风报信,这样才能将贾府置于死地。

元春省亲时点了一出戏《乞巧》,脂批说是:《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我们知道《长生殿》说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杨贵妃最后就是被处死的……

我们在史书中经常看到一个词“暴毙”,指的是非正常死亡,而这个词也多用来解释许多死于宫斗的王公大臣以及妃嫔,综合以上情节来看,元春的结局极有可能就是暴毙。

从元春省亲一回我们知道,她是在丑正三刻回宫,这是凌晨2:45分,正是半夜时分,按照曹公一贯的伏笔,最后元春会不会正是死于这个时辰呢?因为只有死于夜里,她才可能托梦给父母,交代后事,一如秦可卿半夜托梦给王熙凤一样。

综上,关于元春死亡,我们可以确定的几点信息是,第一,元春死于夜里,对应曲词里托梦父母情节;第二,元春死于宫斗,应是被忽然赐死(或秘密处死),对应凤姐夺锦之梦;第三,元春死后,接着贾府落败,对应太监上门借银等情节。

因原文中关于元春的直接描写不多,所以我做了一些大胆的推断和猜测,你们不满意的话,尽管留言评论好了。


少读红楼

元春既是死于贾府也是死于自己手上。

秦可卿是康熙废太子的女儿藏匿于贾府,贾府收留废太子之女,内心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

贾府虽然看似荣光无上,实则出身于包衣奴才,上头还有各种王公贵族。所以并不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在朝廷中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的,所以一方面把女儿元春送入宫中一方面又悄悄收留废太子之女,这是在做两手准备,上双保险。

宫中生活之凶险,从元妃省亲时所说“见不得人的地方”就可窥见一二。贾元春在宫中的生活可参见《甄嬛传》《金枝欲孽》等剧。在险象环生的宫中,元春是孤军奋战,贾府不但没有给予她助力反倒成为她的负担,而元春很清楚,贾府如今已没有可用之人,于是她把宝押在了皇帝身上。

贾府知道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的人屈指可数,而贾元春就是其中之一,她把这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皇上,所以她被封为元妃,但是她忘了她也是贾府一员,就算皇帝不忌惮她,但是身处宫斗漩涡中的其它妃嫔肯定不会放过她。

在这样险象环生的地方,贾府的各位主子又一贯的作死,给了别人整治自己的口实,所以说元春既是死于贾府也是死于自己手上


清晓大八卦

如果仅仅从《红楼梦》中的正文记载看,贾元春就是普通的病死,病因是“身体发福,起居劳乏,引发痰症”,病死时不过四十岁出头。这个理由未免太过牵强,古代医疗技术再落后,一个身体发福似乎也难以引起致命的病。



由于元春之死没有出现在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而是出现在高额的后四十回中,所以关于元春之死,一直是多年来红迷的一个争论的焦点。

大家的共识是:元春之死绝不是病死那么简单。

这里就要提起另一个人了:王子腾。

王子腾是红楼梦里从未出场却经常被提起的一个人,他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亲哥哥,贾宝玉贾元春的亲舅舅。懂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子腾和贾元春是贾府的两颗大树,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贾元春一颗大树。实际上,王子腾这颗大树,比贾元春还粗。

而王子腾的死期和贾元春的死期非常相近,仅仅相差十几天。王子腾的死因,从书里讲,是从外地作官回京,在直隶的农村突然暴病身亡的。

那么王子腾究竟是什么人呢?

在红楼梦里第一次提到他的官职,是从探春口中得知的:九省都点检。点检这个官类似于军区司令,宋太祖赵匡胤在篡位前官职就是御前都点检(首都卫戍司令)。九省都点检这个官历史上并不存在,但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九个省的都点检,那一定是相当大的官。到了后四十回,王子腾更是变成了内阁大学士,至少等于国务院副总理级别,属于超级大官。


无论是贾家还是王家,对这点都十分清楚。所以王夫人可以以次子的媳妇的地位掌管贾府,所以王熙凤敢直接对贾琏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子扫扫,也够你们吃几辈子呢”,贾琏却不敢吭气。


由此可知,贾元春这个贵妃,当的是有些蹊跷的。

曹雪芹善于描写人的相貌,对于各种人物的相貌描写的入木三分。但对于贾元春这么一个重要人物,曹雪芹居然一字不提,这很反常。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贾元春长的并不太好看。

书里还写过凤姐和贾琏的一段对话,讲的是宫里的各种太监来贾府勒索银子,搞得贾琏两口子疲惫不堪。如果贾元春是个宠妃,宫里的太监们巴结都来不及,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来宠妃的家里勒索?

而元春本人显然也不快乐,她在省亲的时候泪如雨下,抱着母亲祖母不撒手,还口口声声的说去的是“不得见人的地方”。红楼梦里的背景基本是根据明朝来的,明朝规制,宠妃的家里经过皇帝批准,是经常可以进宫看望女儿的,而贾元春和家人却极少相见,地位可想而知。

所以也可以从侧面得知:元春在宫里,并不得宠。

那么一个不太得宠的人,为何又能够被封为贵妃,加封凤藻宫尚书呢?



只有一个原因——皇帝和贾元春的婚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联姻。

古代皇帝,为了笼络手下的权臣名将,经常会和他们结成儿女亲家或者干脆让自己或臣子当了女婿。从官职看的出来,王子腾是一个很高级的军官(九个省的军区司令啊!),因为王子腾没有女儿,那么皇帝笼络他们家,自然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娶他得亲外甥女——贾元春。

这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王贾二人的死因:王子腾在某次政治斗争中失势,被皇帝弄死。因为他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身体上都远没有要死的样子,突然之间暴病身亡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皇帝赐死或暗杀。而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贾元春,在这个时候留在宫里自然也没用了。就像《甄嬛传》里,年羹尧一失势,华妃马上就煞了威风一样,在红楼梦中,同样如此。


小约翰

明明有古本吴氏石头记,说的清清楚,为什么都喜欢猜?

按吴氏石头记,因朝廷与戎羌战事不力,皇帝急的六神无主,贾元春代帝去前线劳军,结果反被人进谗言,说元妃外通戎羌,结果被皇帝下令处死。贾府因而被抄家。

吴氏石头记第九十一回 锦衣卫查抄荣宁府 御林军戒严大观园里如是说:“小厮道:来了好多官兵,把南大门堵住了,说园内人一概不许放出。贾政闻言大惊,忽见从南面拥进来成百的官兵,手持缨枪,令园内人都站好了莫跑,急忙赶上去问道:到底是怎么了,谁派你们来的?官兵们打量他半日道:看你的样子也象个主子。快住那边站好了,我们奉了圣旨前来抄家。一个都不许跑。便来拉拽他。贾政急了道:我贾门数世以来,不敢行凶霸道,这到底又是为何事查抄起来?一官兵道:就是告诉你知道也不能怎样,圣上说元妃外通戎羌,已经处死,又派我们前来查抄戎羌送与元妃的所贿赃物,快老老实实站好了。王爷马上就过来了。”


东边海西边山

贾元春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政治斗争,这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那么贾元春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被谁害死的?元春的死法,和害死元春的人,都大有玄机和来历。

贾元春以女史的身份进宫,在宫里默默无闻地过了好几年,突然间,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元春的能力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贾元春身后的家族势力不可小觑。

由元春的省亲原因可知,当今皇上的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和皇太后。当今皇上,就像提线木偶被太上皇和皇太后操纵。皇上当然想掌权,于是他便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四大家族本是老皇帝的人,但是在老皇帝的统治下,四大家族的力量渐渐削弱,当新皇帝通过北静王,投来橄榄枝时,四大家族,立刻投向了新皇帝。

皇帝投桃报李,封贾元春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王子腾由九省统制升九省检点,又升九省总督,继而九省总督,最后更是荣升为内阁大学士亦即宰相,官居一品。贾政由工部主事升为工部员外郎,又被封为学政,后被擢升为工部郎中 。王子腾和贾政的官职一路高升。史家虽然没有升迁,但一个忠靖侯,一个保龄侯,后来又外放,都是实权人物。

也许是蒋玉函事件成为导火索,以忠顺王为代表的老皇帝一派,开始反击以北静王为代表的新皇帝一派。

于是在宫内,吴贵妃开始对付贾元春。在宫外,忠顺王和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开始对付四大家族。

老皇帝向新皇帝施压,新皇帝反抗不成,只好妥协。于是贾元春被赐死,所以元春是突然死亡,元春极有可能的被弓弦勒死的。元春的图画是【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香橼,即元春,元春挂在弓上,岂不是被弓弦勒死?

害死元春的有吴贵妃,太上皇和皇上。

祸不单行,元春死了不足一个月,王子腾在回京途中暴病身亡。四大家族的两个标杆人物,相继死亡,四大家族的辉煌也到头了。


润杨的红楼笔记

网友分析是有道理的。王子腾为九省点检(是一大军区司令员)后入阁为大学士(总理级别)后因政局及战事突变,祸及元春,很可能是逃亡的路上被手下所迫自谥或被缢而死。

理由是《红楼梦》中一再暗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从秦可卿室内妆饰,到贾府点的戏《长生殿》以及人物对话中薛宝钗说我虽是杨贵妃却没有一个兄弟是杨国忠,意指王子腾。这样的伏笔在《红楼梦》中有很多。

贾家的第一次被抄家应当是与王子腾出事,贾元春被缢死有关,正应了贾探春那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没有彻底败亡,这也与贾家虽上依靠贾元春,但夲身是五世承袭,且贾家并没有人在朝中是台阁,受打击也仅是受牵连,应当是北静王等出手相救而逃过一难。

所以才有贾家牺牲贾探春和番以挽回颓势,贾环也许因此得势,勾结奸臣,为非作歹,再次犯法祸及全族才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


狼烟一九三一

若论到贾元春的死因,应该不是死于非命,懂事的贾妃,是被自己敏感的忧患意识给折磨心力憔悴,郁郁而终。她的苦,比林黛玉心里更苦。

在她进宫之初,“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府,不管在财力上还是权势上,都十分令人仰望。宁、荣两家的房子占了天子脚下某条繁华街道的大半条街,连丫鬟的吃穿用度都很是不俗,更别提主子是怎么过的了。在政治上,林如海一封家书,贾政随手就给贾雨村谋了个知府的官。可见,贾府有多牛逼!

在当时,贾府还没有沦落到靠一个弱女子保基业,厚着脸皮找皇帝要好处的份上。那为什么要把不想进宫伺候皇帝的贾元春送进去呢?很简单,贾元春进宫承载了诸多政治意味,她在皇宫的待遇,可以当做贾府荣辱兴衰的晴雨表,能直接反映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在皇帝心中的分量。大家都明白,贾元春是否得宠,少部分看她的颜值和媚功,更大的原因是看她娘家的综合实力了。所以,贾元春的花样年华被贾府浓缩成了一颗被摆布的棋子了。

这些小计俩,瞒不过知书识大理的贾元春,她也很争气,没把负面情绪和苦瓜脸带进皇宫,靠着自己的才华,成功吸引了皇帝老儿的眼珠子,入选了凤藻宫尚书,帮皇帝阅奏章,并加封贵妃,成了皇帝的身边人。做到这里,说不定都出乎贾府的意外了。在安排她省亲的事情上,贾府可说是挥金如土,一方面是争个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对她的肯定和补偿。


但贾妃得到皇帝的重视后,也有了政治企图,她想释放自己更大的能量,把贾家发扬光大。在大观园里,看到“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龄官后,马上估了价,示意要好好培养,以后我要用。另一方面,她希望宝玉可以迅速成为贾府的领路人,继续光宗耀祖下去,在大喜过忘的日子里,非要考考他。结果宝玉是抓耳挠腮,靠着宝钗、黛玉的帮忙,才完成了作业。

贾府是怎么对待贾妃安排的任务呢?四个字,阳奉阴违。在对待龄官的问题上,不但孤立她,还不让她认真唱戏学本领了,那就是在费她。后来,贾妃传十二戏子入宫唱戏,龄官居然不能开口唱了,这对贾妃的打击有多大,估计会当场骂街,把贾府上下的猪队友都损了一遍。又怎样培养宝玉呢?他除了多写了几首歪诗,其他什么都没做,跟元春是一路人的薛宝钗实在看不下去了,几次苦劝,还是被当成了耳旁风。最后连贾政都把功名利禄看淡了,对宝玉是否在学四书五经也不关心了,这几乎断了贾元春最后的梦想。



后来,贾妃怎么样了呢?从对贾府做的事就看出来,她是否依然得到了皇帝的宠爱了。红楼梦里交代,她没事的时候,就出些谜语给大家猜,也让大家写谜语给她猜着玩,还重点写了贾环出的搞笑谜底的场景。这对于要看皇帝奏章的贾妃而言,是不是不正常了,泱泱大国,每天的国事还少吗?她居然这样留意几个谜语,说明她已经被冷落了。

可叹,贾妃的娘家人并没有做几件正经事,尽给自己抹黑。更危险的是,他们也忘了把贾元春送进宫的初衷,真就把宝压在她身上了。出身大家闺秀的贾元春,绝对不是呆木头,离皇帝这么近,一定能直观得感受到皇帝对贾府的态度。看到贾府的地位在皇帝心里极速下坠,她心里能好过吗?她也不小,颜值也拼不过心入宫的小妹妹了,而终极武器——才华也可能被别人取代了。要保护好贾府的基业,她也无能为力了。

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得不到娘家人的疼爱,她放逐了自己,砍断了青春的尾巴,越来越胖的身体,让她失去了最后的资本。后来,她病了,家里人去看她,她只是关心贾宝玉的学业,一遍又一遍地问他学得怎么样了,其他的也无话可说,相对默然,唯有泪千行。

贾元春心眼不多,是个爱幻想的弱女子,不屑于献媚争宠,在厅堂坐得,在厨房也站得。为了贾府,她放弃了所有,但贾府没出能人,她独力难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府一点点的没落。除了伤心,默默地哭泣,用眼泪祭奠失去的美好,她连自己爱看书的爱好,一并抛弃了。


如果她在奈何桥上听到最心爱最抱希望的宝玉,居然出家当了和尚,还能掉下眼泪来吗?会不会痛得再死一遍?


青草无为

说到元春之死,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那处折子戏《乞巧》认为元春就像杨贵妃那样是因为三军驻马不前而要求唐明皇下令勒死的。

这种照本宣科地做法有点如贾宝玉说的"禄蠹",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么有灵气,他肯定会变通,不能说元春也是妃子,她的死就得按照杨贵妃的人生套路,不然是不是还得找一个杨国忠出来呢?宝玉吗?



如果是这样,那《离魂》伏黛玉之死,是不是黛玉也得像杜丽娘因相思而死,然后死而复活,那黛玉是不是也得还魂?还魂了就如杜丽娘柳梦梅一样结婚,黛玉嫁给宝玉?那岂不是胶柱鼓瑟了!

所以不可能把一整出折子戏都套用到人物身上,只能是套用一出戏的某个点。



而《乞巧》这出戏只能如脂砚斋所说"伏元春之死"这一点,其他无须做过多推敲。那么问题来了,元春是怎么死的呢?个人推测如下:

先看一边元春的判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长,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早抽身早!"脂砚斋在此有一句夹批:"悲险之至!"



"悲"是很好理解的,但为何"险"?又何为"险"?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可见元春死于意外,正是在最得意的时候突遭变故,芳魂消逝,而且她并不是死在宫中,而是野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句"望家乡,路远山高。"如果说元春死在宫中,那么皇宫就在京城,王夫人每月还有两次可以探访的,算不得"路远山高",所以这个"山",可能是"铁网山"。



宫中妃子出远门,只能是伴驾出游,最常见的就是春狩。满清在马背上得天下,为示不忘本,每年一春一秋,都有围场打猎之事。

前文中有冯紫英提到被鹰捎了一翅子,而且出的公差,去铁网山挨苦,只可能是伴驾狩猎,不然不会把打猎说成公事,这便是一处伏笔。

而元春已经怀了龙子,还要伴驾远行,很可能就是宫中斗争太强,她不免预见先机,有规避之心;又或者因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早知晓宁荣二府台基不稳,只望在伴驾之时能够伺机进言,为了家族尽一份心力。然而事与愿违,竟在狩猎中失了性命。



而元春死于铁网山春狩,究竟是纯粹的意外,还是有人陷害呢?

以红楼的笔法,即使死于非命,也不会明言实写宫中斗争,只会用暗示笔法,留给读者无限猜想。

惟一可确定的是,元春既死,贾府的靠山也就倒了,若再不知进退,不久大难临头,因此元妃会在梦里向王夫人示警——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小堃读

红楼梦里隐含的女子之死,虽然她们青春美貌,可是细思之下,她们又作的该死,秦可卿终究是被公媳乱伦被世所不容,金钏是和宝玉调笑,并且试图勾引宝玉,被王夫人发现,被撵羞愤而死,晴雯是平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黛玉是没有强大的背景,被贾府吞没了财产,有没了宝黛联姻,没法活下去了!我觉得元春只会为了家族的利益,在宫斗中惨死,说不定也是为家族拖累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