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童年有哪些特別的回憶或經歷?

大牛無形

我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養蠶,一天到晚養蠶的盒子都不離身。

從學校門口的老爺爺手裡以五角錢一隻蠶的價格買了兩隻公蠶,兩隻母蠶。於是乎每天早上起來上學和每天下學放學多了兩項任務——摘桑葉和清理養蠶的盒子。

也不知那時候是無聊還是對蠶寶寶感興趣,上課對著蠶寶寶看,下課也對著蠶寶寶看,就算同學找我玩遊戲也不去,看著它們一點點把桑葉吃掉,心裡好像多了些什麼。

突然有一天,蠶寶寶消失了,盒子裡有四個蠶繭,我去問老爺爺,老爺爺說蠶寶寶吃飽了,它們要睡覺了,等它們睡飽了,它們就會出來了。

我等啊等,等到了四隻飛蛾和很多很多的蠶寶寶的卵。我又繼續等啊等,等到了蠶寶寶們的孵化,實在是太多了,我又把這些蠶寶寶都給老爺爺了,或許這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小時候,我還喜歡打反斗圈,也就是圓牌。我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同村無敵手,鄰村的小夥伴也不敢和我碰面。

我們那的玩法就是將一定數量的圓牌摞到一起,然後用一張圓牌打下去,誰先將所有的圓牌都打翻面,誰就能贏得所有的圓牌。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運氣特好,這也與我本身的實力分不開。贏了一大紙箱的圓牌,大概幾萬圓牌,那時候新圓牌是5角錢20張。我以5角錢50張的價格賣給他們,讓我也有了零花錢。

玩玻璃球我也特別的厲害,贏了棒棒糖罐子一罐子。玩法就是在泥土裡挖一個小洞,誰先用玻璃球到達小洞誰就能得到其餘小夥伴的一顆玻璃球。

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翻蓋遊戲機了,我都是借同學的遊戲裡玩,那時候這種遊戲機需要4、500。剛開始玩的是黑白的遊戲機,叫丁波,只需要1、200。

裡面我最喜歡的遊戲是紅寶石,還有牧場物語和星之卡比。玩紅寶石的時候最喜歡用精靈球抓寵物小精靈,最後打贏了八大道館,水艦隊和火箭隊,抓住了古拉頓,就覺得這遊戲沒什麼玩的了。

玩牧場物語,我最喜歡釣魚了,玩星之卡比,我最喜歡變成撐傘的那個。


夢以冰瀾

我記得的是:

記得小學的時候,在家裡演武俠大片。和鄰居小朋友。把她媽媽的圍巾披在肩上,形似超人,她說是俠女。她指定我們巷子口某個巨石為重要的“轉運石”,我們(很多小孩)每天要在上面站一會兒,以確保平安度過人生動盪的十歲。她曾企圖辯認出野菜中的“斷腸草”,作為一個俠女,不認識一兩種毒草,出門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啊。

我還建議過我們可以在學校的後山上埋點什麼,多年後我們可以相約再來挖,或者是被人挖到,想必那人會十分震驚興奮。

想到能成為這麼一樁懸案的始作傭者,十一二歲的我們的人生充滿了激情。使這件事不了了之的是實在不知埋點什麼好。按說埋一把家傳的兵器比較符合畫風,再不濟埋點金子也合乎邏輯,可是真要是有那些東西,我們顯然捨不得埋起來。我們想自己弄一本武林秘芨——之所以用“弄”這個動詞,因為連偽造都不配——但這事也就停留在提提的環節上。

有一年學校非常流行鑽山洞。當時剛上初中,學校後面有座山,山上有個防空洞。關於它的傳聞非常駭人,有說裡面鬧鬼,有說裡面有動物的屍體,有說裡面還有屎。所以我們自然就不敢去了。但在市區之外某座山裡,有另一個山洞,有人爬過,據說可以安全通行。那時候我有個朋友叫丁丁,有一天我們就一起去了。同行還有另幾個人,但他們是誰我已經不記得了。

那個爬山洞的星期天,我們騎了很久的車,還要在山上步行一段不短的路。時間大概也是現在這樣的季節,路上春泥溼重,粘性極大,走一段,鞋子就被裹得像一個粽子一樣胖大。於是停下來刮泥,再走。

山洞本身,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曲折,最狹小處只能通行一人,而且必須四肢著地。但實在也不記得是怎麼回去的。是從來時的洞口折回去,還是像穿山甲一樣,我們去到山的那一邊?那麼我們來時的單車如何處置?當天那頓被我們省略的午餐有沒有引起體力上和血糖上的低落?都不記得了。


陳思呈

特別的回憶呢,有倆。一個是關於爺爺奶奶的小院的葡萄架,一個是害人精我哥。

小時候爺爺奶奶有個小院,三面小瓦房,一面竹林。院子裡有個很大的葡萄架,每年夏天都結滿了葡萄,我從春天葡萄藤長新葉開始就盼著葡萄熟,葡萄剛長出來的時候,就會哄著爸爸說,爸爸你聽,公雞叫了,它在叫,果果紅了!也會,趁著爺爺不注意,假裝拿著長杆漫無目的地在空中亂揮,打中青葡萄掉地上就立馬撿起來吃,酸得我眯眼,然後爺爺看著笑。這倆故事我不確定我是不是真的在我的回憶裡,因為幾乎每年過年這都是他們的談資,最後我爸一句話總結起來都是:你們看你們看,她小時候多饞(四川話song)!

後來我在東四的衚衕裡也看到了類似的葡萄架,每次走下面過都特別親切,特別是掛滿葡萄的時候,如下圖。


還有一個就是我的害人精哥哥差點弄死我的事情。

那是個夏天。據家人說,我當時只有一歲半,我表哥三歲半(我總記得我可能四歲了,因為不是說四歲才會有記憶嗎,不然為什麼我記得那麼清楚?)。小院外面有一條與馬路交叉的、大概1.5米寬的小河溝,交叉處是圓形的埋在馬路下的暗洞,暗洞的另外一邊,是鄰居家的圍牆。當時正是滿溝的活水,據說流得還很急。

我哥帶著我出門玩兒,小孩兒看著水都興奮,想玩兒水,於是跟我說:“妹妹,來,哥哥給你洗頭。”我傻呵呵說好呀好呀,於是我和我哥在溝邊洞口的上游蹲下,我老實埋頭,撲通栽了進去,然後被衝進了暗洞、衝進了暗洞那頭鄰居家的圍牆。

我哥嚇傻了,哭喊著:“妹妹被別人抱走了,妹妹給別人抱走了”,跑回家,家人開始並不在意,以為是鄰居跟逗我和我哥玩兒(小時候我跟我哥都長得非常可愛,人見人愛,都願意來逗逗。現在我還行,我哥早殘了),看我哥哭得那傻*樣,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跟我哥跑出來,娃真的不見了!才著急問我哥,妹妹呢?我哥指著暗洞說,這。。。我爹說當時心都涼了,水流那麼急,裡面還有從上游衝下來的樹枝、竹子。。。哪兒還能有娃!

畫面轉到鄰居家,十八九歲的小姐姐,正哼著歌在溝裡清洗衣服(那時候水溝裡的水非常乾淨),突然看見溝裡衝出一隻小手,拍打著水花,頓時嚇得叫媽媽並哇哇哭,她媽媽問怎麼了,她哭著說,裡面有一隻手。。。(像恐怖片),她媽媽一聽立馬開罵:死女子,快拉起來呀!她不敢。

這時候我英勇的老爹已經衝進了鄰居家,一把給我拽上來,讓我趴他膝蓋上,吐了水,過沒多久就醒了。真是命大。

我那不要臉的哥見我醒了,跑來安慰我,逗我開心,用跳舞。。。跳舞。。。跳舞。。。我還真樂給他看了。。。。他差點害我變水鬼 ,我竟然原諒了他!

現在我和我哥有經濟往來的時候,都會對個暗號,“妹妹來,哥哥給你洗頭”

最後,上一張我哥長殘以後的照片,和,我給他的白眼。


油油來了

我的童年和題主完全不一樣的。我是農村的,70後,我的童年都是和農村有關的。記憶最深的是這三件事。

童年的我酷愛讀書。小時候家裡窮,我們和叔叔住在一個小小的院子裡。記得我叔叔毛筆字寫得特別好,多少算個文化人,他家裡有幾本書。但是他們總不讓我看,說不合適小孩子看,因為“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聊齋”。對了,就是《聊齋志異》什麼版本的記不清了。或許越是不讓我看,反而激發了我的好奇,我就常常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地看。當然看不懂了,只能大概看個情節,感覺各種花妖狐精挺有意思的,不明白家人為什麼不讓我看!後來,家人看到我非常入迷,也就不管我了,常常一坐半天就是在看書。再後來發展到只要是書都喜歡看。那時候還非常流行小人書,孩子們都喜歡看。自己攢錢買了看,互相藉著看。記得小時候去誰家走親戚,只要看到有書,我就什麼都不管了,因為不能給人家帶走,所以非要一氣看完的。還記得那時候有一本刊物叫《醜小鴨》,我曾經買過三本,那麼專業的刊物,我當然看不懂了,可是它對我的影響至深。現在,我還能記起其中的某些故事。後來,我選擇中文專業,或許和童年的經歷有關吧!

童年的我非常喜歡看電影。那時候只要說放電影,我們都會催家人早點做飯,當然肯定會事先搬個小板凳佔個位置的。有時候,有事耽誤了,佔不上位置,找不到好的地方,就在銀幕背面看,感覺也非常美。我們一幫小孩子,經常是一塊看電影,附近村子裡只要有放電影,那肯定是要看的。夏天還好些,冬天晚上那可真冷啊!穿著厚厚的棉鞋,腳都凍得冰涼,即便這樣,也要一邊跺著腳一邊看完的。還記得那時候看《霍元甲》,當時已經有電視了,當然全村也就一兩臺。每天早早地搬個小板凳去別人家看去。有時候我們村停電,鄰村不停電,就跑到鄰村去看。現在只要聽到《霍元甲》的主題歌,我感覺還是那麼熟悉,那麼激盪人心。

童年的我經常在野地裡瘋跑。田野是小孩子最大的樂園,除了冬天,哪個季節都讓我們留戀忘返。春天,我們到地裡挖野菜,什麼薺菜(我們叫“麥炸”不知道字怎麼寫)、蒲公英、灰灰菜等。捋榆錢做榆錢飯,老的榆錢籽做成“榆錢鹽。夏天秋天最好,大中午不睡覺跑到菜園子裡,摘個茄子就著小蔥吃。要不就是吃西紅柿、黃瓜什麼的,連長豆角都是生嚼著吃呢!芝麻快熟的時候,把芝麻捋下來,用手把籽兒蹦到嘴裡,那叫一個香啊!什麼在澆地用的柴油機水缸裡煮麥穗,自己用小鐵鍋炒嫩玉米粒吃,什麼挖了花生、紅薯燒著吃,這些事兒都幹過。還有把紅薯莖掰成一段一段的掛在耳朵上玩,把椿樹的嫩籽串成串綁在手上當項鍊,用馬耳菜的梗支眼皮,用山藥蔓做跳繩,用狗尾巴草編小狗,拿著鐵撥挖蟬蛹等等。想想現在的孩子連麥苗和韭菜都分不清,都覺得孩子們太可憐。我的童年雖然物質貧乏,但是樂趣十足啊!

童年的記憶真的很有趣,你的呢?分享一下吧!


道道的快樂重新來過

我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的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製作,就地取材!沒有小霸王,沒有滑板車,有的只是自己製作的“土貨”!

滾鐵環。小時候農村家裡窮,鐵可是能賣錢的,能夠擁有自己的鐵環按現在話來說牛逼哄哄的。最深刻的是絕大多數鐵環都是開口沒有閉合——燒不起焊啊!找到一根鐵條彎曲成圓環就可以了,哪還有錢去燒焊。每天上學放學滾著鐵環來回又練習奔跑耐力還提高敏捷和平衡力。


■打陀螺!那個時候樹木值價,為了找到又硬大小剛剛合適的圓木幹可不容易。太小出去打起被小夥伴嘲笑,太粗了憑我當年的木工技術,要把它加工成打起來又快又穩的陀螺可不現實。這個還不是最難,最難的是找不到抽陀螺的繩子——經久耐用的。當時線都值錢啊。桑樹皮成為犧牲品!佩服那時我的腦袋666!

■抓沙包。課間10分鐘的主要玩具,鈴聲一響2個一組坐地上就開幹。材料瓦片敲碎打磨後成一顆顆。杏子核是高檔貨,沒有幾個人吃得起,所以杏核沙包讓人眼紅!

■洋火槍。取材於門的世界上的活動板頁,將其一分為二,裝上橡皮做撞擊力。用火柴頭子上的點火材料作彈藥,玩起爽,但是回家常捱揍。家裡火柴常常不夠用,要知道3分錢一盒的火柴經不起幾槍就完了。

回家只有捱打!

■彈弓打鳥。打麻雀是永遠的追求,為了打下一隻來,做啦很多把彈弓。結果一隻沒打中怪我太笨還是麻雀太皮?


■打紙吧。將書紙摺疊成紙包男孩子們都特別愛玩,一群人為贏一個紙吧手都拍紅啦,那時都懵逼不知道疼!


■滑輪車。現在拉菜那種軸承做的,前面一個軸承,後面2個。當時能擁有這樣的“豪車”出門一群跟屁蟲,都想玩一盤。曾經為了玩1把,我可是拍馬屁都拍幾天才感動小夥伴!



時間太快我們變老,但是童年的記憶永遠忘不了!那時日子苦但是過得非常充實和真實!現在吃的穿的都好啦,但是過得卻更累了!夥伴們都成老夥計啦。童年的玩具現在還有多少人會做呢?


麻將換三張

一、童年印象之機靈篇

對於3歲以前的印象不是很深了,主要是奶奶或媽媽講述給我聽的,聽起來那時候的自己應該是一眾小夥伴中比較聰明機靈的,此處厚臉皮頂著鍋蓋飄過~

都有哪些機靈的表現呢?

小時候奶奶帶我比較多,特別愛教我說一些童謠,印象比較深的是這首(應該不是完整版本的,那時候太小,記不清楚了):

煙,煙,別“煙”我,給你買個豆饅頭,你吃豆,我吃皮。

但那時候不到3歲的自己可能覺得吃皮不是個好事情,然後奶奶讓我自己說的時候,就變成了如下說辭:

煙,煙,別“煙”我,給你買個豆饅頭,我吃豆,你吃皮。

奶奶還以為是我記錯了,糾正我好幾遍,可我偏偏每次就在這個點上給翻過來哈哈~~

還有就是小時候比較可愛,家裡鄰居總愛逗我,總是問我是誰的女兒,引誘我說出爸爸的名字,然後每次我就這樣懟回去:“我是爸爸的女兒呀~”

二、童年印象之影視篇

80尾巴出生,應該說印象最深的就是《新白娘子傳奇》和《還珠格格》啦。

《新白娘子傳奇》當時火到什麼地步呢?每看完一集,都要和小夥伴們重演一遍劇情,披個床單、蚊帳扮演白娘子,想象中自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實際上,當時也沒有拍照片,但應該一言難盡。

至於《還珠格格》,幾乎是每天晚飯和爸媽奶奶一起看,老少咸宜,又哭又笑。不過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紫薇出場那一幕,身為一個女孩子,都被心如姐姐的美貌震驚了,感覺仙女應該就是這個模樣,對於那時的自己,再沒有人比紫薇更好看啦。

三、童年印象之零食篇

小時候,貨幣購買力真得是超強,每天上學最開心的就是爸媽給到的1毛錢or兩毛錢零花錢,當時班裡有個姑娘每天有1塊錢的零花錢,在我心中就是超大款。

那時候,冰棍5分錢一個,芝麻糖1毛錢1根,最貴的奶油雪糕3毛錢,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到放學時,就會有大叔來校門口賣芝麻糖,買一根還可以有一次轉盤抽獎的機會,芝麻糖大概長這樣,又香又甜~

除了芝麻糖之外,最受喜歡的還有玉米棒,大概長這樣。

當時是1毛錢買5根,可以穿在5根手指上,一根一根咬著吃,感覺不要太好~

此外,《西遊記》的熱播也催生了一系列零食的誕生,“唐僧肉”(一種豆製品)、“仙丹”(麥麗素的樣子),也是當時炙手可熱的零食之一~

總之,童年真得有數不清的有趣回憶,雖然物質匱乏,但和小夥伴們嬉笑怒罵的日子還是灰常開心~~

以上,有相同回憶的嗎~~


weilandy1208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深深的叫著夏天,操場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還停在上面”一首童年之歌,好想回到童年,童年有快樂、有悲傷,想起兒時的畫面,就好像是在昨天,我是一個出生在家庭暴力的孩子,所以從小給人感覺就是性格內向,最憶最深的就是捱打、吃苦,5歲我就開始學做飯,8歲就放牛、割草,直到我讀初中住校。13歲就懂得摘野菜街上賣錢,高中的時候我的衣服都是自己攢錢買的,沒讓父母操過心。

1.童年時最高興的事。我和鄰居的小夥伴光著腳丫田間的捉泥鰍、捕魚、逮龍蝦,記得專門有一種工具用竹子編成像酒瓶一樣的工具,捉泥鰍很歷害了,從早上到下午不知不覺籠子裝滿了,衣服也全部是泥,回到家父母一頓臭罵。

2.最開心的事。放學時,我們最喜歡到河邊摘桑椹,吃得滿嘴像豬鼻子一樣花哨,還得裝一些回家吃。記得最深的就是,小夥伴我們一起去偷桃子,一個放哨,一個樹上摘,一個地上撿,然後裝在書包裡面,放學路上一邊走一邊吃。

3.最感動的事。我們一起到河邊游泳,男孩子膽子大在河中央遊,女孩子膽小拿著輪胎河邊上游,結果輪胎扎壞了,我想這下完蛋了,要捱打了,我把這個事告訴哥哥了,哥哥給我說“讓我回家不要告訴父親,如果父親問,就說是“他扎壞了””,結果,我哥替我背了黑鍋,捱打了。雖然現在26歲了,兄妹之情,我永記於心。

4.最害怕的事。做錯事,被父親捱打,如果要逃跑,打得更慘,我哥和我都打得身上皮鞭子痕跡很深,我記得最深的就是被父親一個耳光扇過來,第二天到學校讀書還有痕跡。還有我媽,經常被我父親打,我跟我媽半夜在路上逃跑。心酸,痛苦。

童年之歌,就是這樣有歡笑,有痛苦的過去了。


金華身邊事

週末在培訓機構上課,有個男生跟我說:“老師,又要補課,我不想補課,可是我媽非要我來補。你小時候要補課嗎?要寫作業嗎?”

老師小時候不要補課,當然,寫作業肯定是跑不掉的。說說我小時候放學後都是怎麼過的吧。

我小時候放學的第一件事是拿把鐮刀提個籃子,去田野裡割草,我們家的豬啊羊啊,它們的食物全都仰仗著我呢。爸媽在生產隊幹活,起早貪黑,一天下來都快累死,自然是沒時間也沒有精力幹這事的。我奶奶從上海下放前是大小姐出身,就是人們口中那個時常把麥子當成韭菜的一類人,下放時已經人到中年,所以什麼農活都不會幹,她除了做飯前去自留地裡割菜回家,別的時候從來沒見她下過農田。就這樣我媽還說她經常弄錯,把沒成熟的菜割了,成熟的菜反倒不知道。家裡還有個妹妹,打了打豬草這樣的事,非我莫屬。沒有第二個人可以。

當年好多的農田的田埂上都是割的三面光的,不讓雜草蔓延到地裡影響農作物生長,所以割草其實也是一個很難的事,得搶,動作慢就搶不到,得跑到很遠的地方才有。我們村子裡跟我同齡的同學六七個人,一起放學一起出去割草,看到一塊草多的地方那是放下籃子就要下刀子搶的,動作慢了就被別人搶去了。這麼一搶,你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刀子就會割在手上。以至於左上留下刀疤無數,三四十年過去至今清晰可見。若干年後,當我女兒讀小學的時候,每當她拿著削筆刀削鉛筆的時候,我的心總是揪著,生怕那刀子削著她的手,可見我當年的疼痛感還沒有散去。

回到我學生問我的問題,割完滿滿一籃子草回家,第二天豬和羊的草料都有了,當然還得寫作業。四十年前農村停電是常事。家裡的油燈油是要票買的,得省著用。母親總是將燈芯拈到剛剛適應和寫字就行,而她則坐在一旁納鞋底陪我做作業。現在想來,如果有一個人能把那個畫面畫下來,絕對是一幅很美的親子圖,各有其事,各不相擾,哪有現在所說的“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回憶起來,真正是滿滿的美好!


蘇小妮

童年,大概就是再囧的經歷回憶起來都會閃閃發光的年齡吧!


我的童年,是跟老爸場子裡一幫孩子一起野大的,印象裡的那些笑鬧打架都很模糊了,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我們一幫小破孩自己動手建了個大房子(現在看來大概像狗窩),並且正兒八經的過起日子不回家,逼得家長們拿著手電筒滿場找人的事情了。


那時候場裡的孩子男孩多、女孩少,我們幾個女孩子整天跟著男孩子跑,也都成了男孩子性格,上樹摸魚抓青蛙烤知了,也算樣樣精通了。


那時候我們這群人裡也有“大哥”、“大哥夫人”,還有我們這種“小弟”、“小妹”,一般都是大哥確定最近幾天的玩樂項目,小弟們負責準備工具,勘探地點,然後在大哥的帶領下一往無前。


那個年代趕上“下崗浪潮”,場裡的人走的七七八八,碩大的廠區也漸漸荒蕪了,有些車間年久失修倒塌,我們就會收集車間裡的窗戶框、磚頭瓦塊塑料布還有車床零件什麼的,攢起來當寶貝。


那天大哥突然說,大人每家每戶都有房子(就是工廠分的宿舍),我們這個小家庭也得有個房子,我們不能靠大人,我們得自己動手建!這樣以後我們想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再也不用聽大人的了。我們聽了之後都很興奮,接著就是大哥安排“建房步驟”,然後約定每天放學吃完飯就到破車間後面一塊平坦水泥地上集合,一起幹活。


說起我們的“大工程”,現在想來還真後怕!那房子基本是由我們撿的磚頭壘起來的,壘不穩的地方就用小木片、小水泥塊、小土塊當“楔子”塞進去。三面是牆,一面留空用來進人,印象裡大概壘到一人高,現在想想應該也就不到1.3m,因為領頭的“大哥”剛上六年級,進去後是直不起腰的。然後屋頂是一個小弟從家裡偷拿的一大塊厚厚的塑料布,塑料布上面是我們在車間撿到的破窗框搭在兩面牆上壓住塑料布。


現在想想,也不知那樣壘起來的房子我們怎麼有勇氣7、8個人擠在裡面的。剛壘起來那天晚上,每個人還從家裡拿了油鹽醬醋、水果零食什麼的,“大哥”帶我們抓了幾隻青蛙,把青蛙腿切下來說要烤著吃,準備生火做飯過起日子來,我記得我是用大山楂丸外面的白色圓盒子(80後應該都見過吧)裝了家裡一些油拿去。哈哈,也是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啊。


那天晚上我們都很興奮,感覺好像開啟了自己的新世界,眼看天黑了,居然有人摸出了蠟燭,我們幾個人圍著蠟燭坐在“房子”裡聽“大哥”訓話,一個個小臉黝黑,心情激動不已。


到了晚上9點多,家長們發現孩子們都沒回家,這才急了,拿著手電筒結隊來找人。哈哈,特別好玩,家長們的手電筒光在“房子”外面的雜草間閃爍,大聲喊我們的名字,我們嚇得不敢出聲,躲在房子裡怕被發現了揪回家去。


不過家長們團結起來地毯式搜索,最終我們還是被找到了,家長們看到那“房子”應該是嚇到了,也驚呆了,我只記得把我們一個個揪出來之後,就拆了“房頂”,沒收了塑料布、還推倒了一面牆。


我們站在房子邊都在偷偷抹眼淚,那時不知危險,只感覺家長殘暴的像魔鬼,一下子把我們幾天的功勞全給毀了,以後再也沒有自己的房子了。後來這個事情在大人中成了一個笑話,他們聊天時也會時不時說起這幫小鬼建的“狗窩”,也會慶幸早早發現了那房子,沒等到房子塌了壓到我們出了什麼事。


只是可惜那個年代沒有手機,連相機都很少見,不然還能保留下那房子的照片,估計現在拿出來看,也是童年熠熠閃光的珍寶呢!


小毛阿姨聊營養

轉眼又快到2018年的六一兒童節了,只是我們已由當年盼望節日的孩子變成了帶孩子過節日的家長,雖然時光流逝,但童年的一些記憶卻永遠不會忘記,只因為那份屬於童年的快樂!

我們是在大院中長大的孩子,大院中的孩子往往自成一派,都在同一個子弟學校,都在大院的環境中嘻鬧,由於是在南方,所以夏天的大院在我們這幫孩子的嘻戲中顯得特別的熱鬧。

那時的夏天,知了很多,大院裡有好幾片小樹林,傍晚的小樹林就是我們這幫大院子弟的天堂,每天在每家每戶大人的吆喝聲中,急急忙忙吃過晚飯的小夥伴們都不約而同的從各自家裡鑽出來,集合到小樹林裡,在各自老大的的帶領下,小一點的就玩捉迷藏、大一點的孩子則分成了兩隊開始我們的打仗遊戲,小樹林裡的每一間柴房、雞窩、茅屋都成了我們的戰場,剎那間雞飛狗跳,熱鬧非凡。而最後往往是在大人的笑罵中把每一個孩子都叫回了家,又開啟了每家的另一個訓兒協奏曲。

時光易逝,轉眼幾十年就過去了,當年的小夥伴早已各奔東西,大院的小樹林已經沒有了,只有倖存下來的幾棵百年老榕樹無聲的記著這一切,看盡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願天下的孩子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美好的童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