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母親節”這節日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既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也就是今天。“母親節”,這是一個源於古希臘時代,在近代定型於美國的節日。在當下的我國社會,已經接受並認可了這個節日,畢竟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裡,孝道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母親節”作為一個承載兒女對母親情感的日子,被接受也是必然的。

“母”這個字,最開始代表“母親”的意思,始於商朝時代。“母”這個字是在甲骨文的書寫方式上,是“女”字加上兩點,是哺乳期女性的意思。再往後出現的“母親”,則是“母”字的出現後而延伸出來的。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我們後世對母親的另一個稱呼是個“媽”字。在三國時期,《廣雅.釋親》說:“媽”,母也。”有意思的是,這本書中還出現了“爸”這個字。

在兩晉時代,出現了另一個代表母親意思的字,它差不多是緊跟著“媽”這個字出現的,這是一個“姥”字(發音跟“母”一樣)。《孔雀東南飛》裡就提到“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這裡的“姥”字的意思就是指的母親。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一般來說,在書面上,母、姥這兩個字出現的最多,而在口語中,兩晉時期的古人一般都使用“媽”這個稱呼。

用“媽”來稱呼母親持續了大概1000多年,而我們現代稱呼母親用的“媽媽”這樣的疊音詞,有的學者說是從西方傳來的,其實這是錯誤的,早在南宋“媽媽”就被用來稱呼母親了。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南宋時期“媽媽”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常常是與“爹爹”呼應的。詩人汪應辰曾經寫到:“維年月日,爹爹媽媽以清酌、時果、庶羞之奠”

也就是說從宋元開始,“媽媽”這個詞大量的出現在民間稱呼以及各種文學作品中。“媽媽”一詞的普及應用,可能是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後,他們對母親的稱呼,給中原社會百姓產生了影響。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媽媽”這個詞,雖然在這個時期被廣泛的應用,但是在此後的500年裡,不僅是“母親”的含義,還有其他許多不同的用法。

《清凌波志》中,“媽媽”被用來稱呼年紀比較大的妻子。而《席上腐談》中又說“今人稱婦人為媽媽”。就是說“媽媽”用來指代已婚婦女,同時這被用來稱呼“祖母”“曾祖母”等。比如《四朝見聞錄》就記載,南宋“宋寧宗”就稱呼自己的曾祖母為“大媽媽”。其實“媽媽”一詞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指妓院裡的“老鴇子”《大宋宣和遺事》中名妓李師師就稱呼“老鴇子”為媽媽,小說《水滸傳》中對“老鴇子”也稱為媽媽。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宋元時代,對母親還有另一個稱呼,而且被廣泛使用,這就是“娘”這個字。北方人基本用“娘”這個稱呼,而南方人“媽”和“娘”都用。其實“娘”這個稱呼早在唐代就出現了,但是它是用來稱呼小姑娘的,比如“小娘子”,或者惡俗點的“小娘們兒”等。

“母親節”話母親,歷史上那些關於“母親”的稱呼

在元代,還出現了一個母親的稱呼,叫“奶奶”,這在當時南北方都有出現,甚至現代在山西陝西等一些地方,還保留著用“奶奶”來稱呼母親的習慣。

綜上,中國歷史博大,每個時期對母親的稱呼也不盡相同。母親是偉大的,在這裡我祝願天下的母親們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