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庫,挖土方的往事


修水庫,挖土方的往事

興修水利,挖土方,修路就是七十年代我們那一代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國許許多多一直到現在都在灌溉農田的水利工程,都是在五十到七十年代建成的,是國家的民生工程,功德工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那個年代的建設者,就是種樹的人。

修水庫,挖土方的往事


那時沒有挖掘機等大型機械,主要工具就是鋤頭,竹簊,石頭夾,扁擔,獨輪車,二輪手推車,鐵鍬,鋼釺,十二磅大鐵錘。。。基本都是刀耕火種年代的原始工具。勞動效率超低,人海戰術,一個水利工地,密密麻麻都是人,真的就是螞蟻搬石頭。如果是挖土方,每人最多一天只能挖運二立方,現在一部挖掘機,可以頂數百人。

修水庫首先就是要挖土方,把泥土從壩的底部全部要靠人力用肩頭挑上去,一般要走幾百米的斜坡,土方挖好後,就開始壘石頭建大壩,石頭的運輸是二人一組,用鐵夾去運石頭,二人每次抬一粒大石頭,抬到壩底,再一個一個的往上砌,石頭之間用水泥漿填實補平,大壩修好後,人工打夯,把大壩的泥土壓實。

修水庫,挖土方的往事


在那個年代,如果你隨波逐流,不自學,整天玩,那肯定考不上大學,但考上大學,絕對必須努力,必須在工餘時間擠時間自學。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勞動之餘,擠時間學習。但說是學習,不如說是看書,因為那時也沒有教材或課本可學,只是如果誰有一本書,就偷偷借來輪流看,好書就手抄,(包括歌曲,手抄本最多就是歌曲)。所以,那個年代的人,寫字都比較漂亮,手抄報,手抄本也是那個年代的特產。工地,地頭的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比如賽詩會,戶縣農民畫等,還有一些體育比賽,文藝宣傳隊演出,都是自編節目,表揚好人好事,有些有文藝特長的女孩子還學樣板戲跳芭蕾舞,演奏各種樂器,多才多藝。當年勞動雖很累,但還是挺活躍的,也得到了鍛鍊。如果時間不要太長,到基層參加一些勞動,我個人覺得還是有益的,因為能真正瞭解一線的真實情況,有利於個人的成長。

現在修水庫或開山修路,修渠,都是大型機械,那些奇形怪狀的鋼鐵巨獸,轟鳴地撲往深山老林,沒幾天,一座山就沒了,還有那盾構機,簡直就是鉆地怪獸,封神榜裡面會鉆地的土行孫,今天變成了現實。這在過去,簡直就是無法想象的。

最後,用樣板戲《海港》裡面的一句歌詞來作為本文結尾 :“大吊車,真厲害,成噸的鋼鐵,它輕輕的一抓就起來。。。。”

修水庫,挖土方的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