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称明年开始试验动力装甲,你如何看待?

战斗机解说家

意料之内,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今年3月30日《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步兵改革:DARPA的新试验可能改变地面战争方式》

这篇文章就提到,美国陆军在一年内将获得新研发的重型突击步枪。

当时我就想,这玩意用全威力弹,人是驾驭不住的,后坐力太大了,得靠外骨骼,估计外骨骼也肯定在1年内放出来。没想到这才2个月不到美国人就公开了要实验的消息。

如今提高步兵战斗力的核心就是两方面:

  1. 信息化
  2. 新武器

先说说信息化:

用在坦克飞机上的数据链自然是要搬到步兵身上,步兵还需要更完善的战场感知能力,比如一名士兵发现了敌人,则可以通过搭载的各种设备将敌人位置共享给友军。而不是像吃鸡那样:“330方向,远点第二棵树!”

让我们回想一下,几十年来坦克飞机的作战协调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步兵嘛,相比二战没啥提高。

动力骨骼带来的提升是质变。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新武器:

众所周知,轻武器最主要的要求就是便携,廉价。这两个要求可以说是极为苛刻,直接锁死了轻武器发展的可能。如今NIJ III,IV级防弹装备的普及让步兵手里的突击步枪不怎么好使了。要带动轻武器的发展,枪械本身的技术其实没那么重要,我们不如想想如何让步兵能够像大力水手一样。

对,这就是动力骨骼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便携这一轻武器的设计要求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复存在,通过动力骨骼,步兵可以装备更强大的枪械,更重的防护装备,新一轮矛与盾的对抗也将不断上演。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这样一幅图。

手上拿着枪,再背上毒刺,RPG,上打直升机下打坦克。


贞观防务

美军称明年开始试验动力装甲,调查了一下,这消息基本属实。

如果美国试验成功,未来动力装甲进入美军作战序列,当然是一种威胁,但也不必过分解读。

藉由多年的科幻大片宣传,加上媒体推波助澜,一般人恐怕都听说过“动力装甲”这种为士兵提供额外机动力的高科技装备,然而目前为止,注意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款投入实战的人用动力装甲,别说定型列装的型号,甚至退一步,连完成实验、验收合格的都没有。

防务展示上的动力装甲,完成度堪忧,看上去一点也不高大上,反而像电影道具、甚至残障人士的支持装置

可见动力装甲这种装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现的技术难度出乎想象的高,即便超级大国也不是一年半载就能搞定。

笔者不妨透露一点,我国军方也早对动力装甲进行过一些研究,甚至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能量供应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也是动力装甲的一个通病,自身携带能源的话太重,外部供能又极其不实用,即便动力装甲本身再强,一旦能源耗尽也只能变废铁。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们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也许科技实力世界第一的美国就能突破呢?

到时候,会不会美国大兵一个个都变成钢铁侠?

这会是未来的美军吗,别担心,哪一天美军变成这样,笔者估计我军的歼星舰也该量产了

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钢铁侠实现的可能性根本就是零。

即便先不考虑能源问题,动力装甲终究也不过是一具提升士兵机动性、顺便提升防护力的辅助机械,只适合小规模战斗或特种作战(没错,打FPS游戏的各位宅们,说的就是咱们头脑中的“残酷战争”,其实都是一些步兵拼枪的小场面),这时候才有一些用武之地:

真实战场上,哪有小兵一路捡轻武器撸遍全场的好事,上一个这么牛X的家伙,恩,正躺在流弹横飞的街头,还没凉透呢

现代战争,大规模冲突的战场上,步兵这种基于人力的传统兵种已经成为累赘、至少是打酱油般的存在,至多执行一些低烈度的无关痛痒任务,步兵不仅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甚至都无法影响战争的进程,现代战场上连武装直升机、主战坦克和驱逐舰这样的猛货都很难生存,步兵,恩……

军队里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步兵就是收尸队”,无关士气,仅谈事实。

国产“远火”火箭炮的连一级齐射,有没有被吓到?
别慌,这还只是发射的焰火,火箭弹密集覆盖的景象比这灿烂十倍,而对目标区域的士兵来说,惨惨惨……

步兵的处境如此凄凉,动力机甲,即便能把士兵的机动性、防护力甚至火力都提升一大截,又能怎样,是机动性能比肩轮式载具,还是防护力能比肩装甲车辆,都没戏,有这些钱还不如装备一些重装悍炮的真家伙,至少不会让士兵们一路蹦蹦跳跳冲上去想拍科幻片、然后被12.7mm机枪和各种枪榴弹教做人。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美国的动力机甲实验不值一提,轻敌是危险的!

正相反,动力机甲用在士兵身上是浪费,但要是和云战场、无人机、人工智能这些手段结合起来,甚至出现AI控制的机器士兵,那就很恐怖了。

钢筋铁骨的冷血机械,不知疼痛、恐惧、死亡和投降为何物,AI控制的机器士兵,就问你怕不怕

动力机甲的若干科研方向,和AI机器士兵是重叠的,在这一领域,我们必须保持高度关注,毕竟血肉之躯除了智慧、是没可能与钢铁抗衡,必须加大AI领域的研发力度,在上下游产业加大投入,才能在新一代武器系统的较量中占得先机。

这样看来,动力机甲作为一个前沿方向,的确很有研发的必要,未来将其技术用于机器士兵也是顺理成章!

估计美国人的思路也一样的,必须时刻警惕。


炎黄军武

动力装甲也好,动力外骨骼也罢,本质上都是用外能源帮助增强力量和耐力的机械系统。最初的外骨骼的设计据说出现在1890年,1917年美国发明家搞了蒸汽动力的外骨骼设计。196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著名的Hardiman项目,这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用外骨骼设计,目标是让人穿着只有可以举起1500磅,相当于680千克的重量。不过以当年的技术水平,这个项目基本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969年Hardiman的设计基本确定,但实际上任何操作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可能的机械运动。而且所谓1500磅举重,变成了一个机械手可以举起750磅。整个设计本身重量为750千克。

现在比较成熟的外骨骼设计,几乎都指向民用医疗用途,这块日本(松下的那套号称MS-02,钢弹众潜伏各地啊)、美国和欧洲做的都挺多,近几年俄罗斯也有一套ExoAtlet搞得很好。

军用角度,2010年雷声就展示过XOS2,举重方面是1:17,也就是说人的手臂以举起1千克的重量的力量,实际可以举起17千克。最初的XOS1 是2000年开始设计,2007年相关设计公司被雷声吃掉。XOS2大量采用聚合物材料,效率比第一代提升50%以上,全重预计不到100千克,去年好像做到90千克左右。美军的未来战士计划里面一直包括外骨骼设计,洛马公司的设计叫做HULC人形通用载荷系统,整体失败,但动力和驱动系统设计挺好,最大的问题是反而会增加本人肌肉疲劳和压力。


强武堂

动力装甲,高大上的单兵作战平台,至于如何去看待要看从什么高度了,往大了说在个人层面就像辐射系列游戏穿起来秒天秒地,往小了说在指挥官层面就是星际争霸里50块一个的大头枪兵不吃药打狗都费劲。。。


舞动天猪

美国究竞要试验什么样的动力装甲呢?由于本人知之甚少,不作评论。

但是,纵观美国科技发展史,它从来就是以军用技朮带动民营企业,再发展成资本财团这种路径。这与我国优先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再提升军事装备截然不同.。所以说,美国研制动力装甲不足为奇了,而且可信度极高。

现在问题是,美国自建的二战后国际体系普遍得到全世界认可,包括同样是胜利国中国的认同。并极力维护二战后的成果。倒是美国自已.大有推倒重来的架式。最后我想问的一句是:美国这种谒里斯底式增强军事技朮究竞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还是想吃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