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文|刺兒

書香屢屢總關情

我讀書的歷程並不是太久,在自己四十出頭的歲月裡,讀過的書自然是屈指可數。然而回顧自己讀書的歷程,依稀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足跡。

開始閱讀,不是緣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是追隨著當時的一種時尚——“瓊瑤熱”。在那青春多夢的季節,在那情竇初開的時段, “言情大師”瓊瑤的作品,便成了那個時代我的最愛。那優美的意境,那柔美的語言,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峰迴路轉的情節,激盪著我並不豐富的想象力。沉浸其中,讀得梨花帶雨,讀得淚水漣漣。

於是,對書便有了一種特別的情感,尤其是對那些有點婉約、有點浪漫、有點傷感的詩文,心裡有莫名的依賴,<>、<>成了我形影相隨的“閨中密友”。在一個個寂靜如水的夜晚,坐在對著窗臺的書桌上,映著窗外淡淡的月光,獨自讀書。偶爾抄寫、背誦一些能產生共鳴的美作佳句,就成了“為賦新詞強說愁”時最直接、最有效的慰藉。

讀大學時,老師對我的評價是:“比海明威還海明威的女人,到頭來還是顆林妹妹的心。”是的,由於天生多愁善感,我十五六歲時,便會為“多情自古傷離別”而傷感,為“十年生死兩茫茫”而嘆息,也會被“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感染……開始喜歡上那個“庭院深深”的時代:嘆息於柳永“執手相看淚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離情別恨;沉浸於《飄》裡面孩子般的斯佳麗那自信、單純和堅定的人生;驚訝於《呼嘯山莊》那驚心動魄的痴情;陶醉於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飄逸夢境;也渴望做一個躊躇在<>裡的丁香般的姑娘……..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隨著閱歷的增長,閱讀的增多,心中的期待漸趨理性。少了許多詩情畫意的期待,少了許多夢幻般的想象,更多的是在池塘邊靜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小景;在西風裡,感知“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在夕陽下等待“古道西風瘦馬”的到來。閱讀讓人生體驗愈加豐富,可以觀賞自然界中“造化鍾神秀”的鬼斧神工;可以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懷;可以沐浴“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清麗,想象“曲終人不見,江上樹峰青‘的飄逸;揮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情……在生活中效仿簡.愛做個獨立、自強、自尊、勇敢、堅強的女人;從<>裡堅信,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如果說年輕時的閱讀是為了一種精神食糧,為了寄託一種浪漫情懷,那麼當了老師之後的閱讀便是為了一個“飯碗”,為了給那個飯碗“鍍金”,打造一個品牌飯碗。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適者生存。我深深地意識到作為一個老師,不去學習,不去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就會被淘汰。要想立足於講壇,尤其是躋身於名講壇,唯有多讀書。

於是我以報紙、雜誌來開闊視野,啟迪思維,讓書成為我床頭的裝點,成為我夜燈下的陪伴。這些書中具體案例的分析,總結的從教經驗與教育理論,為我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大量的教學養分……生活中的鮮活材料都像汩汩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然後我又將這些清澈的泉水導入課堂,一種學習的快樂洋溢在一張張渴求知識的臉上,教室中又充滿了盎然生機……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在芸芸教師之列,平凡如我,沒有燦爛相隨,但有好好書相伴。工作之時,借鑑於書;閒暇之時,寄情於書。從法國的<>到中國的<>;從英國的<>到美國的<>;從<>到<>;從《魏書生教育文庫——班主任工作》、《賞識教育》到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這些書便是我年復一年, 輾轉搬家時的全部家當,也算是我的全部財富。就是這些書,陪我度過了13年來的單身生活。和家人分居的日子裡,沒有溫馨浪漫,亦無其樂融融,但有了書的相伴,少了一份孤獨,多了一份充實。

我自認為,讀書帶給我快樂的同時,也增加了我“飯碗”的含金量。

把閱讀變為悅讀,快樂永相伴。朋友,約嗎?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據說喜歡關注和轉發的人

越活越年輕,

人緣越來越旺,

財路越來越廣!

……

暢遊書海,一起閱讀、悅讀、約讀吧

往期回顧

山鄉,瑤寨,我已走近,你在哪裡?

還記得那些寫信的年代嗎?主播帶你品讀泛黃的歲月和文字……

當多情的雨與善感的心相逢,詩人扔掉了那把多餘的傘!

雲陽新城兩日遊攻略,天下梯城誠邀天下朋友來做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