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資本論》並不晦澀,讀起來也可以輕鬆愉悅,獲得啟發。其中對勞動二重性的分析就是這樣。

1.work和labour

勞動,在英語中可以有兩個詞來表示,一個是work,另一個是labour。雖然這兩個詞都指勞動,但是意思並不完全一樣。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Work是指創造使用價值並且在質上得到規定的勞動,也就是具體勞動。比如把麻布縫成衣服、把鐵打成鍬、把字打成文章等等,縫的勞動、打鐵的勞動、碼字的勞動都是不一樣的具體的勞動。

在這個意義上,每個人工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做的是裁縫的工作,有的人做的是鐵匠的工作,有的人做的是作者或寫手的工作。工作千差萬別,才能夠讓社會健康發展繁榮興旺,才能夠滿足人類各種不同的需要。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Labour是創造價值並且只在量上被計算的勞動,也就是抽象勞動。不論是裁縫也好、鐵匠也好、寫手也好,他們都是在勞動,都是在通過耗費身體、心理和精神上的能量,來創造有價值的產品。

在這個意義上,儘管每個人工作不一樣,但作為勞動者是一樣的、平等的。正如劉少奇曾經對時傳祥說的那樣,你掏大糞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一個是國家主席,一個是掏糞工人,只是分工不同,工作崗位不同,但實質上都是勞動者,地位上是平等的。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勞動可以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二重性。

2.為什麼有的商品很貴

勞動的二重性決定了商品的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就是使用價值和價值。一部手機可以打電話、發消息、拍照、上網、聽音樂,可以顯示身份和品味等等,總之很有用,這就是它的使用價值;這部手機值3000元,可以換3000個饅頭,總之挺貴的,這是它的價值。

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價值用來在商品交換中衡量比例關係,所以又體現為交換價值。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例如,20碼布和1件上衣,在市場價值相等。為什麼會相等呢?不是因為它們的材料一樣,事實上20碼布的布料顯然是超過1件上衣的布料的,而是因為生產20碼布付出的人類勞動和生產1件上衣付出的人類勞動是一樣的。

1克鑽石為什麼比1斤鐵貴重?因為鑽石在地殼中是很稀少的,發現鑽石要花很多的勞動時間,所以一小塊鑽石就代表了很多勞動。鐵就不一樣了。在古代,中國人從春秋中期開始就會冶鐵了。上世紀,有段時間我們大鍊鋼鐵,更是恨不得家家戶戶都開個鍊鋼爐。所以,1斤鐵就代表不了太多人類勞動了。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3.財富來自哪裡

只有勞動才是商品價值的唯一尺度,這是從亞當·斯密開始就形成的基本思想。這個思想具有重要啟示。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財富來自土地,就像美國電影《飄》傳達的思想,最後我們能擁有的就是土地。還有人認為財富就是貴金屬,其他都是假的,只有真金白銀才是真的。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如果認為財富來自土地,那麼放到今天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囤地、買房子了。很多人為此不惜做了房奴,有些國家,比如日本也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如果認為財富就是貴金屬,那麼最重要的事就是收藏金銀珠寶了。甚至談情說愛也不需要甜言蜜語,空口說話沒有太大成本,只有送來金銀首飾、珠寶玉石才能證明真摯的情意。當然,實際情況不應該是這麼回事。

悅讀《資本論》:勞動的二重性及其價值創造

如果認為勞動創造價值,財富來自奮鬥,那麼最重要的就不是外在的土地房產或金銀珠寶了。最重要的就是人,能勞動的人。人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家族興旺還是治國安邦,要在得人。能從事複雜勞動的人,能進行高科技高知識高水平勞動的人,尤其寶貴。

由此看來,那些有眼光的人之所以不會急功近利、錙銖必較,不會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反而更注重得人才、得人心,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