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一心網:知乎上有一個熱門提問,目前已經累計了超過400多萬次的瀏覽:

“20歲到30歲,你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發生了哪些大的變化?”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該問題目前被贊同最多的答案,是由上圖中這位網名叫“輞川”的網友回答的。

用了七個排比句,分別從身體、金錢、性愛、健康、責任、婚戀、心性七個方面,以簡短但直接的方式,回答了這一問題。

小心覺得這個話題很有意思,所想像借這個話題,和大家延伸探討另一個話題——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習慣

十六七歲到二十二三歲,進入到一個人三觀完整形成的最後倒計時階段。雖然畢業後的兩三年一個人的三觀還會有些許的休整和完善,但是主體上的完成,就是在二十歲出頭。

所以一定要做的事情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閱讀起碼半小時,比如每天運動起碼半小時,比如早睡早起不熬夜,比如定時定點吃飯,比如一些交往的基本禮儀。這些習慣的習成需要時間和重複,而二十歲左右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正好可以用以做這些事。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是:與上面相反的,自然就是不應該做的了。一切糟糕的生活習慣,都要從這個階段就有意識拒絕:比如抽菸和酗酒,這階段由於還沒有真正走入社會,所以需要菸酒來交際的情況基本不存在。而且煙癮和酒癮都是沾染時間越久越難以戒掉,二十多歲普遍不會有特別大的煙癮和酒癮,這個階段是戒掉這些糟糕的生活習慣的最佳時期。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金錢

在過去的五年間,小心始終都在關注和研究一個課題,就是不同的金錢觀,究竟會對一個人的貧富情況造成怎樣的影響。金錢觀的影響一般是長期性的,就是你當下的財務情況,往往取決於你五年前甚至十年前的金錢觀和生活方式。

所以

應該做的事情是:首先是投資理財的觀念要越早建立越好,最好能在十幾歲時就對金錢有所理解,把消費、儲蓄和投資之間的關係弄清楚。其次是要有強制理財的思維,無論收入高低,都一定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理財,因為理財是個複利概念,不怕起步低,就怕開始晚。開始越晚,時間的威力就越難發揮出來。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是:超前消費,這是所有錯誤的金錢觀中,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也是最容易導致個人金錢系統全面崩塌的最重要導火索。因為一旦出現超前消費,人們往往就會不自覺地接觸一種東西——借貸。而借貸,同樣屬於“複利”屬性,只不過這個複利是針對房貸者而言的。開始的幾千塊,很快就能滾成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多少年輕人的人生,還沒來得及開始就栽在了這上面。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性愛

食色性也,性愛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人而言的,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種美好體驗。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對性愛有科學和健康的理解。

所以應該做的事情:陽光、健康地看待性愛這件事,大大方方去交往一個男/女朋友。和另一半去交流和溝通對方喜歡和願意接受的性愛方式,充分了解男女之間對於性愛的不同需求和想法。性愛是一門實踐性的藝術,不會因為你每天在網上看了N多“性愛技巧”,就能成為“性愛大師”。

一定不要做的是:高危型的性愛,比如通過各種奇怪的APP約X。這種事情的糟糕之處就在於,你很難對你的約X對象的真實情況有所瞭解。如果他/她存在傳染性疾病,或者本身就有暴力犯罪傾向,很有可能一次僥倖的性行為,就會影響整個未來人生的走向,得不償失。尊重生命,所以在每一次性愛時都要做好安全措施,不要傷害性愛的對方,更不要輕易傷害未知的生命。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健康

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就人類的生理結構而言,人類在二十歲左右時達到生理活躍度的頂峰。體力、精力、記憶力、運動力等各個方面,都處於相對人生最高階段。而這一峰值,到二十五歲差不多宣告結束,並且在三十歲後全面走向下滑。

這階段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三個字——遵醫囑。在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哪些行為對身體有益,哪些行為對身體有害,其實早已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互聯網上各類醫療健康細分平臺很多,只要加以關注,就能學到很多關於健康的知識和技巧。但重要的是,你得聽醫生的話,哪怕一些事情堅持有壓力,但是也要做到自控。這些事情的益處,是在幾年後才會充分展現的。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熬夜、酗酒和暴飲暴食。其實道理很容易理解,無非是餐飲、睡眠和運動這三項的結合。年輕人由於精力旺盛,且恢復力強,所以很多人都會熬夜玩遊戲。但事實上,熬夜是所有損害人體健康行為中,最糟糕的一項,比抽菸酗酒還要嚴重。因熬夜造成的內臟損傷,並不會因為次日睡了一白天就迅速回轉。相反,它們會在若干年後,讓你感受到曾經的錯誤。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責任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在兩件事情之間做拉鋸戰,這兩件事情就是夢想和現實。夢想是什麼,是作為個體,你認為自己存活於世間的意義;而現實是什麼,是作為一個社會組成單位,你所必須要承擔的義務。

那麼應該做的事情是:有時候,責任比夢想更重要。所以你在樹立夢想的時候,就應該充分考慮到現實和責任的要求,設定出符合自己現實情況的夢想。而且要把責任,始終融入你夢想的不同階段。確保不管夢想能夠實現多高多遠,責任始終能夠按時按量完成。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是:孤注一擲,破釜沉舟。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應該明白一件事,孤注一擲這種事,從來只適合背後有人為你託底的前提下。你只看到了人家的破釜沉舟,卻不知道人家破的和沉的都只是自己的一小部分,家裡還有更大的部分。而你卻只有自己手中的部分,一旦擲錯了,就需要用未來幾年的時間進行彌補。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婚戀

二十到三十歲之間之所以能夠決定一個人後半生的走向,就在於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戀愛與婚姻。一個好的婚姻對象,絕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和人生。

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其一是要謹慎,時間始終都是看出一個人本性的最佳方式,閃戀閃婚這件事,對於多數人而言一點都沒有故事中聽上去那麼美好。其二是要選擇和自己三觀匹配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和自己長久走下去。其三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婚姻歸根結底是你和他/她兩個人的事情,別人無法替你經歷今後人生的風風雨雨。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是:以功利心或委曲求全進入婚姻。先說功利心,如果兩人的社會階層相差懸殊,那麼即使你想方設法完成了一樁婚姻,那麼功利心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終究會被暴露出來。你所得到的一切,會在後來逐一付出相應的代價。而委曲求全,則更是糟糕,不要奢望一個成年人能夠輕易改變他/她的三觀和生活方式,如果完全不認同卻又委屈自己,未來的生活只有不斷加碼的更委屈。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心性

有一句很有意思,叫做不要和年輕人講道理,因為這很可能是徒勞無功的。心性這種東西,一定是需要時間和經歷來打磨的,不會因為今天聽了一個“導師”指點,明天心性就能迅速完成蛻變與進化,這違背了最基本的事物邏輯。

最應該做的事情是:要多交好朋友,這裡說的“好朋友”,不是收入多高,地位多顯赫的朋友,而是敢於向你說真話的朋友。一個人性格上的缺陷,往往是很難自我意識的。而當自我能夠察覺時,一般是經歷了重大挫折和困哪以後。但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一個人性格上的缺陷就很容易被發現,但是卻不是所有人都會如實相告。多交幾個好朋友,就是多了幾面及早發現重大性格缺陷的鏡子,不至於發生致命錯誤。

一定不要做的事情是:在所有性格當中,年輕人最容易犯也是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急躁。事物本該一年完成,如果你強行想在半年完成,那麼就像蓋樓一樣,隱患不是立在地上,而是埋在地下。任何速成的工程,其危機都是潛藏在深處,隨時有可能爆發的。

人生最重要的20~30歲,一定要做哪些事,一定不要做哪些事?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當下。

三十歲並不是一件特別可怕的事情,也不是一個多麼尷尬的年齡。前提是,你已經深刻認清了自己能力的高低,也明白了自己願意為之奮鬥終身的方向。

可怕的從來都不是人生已經過去了多少時光,而是在接下來的時光裡,你依舊不明白到底該如何去過,從而不斷把今天過成了昨天,卻又在明天一無所獲。

已經做錯的,不妨當作人生的經歷,微笑面對;還未來臨的,明確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有所取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