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君君电影院

每天一部好看的电影

记得很久前,君君听过一句让人很不舒服的话,叫做:

老而不死,是为贼。

按照表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一个人老了却不去死,就是个害人精,是个祸害。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出自《我们俩》

当时我还在想,谁会这么歹毒,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后来查阅了典籍才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

但孔子真正的意思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而是指:年老却没有德行,给别人树立坏榜样却不去死,就是个害人贼。

原来这句话的本意是在责骂老而无德行的人,瞬间释怀。

我就说嘛,世界上哪会有人觉得人老了就该去死的?那不是太可怕了吗?

直到看完下面这部电影,我才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楢山节考》I 1983

豆瓣:8.9分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君君鉴片

《楢山节考》

适用人群:优质高分剧情片爱好者

推荐理由:真实改编,揭露人性

时 长:130min

推荐指数:★★★★★

楢(yǒu)山节考,先来解释下片名。

“楢山”是地名,“节”是习俗,“考”是考证。

楢山节,是指楢山的什么习俗呢?

传说很久以前,在日本信州的一个偏僻山村,老人一旦活到70岁,就会被大儿子亲自背上山,献给楢山神(其实就是自生自灭)。

这部电影就是日本著名导演今村昌平对这种罪恶习俗的考证和还原。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长子背母上山,献给山神

100多年前,这片叫做楢山的雪山,荒芜,寒冷,洁白得让人难以想象山下竟然居住着一群贫穷蒙昧,衣衫褴褛,浑身污秽的人们。

这个被楢山封锁着的聚落,极度缺少生存的资源,也缺少繁衍的对象。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人们世代为一口饭挣扎奔忙,每年冬天都会有人因为吃不到这口饭而扛不到第二年的春天。

每增加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张嘴吃饭,也就意味着过不了冬的危险加剧了一分。

在这里,只能吃饭不能干活的人不仅是没用的人,而且是多余的人,比如老人和小孩。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因此,他们用死去的男婴来肥沃田地,用刚出生的女婴卖钱糊口,用女人的身体去交换食物,用70岁老人的生命换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最原始的需求和极度的贫穷,使得人们像动物一样生活在这个生存困难的村落,和蛇、蟾蜍、还有数不清的昆虫一样过着

觅食、交配的生活,浑身沾满雪水,也滚满了泥土。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这里还生活着很多的寡妇,鳏(guān)夫和老处男,被压制的原始欲望如惊蛰后的蛇一般在人们身体内躁动不安。

这里没有法律,他们有自己的法则和仪式:

结婚不需要证明,谁家有口饭吃,就可以成为谁家的媳妇;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偷窃粮食的家族会被全村活埋;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寡妇和村里所有的单身男子交合以赎罪;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老人如果太健康,对家人来说是一种耻辱,这意味着:该死不死,留一张吃饭的嘴,拖全村的后腿。

家里的老人如果到了70岁了还不背上山,那么全家都会被戳脊梁骨,永远抬不起头来。

如果该上山的老人不愿乖乖就死,就会被儿子五花大绑,活活摔死;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阿玲婆就是这样一个即将被送上山的老人。

他的丈夫因为不愿意背老母亲上山而让全家成了村民唾弃的对象;

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让他的儿子倍感羞耻,以至于最后亲手杀死了他

这也让阿玲婆在临近70的时候决意上山。

为此,她用石头砸掉自己依然坚固的牙齿,好确信自己年迈,因为这在村里是一种绝对的荣耀。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阿玲婆全心全意地遵守这个艰难村落的所有伦理。

她轻易地原谅了儿子杀父的行为,并为他隐瞒,她也积极配合着村里的默契:

上山,献祭,等死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而遵守这一切,只是为了给儿子、孙子留下更多活下去的机会。

在这样的绝境之下,让族群传下去,让年轻的人活下去是唯一的人生目的,是他们最大的道德。

在这样的“大慈大悲”面前,普通的慈悲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原谅的。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送老”一说,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献祭,其实就是送死,他们和我们一样心知肚明。

由于70岁老人不同于婴儿,不是随便扔掉就可以的,他们有能力反对和反抗。

于是人们将这种规矩发展成了伦理,给它加以各种解释和仪式,使之成为一项关乎荣誉、关乎道德的戒条。

这样,老人们就不再有反对的借口,乖乖被弃成为他必须遵从的社会准则。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说到底,是为了生存,而在这种生存背后,则是一个非常原始、野蛮的社会。

这里没有伦理道德,没有人性,没有法律,更没有科学与文化,有的只是“活着”,村民的每天的生活只是“吃饭、睡觉、交配”。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万恶源于贫穷,法则和人伦被原始的欲望彻底吞噬。

绝境之下,人类只有两个目的:一是食,一是性。前者是维持生命,后者是创造生命。

而在表现“性”时,片中不时的用动物的交配来和人的性爱呼应,如蛇、鸟、蝴蝶、螳螂和猫头鹰。

原来

,当生存是一个问题之时,人和动物一样只有欲望没有爱情。人的生存甚至没有动物一样自由,人有的时候更过于无奈。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所以,尽管这是一部剧情片,但我更想把他归类为一部动物纪录片——以人为主角,掺杂着人类这种动物自带的文明和习俗。

这也就不难奇怪导演会偶尔加入各种蛇、螳螂进食、交媾的动物场面,原始而残酷。

所谓食、色,性也,人类最本质的动物性在这里被展露无遗,而原始崇拜带给人类这种动物的精神慰藉,既可怕又疯狂。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更可怕的是,片中所发生的事曾经真实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我国汉江流域湖北十堰和陕西安康、商洛一带的农村,就有很多“自死窑”

这些锲形山洞通常挖在悬崖峭壁之上,进出都很困难,与我们所熟知的巴人僰人悬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专家们将其称之为“崖墓”。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所谓“老人洞”也被称作“自死窑”、“寄死窑”、“巴人洞”等等。

据说古时用来寄放村里面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的,并只给三天的饭粮。换言之,是老人们告别人世的地方,证明古代曾有“弃老”习俗。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也有一些地区的洞穴是开在江边悬崖上的。

每年的雨季到来时,江面涨高数十米,将老人洞也整个淹没,等江水退去,洞里干干净净,不留丝毫痕迹,又是一个个新的“家”。

是江水洗去罪恶,还是老人是河神的祭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期,在政府的干预下,这个习俗才慢慢消失。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在生产力严重低下的原始和古代,虽然可以理解这种无可奈何,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村庄,怎么越看越像当年的老人洞呢?

有的时候,我不禁会想,为了活着,人类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底线?

老人活到70就被处死,何止是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