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貴生:出生入死的革命烈士

雲貴生,蒙古族,1927年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齊鎮把什村人。

1940年,年僅13歲的雲貴生跟著叔叔雲萬虎參加了李森領導的蒙古抗日遊擊隊,他是年齡最小的游擊隊員。李森發現他聰明伶俐,動作敏捷,經常派他去傳送情報或偵察敵情,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偵察員”。雖然游擊隊的生活非常艱苦,經常忍飢挨餓,但是雲貴生從來不叫苦。一次,游擊隊與日本鬼子打得異常激烈,場面非常殘酷,犧牲的戰友慘不忍睹,迸裂的腦漿與鮮血染了他一身,可是他堅持戰鬥,表現得很成熟。1940年冬天,游擊隊在一次戰鬥中被日本軍隊包圍。戰鬥進行了一天,游擊隊員傷亡不少,子彈也快打光了,李森隊長面對嚴重的形勢,決定儘快突圍出去。游擊隊員在夜色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向前奮勇衝殺。正在這時,日本軍隊架在一個山包上的機關槍猛烈開火,擋住了出路。在這危急時刻,雲貴生手裡握著兩顆手榴彈,身體就像一隻小山羊一樣靈敏,順著小土溝一溜小跑迂迴繞到敵人機槍側面,投出兩顆手榴彈,兩聲巨響後,敵人的機槍成了啞巴,游擊隊順利突圍。

1941年,雲貴生跟著李森去了革命聖地延安,進入陝北公學民族部學習。由於他以前沒有上過學,所以,學習起來很吃力,但他仍然刻苦地從識字開始,常常花費別人幾倍的時間讀書。1942年,雲貴生和李自勉、雲玲秀三人分配到陝西定邊地區警備三旅工作。當時和雲貴生在一起的戰士不少是陝北紅軍,雲貴生從他們那裡學到了紅軍的優良作風。

1945年春節前,烏蘭夫選調一部分土默特旗學生返回大青山地區,選調的幾十人中就有云貴生。他們編成一個大隊,大隊長是王建功,副大隊長是李森。抗戰勝利後,八路軍與國民黨傅作義部隊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包頭二市作戰。雲貴生跟隨李森、寒峰也到了察素齊。當時一個叫鐵蛋的察素齊蒙古人要組建一支隊伍,他們倆和鐵蛋配合默契,在很短的時間,就組織了近百人的隊伍。由於綏包戰役久戰不下,加上天寒地凍,八路軍暫時撤退,他們和鐵蛋新成立的隊伍也撤到集寧。綏蒙軍區決定,將綏包戰役中起義投誠的幾支蒙古族部隊共一千多人,組建成內蒙古自衛軍騎兵獨立旅。雲萬虎和雲貴生的隊伍編在三團三連,叔侄二人擔任正副連長。雲萬虎、雲貴生的連隊跟隨獨立旅一直轉戰於錫林郭勒、察哈爾、烏蘭察布、伊克昭盟地區。

1946年3月,騎兵獨立旅奉命去察哈爾盟執行任務,解除駐守哈卜嘎城的一股土匪武裝。騎兵旅領導決定讓雲萬虎、雲貴生、雲晨光三人帶領三團三連執行這個任務。

3月底,雲萬虎、雲貴生在龍王廟一帶突然發現了一股土匪(實際是國民黨雜牌軍),雲萬虎帶著三連向南追了一夜,天亮時在一個村子追上敵人,迅速將其包圍。雲萬虎指揮部隊發起進攻。敵人遭到突然襲擊,頓時亂作一團,在村子裡四處亂跑。雲貴生和戰士們挨家挨戶搜尋敵人。雲萬虎發現幾個敵人跑進一個屋裡,就追了進去,進門看見地下躺著一個自己的人,彎腰細看是侄兒雲貴生,渾身是血已經犧牲了。戰士們衝進屋裡,把幾個土匪都抓了出來。部隊雖然打了勝仗,繳獲了不少槍支馬匹,可是年僅19歲的雲貴生犧牲了。

後來,騎兵旅把雲貴生的遺體運回哈卜嘎城,部隊為他開了隆重的追悼會,部隊首長號召全體騎兵旅戰士向雲貴生學習,一定要把革命進行到底。追悼會後,雲貴生的遺體被安葬在哈卜嘎城(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西北方,至今長眠在那裡。

(呼和浩特市委黨校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