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為了蜀漢"出生入死",諸葛亮臨終前為何要設計除掉魏延?

據小說《三國演義》描述,諸葛亮曾料定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故臨終前授馬岱密計,囑咐馬岱待魏延造反證實後,趁他毫無防備時出其不意將其斬殺。魏延一死則叛亂可熄,而漢祚可續也!不過這畢竟是小說之言,至於魏延是否真有反心,如今早有明斷。從正史記載來看,魏延被殺這個"黑鍋"也實不該由諸葛亮來背。那麼魏延到底因何而死呢?關於演義中的"諸葛亮計殺魏延",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魏延為了蜀漢

說起魏延之死,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魏延孤傲的性格。魏延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倒是和關羽很像,忠心不容置疑,且善待士卒,但對於士大夫階層則和關羽的態度差不多,其為人多少也有點剛愎自用。而魏延孤傲的性格缺陷也使得他在朝中沒少得罪人。據史料記載,時人多避魏延鋒芒,故魏延被殺時,也無人幫他。

其二:魏延不曉時勢。魏延作為一名英勇善戰的武將,雖非有勇無謀,但有時確實看不清楚形勢。《三國志》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這裡道明瞭魏延和楊儀,姜維等人算是分道揚鑣了,但選擇諸葛亮剛死這個時間,真的合適嗎?且不說諸葛亮有明令讓全軍撤退放棄北伐,你魏延不願意放棄北伐倒還在情理之中,能得到部分親信士兵的支持,但公然領兵欲殺楊儀,這就說不過去了。時楊儀一面要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國,一面肩負撤軍大任,你魏延此時和他"火併",置蜀國安危於何處?置諸葛亮英靈於何處?

魏延為了蜀漢

其三:諸葛亮之死導致魏楊矛盾徹底爆發。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據《三國志》記載:"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刀擬儀,儀泣涕橫集。"

魏延和楊儀之間的嫌隙很深,兩人都有點恃才傲物的特點,故互相憎厭。之前有諸葛亮的調和,兩人才沒發生大沖突,而諸葛亮一時,兩人之前的"平衡"就徹底打破了。

由於魏延率先耐不住性子,在諸葛亮死後公然叫板楊儀,終被楊儀所殺,死後不但三族盡滅,還被楊儀安上了一個叛國之名,實在可惜啊!

魏延為了蜀漢

演義中說諸葛亮計殺魏延也不是毫無根據的,據《三國志》記載:"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與諸將密議卻獨缺魏延,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當時諸葛亮已經是拋棄魏延了,至於密議中是否有要殺魏延,我們不得而知,但個人認為應該是沒有的,不然也不會留部分兵權給魏延讓其斷後。而演義中之所以明寫諸葛亮設計殺魏延,一來可能卻與當年諸葛亮與諸將密議一事有關;二來也是為了彰顯諸葛亮智謀超絕,能斷身後事;其三也是呼應了之前魏延"反骨"一說,成全了魏延謀反之名!

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有好意見的話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小編溝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