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布朗登堡協奏曲,被瓦格納稱之為: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

——巴赫管絃樂曲《布朗登堡協奏曲》創作歷史及美學分析

向陽光

一、創作歷史

二、美學分析

第四首協奏曲(重點分析)

G大調,BWV1049,樂器編制:主奏:小提琴、豎笛(直笛)各2。協奏:絃樂合奏、數字低音(管樂不加入)。現代的人們都知道,巴赫的作品是巴洛克藝術之頂峰,集巴洛克風格之大成。但在巴赫的時代,一般人還不能接受他作品中那巨大的威力和新穎的獨創性。巴赫對當時庸俗的時尚不屑一顧,然而只要他想這樣做——在這首協奏曲中他確實這樣做了——他就可以令廣大保守的聽眾滿意。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這首協奏曲是整套協奏曲中最輕快的一首,對於現代的聽眾來說,這部作品可以令他們感受到洛可可式的優美與光彩。這一樂章中間部分是獨奏小提琴激動人心的快速進行。該曲共分三個樂章,獨奏樂器組由一把小提琴和兩支長笛擔任,但小提琴佔有更突出的地位,因此很像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伴奏樂器組由完整的絃樂組及演奏數字低音的古鋼琴組成。

第一樂章為快板,迴旋曲式結構,G大調,3/8 拍子。本樂章以輕盈秀美的豎笛二重奏開始。隨後小提琴加入,並擴展至整個樂隊。這個基本主題按卡農式模仿的風格一直在發展著,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獨奏小提琴,它的聲部擁有不少高難度技巧。發展部是第一樂章的核心,具有真正交響發展的巨大規模。最後,主題基本上保持原形再現。全曲清澈、透明而顯得優雅溫柔,具有濃郁的田園風味。其主題帶有民間舞曲風格,先在長笛上出現:

5 . |5 . |543 |0345 |432 |0234 |351531 |725275 |321 |0123 |217 |0712 |1 . |1 . |1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迴旋曲的主部用復調手法展開,很快轉入屬調,並在屬調上由不同的樂器交錯重複主題,通過變奏後又在主調上再現主題。它雖是復調音樂,但很類似單主題的三部曲式結構。

樂曲有兩個插部,都是由小提琴獨奏擔任。第一插部,由帶有技巧性的十六分音符琶音構成:

15315 |735217 |616416 |146321 |737527 |247254 |

①351531 |725275 |3

音樂進行中轉入D 大調、A 大調,並在旋律的展開中不時出現主部音樂中有代表性的樂匯(見上例①),而使第一插部與主部的音樂得到有機的聯繫。

主部第一次再現時移到e 小調,主題一閃而過,即開始出現不長的主題發展變化段落,最後在低音樂器的伴奏下,兩支長笛奏著相互模進的卡農而引進第二插部。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二插部轉入a 小調,由小提琴奏著三十二分音符的上下流暢遊動的旋律,有著華彩性的輝煌效果:

65436543217 | 671234536543 | 432132172176 | 567121765432 |

167123456716 | 534567123217 | 167123456345 | 6712321776543 |

兩支長笛在華麗的旋律下方以復調的手法奏著主部主題的片段,而又構成主部與插部的聯繫。

主部的第二次再現移到C 大調,主題之後,運用不同調性的色彩進行展開,終於主題又在b 小調上出現,再通過調性的變化展開,進入完整再現的主部,以G 大調、 D 大調、最後又在G 大調上出現主題而結束全曲。

樂曲中不同的樂器組合中,充分運用了音區、調性、和聲色彩的對比效果,使樂曲在優美的色彩變化中衍展。這是一首結構別緻的迴旋曲體,兩個插部象是主部主題的展開與變奏,使樂曲保留了復調音樂中單一主題的展開與發展的特徵。

第二樂章為行板,複合三段體,但各段沒有明顯的區分,充滿裝飾性的沉思氣息。e小調,3/4 拍子。樂曲的進行嚴整、流暢,富於詩意。曲調幽雅抒情,與前後兩個樂章在速度與情趣上形成鮮明的對比。主題首先在獨奏樂器組出現:

34 34 |21 24 32 |1 6 6 |6 5 - |6 12 12 |76 71 67 |5 6 6 |

2 43 4 |3 71 27 |1 3 3 |6 12 71 |2 5 5 | 4 2 - |2 1 1 |

1 7 7 |7 5 6 |67 7 . 6 |6

樂曲開始即由小提琴與兩支長笛構成類似卡農效果的回聲式的音樂進行,這種手法基本貫穿全曲,使樂曲在抒情中又帶有某種幻想的風味。實際上巴赫將這短小的樂章處理為間奏的性質,樂曲在終止時,收束在e 小調的屬和絃上,這種不穩定的終止手法,更增強了間奏的特點。最後,樂章以豎笛的華彩樂句作為結束,並直接轉入非常清新明亮的第三樂章。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三樂章為急板,是由賦格曲與意大利協奏曲的有機結合,其中小提琴上的複雜炫技與優秀的賦格結構力量交織在一起,甚至融為一體。巴赫不僅使它聽起來流暢悅耳,而且令人振奮。G大調,2/2 拍子,是一首自由發展的賦格曲,音樂的發展寬廣、輝煌——有時是獨奏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性樂段,包括音階式的樂句,以及在兩根琴絃上的複雜進行。四小節有著剛毅性格,但又顯得富有活力而跳躍的主題首先在中提琴上出現,展開了賦格曲的呈示部:

5 - 1 - |1 71 2 17 |1 5 6 3 |4 2 5 2 |3

然後主題陸續在各聲部移調出現。先在第二小提琴上以D 大調奏出答題,再在獨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聲部以主調同時出現,然後在低音絃樂和古鋼琴上同時用D 大調奏出,最後在兩支長笛的高音區以D 大調奏出。

音樂進入帶有展開性質的“對呈示部”中,主題在兩支長笛中首先輪換出現,繼之在低音絃樂組和其他樂器上以不同的調性變化再現,而獨奏小提琴以富有技巧性和華彩性的旋律貫穿始終,雖然它以對題的地位出現,但由於它的音區、色彩和華麗的進行,卻成為這段音樂的突出部分。它先以八分音符的音階與琶音形式出現:

1531 5315 |3153 1535 |1345 6713 |2456 7124 |

3567 1237 |6123 4654 |3567 1235 |4316 4164 |

隨即又以富於變化的音型出現:

7275 217652 |4274 21765432 |3531 543215 |7537 54321765 |

6316 321763 |5315 32176543 |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再以快速連音出現:

46712345 67654321 |76567123 45676543 |16712345 67176543 |

27123456 71217654 |35671234 54321765 |

最後以小提琴特有的快速同音換弦的演奏技巧,演奏著特殊的華麗旋律:

6666 6666 6565 6565 | 6666 6666 6464 6464 |

在獨奏小提琴的華麗旋律之後,又出現一次聲部群,在小提琴聲部、兩支長笛、低音絃樂和古鋼琴上先後以不同的調性出現主題與答題,進行著展開與變奏,而形成插部。

再現部中主題在主調上由不同樂器以密接合應形式出現,整個再現部比呈示部有較大的縮減,但卻有較完美的結束部分。最後低音絃樂和古鋼琴奏出主題,兩支長笛以密接合應奏著答題而結束全曲。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五首協奏曲

D大調,BWV1050,樂器編制:主奏:長笛、小提琴、撥絃古鋼琴各1。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1。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鍵琴的效果,它是6首《布朗登堡協奏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該由三個樂章所組成。其獨奏樂器包括了三個基本獨奏樂器——長笛、小提琴和羽管鍵琴。在柯滕宮廷的室內樂活動中,巴赫本人通常演奏中提琴。但在這部協奏曲的演奏中,巴赫卻破例演奏大鍵琴。這部作品中大鍵琴的聲部非常突出,甚至掩蓋了另外兩個獨奏樂器(橫笛和小提琴),因此這首協奏曲有時也被認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大鍵琴協奏曲。顯然,羽管鍵琴的比重勝過其他獨奏樂器。

第一樂章為快板,開始的主題是八小節的樂隊全奏,生動活潑,氣勢宏偉。接著獨奏樂器(橫笛、小提琴和大鍵琴)依次進入,樂隊有時插入,依第一主題的樣式演奏。然後在小提琴、長笛、撥絃古鋼琴互相嬉弄過程中引出各種各樣輕巧的樂思。隨著音樂的發展,大鍵琴越來越佔據了主導地位,發展為宏偉的五十六小節的華彩獨奏。前半部分是歡欣的表達和雅緻的抒發,彷彿是一隻小鳥扇動著輕快的翅膀乘風而上,鑽入雲間,此時出現的長笛聲描寫出了雲朵間的人間罕見的瑰麗景象,令人沉醉;小鳥自由翱翔,有如飛翔在夢境一般。而後半部分那段太過華麗的羽管鍵琴獨奏顯得尤為混亂,有如不期而遇的暴風雨打碎了小鳥美好的夢。美夢也變成了超越邏輯的噩夢。聽者很難從這段音樂獲得美感。唯一感到舒暢的是,最後20秒主旋律的迴歸終於使聽者如釋重負,小鳥也從噩夢中驚醒,看到眼前還是之前那樣的魅力,也高興地鳴叫起來。最後,此樂章用開始的全奏作為結束。

第二樂章巴赫最初標註為廣板,後來改為“深情的”。這一樂章只剩下三件獨奏樂器——橫笛、小提琴和大鍵琴用復調進行的方式在進行著親密的對話。但巴赫將大鍵琴左右手寫成兩個聲部,分別構成兩件樂器,因此可以看作是三件樂器的四重奏,故而充分展現了巴赫對織體編制的高度技巧。這一樂章是深情的,開篇就給人以一種憂鬱深沉的感受,有如對家鄉深深的思念,這種沉重的憂思貫穿整個樂章。受傷的小鳥飛不起來,身體又被雨淋溼了,不時的寒風吹得它瑟瑟發抖。它想回到自己溫暖的巢穴,卻無能為力。獨自蹣跚在冰冷的大街上,沒有人理會它。就連流浪狗對它也不屑一顧。它想,也許死了,都比現在這樣好。美好的畫面在記憶中盤旋,自己卻無力將它實現。失望的淚滴落了下來。憂鬱、失望、孤寂的情感正是由小提琴間斷而耐人尋味的旋律表現的。憂鬱的主旋律在結尾再次響起,小鳥孤零零的走向大街的盡頭,消失在地平線。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三樂章為快板,三段體,是一首振奮昂揚的賦格曲。第一、第三部分是賦格風格的,賦格的主題先由獨奏小提琴奏出,接著就是獨奏橫笛的模仿,然後是大鍵琴,先左手,再右手加以模仿,最後是樂隊的全奏。中間部分更為輕巧,幾乎有點像後期古典派發展部的風格,整個樂章各種技術手法交織,豐富多彩,力度的變化幅度很大。開篇的小提琴與長笛相互唱和的歡快旋律尤其讓人難忘,彷彿小鳥是一個男孩,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帶著自己的小狗蹦蹦跳跳地給小鎮上的鄰居送報紙。一路上吹著口哨,跟叔叔阿姨們打著招呼,小狗也配合地旺旺的叫著。突然,他遠遠望見自己暗戀已久的那個女孩,口哨也戛然而止,腳步也放慢了。心裡不由得緊張起來。害羞的他提心吊膽地藏了起來,送報紙的工作也忘記了,小狗不懂事地仍在“汪汪”地叫著。那個女孩被小狗的叫聲吸引了,小心翼翼地走過來,卻也發現在牆角藏著的正是自己喜歡的男孩。小狗似乎明白男孩的心思,更加興奮地叫著。男孩只是低頭怒斥小狗,不敢抬頭。女孩看懂了男孩的心思,上前拉起了男孩的手,男孩既受寵若驚,又如釋重負。他們手牽著手,一起前後搖擺,帶著仍在興奮地叫著的小狗,歡快地走在小鎮的街上。

第六首協奏曲

降B大調,BWV1051,樂器編制: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2。協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鍵琴各2。巴赫在創作這首協奏曲時,必定考慮到了兩個重要的演奏者——他自己和柯滕的主人利奧波德王子。巴赫通常演奏中提琴,而王子本人則通常演奏古大提琴。因此,這個全部是絃樂器演奏的協奏曲沒有小提琴聲部。由於樂隊中全是一些音域較低的絃樂器,從而使這首協奏曲具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色彩。這一首被音樂研究家認為是6首協奏曲中最早的一首,它實際是一首為兩把獨奏中提琴用的協奏曲。全曲共3個樂章:

第一樂章為快板,三段體,在古大提琴與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朝氣蓬勃的卡農,其它主題也以卡農的方式呈現。第一中提琴先奏出主題,第二中提琴追隨於後,演奏同一旋律,不同之處在於,第二中提琴晚半拍開始,始終和第一聲部形成切分,追逐持續達十六小節。這段追逐結束後出現第二主題,它後來成為一個疊句,在不同的調中重複三次,結束時轉入降 B主調,開始的卡農得到完成的重新陳述。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二樂章是從容的快板,雖然是賦格曲,但充滿平靜和細膩的感情。主題主要由中提琴奏出,其他的低音聲部用均勻的步調伴隨著它。音樂進入高潮時,在低聲部中出現了樂章主題開頭的個別音調,然後是整個主題的呈現。樂章結束前,還可以聽到大提琴的一段富於表情的獨奏。這一樂章把悲哀與平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突出兩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裝飾。

第三樂章為快板,它的節奏特點接近吉格舞曲,生動活潑。基本主題一度曾被流暢而帶有戲謔意味的間奏式插段所代替,但在樂章的發展中相繼出現的其他一些插段,都是建立在基本主題的音調之上的。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體構成,此樂章卻是近似不規則的迴旋曲形式。其疊句是第一樂章開始處樂句的變型,和第一樂章一樣,也是圍繞反覆出現的疊句而構成,其間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輕快的對話和快速樂句。獨奏中提琴聲部擁有一些難度很高的技巧。巴赫以精湛的對位技巧賦予復調音樂無限的魅力。

總的來說,《布朗登堡協奏曲》(六首)的風格迥異,不僅樂器組合彼此不同,而且協奏方式也各異。第一、三、六首中沒有獨奏樂器組顯現,協奏關係表現為在樂隊分與合的佈局之中,接近室內交響樂的風格。第二首是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號的四重協奏曲,高音小號和第一協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現代的樂隊中是很難聽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兩支長笛的三重協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鍵琴、小提琴和長笛的三重協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該首協奏曲在第一樂章結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鍵琴獨奏,或許正是現代協奏曲中華彩樂段的鼻祖。

這六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都是以活潑明快的氣氛開始。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音樂,體面、歡樂、有點趾高氣揚,是當時這類音樂的標籤,適用於任何儀式、慶典、宴會等場面。整個樂章只建立在一個單一的主題之上。巴赫在創作上堅持著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則,在一個音樂內核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才能。這或許會被認為是一種單調的音樂,因為它不像現代的協奏曲,對比的主題形象,產生二元的戲劇效果,戲劇效果產生故事。我們已經習慣了聽故事,一旦沒有聽到所期望的戲劇效果,便會感覺音樂平淡。其實,我們應該學會每次尋聽一種情感,多數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過的嗎?

第二樂章都是抒情的慢板。這裡既有沉思、憂傷情緒,又有充滿詩意的田園畫卷。聆聽這一樂章,不求在音樂中得到什麼,只需放鬆身心,享受緩緩流過的音樂時光。

傳統的熱情又回到第三樂章。巴赫在這裡向我們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賦格體結束。巴赫將這種對位音樂的最高形式發展到了頂峰,後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這位巨人。一個音樂主題飛翔在樂隊的各個聲部之間,變化多端、穿梭往來。賦格曲就像延綿起伏的山脈、海浪一樣,錯落有致,樂隊中每個聲部的個性都能被聽到。第一、三、六首採用民間舞曲體裁,熱烈歡快的民間舞蹈正適合套曲的結束。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巴赫的音樂猶如美麗的建築,從細節到整體都和諧完美。欣賞巴赫的音樂,不要期望會給你講故事,也不要指望他的音樂會帶給你過度的感情宣洩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樂在這裡僅僅提供最基本的情緒元素,讓你在平靜中感覺音樂在心中流過,感覺這一磚一石建起來的音樂殿堂。

《布朗登堡協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煙海的作品目錄中並不醒目,但卻是管絃樂作品中的典範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樂團的保留曲目。《布朗登堡協奏曲》擺脫了巴羅克音樂的浮華與千篇一律,用一種和平的心態向世人展示當時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而這套作品精巧的創作技法與完美和諧的結構又成為歐洲管絃樂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高爾基曾評價巴赫說:“如果把偉大的作曲家想象為山脈,那麼巴赫這一山峰當是高高聳入白雲之上的。那是永遠有熾熱的太陽光照射、覆蓋著的冰雪般閃耀奪目的白頂,巴赫的音樂就是這樣純潔、明亮到結晶的程度。”

向陽光簡介

《布朗登堡協奏曲》是巴赫於復調音樂時代最輝煌的一部作品(下)

湖南臨湘人,大學文化,中學音樂高級教師,國際作者作曲者聯合會(CISAC)會員、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會員、中國二胡學會會員、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會員、湖南省音樂評論家協會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得者、中國音樂學院全國藝術水平考級優秀指導老師。《音樂教育與創作》專欄作家,先後在國內外發表文藝作品、音教論文800餘首(篇) 。《沁園春·國慶感懷》《西江月·祖國六旬贊》《清平樂·黨誕九秩感賦》《鷓古天·頌十八大》《搗練子·盛世召開十八大》等40餘首詩詞、15條語錄榮獲全球華人聯合會(HRA)、世界華人作家協會金獎、特等獎;《美麗臨湘·組詩》(26首)榮獲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最佳獎;《中華輝煌》等2首歌詞獲湖南省文聯一等獎;作品榮入《全球優秀華人詩歌頌典》《古今中外名家語錄精編》等6部詩歌銘言集。《獻給老師的禮物》等8件作品參加了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舉辦的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系列大展並獲銅鼎獎;《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賞析》等2篇美學論文榮膺“世界學術貢獻獎”金獎;《摭論素質教育中的器樂教學》等10餘篇論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評為一、二、三等獎; 8篇論文蟬聯湖南省教科院一等獎; 4首歌曲獲全國徵歌大賽金、銀獎;《我的中華》《我們擁抱春天》等50餘首歌曲入選《全國教師作曲家歌曲集》《中國當代優秀校園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樂文化與素質教育》《中國音教十家優秀歌曲專集》等10餘部。藝術成就簡介及代表作入選《湖南文藝六十年(1953-2013)·音樂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