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布朗登堡协奏曲,被瓦格纳称之为:一切音乐中最惊人的奇迹

——巴赫管弦乐曲《布朗登堡协奏曲》创作历史及美学分析

向阳光

一、创作历史

二、美学分析

第四首协奏曲(重点分析)

G大调,BWV1049,乐器编制:主奏:小提琴、竖笛(直笛)各2。协奏:弦乐合奏、数字低音(管乐不加入)。现代的人们都知道,巴赫的作品是巴洛克艺术之顶峰,集巴洛克风格之大成。但在巴赫的时代,一般人还不能接受他作品中那巨大的威力和新颖的独创性。巴赫对当时庸俗的时尚不屑一顾,然而只要他想这样做——在这首协奏曲中他确实这样做了——他就可以令广大保守的听众满意。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这首协奏曲是整套协奏曲中最轻快的一首,对于现代的听众来说,这部作品可以令他们感受到洛可可式的优美与光彩。这一乐章中间部分是独奏小提琴激动人心的快速进行。该曲共分三个乐章,独奏乐器组由一把小提琴和两支长笛担任,但小提琴占有更突出的地位,因此很像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伴奏乐器组由完整的弦乐组及演奏数字低音的古钢琴组成。

第一乐章为快板,回旋曲式结构,G大调,3/8 拍子。本乐章以轻盈秀美的竖笛二重奏开始。随后小提琴加入,并扩展至整个乐队。这个基本主题按卡农式模仿的风格一直在发展着,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独奏小提琴,它的声部拥有不少高难度技巧。发展部是第一乐章的核心,具有真正交响发展的巨大规模。最后,主题基本上保持原形再现。全曲清澈、透明而显得优雅温柔,具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其主题带有民间舞曲风格,先在长笛上出现:

5 . |5 . |543 |0345 |432 |0234 |351531 |725275 |321 |0123 |217 |0712 |1 . |1 . |1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回旋曲的主部用复调手法展开,很快转入属调,并在属调上由不同的乐器交错重复主题,通过变奏后又在主调上再现主题。它虽是复调音乐,但很类似单主题的三部曲式结构。

乐曲有两个插部,都是由小提琴独奏担任。第一插部,由带有技巧性的十六分音符琶音构成:

15315 |735217 |616416 |146321 |737527 |247254 |

①351531 |725275 |3

音乐进行中转入D 大调、A 大调,并在旋律的展开中不时出现主部音乐中有代表性的乐汇(见上例①),而使第一插部与主部的音乐得到有机的联系。

主部第一次再现时移到e 小调,主题一闪而过,即开始出现不长的主题发展变化段落,最后在低音乐器的伴奏下,两支长笛奏着相互模进的卡农而引进第二插部。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二插部转入a 小调,由小提琴奏着三十二分音符的上下流畅游动的旋律,有着华彩性的辉煌效果:

65436543217 | 671234536543 | 432132172176 | 567121765432 |

167123456716 | 534567123217 | 167123456345 | 6712321776543 |

两支长笛在华丽的旋律下方以复调的手法奏着主部主题的片段,而又构成主部与插部的联系。

主部的第二次再现移到C 大调,主题之后,运用不同调性的色彩进行展开,终于主题又在b 小调上出现,再通过调性的变化展开,进入完整再现的主部,以G 大调、 D 大调、最后又在G 大调上出现主题而结束全曲。

乐曲中不同的乐器组合中,充分运用了音区、调性、和声色彩的对比效果,使乐曲在优美的色彩变化中衍展。这是一首结构别致的回旋曲体,两个插部象是主部主题的展开与变奏,使乐曲保留了复调音乐中单一主题的展开与发展的特征。

第二乐章为行板,复合三段体,但各段没有明显的区分,充满装饰性的沉思气息。e小调,3/4 拍子。乐曲的进行严整、流畅,富于诗意。曲调幽雅抒情,与前后两个乐章在速度与情趣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主题首先在独奏乐器组出现:

34 34 |21 24 32 |1 6 6 |6 5 - |6 12 12 |76 71 67 |5 6 6 |

2 43 4 |3 71 27 |1 3 3 |6 12 71 |2 5 5 | 4 2 - |2 1 1 |

1 7 7 |7 5 6 |67 7 . 6 |6

乐曲开始即由小提琴与两支长笛构成类似卡农效果的回声式的音乐进行,这种手法基本贯穿全曲,使乐曲在抒情中又带有某种幻想的风味。实际上巴赫将这短小的乐章处理为间奏的性质,乐曲在终止时,收束在e 小调的属和弦上,这种不稳定的终止手法,更增强了间奏的特点。最后,乐章以竖笛的华彩乐句作为结束,并直接转入非常清新明亮的第三乐章。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三乐章为急板,是由赋格曲与意大利协奏曲的有机结合,其中小提琴上的复杂炫技与优秀的赋格结构力量交织在一起,甚至融为一体。巴赫不仅使它听起来流畅悦耳,而且令人振奋。G大调,2/2 拍子,是一首自由发展的赋格曲,音乐的发展宽广、辉煌——有时是独奏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性乐段,包括音阶式的乐句,以及在两根琴弦上的复杂进行。四小节有着刚毅性格,但又显得富有活力而跳跃的主题首先在中提琴上出现,展开了赋格曲的呈示部:

5 - 1 - |1 71 2 17 |1 5 6 3 |4 2 5 2 |3

然后主题陆续在各声部移调出现。先在第二小提琴上以D 大调奏出答题,再在独奏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以主调同时出现,然后在低音弦乐和古钢琴上同时用D 大调奏出,最后在两支长笛的高音区以D 大调奏出。

音乐进入带有展开性质的“对呈示部”中,主题在两支长笛中首先轮换出现,继之在低音弦乐组和其他乐器上以不同的调性变化再现,而独奏小提琴以富有技巧性和华彩性的旋律贯穿始终,虽然它以对题的地位出现,但由于它的音区、色彩和华丽的进行,却成为这段音乐的突出部分。它先以八分音符的音阶与琶音形式出现:

1531 5315 |3153 1535 |1345 6713 |2456 7124 |

3567 1237 |6123 4654 |3567 1235 |4316 4164 |

随即又以富于变化的音型出现:

7275 217652 |4274 21765432 |3531 543215 |7537 54321765 |

6316 321763 |5315 32176543 |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再以快速连音出现:

46712345 67654321 |76567123 45676543 |16712345 67176543 |

27123456 71217654 |35671234 54321765 |

最后以小提琴特有的快速同音换弦的演奏技巧,演奏着特殊的华丽旋律:

6666 6666 6565 6565 | 6666 6666 6464 6464 |

在独奏小提琴的华丽旋律之后,又出现一次声部群,在小提琴声部、两支长笛、低音弦乐和古钢琴上先后以不同的调性出现主题与答题,进行着展开与变奏,而形成插部。

再现部中主题在主调上由不同乐器以密接合应形式出现,整个再现部比呈示部有较大的缩减,但却有较完美的结束部分。最后低音弦乐和古钢琴奏出主题,两支长笛以密接合应奏着答题而结束全曲。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五首协奏曲

D大调,BWV1050,乐器编制:主奏:长笛、小提琴、拨弦古钢琴各1。协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1。这首作品突出的是大键琴的效果,它是6首《布朗登堡协奏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该由三个乐章所组成。其独奏乐器包括了三个基本独奏乐器——长笛、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在柯滕宫廷的室内乐活动中,巴赫本人通常演奏中提琴。但在这部协奏曲的演奏中,巴赫却破例演奏大键琴。这部作品中大键琴的声部非常突出,甚至掩盖了另外两个独奏乐器(横笛和小提琴),因此这首协奏曲有时也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大键琴协奏曲。显然,羽管键琴的比重胜过其他独奏乐器。

第一乐章为快板,开始的主题是八小节的乐队全奏,生动活泼,气势宏伟。接着独奏乐器(横笛、小提琴和大键琴)依次进入,乐队有时插入,依第一主题的样式演奏。然后在小提琴、长笛、拨弦古钢琴互相嬉弄过程中引出各种各样轻巧的乐思。随着音乐的发展,大键琴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发展为宏伟的五十六小节的华彩独奏。前半部分是欢欣的表达和雅致的抒发,仿佛是一只小鸟扇动着轻快的翅膀乘风而上,钻入云间,此时出现的长笛声描写出了云朵间的人间罕见的瑰丽景象,令人沉醉;小鸟自由翱翔,有如飞翔在梦境一般。而后半部分那段太过华丽的羽管键琴独奏显得尤为混乱,有如不期而遇的暴风雨打碎了小鸟美好的梦。美梦也变成了超越逻辑的噩梦。听者很难从这段音乐获得美感。唯一感到舒畅的是,最后20秒主旋律的回归终于使听者如释重负,小鸟也从噩梦中惊醒,看到眼前还是之前那样的魅力,也高兴地鸣叫起来。最后,此乐章用开始的全奏作为结束。

第二乐章巴赫最初标注为广板,后来改为“深情的”。这一乐章只剩下三件独奏乐器——横笛、小提琴和大键琴用复调进行的方式在进行着亲密的对话。但巴赫将大键琴左右手写成两个声部,分别构成两件乐器,因此可以看作是三件乐器的四重奏,故而充分展现了巴赫对织体编制的高度技巧。这一乐章是深情的,开篇就给人以一种忧郁深沉的感受,有如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这种沉重的忧思贯穿整个乐章。受伤的小鸟飞不起来,身体又被雨淋湿了,不时的寒风吹得它瑟瑟发抖。它想回到自己温暖的巢穴,却无能为力。独自蹒跚在冰冷的大街上,没有人理会它。就连流浪狗对它也不屑一顾。它想,也许死了,都比现在这样好。美好的画面在记忆中盘旋,自己却无力将它实现。失望的泪滴落了下来。忧郁、失望、孤寂的情感正是由小提琴间断而耐人寻味的旋律表现的。忧郁的主旋律在结尾再次响起,小鸟孤零零的走向大街的尽头,消失在地平线。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三乐章为快板,三段体,是一首振奋昂扬的赋格曲。第一、第三部分是赋格风格的,赋格的主题先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接着就是独奏横笛的模仿,然后是大键琴,先左手,再右手加以模仿,最后是乐队的全奏。中间部分更为轻巧,几乎有点像后期古典派发展部的风格,整个乐章各种技术手法交织,丰富多彩,力度的变化幅度很大。开篇的小提琴与长笛相互唱和的欢快旋律尤其让人难忘,仿佛小鸟是一个男孩,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带着自己的小狗蹦蹦跳跳地给小镇上的邻居送报纸。一路上吹着口哨,跟叔叔阿姨们打着招呼,小狗也配合地旺旺的叫着。突然,他远远望见自己暗恋已久的那个女孩,口哨也戛然而止,脚步也放慢了。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害羞的他提心吊胆地藏了起来,送报纸的工作也忘记了,小狗不懂事地仍在“汪汪”地叫着。那个女孩被小狗的叫声吸引了,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却也发现在墙角藏着的正是自己喜欢的男孩。小狗似乎明白男孩的心思,更加兴奋地叫着。男孩只是低头怒斥小狗,不敢抬头。女孩看懂了男孩的心思,上前拉起了男孩的手,男孩既受宠若惊,又如释重负。他们手牵着手,一起前后摇摆,带着仍在兴奋地叫着的小狗,欢快地走在小镇的街上。

第六首协奏曲

降B大调,BWV1051,乐器编制:主奏:古中提琴、古大提琴各2。协奏: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及大键琴各2。巴赫在创作这首协奏曲时,必定考虑到了两个重要的演奏者——他自己和柯滕的主人利奥波德王子。巴赫通常演奏中提琴,而王子本人则通常演奏古大提琴。因此,这个全部是弦乐器演奏的协奏曲没有小提琴声部。由于乐队中全是一些音域较低的弦乐器,从而使这首协奏曲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这一首被音乐研究家认为是6首协奏曲中最早的一首,它实际是一首为两把独奏中提琴用的协奏曲。全曲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快板,三段体,在古大提琴与低音的八分音符上,古中提琴奏出朝气蓬勃的卡农,其它主题也以卡农的方式呈现。第一中提琴先奏出主题,第二中提琴追随于后,演奏同一旋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中提琴晚半拍开始,始终和第一声部形成切分,追逐持续达十六小节。这段追逐结束后出现第二主题,它后来成为一个叠句,在不同的调中重复三次,结束时转入降 B主调,开始的卡农得到完成的重新陈述。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第二乐章是从容的快板,虽然是赋格曲,但充满平静和细腻的感情。主题主要由中提琴奏出,其他的低音声部用均匀的步调伴随着它。音乐进入高潮时,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乐章主题开头的个别音调,然后是整个主题的呈现。乐章结束前,还可以听到大提琴的一段富于表情的独奏。这一乐章把悲哀与平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两把古中提琴的二重奏,大提琴只作装饰。

第三乐章为快板,它的节奏特点接近吉格舞曲,生动活泼。基本主题一度曾被流畅而带有戏谑意味的间奏式插段所代替,但在乐章的发展中相继出现的其他一些插段,都是建立在基本主题的音调之上的。吉格舞曲通常以二段体构成,此乐章却是近似不规则的回旋曲形式。其叠句是第一乐章开始处乐句的变型,和第一乐章一样,也是围绕反复出现的叠句而构成,其间引入二把古中提琴轻快的对话和快速乐句。独奏中提琴声部拥有一些难度很高的技巧。巴赫以精湛的对位技巧赋予复调音乐无限的魅力。

总的来说,《布朗登堡协奏曲》(六首)的风格迥异,不仅乐器组合彼此不同,而且协奏方式也各异。第一、三、六首中没有独奏乐器组显现,协奏关系表现为在乐队分与合的布局之中,接近室内交响乐的风格。第二首是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高音小号的四重协奏曲,高音小号和第一协奏曲中高音小提琴的音色,在现代的乐队中是很难听到的。第四首是小提琴和两支长笛的三重协奏曲。第五首是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

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趾高气扬,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创作上坚持着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单调的音乐,因为它不像现代的协奏曲,对比的主题形象,产生二元的戏剧效果,戏剧效果产生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听故事,一旦没有听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便会感觉音乐平淡。其实,我们应该学会每次寻听一种情感,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过的吗?

第二乐章都是抒情的慢板。这里既有沉思、忧伤情绪,又有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聆听这一乐章,不求在音乐中得到什么,只需放松身心,享受缓缓流过的音乐时光。

传统的热情又回到第三乐章。巴赫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赋格体结束。巴赫将这种对位音乐的最高形式发展到了顶峰,后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这位巨人。一个音乐主题飞翔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之间,变化多端、穿梭往来。赋格曲就像延绵起伏的山脉、海浪一样,错落有致,乐队中每个声部的个性都能被听到。第一、三、六首采用民间舞曲体裁,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正适合套曲的结束。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巴赫的音乐犹如美丽的建筑,从细节到整体都和谐完美。欣赏巴赫的音乐,不要期望会给你讲故事,也不要指望他的音乐会带给你过度的感情宣泄或令人震撼的效果。音乐在这里仅仅提供最基本的情绪元素,让你在平静中感觉音乐在心中流过,感觉这一砖一石建起来的音乐殿堂。

《布朗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布朗登堡协奏曲》摆脱了巴罗克音乐的浮华与千篇一律,用一种和平的心态向世人展示当时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而这套作品精巧的创作技法与完美和谐的结构又成为欧洲管弦乐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高尔基曾评价巴赫说:“如果把伟大的作曲家想象为山脉,那么巴赫这一山峰当是高高耸入白云之上的。那是永远有炽热的太阳光照射、覆盖着的冰雪般闪耀夺目的白顶,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纯洁、明亮到结晶的程度。”

向阳光简介

《布朗登堡协奏曲》是巴赫于复调音乐时代最辉煌的一部作品(下)

湖南临湘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音乐学院全国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音乐教育与创作》专栏作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文艺作品、音教论文800余首(篇) 。《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古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等40余首诗词、15条语录荣获全球华人联合会(HRA)、世界华人作家协会金奖、特等奖;《美丽临湘·组诗》(26首)荣获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作品荣入《全球优秀华人诗歌颂典》《古今中外名家语录精编》等6部诗歌铭言集。《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二、三等奖; 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 4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5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等8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等10余部。艺术成就简介及代表作入选《湖南文艺六十年(1953-2013)·音乐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