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法治護航群眾勤勞致富

積石山縣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是國家層面的深度貧困地區。近年來,積石山縣以勵精圖治的精神,踏石留印的力度開展精準扶貧,並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先扶智,在深度貧困的積石山縣,教育始終放在發展的首位。在保障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上,法律的觸角也一直在延伸。

今年3月7日,積石山縣首例因輟學引發的“官告民”案件,在小關鄉海拔2200多米的大茨灘村委會廣場上以巡迴開庭的方式公開進行了審理。200多名村社幹部和群眾參加了旁聽,鑑於被告馬某甲、馬某乙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已將孩子送到學校上學的事實,法庭當庭准予原告小關鄉人民政府撤訴,該案得以圓滿解決。

庭審過程中,法官以案釋法,使旁聽群眾和家長認識到了“不讓孩子上學是違法的”,通過這次巡迴開庭,為全縣控輟保學工作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積石山縣為使控輟保學專項活動取得實效,抽調政法幹警,深入全縣17個鄉鎮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受教育群眾達50000多人。

近年來,積石山縣下大氣力抓矛盾糾紛調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依法調解矛盾糾紛,助力群眾勤勞致富。

2016年11月16日,鋪川鄉曹家社和郭幹鄉陽窪何家社之間的硬化道路竣工,標誌著一起長達10年的矛盾糾紛徹底化解。據瞭解,這兩個社曾因道路問題多次發生矛盾糾紛,被臨夏州列為重大信訪積案,要求重點化解。積石山縣高度重視,詳細開展入戶摸底調查,召開村民大會,疏導群眾情緒,並在法律層面進行耐心講解,要求群眾做學法守法公民,最終化解了此起矛盾,也為開展脫貧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柳溝鄉陽山村是積石山縣“三變”改革的鄉級試點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該村創新農村“三變”改革方式,採用“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村民以土地入股種植中藥材,使村民變成“新股民”和“職業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