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已成過去時!“賣身”2月後摩拜亮大招,和滴滴正面剛?

文/財經雜壇

共享單車已成過去時!“賣身”2月後摩拜亮大招,和滴滴正面剛?

在“賣身”不足兩月後,共享單車的領軍企業之一摩拜已決定在共享汽車上大幹一番,但這可能是個餿主意。

近日,新特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先越表示,首款A0級汽車已經定型。到今年10月,他們將向摩拜交付定製化生產的共享汽車。這也意味著,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摩拜)將進入共享汽車領域。

據悉,新特汽車與摩拜共同成立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共享汽車服務平臺,提供純電動汽車租賃服務,用戶可在摩拜APP上申請借用汽車。

還有消息稱,新特設計,一汽製造(採用一汽馬自達生產線),摩拜運營,依託貴安新區的汽車產業鏈,打造經濟型、適用性極強的定製版共享汽車。

此外,今年年初,一汽轎車曾稱有意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成為貴安新區摩拜出行的股東。不過,工商信息系統查詢網站裡尚未看到一汽轎車入股的信息。

頗具玩味的是,也就在近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共享汽車: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文章認為,從需求角度看,共享單車解決的是用戶出行1至3公里的痛點,而共享汽車致力於用戶15至100公里的多樣化出行需求。1至3公里的出行需求,遠遠大於15至100公里的需求。這是共享汽車無法和共享單車競爭的市場基礎。

從產品角度看,中國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下至少年兒童,上至大叔大媽,幾乎沒有不會騎自行車的。而起步較晚的汽車雖然近年來呈井噴之勢,但至今C1機動車駕駛證持有者仍只佔我國總人數的少數。這是共享汽車無法比擬共享單車的天然劣勢。

從運營成本看,一是單車的實物成本價值與汽車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二是單車不受牌照限制,在資本允許的情況下能進行無限量擴張,而共享汽車卻是“一照難求”;三是共享單車因其小巧方便,可以免費佔用公共停車資源,而共享汽車則必須要租賃正規的停車位來停放。

簡言之,共享汽車前途並不被官媒看好,且認為擴張不能太快。

這並非杞人憂天。不久前的5月17日,麻瓜出行共享汽車停止運營。而2017年10月,在北京地區運營的共享汽車品牌EZZY突然對公司員工宣佈公司解散。接二連三的共享汽車玩家倒閉的消息也證明了共享汽車的確是一個燒錢還不討好的買賣。

那摩拜為何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要知道,即便摩拜成功“賣身”給美團後,其商業模式仍然存在爭議。

今年4月初,摩拜就美團收購案舉辦股東會議,最終確定美團以 35% 美團點評股權(11億美元)、65% 的現金(16 億美元),共計 27 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單車。

但被美團收購後,摩拜乃至整個共享單車領域的陰影反而加重了。原因是共享單車至今尚未找到如何盈利。根據藍鯨TMT公佈的摩拜財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摩拜持有現金37.52億元,欠供應商10億元,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

共享單車已成過去時!“賣身”2月後摩拜亮大招,和滴滴正面剛?

另外,摩拜每月運營支出超過4億元,2017年12月單月營收為1.1億元人民幣,每車每天僅週轉1次。鑑於單車報廢導致訂單規模下降,為了維持訂單不下滑,需要每年投入8億-10億美元的運營費用和固定資產投入。

甭管這則消息真假,共享單車燒錢乃是不爭的事實。請注意,共享汽車更是個燒錢的買賣。難道兩個燒錢的買賣加一起就能負負得正嗎?

顯然這不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那麼摩拜為何要跨界共享汽車呢?

這可能還要從美團與滴滴在網約車領域的爭鬥開始。2017年2月,美團在南京突然上線了打車業務。在南京試水10個月後,美團打車擬向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等7個城市擴張。

美團創始人王興的野心巨大,他曾對網約車行業的未來如此判斷:“一個行業都應該有至少兩家參與者,既是競爭也是合作,這樣對用戶和商家都會更好。”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剩下的兩家中的一家肯定有美團。

於是,拿著10億美元與滴滴開戰。雙方你來往,燒錢無數。若不是監管叫停,再加上最近滴滴倒黴的遇到一系列事情後,雙方還不知道要燒錢大戰到何時。不過,對於網約車這個燒錢巨大的“坑”來說,10億美元最多就是“小兒科”的水準。要知道,滴滴到現在已經砸進去200億美元,尚未盈利。

王興雖然表現的底氣十足,但他肯定得考慮燒錢能挺多久的本能疑問。於是,讓美團系能夠多進入網約車領域不一定是好主意,但對於現在的美團來說也是一種備選方案之一。這樣,摩拜進入共享汽車領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但共享汽車並不賺錢,美團讓摩拜進入共享汽車領域會不會讓“窟窿”越來越大,最終導致資金鍊鍛鍊而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呢?答案是很有可能。

共享單車已成過去時!“賣身”2月後摩拜亮大招,和滴滴正面剛?

由此,摩拜做共享汽車的另外一個目的逐漸清晰起來——新一輪故事會開始,美團正在為摩拜尋找下一個接盤俠。

當然,摩拜把共享汽車的試水地放在貴陽大家也心知肚明。沒準在相關政策扶持下,摩拜共享汽車在貴陽賺錢了呢?這對背後的美團來說百無一害。

不得不提醒的是,負負得正僅限於算術題。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這兩個眼下時髦的行業都未能找到盈利的根本原因是——從一開始就是扯著共享大旗做買賣的商業行為。請繫好安全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