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保養誤區有哪些,你中了幾個?

綠道成

 

  1、以為機油加的越多越好

  機油加得過多好像是許多車主的通病,他們以為加多一點機油能多用點時間,其實,這種方式會損傷發動機,因為在發動機中,潤滑油過多,會增加曲軸的轉動阻力,降低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造成車輛燒機油、冒藍煙,以致油耗增加,加速氣缸與活塞的磨損,降低車輛的使用壽命。所以,在添加潤滑油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在機油尺上限和下限刻度中間為宜。既不可過多更不能過少。


  2、以為充電電壓越高越好

  在發電機充電電壓的問題上,有些車主自認為充電電壓越高越好,但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大家都知道,當充電機充電電壓過低時,蓄電池會因為充電不足而容量下降;反之,將會導致蓄電池電解液溫度過高而使水分蒸發過快,使其使命壽命縮短,並且還容易損壞用電設備。因此,發電機充電電壓還應與該車的說明書上的標準值一致為好。


  3、以為安全氣囊越多越安全

  並非汽車安全配置越多就越安全。重要的是要考慮彼此之間是否匹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帶、座椅及安全氣囊等乘員約束系統之間的匹配與優化。因此,新車在正式上市前都要進行大量的約束系統匹配試驗,而很多人上車連安全帶都不繫,再多的安全帶也不能保證安全。


  4、以為空檔滑行一定就省油

  如果你去向一位老司機詢問如何開車才能省油,可能他們有一條會告訴你:空檔滑行。也許在30年前還適用,因為那時候可能還是化油器控制,可是如今這句話確實不符合事實的。如今的發動機噴油都是由ECU來控制的,而且大多數電噴發動機的控制系統具有減速減油或斷油功能,對於這些電噴發動機來說,將不再需要利用空擋滑行來進行省油操作,若是空擋滑行,反而是會由“省油”變成了“費油”,對汽車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5、以為軸距越大後排空間就越大

  中國人買車,除了看品牌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空間大小,拋開乘坐舒適度不談,大空間也能夠營造出高檔感。一般來說,對於寬度,網友們並不在意,其餘兩個數據,長度與軸距是被重點關注的,特別是軸距,很多人都是通過軸距去感受空間大小,特別是後排空間大小。


  軸距就是通過車輛同一側相鄰兩車輪的中點,並垂直於車輛縱向對稱平面的二垂線之間的距離。簡單地說,就是汽車前軸中心到後軸中心的距離。一般來說,軸距的確能夠比較好的衡量一輛車的空間,但是也不能百分之百準確。


  6、以為汽油油品越高越好

  有些車主在生活和工作中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所以對所用物品也得是頂尖級。因此,這些朋友在使用車用物品方面也是儘可能地往高端選擇,以汽油油品為例,為了所謂的保護汽車以及提高性能等原因,一些車主會刻意使用高標號汽油。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於汽油標號的選擇主要依據是發動機的壓縮比,而各車型的用車手冊中也標明瞭符合該車型的燃油標號,車主只需按照標準去執行就好了,主要原因在於如果使用高標號汽油,不僅將花費更多的燃油費用,而且也很難發揮出高標號的優勢來。


  7、以為汽車貼膜越貴越好

  目前的汽車貼膜業存在暴利,而且市場魚龍混雜,有些貼膜前風擋就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其實車主們大可不必花費高價錢去貼膜,只要質量合格,品質有保障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品牌貼膜起到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8、以為風扇皮帶越緊越好

  皮帶越緊並非越好。皮帶過緊不僅會使其拉長或斷裂,縮短皮帶的使用壽命,而且還會因拉力過大,導致發電機軸、水泵軸變形彎曲和軸承的早期損壞。汽車發動機風扇皮帶的鬆緊度應符合技術要求,一般正常皮帶裝配時撓曲度為10-15mm為宜。


  9、以為輪胎氣壓寧高勿低

  有些駕駛員喜歡把輪胎氣壓充得較高,認為這樣既可超載又可節油。這是不正確的。胎壓過高,會使輪胎接地面減小,磨損加重,而且還容易爆胎。同時,因胎壓過高,會使輪胎的附著係數減小,降低剎車時的制動效果,增大測滑量,對行車安全造成較大的危害。同樣,胎壓過低也不好,會造成磨胎肩、折胎、油耗增加等情況。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按輪胎上標明的標準氣壓充氣,充氣量一般在標準氣壓的±5%較為適宜。


  10、以為排量越大越費油

  實際上高速超車大排量一般轉速可以保持在高效區間反而省油。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時候會有優勢。總的來說同樣的發動機技術,適中的排量最省油。對於傳統動力車油耗影響最大的第一是車重,第二是空氣動力學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會費油,第三是變速箱和發動機技術水平,最後才是排量。


  11、以為保險絲越粗越好

  保險絲的作用是用來防止用電設備因通過電流過大而損壞。在汽車使用的過程中,燒斷保險絲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很多的新車主卻是不知道這是保險絲在起作用,總喜歡用較粗的保險絲來減少更換保險絲的麻煩,甚至有的還用銅絲來代替保險絲,這樣的做法是錯誤,這樣不僅容易損壞用電設備,還容易引起火災,造成更大的損失。


  12、以為燈泡功率越大越好

  一些車主為提高前照燈的亮度,換用了功率較大的真空燈,可是結果在夜間行駛時,亮度不但沒有增強,反而大不如從前。這是因為換用的前照燈功率太大,使發動機嚴重超負荷造成的。所以一定要按照相關的標準來更換部件


汽車大師

對於車輛使用上,有些車主選擇小心翼翼堪稱“含在嘴裡怕化了”,有些車主是抱著“買了就可勁兒用”的心態,有些車主是“適當用,合理養”,你是哪種呢?在日常用車中,免會或主動或被動的陷入許多誤區,車主注意到了嗎?


誤區1:4S店過度保養

過度保養似乎成了成4S店的“潛規則”,而且是車越好宰得越厲害,正是抓住了車友愛車的心理。有的車輛說明書上明明寫著1萬公里保養一次,但4S店通常會要求5000公里保養,理由是中國的路況、油品和氣候與國外不同。其實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部分品牌在出廠時,就考慮到了中國的情況,把原本國外2萬公里一保養縮短到了1萬公里,但4S店又自行縮短到5000公里。

誤區2:各種油/液越多越好

很多車友認為,發動機艙內的各種油/液最好多添加一些,以免在長時間用車時出現不夠用的現象,因此時不時的添加玻璃水、防凍液以及機油等油/液也成了車友的“日常工作”。然而多多益善並不是適用於任何地方,在添加機油方面,最好按照保養手冊中給出的標準數值來添加,因為機油過多會導致燃燒室積碳增加,發動機功率反而會降低;而玻璃水、防凍液以及制動液的添加,各儲液罐上都有直觀的刻度線,添加範圍需維持在上下限刻度之間,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

誤區3:汽油油品越高越好

有些車主在生活和工作中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所以對所用物品也得是頂尖級。因此,這些朋友在使用車用物品方面也是儘可能地往高端選擇,以汽油油品為例,為了所謂的保護汽車以及提高性能等原因,一些車主會刻意使用高標號汽油。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對於汽油標號的選擇主要依據是發動機的壓縮比,而各車型的用車手冊中也標明瞭符合該車型的燃油標號,車主只需按照標準去執行就好了,主要原因在於如果使用高標號汽油,不僅將花費更多的燃油費用,而且也很難發揮出高標號的優勢來。

誤區4:長途自駕前後必須去4S店保養

長途自駕遊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不僅能緩解種種壓力;還能為平淡的生活增加樂趣。因此,不少朋友都會不定期的來上一次自駕遊,而在出遊之前,往往都會去4S店做出行前的常規檢查,他們認為去4S店檢查是最為保險的。其實,自駕遊前後的檢查車主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沒有必要非去維修站。簡單地說,自駕遊前的檢查項目主要包括:燈光檢查、輪胎檢查、雨刮器檢查以及發動機艙內各油/液的檢查;如果出行過程中遭遇到較為惡劣的路況,那麼在歸來的時候可以去4S店著重檢查下車輛底盤。

誤區5:汽車貼膜越貴越好?

目前的汽車貼膜業存在暴利,而且市場魚龍混雜,有些貼膜前風擋就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其實車主們大可不必花費高價錢去貼膜,只要質量合格,品質有保障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品牌貼膜起到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

誤區6:買了車之後捨不得開

有的人雖然成為了有車族,但平時“不捨得”開,只有放假時才開車出去玩,其實這樣的用車方式是很傷車的。引擎與變速箱等傳動機件表面會因常處於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狀態而生鏽,電瓶也會因為長期的自然放電影響到使用壽命。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幾天就跑一次車,跑個三四十分鐘。另外,總是短途用車也會傷車,車隨時在動但都開不遠,是傷車的重要原因。


Ease清風

誤區一:洗車像洗澡——損空調

夏季氣溫升高,灰塵加大,車身容易髒,車主洗車的頻率也開始上升,很多車主在洗車時也希望像給自己洗澡一樣把愛車洗得乾淨徹底,從內到外的清潔也就越來越多,汽車空調自然也避免不了。

正確做法:一定要保持汽車空調外表的乾爽,如果汽車空調不小心被弄溼,會影響到汽車空調的壽命。

誤區二:烈日下洗車——傷車漆

很多私家車車主喜歡在烈日下洗車,認為這樣洗後很快能將車身上的水曬乾。實則錯矣,在烈日下洗車,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鏡效果會使車漆的最上層產生局部高溫現象,時間久了,車漆便會失去光澤。若在此時打蠟,也容易造成車身色澤不均勻。

正確做法:洗車打蠟最好在有遮蔽的條件下進行,如果無法保證,最好選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時分進行。

誤區三:圓圈式打蠟——效果差

很多人在給車身打蠟時都習慣性地以圓圈方式進行,其實這樣達不到您預期的效果。 �會使車漆的最上層產生局部高溫現象,時間久了,車漆便會失去光澤。若在此時打蠟,也容易造成車身色澤不均勻。

正確做法:以直線方式、橫豎線交替進行,再按雨水流動的方向上最後一道蠟,這樣才能達到減少車漆表面產生同心圓狀光環的效果。

誤區四:機油越多越好——出故障

我們都知道,當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不足時,軸承與軸頸等摩擦會因機油的量少而潤滑不良,加劇磨損程度,甚至引發燒瓦軸事故。但是,如果機油太多,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桿大端會產生劇烈攪動,不僅會增加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還會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產生故障。

正確做法: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

誤區五:新蓄電池不充電——縮短壽命

蓄電池的首次充電稱為初次充電,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有極大影響。若不充電,即加“水”直接使用,蓄電池的容量不高,壽命將縮短,若直接充電,也會縮短壽命。

正確做法:通常蓄電池的初次充電是在加註完電解液後,用小電流充電大約1小時即可安裝使用。


綠道成

最近幾周持續升溫,夏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伴隨著暖暖升起的太陽,清晨起床會感到一絲暖意。春夏交換季,人們最容易感冒生病,汽車如人,同樣在換季的時候容易出問題,因此換季時汽車保養不容忽視.

一、車身漆面保養

俗話說車的面,人的臉,汽車的外部保養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是拘泥於美觀,對於車本身也是好處多多。夏季雨水中含有雨酸加上強烈的日照會加速漆面腐蝕、氧化,時節交替,秋季露水較重,清晨總能看到一顆顆露珠掛在車身上,如果車體本身有擦碰劃傷,露水很有可能淪為腐蝕車體生鏽的元兇,秋季應該保持車體乾燥,根據自己愛車的情況及時清洗、噴漆或拋光打蠟、封釉鍍膜等。車輛保養外觀時不可忽略門窗上的密封條,橡膠材料經過一個酷夏的暴曬和雨水的沖刷後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

二、輪胎保養

春,夏季節溫差巨大,天氣逐漸轉暖,人們對車的需求更高從而加大愛車的使用頻率,夏季行車一定要多留意輪胎,出門前看看輪胎有沒有劃痕和損傷,胎紋是否變薄變淺,輪胎的摩擦力降低在下雨天氣是非常危險的,其次要注意氣壓是否恆定、充足。春夏交換季節,橡膠材質易變硬變脆,不但摩擦係數會降低,也容易漏氣扎胎,所以輪胎保養是極為重要的一項。

三、空調保養

為了您的健康,請給汽車空調洗洗澡吧。夏季是汽車空調使用的高頻率季節,所以汽車空調濾芯容易發生黴變,從而導致各種細菌的滋生,有經驗的車主可能會注意到,汽車空調長時間不使用後,突然打開,會有一種發黴的味道,就是這個原因,在這樣的環境下開車,很容易導致人體生病。所以,夏天汽車保養第一招,一定要對汽車空調做一個全面的保養。除此之外,車輛水箱也要經常留意,一旦發現水箱部位有泥沙淤積,應立即清洗。

四、雨刮器

雨刮器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小東西往往被人忽視掉,總是用得著的時候才發現不好用了或者壞了,經過冬天的寒冷,汽車的雨刮器非常容易變形,所以,夏天汽車保養中,一定要有雨刮器。

五、潤滑系統的保養

潤滑系統主要作用就是對汽車發動機的各個部件進行有效的潤滑,以防過度磨損。在常規情況下,汽車每行駛5000km-10000km時就需清洗保養一次,在遇到發動機噪音過大,加速無力,水溫過高時也需清洗保養一次。

清洗發動機內部的油泥和其它沉積物,避免機油高溫下的氧化稠化,有效清潔發動機潤滑系統各部件,阻止酸性物質和金屬碎屑的危害,充分發揮潤滑油的潤滑性能,減少新潤滑油的二次汙染減少發動機部件的磨損,延長髮動機壽命,提高發動機動力。

六、車輛內飾保養

一個潔淨清新、亮麗舒適的駕車環境,不僅能夠延長內飾的壽命,同時也能有效的改善駕駛心情。座椅、儀表盤、車輛地毯、車輛頂篷以及車內特殊材質的保養都是很重要的,一般車輛的座椅和地毯部分佔據了車內大部分面積,最容易藏汙納垢的非地毯莫屬了,對於較髒的地毯,需要使用專用的清洗劑,有些高檔汽車為了使內部更加美觀舒適,大量的運用了多種複合材料,對於這些特殊材質的清洗,車主們也應該加以重視。

總結:汽車如人,愛它就要呵護它,給自己的愛車好好裝扮一番吧!


極燃飛車

在汽車的使用和保養維修過程中,不管是老司機還是新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理解誤區,這些誤區是在汽車製造水平低、檢測手段缺乏、修理手段落後的大環境下慢慢形成的,這些方法看起來有理有據,但其實存在很多隱形危害,不僅僅使車的性能下降,還會有安全隱患,所以杜絕這些誤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誤區都有哪些?

首先,關於發動機。

我們都知道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輸出,相當於人體的心臟。那麼對於發動機的誤區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拆掉髮動機節溫器的問題,倘若你這樣做了,汽車裡的冷凍液就只能進行大循環而不能調節冷卻強度了,這就很難保證發動機運行在其適宜溫度內了。而且這種操作使得發動機運行環境氣溫過低,就會導致其功率下降,從而加快了磨損、增加油耗,可謂兩敗俱傷。所以在檢修或者更換髮動機節溫器之後,如果此時發動機溫度比較高,應該檢修冷卻系統的其他部位,而不能拆除節溫器。

第二個對於發動機的誤區是認為其怕高溫不怕低溫,這種想法當然也是不正確的,發動機溫度過低一樣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遵行說明書上規定的溫度駕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使用壽命。

第三個方面是關於發動機用怠速的問題。很多司機都知道汽車剛啟動時,由於發動機轉速高導致潤滑不夠從而容易損壞發動機,可是如果長時間用怠速升溫,由於轉速較低機油泵不能較快地將潤滑油壓入各個潤滑表面,發動機的各運動機件就會在一種幹摩擦或者半乾摩擦的狀態下工作;同時又因為低溫霧化不徹底,導致未燃燒的燃油(混合氣)進入曲軸箱,使缸壁上的油膜被沖刷掉,加速了各機件的磨損。對於此種情況,我們應該用快怠速升溫(現代轎車專設裝置),改善其潤滑條件。

第四個方面是關於發動機加油的問題。很多司機認為發動機加油寧可加多也不能少加,其實機油加多了不僅會增加曲軸連桿機構的轉動阻力,而且會使飛濺到氣缸壁上的機油增多,導致燃燒室內積碳增加,降低了發動機的功率,影響汽車排放。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按照機油檢測尺的刻線進行加油,最多不要超過上刻線最少不要低於下刻線。

其次,關於水泵風扇皮帶。

很多人認為皮帶應該越緊越好,其實不然,皮帶如果過緊就會導致其被拉長或斷裂,從而縮短其使用壽命,而且拉力過大,又會導致連鎖反應,使得發電機軸和水泵軸變形彎曲甚至造成軸承早期損壞。那麼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符合相應的技術要求,一般正常皮帶裝配時撓曲度在10到15毫米最佳。

再者,關於噴燈烘烤油底。

冬季烘烤油底的做法其實是相當危險的,不僅破壞機油中添加劑的化學結構,使其發生化學變化,失去原有的性能,而且還會使機油膠結和油底變形等情況發生,很容易引起火災事故。這種情況下,如果車主有條件最好把車輛停在有保溫設施的車庫,如果不具備此條件最好就是根據當地冬季的最低氣溫來選擇相匹配的機油,這樣就會減少隱患。

然後,關於輪胎氣壓。

很多車主認為輪胎的氣壓應該寧高勿低,以為這樣可以節油或者超載,這當然是不正確的。輪胎氣壓過高,會使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減小,不僅使其磨損加重,導致爆胎,而且降低了剎車時的制動效果,增大測滑量,尤其是在雨雪天氣會變得異常危險。當然輪胎氣壓過低也會造成油耗增加、折胎、磨抬肩等情況。那對於輪胎氣壓,我們應該按照輪胎上標明的氣壓充氣,一般在標壓±5%為最佳。

最後,關於推拖發啟動。

這種情況是對於裝有自動變速箱和三元催化裝置器的汽車而言的,倘若這種汽車因蓄電池電量不足或者其他故障不能啟動時,採用人推或者機拖的方法是相當不正確的,因為這樣不僅不能把動力傳遞到發動機上,還會損壞三元催化裝換器。

如果你對於汽車也存在上述幾種情況的誤區,那麼自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就要改正了,這些情況不僅對車百害而無一益,而且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所以一定要切記切忌。


用車貼士

一:經常給汽車拋光

打蠟、鍍膜、鍍晶這些詞是不是很熟悉,洗車店告訴你可以讓車漆變得晶瑩剔透,看起來很漂亮,於是車主自然不惜多花錢做這些所謂的“車漆保養”

上述的“車漆保養”其實並不保養車漆,而是傷車漆,因為在鍍膜、鍍晶之前,需要先給車漆拋光,拋光其實就是打磨一層車漆下去,這種對車漆的是傷害是無法還原的,而且,一輛車車漆最多也只能被拋光7次左右,所以,拋光傷車漆,尤其是新車為了鍍膜鍍晶,最好不要做。

二:頻繁給汽車打蠟

又有人說了,既然拋光傷車漆,那我給汽車打蠟應該就是保護車漆了吧。沒錯,車蠟確實可以保護車漆,但是打蠟也不能太頻繁,畢竟車蠟是一些鹼性化學物質,長時間頻繁的使用,也會讓車漆變暗,傷到車漆,建議大家一年中最多打上3次就可以。

三:買機油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新車主往往有這樣的想法,貴的東西一定是好的。咱們真正愛車的人呢,是買合適的,不管貴還是便宜。尤其咱們很多國外的機油,確實很貴,但國外機油的粘稠度都偏低,咱們很多國產車更需要粘稠度高的機油,那這種貴機油就不一定適合我們,加了反而會增加發動機負荷


行車先鋒

養車不要走進以下幾個誤區,錯誤的汽車保養不僅可能損害汽車本身,更有可能危及行車安全。

  洗車像洗澡——損空調

  夏季氣溫升高,灰塵加大,車身容易髒,車主洗車的頻率也開始上升,很多車主在洗車時也希望像給自己洗澡一樣把愛車洗得乾淨徹底。從內到外的清潔也就越來越多。汽車空調自然也避免不了。

  正確做法:一定要保持汽車空調外表的乾爽,如果汽車空調不小心被弄溼,會影響到汽車空調的壽命。

  烈日下洗車——傷車漆

  很多私家車車主喜歡在烈日下洗車,認為這樣洗後很快能將車身上的水曬乾。實則錯矣,在烈日下洗車,水滴所形成的凸透鏡效果會使車漆的最上層產生局部高溫現象,時間久了,車漆便會失去光澤。若在此時打蠟,也容易造成車身色澤不均勻。

  正確做法:洗車打蠟最好在有遮蔽的條件下進行,如果無法保證,最好選在陰天或晴天的早晨、傍晚時分進行。

  圓圈式打蠟——效果差

  很多人在給車身打蠟時都習慣性地以圓圈方式進行,其實這樣的效果會很差,達不到您預期的效果。

  正確做法:以直線方式、橫豎線交替進行,再按雨水流動的方向上最後一道,這樣才能達到減少車漆表面產生同心圓狀光環的效果。

  機油越多越好——出故障

  我們都知道,當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不足時,軸承與軸頸等摩擦會因機油的量少而潤滑不良,加劇磨損程度,甚至引發燒瓦軸事故。但是,如果機油太多,發動機在工作時,曲軸柄、連桿大端會產生劇烈攪動,不僅會增加發動機內部功率損失,還會使濺到缸壁上的機油增多,產生燒排機油故障。

  正確做法:發動機油底殼中的機油應控制在機油尺的上、下刻線之間。

  只認準進口輪胎——不符合設計匹配

  有車主買輪胎只認準“進口”。其實,國外推的新款輪胎對國內的用戶來說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陷就是不適用。歐洲路況與國內路況有很大不同,適合歐洲路況的輪胎在國內就難有上佳表現,特別是胎側的抗衝擊力顯然會“水土不服”,胎側起包在所難免。一些國外品牌的輪胎在國內合資生產後,都根據國內的道路狀況,在輪胎側面增加一層簾子布,從而大大增強胎側的抗衝擊力,合資生產的輪胎從性能上講,完全能夠替代進口貨。

  正確做法:合適為上

  新蓄電池不充電——縮短壽命

  蓄電池的首次充電稱為初次充電,對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有極大影響。若不充電,即加“水”直接使用,蓄電池的容量不高,壽命將縮短;若直接充電,也會縮短壽命。

  正確做法:通常蓄電池的初次充電是在加註完電解液後,用小電流充電大約1小時即可安裝使用。

  螺栓過緊——永久變形

  汽車上用螺栓、螺母連接的緊固件很多,應保證其有足夠的預緊力,但也不能擰得過緊。若擰得過緊,一方面將使連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永久變形;另一方面將使螺栓產生拉伸永久變形,預緊力反而下降,甚至造成滑扣或折斷現象。

  正確做法:擰緊即可。

  風扇皮帶太緊——軸承負荷大

  夏季氣溫過高,有司機認為提高風扇皮帶的緊度,可以提高發動機冷卻效果,因此便一個勁地提高風扇皮帶的緊度。殊不知這樣會使軸承負荷過大,磨損加劇,功率消耗增加,同時也會使水泵軸彎曲,皮帶拉長變形,壽命縮短。

  正確做法:風扇皮帶應保持鬆緊適當。

  車內設備隨意改動或加裝設備——影響行車安全

  一些車主自己動手在車內加裝各種設備,這種改裝,如果處理不妥當,對汽車性能及操縱的方便和可行性往往會帶來不利影響,甚至留下後遺症或影響行車安全。

  正確做法:簡簡單單才是真

  冷卻水溫度太低——磨損發動機

  夏季天氣炎熱,有的司機為了防止發動機溫度過高,一味要求冷卻水溫度儘可能地低;有的司機為了達到降溫的目的,乾脆把節溫器拆去,這些做法都不對。

  汽車發動機既怕熱又怕冷,如果冷卻水溫度過低,會使燃油燃燒惡化,油耗增加,加劇磨損,機油黏度增加,發動機功率降低。試驗表明,汽車行駛時冷卻水溫度為40~50攝氏度時,發動機磨損增加60%~80%,功率降低25%,油耗增多8%~10%。

  正確做法:發動機冷卻水的溫度並非越低越好,一般應控制在80~90攝氏度之間。


自主汽車

汽車保養4大誤區,分分鐘可能毀車,其中第三點老司機最愛犯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neardup_id": 17794613044437211283, "vname": "\\u6c7d\\u8f66\\u4fdd\\u517b\\u8bef\\u533a\\u6709\\u54ea\\u4e9b\\uff0c\\u4f60\\u4e2d\\u4e86\\u51e0\\u4e2a\\uff1f.mp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