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電混動汽車與油電混合汽車有什麼區別?

火星農業


插電混動是中國人先搞的。油電混動是日本人先搞的。

1.插電混動車,首先它是一款電動車,先充電再行駛。像我們電動自行車一樣,電動汽車的弱點在於續航不足,充電不方便。我國最早做電動汽車的比亞迪公司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怎麼辦?很多人想到的是加一個備用的汽油發電機,比如美國的沃藍達,當電力不足又無法馬上充電時,啟動備用汽油發電機對電池充電,實現增程。解決電動汽車的里程焦慮。

比亞迪的工程師認為,既然增加了備用汽油機,那為什麼不用汽油機直接驅動汽車,而是多此一舉的先發電,充進電池,再通過電動機釋放動力?這不是浪費能量嗎?比亞迪決定不繞圈子,電動機、汽油機雙直驅,以提高系統效率。

於是在15年前,甚至更早時候,比亞迪開始研製插電混動。至今在全球獨樹一幟,技術一騎絕塵。

2.油電混動汽車。這個是日本豐田先搞的。日本人對於節能很重視。他們發現汽油發動機在起步時,效率很低,浪費了很多汽油。在等紅燈車輛怠速時,也浪費了燃油。而電動機則完全沒有這兩個缺點。那何不加一個電動機,在停車、等紅燈等等時候,關閉汽油機,起步時使用電動機,等車速上來後再啟動介入汽油機。這樣汽油機減少了怠速損耗,避開了低速低效率區,可以大大的節油。

豐田開始研究,其混動技術很先進,節油顯著,據說油耗百公里低至5L。

3.兩者的相同及不同點。

他們雖然出發點不一樣,但是都必須解決電動機和汽油機匹配問題。電動機和汽油機各自選擇多大的功率?汽油機什麼時間介入?汽油機如何向電池充電?等等。這些是相同點。

他們的相同點還有,起步用電,速度上來了再使用汽油機,同時對電池補電。

不同點有:

(1)插電混動車,首先是電動車,所以電池大,可以純電跑。比亞迪新車型一般是純電跑100公里。而油電混動,仍然是汽油車,無法純電行駛。

(2)插電混動車,可以電動機和汽油機同時驅動車輛,爆發出很強的加速能力。而油電混動,則無法同時驅動,它的電動機僅僅起步使用,所以加速不行。

(3)在點剎車或者下長坡時,兩者都有能量回收功能。插電混動車的電池容量較大,能回收絕大多數能量。而油電混動車電池容量小,僅能回收部分能量。

總結,插電混動車是包含了油電混動車的優點,然後再發展的車型。在先天性上,要領先一代。


草墨之家


作為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混動車型,插電混動和油電混動還是有一些車主分不清他們的區別,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簡單的說一下兩者之間具體區別在哪兒。

首先兩者相同的地方都是使用了一款燃油發動機和電力發動機,同時兩者都能夠使用純燃油發動機、純電發動機和混動模式行駛。而且兩者都具備節省燃油的作用,嚴格意義來說他們都屬於新能源車。

但是插電混動是需要外接充電樁進行充電的,由於一些插電混動車型不能通過發動機對電機(這裡指的是電動發動機,不是電瓶)進行充電,充電樁是它們獲取電力的唯一來源。而油電混動是通過發動機的怠速對電動發動機進行充電,不需要外接充電樁,相對來說比較靈活一點。

其次從性能方面來看,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大多數插電混動車型,比如比亞迪唐和秦,由於是獨立的電力發動機,他們的加速性(電動起步模式下)不僅比傳統燃油發動機表現更高(百公里加速快),比起油電混動來說更有一定的優勢。

最後,我們說一下新能源補貼。正是由於插電混動車型大部分都進入了我國新能源車的目錄,因此它們是可以獲得相關補貼的,尤其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補貼更加厲害,像北京可以不用搖號、不限行;上海則免費送滬牌,而且還有其他相關的補貼,因此插電混動這幾年的銷量一路走高。

而油電混動則沒那麼幸運,除了少數地方以外,基本上都沒有新能源的補貼,上牌也是上普通的車牌而並非綠色的新能源車牌,再加上性能方面的缺失,讓很多消費者在選車的時候望而卻步,這不能不說是非常遺憾的。

總體來說,插電混動和油電混動的基本區別就是以上這些,大家在買車尤其是買新能源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相關補貼政策,畢竟現在考慮買新能源車的基本上都是衝著補貼去的。


汽車觀察家


喜歡通俗易懂的回答

從字面就可以看出:

油電混合以油為主

插電混合以插電為主

有人說不對但是通俗的可以這麼理解。

實際來說前者最早設計思路是用油順便產電,再用到行駛上去,因為及時現在油車啟動還是用電機的為什麼不把電機乾脆做大一點?所以它是發展到後期追求的產物。日本人很厚道的技術保密和申請專利。總的這種技術來說適合所有人群。

而插電混合簡單來說中國人思路更加符合實際!!!6666。

太高級了中國人搞不過外國人,那乾脆換個思路。有電啟動車子為什麼不乾脆做大功率一點?那不行肯定有不足啊,中國人聰明瞭,電車速度搞不快用油系統啊。開的快能量回收肯定效率高啊。那答案不就是看開車人怎麼用車麼?!對,沒錯。中國人從實際出發考慮實際用車。你用車開高速多還是低速多?五五開?三七開?七三?二八?八二?

結果就通過各種算法得出來可以純電行駛的公里數大約一百公里左右的插電混合。

所以說插電混合是一種統計出適合各類人群的產物,是一種各種平衡後的產物。但是不適合所有,儘管如此也是適合絕大部分人群。甚至比油電混合更適合。大部分人。外加國家扶持。

儘管油電混合技術更加厲害但是插電混合更實際,所以小日本也來學習了,人家聰明啊,結合插電車的優點結合自己的節能油電混合,最近也開發了里程超過一百公里的車。

所以展望下,說油電混合以後肯定會更加發展。雖然現在技術已經很好了。比如結合了插電性能的油電混合!

而展望插電混合,未來多數是走純電技術的。比如雙電機系統?!四驅等等。

而展望中國未來發展,是純電的天下,油車不環保而且太多的集裝箱車物流車,佔用國家道路也是因此國家道路改革車改鐵出臺的理由。

展望中國未來,環保的道路外加車聯網的道路車子,更加環保更加效率領先世界不是夢想。

中國🇨🇳(ง •̀_•́)ง加油!!!!


暴走族一代目


插電混動汽車和油電混動,區別在於前者可以使用220v民用電對車輛電池組進行充電,之後有些車型可以單以純電模式高速行駛、有些車型限制在純電極速60公里,也可以油電混動行駛。


插電混動汽車往往使用功率比較大的電機,電池組容量相較油電混合車型也更大,可以提供純電模式更長的續航里程,比如比亞迪秦100、唐100,充滿電之後可以純電行駛100公里,混動模式只要有加油站就無限長。

動力方面也比油電混合更強,如542平臺的比亞迪唐,最大功率371kw、最大扭力820牛米,這就是插電式混動的優勢,超越同級車動力數倍,而且是全時四驅。


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是以行進中發動機帶動發電機給車輛電池組充電,在起步或者極低速模式下可以以純電模式行駛,或者在急加速的情況下電機介入工作提高加速能力。

在節省油耗方面確實比傳統燃油車更有優勢,但是對比插電混動汽車還是差距很多,如果常年短途代步,三點一線的里程不超過100公里,那一臺插電混動汽車可以一直用電行駛而不需要用油,這個在實際使用中產生的費用差距就很大了。

油電混合動力以日系為主,並不否認它的技術,只是有些日精就會以技術領先等原因打擊插電混動的國產車,然而日系的某些品牌已經確定插電混動車型的擬定上市時間,這個就打臉了。

目前國家政策規定只有插混和ev屬於新能源汽車,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和指標,油電混動不可以。具體選哪款,根據自己的情況判斷吧,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天和Auto


插電混動車型和油電混動車型,是消費者比較容易混餚的兩款車,前段時間回答了一個問題,是讓推薦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看了別人的回答竟然還有推薦卡羅拉雙擎,如今看來兩款車的混餚程度還是不小的。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簡稱PHEV,與油電混合動力車型都是為了提高燃油經濟性,減少排放。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比亞迪為主,油電混合動力汽車以豐田為主。


兩款車型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插電式混合是依靠電動機和發動機共同工作來達到動力輸出的目的,油電混動卻是隻需要發動機工作,電動機只是在需要的時候才介入,本質就是插電混合動力算是新能源車型,因為在傳統內燃機的基礎之上配備了電池組和電動機,協同工作之下,油耗會更低,排放更少,甚至可以單獨用電力驅動。


油電混合動力本質還是內燃機為主導,通過電動機起到增加內燃機效率的效果,從而讓內燃機一直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高於最佳狀態會把能量存儲起來,低於最佳狀態會適當能量,以此來維持內燃機的持續高效率工作。

另外價格方面相信都能看出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價格較貴,成本較高。

說的不全面還望指正,留言評論,謝謝


聽聞劉大仙


先說混合動力和燃油車的區別,混動有電動部分,對內燃機削峰填谷,規避擁堵路況這類內燃機熱效率很低的工況,使的內燃機一直在較高熱效率工況工作,再加上能量回收功能,實現節油。

再說插混和普混,普混的好處,插混都有。

說下插混和普混的不同,插混可以選擇外接電源進行充能,更大的電池也意味著更強的削峰填谷能力。缺點呢,一是有配套要求,需要方便的充電條件,才能充分發揮車輛優點,不能插電的話,由於車輛更重,只有在特殊路況才比普混省油,比方說山區(削峰填谷的能力更強,下坡勢能)才會比普混節能。二是成本高很多。

新能源車必須得單獨提一下擁有電動四驅的車,相比其他車型,在車輛安全上有巨大的提升,大家都知道四驅車的安全性比兩驅車要強,電四驅的響應時間只有機械四驅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電動四驅的車比機械四驅車更不容易失控,在安全性上有著巨大的提升!


魚龍舞69814756


油電混動

通常說的油電混動系統一般是指高效的強混型系統。這種混動的發動機始終工作在高燃效狀態,相對穩定的轉速、扭矩和功率輸出。

當汽車所需要的功率小於發動機功率輸出(例如勻速行駛),發電機利用發動機多餘的功率對電池充電。當前汽車行駛的所需要的功率大於發動機功率輸出時(例如加速),電動機消耗電池電量助力驅動汽車。

這相當於利用電池作為能量緩衝,來平衡汽車行駛過程中對動力需求的潮汐,始終保證發動機的最高燃效,多餘的功率不浪費,達到節油的目的。

此外,藉助混動的電機能量回收功能和強混的純電驅動能力強,在一些嚴重擁堵頻繁起停的路況,可以在起步和低速加速時由純電驅動,在剎車減速時回收能量,進一步降低能耗。

插電混動

插電混動在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在高效的油電混動基礎上,增加動力電池容量和充電電路,從而實現更長的純電行駛里程。日常通勤可以純電行駛實現零油耗,在跑長途或者在沒有充電條件的地方長時間使用,等同於非插電混動汽車,具有基本相同的低油耗表現。

但很遺憾的是,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輛這樣真正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而大多隻是插電式燃油車,也可以叫油電雙動力汽車。它只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增加一套電池和電驅動系統,實現油電雙動力驅動、純電驅動、燃油驅動三種模式。除了利用前軸電機能夠在下坡、剎車的動力回收之外,並沒有平衡潮汐的油電動力混合的控制,而只是簡單的電加油和電代油。

在性能需求時電加油,憑藉油電雙動力共同發力,可以獲得很好的加速性能。在經濟性需求時電代油,用部分電耗替代油耗,達到省油的目的。更可以藉助純電行駛,完全用電耗替代油耗。

插電車用電量消耗替代燃油消耗,將燃油消耗的數據均攤在電、油共同行駛的總里程上,就能夠得到一個很低的油耗數據。電替代油的比例越高,得到的油耗數據越低。

例如一輛續航100km的插電汽車,靠純電跑100km得到油耗為0。再以9.6L/100km的真實燃油,以燃油驅動跑20km得到油耗1.92L。把這1.92L的油耗均攤在這120km的總里程上,就得到了1.6L/100km的超低油耗數據。這看似荒唐的數字遊戲,恰恰就是工信部對於插電汽車的油耗計算方法。

插電式燃油車在沒有充電條件的情況下長時間使用,電池電量低到無法純電或油電雙動力行駛,僅僅依靠燃油行駛時,就會現出原形。雖然這種車有一定的能量回收能力,但由於電池導致的過大自重,油耗與同級別發動機和自重的燃油車相比,油耗相近,沒有明顯優勢,甚至高速、高負載工況下反而更高。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效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通用、福特、本田、豐田四家企業手裡。包括寶馬、大眾在內的企業都沒有相應的能力。寶馬用渦輪發動機雙渦管技術與豐田合作交換E-CVT技術。大眾強行自研混動Q5則比燃油版還費油。

配備了BSG弱混的插電混動

今年發佈的幾款插混配備了BSG電機,實現了弱混。它的工作模式也相應的分為了油電雙動力驅動、純電驅動、弱混驅動三種模式。在電池電量低至無法雙動或純電動時,BSG弱混模式取代了以往的純油模式,由BSG電機輔助起步助力、給電池充電,可以比單純的燃油行駛獲得5-10%的節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