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影視作品中火炮的發射都是拉繩子,現代火炮還是採取這樣的擊發方式嗎?

不喝皮酒會死星人

影視作品誤導了你對火炮的看法。


美軍新型M777火炮也是拉繩擊發

拉繩擊發,正確來說,不是一種擊發方式,而是一種安全措施。不光以前的火炮使用拉繩擊發,現在的新式火炮一樣也使用拉繩擊發。

火炮擊發裝置有擊錘、擊針、撞針等方式。一般後裝火炮多用擊針,迫擊炮多是撞針擊發。

為什麼用拉繩,主要取決於以下幾點:

一、炮閂結構不同。

火炮炮閂分為楔式炮閂與螺式炮閂。



螺式炮閂

螺式炮閂,一般用於大口徑藥包分裝式火炮上,優點是閉氣效果好,重量輕。有利於提高大口徑火炮的射程和威力。

但是螺式炮閂的擊發裝置,位於火炮的正後方。如果使用拉桿擊發,火炮發射時的瞬間後退,會把發射人員撞飛的。所以需要使用拉繩擊發,保護炮手安全。



楔式炮閂 (立式)

楔式炮閂一般用於中小口徑火炮上,製造簡單,可以實現半自動或全自動裝填,發射速度快。

有擊發拉桿,一般位於炮尾的左側。發射人員可以在火炮左方扳動手柄進行發射,避開火炮後退的方向。但一樣可以將拉繩掛在擊發拉桿上遠距離發射。



炮尾左側球形手柄為擊發拉桿

二、是使用的時機不同。

當火炮第一發射擊時,稱為冷炮發射。此時炮手不清楚彈藥和發射藥包的性能,炮膛的溫度也比較低,火炮的運動部件沒有充分潤滑,維持火炮穩定的駐鋤與地面結合也不結實。發射容易發生炸膛,或出現後坐力掀翻火炮的情形,發射人員在火炮附近會有很大的危險。



炮手在左側 拉動拉桿發射炮彈

所以按照炮兵操作手冊,第一發炮彈射擊時,發射人員需要遠離火炮,使用拉繩擊發火炮。這也是火炮發射的最後一道安全措施了。

三,不但牽引式火炮可以拉繩發射,自行火炮也可以使用拉繩發射,就連坦克炮也仍然保留了拉繩發射的方式。



美 帕拉丁自行火炮 拉繩擊發

拉繩發射簡單可靠,大大提高人員安全性,對於軍事裝備來說,這些都是巨大的優點。與技術先進與否沒有關係,會一直使用下去的。


和風漫談

記得以前在看抗日片中會有這樣的鏡頭,裝好炮彈之後,後面一個人拉一下繩子,炮彈就會發射出去。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這已經是很早以前的發射方式了,但是其實現代化的大口徑火炮自然用這種拉繩的發射方式。



其實這種發射方式有很大的好處,當大口徑火炮發射的時候通常會有非常大的後坐力,會讓火炮向後退一段距離,甚至是數米的距離。往往火炮在大神之後都要重新進行瞄準,這樣才能確保打的更加精確,倘若是一個士兵站在火炮後面來操作的話。那麼估計一炮下來這個士兵就要殘廢了。

另一方面,火炮也存在炸膛的可能性。用一根繩子來操作的話能夠大大的減少士兵的傷亡。所以說拉繩操作是一種既簡單又安全方便的操作方式。



感覺139342566

安全第一。拉繩不是擊發方式,只是將繩子連在拉桿上,牽動拉桿,擊發裝置工作,進而擊發炮彈。

火炮發射時,會有很大的後坐力,尤其定位尚未穩定時,全炮可能都會猛地後坐一下,發射人員離火炮過勁是很危險的,使用拉繩,發射人員可以位於安全區域,避免意外發生。

常規武器講究個簡單實用,拉繩完全符合這點,遙控之類的電子設備在一些環境下並不可靠,還是拉繩靠譜,零食自個做一條也沒問題。


生靈的脈動

先回答後面一個問題,現代火炮依舊還有采取這樣的擊發方式的。

主要原因還是火炮發射炮彈時後坐力巨大,如果向手槍一樣扣發很可能把人撞倒,導致不必要的傷亡,用一根繩子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何樂而不為呢?至於用遙控之類的,其實很沒有必要,軍品講求的就是可靠性,越簡單的結構在複雜的環境中也適用。

其實除了用繩子避免人員傷亡外,在火炮設計中還用到了其他方式來減少後坐力。比如復進裝置、駐鋤等,復進裝置可以使炮管在發射時在炮架上向後退,通過阻尼作用減速,然後再回到發射之前的位置。駐鋤就是大炮向後分開的兩條腿,腿的末端設計成鋤的形狀,鋤頭向後,射擊時的後坐力使得鋤頭深深的插入地下,從而使炮架穩定的固守原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