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可以提供毫米级服务是什么意思?

朕出来微服私访

这个问题主要讲的是卫星的导航定位的精度,一般来讲,卫星导航系统的标称精度大约在10米左右,当前北斗系统正在建设北斗三号系统,其精度大约可以到2.5-5米左右。

要讲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要分析它的测量误差的来源。卫星导航系统中的误差分为几个部分:系统的钟差和轨道误差,主要指卫星的钟不够准,卫星的轨道测量值不够准确造成的误差;空间传播误差,主要指电波在空间传播的时候,会经过电离层、对流层等空间大气层,也会造成传播时间测量的不准确,从而导致距离测量的不准确;地面段的测量误差,接收机在地面测量不准确产生的误差,比如由于多径或者非视距引起的误差。将所有的这些误差叠加在一起,就是距离的测量误差。根据能收到的卫星的不同分布,将卫星的分布情况与测量误差相乘,就能够得到定位误差。

在这些误差中,如果不对误差做任何处理,那就能够得到大约10米左右的定位精度。对误差进行一些精细化处理,如在速度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窄相关等方式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能够提高到几米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的方式来消除一些共性误差,可以将精度提高到亚米级。在此基础上,对于静态的物体进行长时间的观测,可以把精度提高到毫米级。所以精度服务是跟应用场景和用户状态密切相关的。


徐颖

一般来说,卫星导航中毫米级服务中的毫米级指的是相对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两个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达到毫米级精度,如果一个点已知,那么推算出来的另外一个点也是毫米级的精度。

绝对位置:

可以理解成一个点的坐标,是多少就是多少。


北斗卫星提供毫米级服务的使用过程大致为:

使用两台接收机,在可以看到相同卫星的区域内,同时接收卫星信号。

提取接收机中的数据,使用后期解算软件对两个接收机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

如果两台接收机接收卫星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半小时,那么计算出来的两点之间基线距离的精度可以得到毫米级。

使用卫星导航来进行定位,实现毫米级的基线精度一般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静态观测。


固定姐

基于北斗卫星进行定位可以达到米级至毫米级的定位精度,一般来说单点定位的精度是米级,10米左右,也就是满足导航的需求。基于伪距差分进行定位,可以达到分米级,基于单频PPP定位也可以达到分米级,分米级就可以实现车道级的车辆定位。一般的工程测量中,测图要求控制点的精度在2个厘米左右,都是基于网络rtk或网络cors来定位达到厘米级。要想达到毫米级的精度,必须进行相对定位,且进行长时间的静态观测,一般要观测20个小时以上。总之,不同的定位精度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定位方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