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刚刚没想到,我们李院长(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李家华副院长)最后一页PPT表扬了弘益大学堂的规范化与体系化。他曾到我们弘益大学堂上过一次课程,很难得请到他。今天他很高的评价,很感动!我想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座的有非常多人都是我的前辈,刚刚听说刘勤晋老师(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已经是78岁高龄了,还专门赶来参加我们这次论坛,我觉得大家应该给这样一位老前辈、老茶人热烈的掌声。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今天我用二十分钟时间来向大家报告,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的一些想法,大概从四个方面与大家沟通。分别是茶产业发展的时代基石、茶教育产业在当代的全新视野、茶教育产业未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弘益大学堂在茶教育中的实践。

第一个方面,我想从茶教育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基石来谈。

我是学传播学出身,我们学传播学有一本书是必读的,就是尼尔.波兹曼写的《娱乐至死》。这本书的封面,就讲了这本书的主题:一群看电视的人,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脑袋了,因为大众的独立思考能力渐渐被大众传媒减弱了。如今处于一个全球化的过度娱乐时代,我们已经缺少思考的能力。波兹曼在书中强调: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枯萎,一种方式是文化变成一个监狱,另外一种方式是文化变成一场滑稽戏。这本书提出,当我们一切公众活动,甚至包括像饮茶这样的事情,变成了一种心甘情愿的娱乐附庸的话,我们可能会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先生在30年前发出的忠告,在今天,恐怕这样的事情正在成为现实:我们正在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所以在今天,一个物质过剩与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提出一个来可以让整个人类恢复身心健康的解药,就是茶。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前辈,包括后辈,愿意投身于茶的事业当中。茶最大的全球想象力在于,茶有可能成为一味通行全球的中国味道的“解药”。茶的健康的作用在今天不仅在于身体的健康,也在于心灵的健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提出了茶健康的一体、两翼。一体是一杯健康好茶,什么是好茶呢?原料好、工艺好、仓储好、冲泡好。这是一个弘益大学堂倡导的“中国茶四好价值模型”,时间关系今天不展开来讲。两翼是指身与心。茶健康不仅是作用于人的身体,也作用于人心灵上的健康。我们相信这构成了茶教育产业在今天大发展的时代基石。

第二个话题我们来探讨:茶教育产业在当代,我们应该有怎样全新的视野。

第一个视野当然是回望历史。

这个视野代表着中国茶自陆羽开始,成为了一杯有道的茶。我们看到在一杯中国茶当中,完美地传达了中华文化儒释道医的传统。我得知深圳茶博会今年是有史以来深圳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茶博会,相信这不是最后一次,今后一次会比一次大。因为,中国正在迎来第四次茶的高峰,大家已经疯狂的爱上了茶叶,疯狂的在买茶。下一步,买了很多,自然要学习茶。任何一个人说茶不好喝,请他来深圳茶博会,他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爱茶的人,想必他也是会爱上喝茶的。所以我们正在经历,对今天的茶文化做第四次定义的时候,唐煎、宋点、明冲泡之后,我们这个时代应该对茶文化做什么样的贡献。《茶之书》的作者冈仓天心先生,对我们所有中国茶人提出一个的质疑,也是对我们中国茶文化的一个质疑,中国今天的茶自晚清已降,虽然依旧散发香气美味,但我们已经很难在茶杯中见到唐时的浪漫和宋时的礼仪了。《茶之书》是一本写的非常优美的书,也推荐现场很多跟我一样年轻的茶人,有空可以把它读一读。但是日本作者的这个质疑,需要我们这一代茶人给出回应。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第二个视野,就是立足当下。中国茶文化不仅承载儒释道医的核心道统,更是今天一个娱乐至死时代的解药。茶在我们看来,不是一个简单浅薄的娱乐,而是一种高级智慧的生活方式。所以茶文化在今天,不仅要讨论传承问题,更要讨论落地和升华茶文化的问题。

第三个视野,就是面向未来。

刚刚结束的十九大,提出美好生活概念。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美好生活的时代。我们也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刚需?过去我们说简单的生存型衣食住行是刚需,喝茶好像并不构成一个刚需。但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的是,在过上美好生活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布局衣食住行的全领域消费升级,茶文化与美好生活将发生刚性关联,在未来有无限融合的可能。

第三个话题,我们来谈茶教育产业未来高速增长的历史机遇。

我从2009年开始进入到茶的文化教育的领域。为什么我们每一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资源与时间精力到茶教育中?在我看来,目前茶教育对茶产业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未来茶教育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高速发展的新产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茶的第一产业要解决能喝的问题。参加我们展会的茶农朋友,他们要种植出好茶。茶的第二产业要解决好喝

的问题,也就是要生产出好茶,要用好的工艺。第三产业要解决多喝的问题,就是像茶博会、经销商,要来解决销售和流通的问题。这是过去我们对茶行业全产业链的分类。但是进入新时代,我们发现未来仅仅靠三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不够的。所以我提出一个新的理念,也就是在茶的三产之后,有没有可能有茶的第四产业第四产业不是我发明的,这个词汇是澳大利亚一个学者发明的,钱学森先生也非常赞同。第四产业就是精神产品再开发产业。包括文化产业、知识产业、高端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刚刚谈到了,我们解决了能喝、好喝、多喝的问题,还必须来思考一个会喝与爱喝的问题。今天我们在会展中已经看到,茶很好喝,很多人在喝,那么他们会不会喝呢?爱不爱喝呢?能不能有更多人来爱喝呢?我想应该有一个茶的第四产业。第四产业首先就是茶文化、茶教育、茶旅游、茶会活动为中心,作为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支撑部分。茶教育的面向是十分广阔的。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前段时间,我们做过一些初步调查,目前中国茶教育需求人群只有20万左右,这不是一个特别大的量。但我相信未来茶教育行业会得到长期发展,我们预测未来整个茶教育行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因为茶教育会有三个不同的需求圈层。

第一个需求圈层是涉茶人口。全国涉茶人口大约有2000万。仅仅云南一个省,129个县里,110个产茶,光茶农就有800万,涉茶人口接近1100万。这是一个超级基数。经过我们团队的初步调研,全国涉茶人口的三产融合培训率不到3%。中国茶叶要变得强大起来需要把这个培训率从3%变成30%,再把30%变成60%,那么茶教育就为这个产业就强大起来注入了核心动力。

第二,叫做中国美好生活阶层,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中产阶层我们换一个词叫美好生活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目前有人初步估计是4亿人,或者更多,但我们保守一点就算2亿。目前中国家庭中有茶席的不超过100万人,但如果中国未来美好生活阶层中有1亿人家里摆上了茶席,那么真正的中国美好生活时代就到来了。

第三,整个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圈,国家提出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要找到最好的文化自信的代表之一,莫过于茶中国文化未来能影响的人口范围,不止20亿。从今天的20万人到2050年我们畅想的20亿人,一万倍的增长!中国文化之美,尽在一杯茶中。我也想号召越来越多的人,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茶教育产业中的队伍中来。因为我相信。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个未来有万倍增长可能性的行业,大家今天怎么重视、怎么讨论都不为过。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最后,我向大家报告弘益大学堂在茶教育产业中所做的一些实践。

理解弘益很简单,我们2009年开始认真深入布局,到2014年正式建校。2014年以来,弘益大学堂做出了线上一份刊物——弘益茶道美学,目前订阅人数超过30万人,签约撰稿人超过200名;线下一所学校,弘益大学堂,力主做茶道、香道、花艺的教育。经由云南省民政厅和云南省人社厅审批组建了一所省级职业院校:云南弘益职业培训学校。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今天,我们的前辈,包括对茶教育感兴趣的年轻一代,汇聚一堂,探讨中华茶教育可持续发展之道。最后我抛砖引玉,简单地谈一谈当前茶教育产业发展的三大问题。恳请现场专家们的指正。

第二是民间培训乱象丛生。中国教育今天面临很多问题,对茶教育方面来说集中体现在机构混乱、讲师混乱、证书混乱三大混乱。导致普遍我们茶学习会出现知识理念不清、实践技能不清、价值操守不清的三大弊病。

我相信这三点大家都深有体会。

第三,无论做公立还是私立,做教育都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产业,教育产品和物质产品之间应该有一个相应明确的界限

当然,这三点我能看得到,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到。茶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所以弘益大学堂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茶文化教育机构、一间茶学校,愿意与各位投身茶教育的大家、支持茶教育的大德、热爱茶教育的大众一道,为全面振兴中华茶教育产业努力奋斗!

茶教育在当代中国的可能性,一种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

我抛砖引玉,期待接下来老师更精彩的发言,谢谢大家!

•内容根据演讲录音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